美不勝收的藍天碧海,蜿蜒百裡的黃金海岸線,千姿百態的島礁灘石……洞頭,這個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海上花園」,正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乘風破浪。
整治海灣,黃沙變「黃金」
在洞頭東屏街道東岙村,藍天、白雲、碧海、沙灘,盡收眼底。
邁步於此,記者看到,沙灘上沙細、浪緩、水清,村子裡道路規整,植被豐茂,環境整潔。
然而,之前的東岙村,並沒有今天這般美。由於隨意的挖沙,沙灘上曾一度亂石裸露。
「沒有沙子的沙灘,對海浪的防禦作用大打折扣,遊客不大安全。颱風來襲,村民會受到更大威脅。」東岙村相關負責人說。
2016年,洞頭爭取成為了全國首批18個試點城市,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總投資4.76億元,規劃面積15平方公裡,涉及洞頭區17個村、2.5萬人。累計完成清淤160萬立方米、沙礫灘修復10萬平方米、海洋生態廊道岸線修復18公裡。
2018年,洞頭近岸海域水質狀況明顯好轉,一類、二類水質增加27.3%,劣四類水質減少27.1%。
洞頭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昌達說,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大力推動「藍色海灣」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給東岙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目前,整個「藍色海灣」整治區域的民宿已有151家,佔洞頭區的61.63%,戶均年收入10萬元以上,帶動了千餘名漁民農民創業就業。
東岙村相關負責人說,通過藍色海灣整治,東岙村大變樣成了小康網紅村和年輕人的旅遊網紅打卡地。
洞頭因海而生、向海而興。 鄭榮 攝
環境變美,生意至少翻一倍
「這片沙灘一修復,就吸引了眾多遊客,旅遊產業也蓬勃發展起來,經商環境大變樣了。」一直在北京經商的村民陳志想說,家鄉的環境變美了,外出打拼的村民們紛紛回村開起了民宿。
「自從東岙沙灘修復後,我們的生意至少翻了一倍。」浙江左舍文化有限公司運營經理梁先生說,他們公司經營的是精品酒店式民宿,目前已在當地開設了多家民宿。
「像以前沒有這個沙灘,遊客們都是待在民宿裡休息,如今他們可以放開了去沙灘上玩。」梁先生說,這個變化很大,直接帶動了旅遊產業的發展。今年7月以來,民宿每天的入住率達到90%以上。
記者看到,在洞頭東岙村,像左舍這種民宿不少。
陳志想從小在這裡長大,回來後投資400多萬元改造和裝修老房子,打造具有海島風情的民宿。目前他經營的民宿共有5幢28個房間,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現在住宿都是供不應求的。
李昌達說:「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程中,沙灘就是東岙人的希望和財富。沙灘修復之所以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把沙灘修復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了。據統計,沙灘修復前後的兩年來,東岙旅遊呈爆發式增長。」
保住風情,石屋成「銀屋」
在小樸村,村黨支部書記林小德帶記者參觀該村的古村落。小樸位於洞頭的西北部,背靠望海樓,是洞頭保存最好的老漁村,全村510戶,戶籍人口1251人,所轄陸地面積1287畝。
作為入城橋頭堡,小樸社區可謂是洞頭海西湖商圈的重要樞紐,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洞頭市民活動中心、行政審批中心等重點場所就在周邊兩公裡以內,交通、區位、客流等方面都擁有較大優勢。
洞頭小樸村保住了海島特色的虎皮石房,讓石屋變「銀屋」。鄭榮 攝
林小德笑稱,為了保護這裡生態環境、漁村風情,洞頭各級黨委政府和小樸村是擋住了許多誘惑,保住了這裡獨具海島特色的虎皮石房,終於讓石屋變成「銀屋」,小樸成為網紅小康村。
如今的小樸村,服務業如雨後春筍興起,已出現了6家漁家酒店、3家休閒酒吧和1家民宿。其中,1家漁家酒店還上了央視的《生財有道》,古韻漁村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小樸村還做精做細「古村韻味」,2018年小樸社區還創成食品安全與放心消費示範村,並打響了小樸「星光經濟」品牌。以「夢幻海灣」項目為帶動,積極培育青年創業、手工製作等新業態,預期每年增加遊客1-2萬,增加旅遊綜合性收入200萬元以上,增加村集體收入30萬元以上。
小樸村還大做文化旅遊文章,培育娛樂休閒、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弘揚傳統馬燈文化,打造了沿街200米的馬燈帶和白馬古道夜遊線路。
堅持「騰籠換鳥」發展理念,整合村內30餘幢閒置石頭房,打基礎做配套,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推動「星光經濟」帶向村內延伸。
小樸村集體還斥資600萬元回購聯建房一樓3000平方米的商用店面發展物業經濟,為仁濟學院商圈提供服務配套,預計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50萬元以上。
小樸村還積極開展3A景區村創建,提升鄉村旅遊產業內涵。
林小德說,他們的小康路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紅火。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