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辭去投行工作,成功創業賣龍蝦堡,開40家店年入6000萬美元

2020-12-21 騰訊網

很多高薪職場人士,雖然收入不菲,但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不快樂。

更糾結的是很迷茫,不知是該咬牙堅持還是轉行放棄。

其實最理想的辦法是找一個兩者兼顧的中間方案。

面臨同樣難題的美國小夥子Luke Holden,正是通過兼職創業,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創立了一家年營收6000 萬美元的公司。

Luke的父親與祖父都以捕捉及處理龍蝦為生,因此他從小對捕龍蝦很有興趣。

但深知這行有多辛苦的家人非常反對。

因為龍蝦的價錢、產量、需求都不穩定,而且每次出海都要冒著一定的風險。

2007年,Luke從喬治城大學畢業後,聽從家人的建議,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到紐約一家投資銀行擔任理財專員。

這份工作年薪15萬美元,但Luke並不喜歡,也不快樂。

於是Luke 陷入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進退兩難的處境。

美食總是最能寄託鄉愁,想家的Luke經常吃龍蝦堡來減輕對家鄉的思念。

但紐約的龍蝦堡都加太多的沙拉醬,完全比不上家鄉緬因州龍蝦堡的味道。

而且紐約的龍蝦堡每份要30 美元,實在是太貴了,這讓Luke 有了開一家龍蝦堡餐廳的想法。

但貿然辭職創業並不理智,肯定會招來家人的反對。

Luke決定兼職創業,這個想法獲得了父親的支持,還給他3 萬美金的創業經費。

兼職創業必須要有個合作夥伴,Luke在免費分類廣告網站Craigslist 上發帖,找到了他後來的好夥伴Ben Conniff 。

Ben耶魯大學歷史系畢,非常喜歡烹飪及享受美食,從寫美食推薦文章開始,希望擁有自己的餐廳。

兩人一拍即合,決定用這3萬美元開始創業。

在美國開設一家餐廳需要費用,一般要12萬到49萬美元之間。

Luke的優勢在於,可以從父親的龍蝦處理廠進貨,父親給他90 天的付款期。

為了儘快營業,他們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籌備工作,2009年10月,Luke's Lobster 正式開始營業。

第一天他們預計賣出50 到100份的龍蝦堡,結果竟然賣出了500 份。

這是因為他們的龍蝦堡一份只賣14 美元,相比其他地方30美元一份的龍蝦堡便宜很多。

之所以價格這麼便宜,有多方面的原因。

有父親龍蝦處理廠的支持,他們能拿到新鮮便宜的食材。

當時剛經歷過次貸危機,很多餐飲關門,員工失業。

所以無論是租房,還是招人都相對便宜。

而且由於次貸危機,很多人不再去名貴餐廳消費,從而讓14 美元的龍蝦堡大受歡迎。

因為第一家店大獲成功,六個月後,Luke決定辭去投資銀行的工作,全職經營Luke's Lobster。

到了2012年,Luke'sLobster 已經開了6 家分店。

這時Luke 的父親決定賣掉龍蝦處理廠,因為龍蝦處理廠的經營並不容易。

Luke 父親的處理廠每年的營業額是2000 萬美金,但真正的獲利卻只有5 到10 萬美金。

所以他決定賣掉處理廠,全心的幫助Luke 擴展Luke's Lobster 的生意。

Luke 和Ben 都支持,因為採購量上來了,他們找其他的處理廠合作就好。

但等到2013 年,Luke'sLobster 的分店越來越多時,供應鏈開始成為限制發展的瓶頸。

Luke 和Ben 於是做了個決定,將目前所賺到的錢,全部投資在建立自己的龍蝦處理廠。

只有這樣,才能掌控食材來源,保證食材的數量和品質。

供應鏈的拓展讓商業模式從輕變重,Luke 和Ben 也迎來了新的挑戰。

龍蝦堡只用到螯鉗肉,所以他們要想辦法把腿部、背部的肉、尾巴,都賣給其他需要的廠商。

這個過程中,又遇到資金問題,不得不向銀行貸款才渡過難關。

現在Luke's Lobster的龍蝦處理廠已經成為緬因州最大的龍蝦處理廠之一。

幾經努力後,龍蝦肉和尾巴等部位打入了美國著名超市Whole FoodsMarket。

Luke 和Ben 還把店開到了喜歡海鮮的日本,在日本開了10 家分店。

現在Luke's Lobster已經成為了一家有40家分店,500名員工,每年營收高達6000萬美金的企業。

Luke的創業中,你學到了什麼,創業時機很重要,從兼職創業開始,找到對的合作夥伴,還有搞定供應鏈。

這些都非常重要,缺少任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創業的失敗。

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兼職創業,因為它能對風險兜底,用有限的風險,獲取無限的收益。

兼職創業是一個摸索期,即使失敗了也不影響正常生活,因為還有投行的工作。

摸索出得到市場認可的方向後,再全職創業一點也不晚。

很多人一開始就全職創業,結果導致沒有任何退路,承擔著巨大的風險。

兼職創業一次不行,可以換個方向再試一次,只要試的次數多,總有成功的一天。

而全職創業因為每次成本太高,一次不成,很難有資金再試一次。

回到開頭的問題,如果你收入不菲,但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不知是該咬牙堅持還是轉行放棄的話,最好兩個都不要選,從兼職創業開始。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富日記原創,如轉載請標明!

相關焦點

  • 3年開垮6家店,他向死而生,現在賣煎餅年入2500萬
    2013年的一次頒獎典禮上,馬雲說,如果將來要寫書,就寫《阿里的1001個錯誤》。創業路上,創始人們跌坑無數,吃了一肚子虧。有些人被打趴下了,有的人卻在錯誤中汲取養分,一次一次「向死而生」。今天的主人公煎餅道的創始人劉敏,在開垮了六家煎餅店之後,修煉出一身經驗。
  • 畢業生回母校創業,開煎餅店月入12萬!自爆曾58小時沒合過眼
    小夥子畢業後留在母校創業,開了個煎餅店,每天收入上千,月純收入12萬到13萬。一下子,很多讀書的大學生坐不住了,網上評論更是炸開了鍋!在他的煎餅店了,有幾個阿姨來幫忙做煎餅,他平時查漏補缺,完善煎餅店的經營。他在大學中學習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幫助他在煎餅店創業中,快速打通線下與線上的壁壘,填補了傳統的煎餅店商業模式上的閉環。他在努力把煎餅店做成一種商業模式,預期未來在南京各個高校生根發芽,做成「煎餅聯盟」。
  • 百城故事|義烏:90後孤身闖義烏 白手起家3年開出40家網店
    劃重點:90後小夥帶著10萬元孤身闖義烏創業遭「滑鐵盧」,每天虧錢。 挖第一桶金後,抓準機遇營業額翻10倍賺到第一輛車。 創業3年後開40多家網店,喜提150萬保時捷豪車。3年前,他在北京的一家物流公司上班,到手月薪區區1600元。他辭去工作,南下義烏創業,如今,公司年銷售額已達5000萬元。
  • 賣油條年入30萬?細算一筆帳,也就是比月入6000元多賺個657元吧
    90年出生的男子,考了山東中醫藥大學的中藥專業,畢業之後放棄了專業相關的工作,選擇了賣油條。他和自己同為90後的妻子一起開的這家早點油條攤因為年入30萬被廣泛關注,因為這名男子還在直播,因此還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學習炸油條和開店的技巧。
  • 85後小夥辭去公務員創業開麵館
    然而,85後小夥張浩然卻在工作兩年後,毅然辭去公務員的工作,開店自己做老闆。  目前,他已經經營了好幾家麵館。不過,張浩然表示,從機關到下海經商,雖然從事的行業不同,但這些年在機關鍛鍊的經驗讓他在創業過程中養成了嚴謹的習慣,小到店面的布局,大到產品的配料,貫穿了他整個的創業過程。大學時多嘗試做兼職今天,記者在中潤大道與金晶大道附近張浩然的工作室見到了他。
  • 月薪5萬,離開體制去創業,賣了3年煎餅,如今生活慘不忍睹
    果然在他進入體制兩年後,他辭職了,他覺得自己還有大半輩子的精彩生活,不能就這樣定格在體制內,一輩子看到底。於是決定自己出來創業,先是開了火鍋店,幹了一年,因為之前不善於經營,也不懂管理,結果全賠了。第二年他決定幹一些小買賣,於是開了家小型超市,讓自己的妻子來打理,可他又不懂經商,沒有供貨商,也不懂怎麼對抗競爭對手的壓力,一年後又賠了。之前在北京攢下的錢被這兩次創業霍霍得差不多了,第三次,為了生計,他在路邊賣起了煎餅果子,早晚出攤。好在他為人勤奮,這次沒有虧本,就這樣賣煎餅果子一下賣了3年。
  • 90後女高材生放棄高薪工作,創業開甜品店2年換3輛車月入5萬!
    90後女高材生放棄高薪工作,創業開店2年換3輛車月入5萬!來自湖南的劉女士本來是一個在長沙的上班族,自從大學畢業之後就一直在公司上班,好幾年過去,工資從剛開始的3000漲到了6000,雖然不多,但是對於她來說也是很不錯了。除了工資之外,增長的還有她的年紀,想想自己已經將近30歲了。劉女士心中卻一直都不平衡,因為她深刻的知道,雖然每個月拿著6000塊的工資,但這無異於是混吃等死,所有她一直都想自己搞一份事業。
  • 80後少年創業開蛋糕店,親力親為年賺40萬
    這位「80後」背後藏著一年內在鬧市區開三家蛋糕店的傳奇。陶立群坐在咖啡館內,認真地看著報紙。仔細看,還有些稚氣未脫,是一個見人會靦腆笑的大男孩。雖然在大學時開始創業,積累了一定經商經驗,但與記者的交談中,他常笑稱自己沒有商人的樣子。
  • 音樂才子開50家水餃店,年入過億有秘訣
    他曾是名音樂才子,後來改行賣水餃成為商業傳奇,在2017一年之內開了50家水餃店,現年入過億。他就是李恆,他的成功秘訣在於以下4點:1、追求味道李恆認為,相比於店鋪裝飾一些表面性的東西,追求「好吃」才是餐飲行業的主要工作。
  • 年過半百地攤創業,從賣蜂蜜到10億美元美妝品牌的成功秘訣
    1983年,離婚的Roxanne Quimby也帶著孩子,搬到當地隱居。當時緬因州北邊能維持生計的工作實在不多,兩人都在舊貨攤上擺地攤做小買賣。Burt用回收的油桶裝蜂蜜賣,每罐蜂蜜重5.5公斤。1999年,Burt's Bees的營收達到1380萬美元,2000年達到3000萬美元,2001年達到6000萬美元,增長迅猛。2003年,Burt's Bees把80%的股份以1.73億美元賣給了一家投資公司。
  • 澳華裔程式設計師轉行賣咖啡 創業開店年銷售額200萬
    澳華裔程式設計師轉行賣咖啡 創業開店年銷售額200萬
  • 他辭去五星酒店工作創業開酒吧 天天滿座成為亞洲TOP50
    創業不容易,每一樣都要親力親為,正如Andrew在受訪時所說,「創業除了找到合適的平臺,不怕吃虧,保持開放的心態也很重要。」廣州創業第一步:開越南粉店2010年,Andrew從大學畢業後來到了廣州,在富力君悅酒店擔任餐飲部副總監,一做便是三年。隨後他被調到了香港君悅繼續任職,工作兩年後,他決定回到廣州嘗試創業。
  • 他拿1萬元在大學旁開了第一家長沙臭豆腐店,開啟了路邊攤創業之路
    楊城(左五)工作照楊城,漢口學院2017屆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生。2011年,楊城在學校周邊開了第一家長沙臭豆腐店,開啟了路邊攤的創業之路。創業啟程路,青年風採顯20112011年10月,楊城拿著自己積攢的生活費和找同學借的錢,總共1萬元在學校周邊開了第一家長沙臭豆腐店,開啟了路邊攤的創業之路。
  • 15平小豆漿店 竟年入1500萬 開出70家連鎖店!
    一杯2塊錢的現榨豆漿,可以賣進50多所高校,年入1500萬。從2元到1500萬元,2元「屌絲」豆漿產品逆襲「高富帥」,它是如何造就出如此神話的?「豆漿記憶」把自己的總店開在重慶,和眾多豆漿品牌躋身在一起,卻有著自己的風格:15平米的小店,只有1個店員,從清晨到晚上,只賣豆類粗糧產品,店內打著豆漿的名字也只賣豆漿,不賣別的,目前已成為重慶最大的豆漿品牌,廣泛地分布在渝、貴、川等地,全國連鎖店現在已經超過50家。
  • 他4次創業失敗,做線上蛋糕年賣蛋糕10億,目標成為中國蛋糕第一
    隨著網際網路發展,線上消費成了時尚,緊隨時代發展,這家蛋糕店也開始了網際網路線上銷售模式,甚至在不經意間深入到朋友圈,如今更是年賣蛋糕逾10億,他就是幸福西餅。幸福西餅是國內知名蛋糕o2o品牌,也是國內傳統餐飲企業轉型O2O模式的成功代表。
  • 大學生創業:兩年開三家特色餐館 大賺700萬
    「大學生創業」的話題向來炙手可熱,尤其是近兩年來遭遇就業難、自主創業得到政策鼓勵的背景下,但如何才能獲得成功呢?在本期的創富志中,北京晨報記者記錄的是一名2006年畢業、2007年創業開餐館,並在兩年做到了三家店、700萬營業額的大學畢業生的掘金故事。
  • 帶著三個孩子的離異媽媽,靠賣二手校服,從月入3000到年入6500萬
    在日本香川縣高松市,就有這樣一位母親,她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從開始的生活艱難,一步步靠著自己努力創業,收入由2000增長到年入6500萬,而且在全日本開了48家連鎖店!她的勵志故事鼓舞了很多單親的媽媽跟著她學習,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 靠不起眼的紐扣,這位創業者月入1.5萬美元
    最近我正好看到一個細分行業的案例,因此對這句話感觸特別深,只要你有激情,真的可以在任何種類的產品上取得成功,哪怕是一粒小小的紐扣。如果讓你開一家專賣紐扣的公司,你覺得怎麼樣,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說不怎麼樣,這也太小眾了,沒什麼出路。香港一位創業者Ken Lee卻不這麼認為,拿著3萬美元的創業資金,他賣紐扣的生意月入1.5萬美元,還越做越好。
  • 辭職創業開奶茶店,我花75萬買了個教訓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辭職創業開奶茶店,聽著美好,做著未必。本次開店故事,來自一位辭職創業開奶茶店的 90 後老闆,目前他的門店已經關閉,這 1 年多,他們交了 75 萬學費。餐飲老闆內參 長風/來稿 內參君/整理高峰人流每分鐘100人就是不進我的店我叫長風, 90 後。去年 3 月,朋友叫我一塊創業,開奶茶店,地點在一個二線省會城市,發展前景不錯。
  • 他從銀行辭職,開一家牛建國深夜牛排店丨創業故事分享
    李先生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夢想,一個創業的夢想,自己做自己的老闆。但是父母總說創業有風險,給李先生介紹了安排到了一家銀行工作,可能在父母、在一些人眼中可能是一個鐵飯碗,一輩子都不用愁。但是這並不是李先生想要的生活,每天從早忙到晚,拿著固定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