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紅利消失 誰能在直播下半場倖存?

2020-12-21 中關村在線


  移動直播大戰正在進入下半場。

  中國直播產業在2015年底到2016年中經歷了一次飛躍發展。但到今年下半年,市場趨勢陡轉直下。根據QuestMobile提供的數據,從去年10月起,直播行業應用閱讀新裝量保持持續上漲勢頭,到今年8月觸及最高點8166萬;9月開始,該項指標驟跌回7121萬。

  這是市場回調的明顯標誌。與此同時,倒閉潮已經悄然來臨。根據騰訊科技的粗略統計,目前已有趣直播、微播、網聚直播、貓耳直播、咖喱直播等數十幾家平臺下線或停止服務。

  熊貓直播副總裁莊明浩將這一階段形容為德州比賽的 FT(Final Table),「這時,在桌上的每個玩家都得至少有 1 億美元現金的籌碼,低於 1 億美元現金的儲備甚至無法參與競爭」。

  但另一方面,依靠新發展的直播業務,移動社交平臺陌陌在今年三季度的財報中,卻拿出了一份靚麗的財報,其1.57億美元營收中,直播營收佔比高達69%,在業績增長中居功至偉。

  2017年的直播會走向何處?冰火兩重天的境況下,新的轉折點正在來臨。在這生死存亡之際,留給從業者們的時間也許已經不多了。

  紅利消失,直播成為燒錢遊戲

  在秀場、遊戲直播與移動直播中,以PC端為主力的秀場與遊戲直播在市場格局、行業規模上已較為穩定,內容競爭與盈利壓力等既有難題將在明年進一步令其承壓。

  而當前最為火熱的移動直播,無疑是最大的變量。

  根據易觀今年7月的數據,移動直播領域,映客與YY Live已經達到千萬月活,處於第一梯隊,花椒、一直播、來瘋等平臺在200萬-1000萬月活之間,處於第二梯隊。除了小米直播、水晶直播等100-200萬月活平臺,大量中小移動直播平臺月活均在百萬以下。

  對於處於頭部的平臺,由於早期資本的介入,幫助其拿下了先發優勢;此後,平臺在新進資本加持下,進一步發力內容、營銷投入,從而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壁壘。這也決定了後來者要想趕超,首先,就應獲取更強大的資本和資源扶持。

  9158母公司天鴿互動CEO傅政軍向騰訊科技表示,直播到如今已經有著很高的進入門檻了,「沒有幾個億資金,是沒辦法獲得排名的,哪怕是幾個億幾個億輪著燒,頂多也只能剛進前十」。而同樣的資金投入,放在一年前,或許就能拿下前三。

天鴿互動CEO傅政軍

  這也解釋了為何在今年年中後,移動直播創業項目的融資難度正在不斷變大------對於創業者和一般投資機構而言,以小博大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另一方面,映客這類排名暫時靠前的平臺也並非安全。逐漸消失的流量紅利、居高不下的用戶流失、資源資金實力更佔優的巨頭的威脅,讓頭部平臺也變得愈加焦慮。

  流量紅利一度是移動直播初期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一位移動直播高層向騰訊科技表示,拋去一些比較虛的用戶與流量數字,其用戶增長在今年6月前後已經出現了頹勢。

  「當時我們內部很驚訝,雖然知道這一天遲早回來,但沒想到這一輪紅利的結束比我們想像中要早」。

  最終,流量紅利的消失,在8月前後,已經席捲全行業。尤其是一些缺乏巨頭流量輸血的平臺,這一趨勢愈加明顯。

  此時,很多從業人士開始注意到另一項重要數據指標---用戶流失率。「按照行業普遍的標準,4成流失率是正常的」,上述人士向騰訊科技坦言。但在行業初期,這一居高不下的數字被高速增長的新增用戶數掩蓋。

  如今,潮水逐漸退去,行業的比拼指標正在向用戶留存率上轉移。

  如何倖存下來?

  在流量紅利不再的2017年,平臺若想倖存,必須具有兩個特質:第一,具有強大的資金和資源導入能力;第二,有較強的用戶粘性。

  對於第一點,燒錢和燒流量的生意本不是創業者的強項。相反,這恰恰是巨頭的特長。

  阿里旗下來瘋直播總裁張宏濤向騰訊科技表示,未來三年阿里要投入20億到來瘋直播中用於內容,「來瘋要是不在優酷、不在阿里文娛,可能就死了」。

  除了資金,流量的導入也至關重要,尤其在流量獲取成本正在變高的背景下。張宏濤認為,直播是一個消耗流量的產品,而不是一個製造流量的產品。這決定了背靠流量巨頭的平臺未來會擁有更大的優勢。

  諸如騰訊今年推出的移動電競平臺企鵝電競直播,通過手機QQ遊戲中心的導流,上線半年就拿下了600萬日活。一個可以參考的數字是,目前映客的日活大概1500萬,花椒直播的日活大概800萬。

企鵝電競直播

  而用戶粘性同樣也是移動直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騰訊科技發現,從業者普遍將提升用戶粘性的期望寄望於增強社交屬性與增強內容兩個方面。

  在社交屬性上,由於移動直播重於互動的屬性,沉澱出一個穩定長期的社交關係網十分有必要。

  韓坤告訴騰訊科技,移動直播在3-5年內最大的變數也正是在於社交關係本身。「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信息過剩,需要用社交的方式告訴人們可以看什麼」。

  「能把社交+直播做好的平臺才能在這一輪移動直播競賽中取勝。」 韓坤認為,單純做內容並不算真正的移動直播,加上社交後,移動網際網路的另一個特性----共享才能真正凸顯。尤其當用戶之間成了「熟人」,分享成了習慣,流失率也會自然下降。

  然而,關係鏈的建立本身就是一項極為龐大的工程,要從零做起並不是一件易事。事實上,縱觀近年來的社交應用市場,能倖存的平臺也屈指可數。

  這也決定了,如若與存在強社交關係的平臺合作,可能是一條不錯的捷徑。韓坤甚至直言,若想將直播做到全民級直播,國內能具備這這個條件的,只有微博和騰訊兩家。這也是一直播一開始就與微博緊密聯繫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增強內容能力則是國內幾乎所有主流平臺的戰略。隨著直播平臺的不斷發展,映客這類平臺在初期建立的內容優勢也不斷縮小。

  尤其當越來越多用戶發現,各個平臺上的內容和體驗大同小異,用戶粘性將何以建立?

  內容新局:「直播+」還是「+直播」?

  從業者們都明白,同質化的內容會讓平臺陷入無序之爭。

  這在鬥魚、虎牙等泛娛樂直播平臺上早有先例。虎牙直播市場總監黃恂恂表示,在2014-2015年間,國內主播的身價至少增長了10倍。然而,這次資本對壘並沒有將市場引向良性發展,各家平臺內容大同小異,跟著主播走的用戶也並沒有形成真正的粘性。

  移動直播並不想重蹈覆轍。在今年下半年,各個主流平臺相繼喊出內容垂直化的口號,準備在明年加碼細分領域的直播內容。

  「當前的直播就是看美女,但時間長了,就像老是吃紅燒肉,也可能吃不下了」,韓坤認為,做垂直化對於用戶增長十分迫切。按照規劃,除了今年推出的電商直播,明年一直播就要上線財經、時尚生活、美食直播等。

  增長垂直化的好處也會是多樣的。如果主播提供的內容足夠垂直專業,其用戶也會具有相同的屬性,進而形成一個小圈子;小圈子文化最易形成社交鏈,用戶粘性也會隨之穩固。除此之外,營銷推廣、小遊戲、電商等層面的精準性,對於平臺盈利的幫助也會有較大裨益。

  一些平臺已經通過布局細分領域嘗到了甜頭。諸如今年雙十一期間,一個名為夢想直播的新平臺通過面向年輕用戶的自製欄目嶄露頭角,據稱完成了「9分鐘吸金千萬,當日禮物數價值超5000萬元」的戰績。

  大型平臺也沒有落下,如映客此前就在布局體育、娛樂、公益等細分領域,並謀求這些領域的專業人士入駐。

映客直播

  然而,在細分領域吸引專家和足夠的受眾並不容易。

  騰訊科技了解到,在各家直播的垂直戰略中,重金拿下各個領域的頭部用戶仍是重中之重。這與玩微博大同小異,「大帶小,小帶多」的邏輯不會變:通過先影響垂直領域的專家,進而帶動一些同行業不會玩的人,各自再發展粉絲,最終建立穩定用戶群。

  當然,這種模式與依靠頭部資源在初期嶄露頭角的映客、花椒、一直播等平臺來說,並不陌生。

  不過,除了上述「直播+」的邏輯,「+直播」概念也在陌陌等平臺的帶動下日漸炙手。業內人士表示,在垂直領域中,能否影響垂直人群取決於平臺是否在該領域深耕。

  比起後來進入的直播平臺,垂直領域的原有玩家可能更有發言權。這些平臺有用戶、有品牌、有健康的現金流,即便此前沒有直播業務,只要平臺有高質量用戶,上線直播後,其內容就能被消化。

  在這種場景下,直播一方面可以作為一種工具,服務於平臺的原有業務,諸如阿里此前推出的淘寶直播、天貓直播,為產品提供了更好的呈現方式,以增進銷量。

  另一方面可以作為一種變現方式,將平臺集聚的用戶社群關係,通過打賞等商業模式完成價值再發現,諸如高度垂直的同志社區Blued甫一上線,在年初就拿到了上千萬的流水,產生正向現金流。

  但這類直播的缺陷同樣明顯。由於缺乏獨立性,主營業務規模即是其天花板,一旦脫離主營業務,直播將毫無競爭力。但好處在於,只要主營業務健康發展,這類直播在燒錢幅度、盈利狀況等層面,將大大優於很多獨立直播平臺。

  這兩類邏輯的同時加碼,無疑會讓明年的直播市場變得愈加熱鬧,也愈加難以預料。可以預見,直播平臺在強流量和強社交關係的加持下,將與各路細分領域新玩家,各自展開正面對決。

  新的想像力:多元盈利、海外布局

  在直播大戰下半場,提高留存或許還不夠。野蠻發展期已經過去,一些新的想像空間亟待發掘,尤其是依靠頁面廣告和主播打賞的單一盈利模式,隨著行業近年來的高速發展,早已與行業規模不甚匹配。

  首先在廣告模式上,各家直播平臺正在不斷探索。如映客就在10月推出了針對品牌廣告主的廣告套餐,分為600萬、1000萬、2000萬三檔,雙十一期間已經向天貓收取了千萬廣告費。

  不過,這種模式上的探索,對直播平臺可能不全是好事。事實上,移動直播由於在手機登小屏上操作,傳統貼片廣告、橫幅廣告等形式在直播強互動性、強即時性的情況下,極易引起用戶反感,進而對品牌造成反向影響。

  這種特點催生了一系列新型的廣告形式,如一直播將商品設計成虛擬禮物的方式,增加廣告的品類,對用戶體驗影響較小,設計得當就會提升品牌形象;花椒直播則推出包含開屏、banner等常規的廣告資源,以及定製禮物、直播間浮窗等植入露出等。此外,商業定製的濾鏡在短視頻和美圖工具上已多有應用,自然也能延伸到視頻直播領域。

  不過,短期內直播平臺在自身廣告產品上的打磨,以及與廣告主之間完全達成共識,仍有一段路要走。

  海外化則是另一個日漸明晰的擴張路徑。

  雖然以Meerkat為代表的移動直播產品在海外市場先出現,但在從產品形態上,海外直播主打「帶你看」模式,大部分都是直播演唱會、體育比賽或者某個項目、活動。而中國則主打「給你看」,主播播出與自己興趣相符的內容,吸引一批愛好相同的用戶,直播內容更為廣泛、參與門檻更低,更容易聚集用戶。

Meerkat和Periscope

  除此之外,移動直播鼻祖Meerkat在失去Twitter和Facebook支持後迅速走向了死亡,反觀國內直播產品,既有一直播這類依靠其他社交平臺的移動直播產品,也有YY、9158這類自有平臺產品。在產品層面、模式層面,國內產品都有著不小的優勢。

  這也鼓舞了越來越多的平臺選擇走出去。

  傅政軍告訴騰訊科技,在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地區,仍有著較強的流量紅利,「東南亞地區和國內的三四線城市有些類似,而三四線城市人群一直是9158等平臺的強項,在模式上直接照搬過去,可能就會收穫不小的用戶量」。

  目前天鴿互動旗下的喵播已經布局了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按照傅政軍的預期,最終東南亞地區的用戶規模將會佔到喵播的40%。

  花椒直播同樣也在布局海外,不同的是,由於花椒在國內主要影響的是一二線城市人群,在海外同樣也更偏向於用戶特點相對類似的發達國家。

  花椒直播副總裁郭鶴向騰訊科技表示,目前花椒已經進入包括冰島、馬達加斯加在內的102個國家,其中美國主播最多,在外國主播中佔比達15.99%、法國為13.67%,其後依次為韓國、日本和泰國。

  不過,國內平臺的海外布局畢竟還處於初期,最終能否多大程度上支撐起國內直播平臺,仍是一個變數。一直播負責人雷濤坦言,中國直播產品在產品功能如打賞等方面的創新,是否能完全迎合海外用戶的需求還很難說。

  另一方面,在越來越強調社交鏈條的現在,在海外缺乏盟友的直播平臺可能會在後續面臨一些瓶頸-----微博、微信、QQ等國內社交產品在海外並無成熟社交布局,同時,Twitter、Facebook早已自建直播產品,為國內直播產品提供便利的可能性並不大。

  無疑,不管是更多元的盈利模式,還是海外布局,直播的商業化探索都才剛剛開始。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620/6201321.html report 9800   移動直播大戰正在進入下半場。  中國直播產業在2015年底到2016年中經歷了一次飛躍發展。但到今年下半年,市場趨勢陡轉直下。根據QuestMobile提供的數據,從去年10月起,直播行業應用閱讀新裝量保持持續上漲勢頭,到今年8月觸及最高點8166萬;9月開始,該項指標驟跌...

相關焦點

  • 千馬直播——公域和私域的直播流量之爭究竟誰更勝一籌?
    作者:千馬說在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流量紅利一直是市場備受推崇的獲利渠道之一,而在直播帶貨風頭正猛的現在,公域流量紅利見底——流量獲取成本急速增加,流量所帶來的收益也急劇下降;私域流量迅猛崛起——私域流量在上半年市場的表現驚人,再次引起市場重視。在消費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公域和私域的直播流量之爭吸引了絕大部分下場玩家的目光。
  • 每天近9000家餐廳關門:餐飲上半場靠紅利,下半場拼能力!
    而如今紅利漸漸消失,餐飲越來越難做,餐飲也即將步入下半場,越是這個時候,我們餐飲老闆越要冷靜回顧和思考,餐飲的上半場拼的是什麼?餐飲下半場又會拼什麼?餐飲上半場「虛胖」時代,紅利在消失,泡沫被擠掉!3.拼規模:餐企盲目擴張,卻多半「虛胖」、大而不強所有高速發展的國家,都會經歷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就像「跑馬圈地」,誰的膽子大,誰搶的地盤就多。
  • 華語傳媒:在後流量時代擁抱第三次紅利大潮
    這種將線上新媒體流量與線下場景化流量捆綁疊加、融合裂變的玩法,讓品牌商及營銷界為之一振的同時也讓大家看到了潛藏在品牌中的巨大紅利。人口紅利的消失促使國內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流量紅利的消失又導致線上成本的不斷攀升。
  • 來瘋直播總裁張宏濤:互動綜藝引發直播下半場內容大戰
    (原標題:來瘋直播總裁張宏濤:互動綜藝引發直播下半場內容大戰) 直播無疑是
  • 微博入股無他相機,直播行業下半場加快「產業融合」
    在告別前兩年的「野蠻增長」後,直播行業正進入相對穩健發展的階段,即俗稱的「下半場」。和上半場所不同,下半場對企業的運營效率、造血能力將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不僅會淘汰部分落後選手,也將催生更多的資本運作案例,推動產業融合進程的加快。例如最近微博入股無他相機一事,亦是對這種趨勢的最佳詮釋。
  • 消費升級,流量紅利消失,社群營銷可能是一個好的選擇
    我們都知道在網際網路下半場,流量紅利消失,獲客成本越來越高,轉化越來越難,用戶流失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用戶是一言不合就分手。那麼如何挽留老客戶,無論是拉新還是轉化,是留存還是轉發,都離不開口碑。那口碑怎麼做?
  • 瞄準直播、電商紅利,在線旅遊企業開啟「流量搶奪戰」
    在線下門店零售受影響的情況下,拓展線上流量、加強線上獲客渠道,成為許多在線旅遊企業的自救方式,均不約而同地瞄上了「直播」紅利。攜程成為在線旅遊企業直播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4月,途牛CEO於敦德、曾經的美股上市公司去哪兒網CEO陳剛等在線旅遊企業大佬,也先後走進了直播間。大佬直播賣貨帶有先天的流量優勢,成績也確實亮眼。
  • 江南春:企業搞流量、直播等短期見效 但解決不了長期發展問題
    江南春在演講中表示,疫情都已經逐漸過去,但是很多企業陷入了困局,這個困局是進入了價格、流量曲線,主要是因為中國兩個紅利消失了,一個是人口紅利消失,一個是流量消失。人口紅利時進入存量博弈的階段,很容易量價雙殺。流量成本消失,這時侵蝕了企業的利潤,企業很多時候在「雙殺」當中價格往下,流量往上,利潤變得非常微薄。
  • 老羅直播賣貨過億,網紅直播的下半場到底該怎麼看?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曹婷婷 江瀚2020年4月1日,註定是一個網際網路產業不同尋常的愚人節,因為著名網紅老羅要直播賣貨了,這次其賣的是小米的產品,很多人都在問網紅直播的下半場到底該怎麼看?面對著如此瘋狂的直播,我們看到大量的明星、網紅甚至企業家都紛紛加入了直播的大陣營,直播電商到底是怎麼改變中國的網際網路商業市場的?二、萬物皆可直播的下半場該怎麼看?
  • 開課吧山頂Talk第九期:直播下半場帶貨如何入局
    本期活動以"直播帶貨下半場該如何入局?"為主題,開課吧新商業人才事業部總經理高瑋以2020年直播行業的發展為出發點,分析當下直播行業的本質和如何入局下半場直播帶貨。直播帶貨在近幾年發展態勢尤為利好,尤其是2020年,但高瑋直言2020年並不是直播元年,首先主播是非常泛的概念,主播是內容的表現形態而不是具體的業務環境或者具體的商業模式,第一種主播是電商帶貨相關的一些形態,第二種在秀場直播,第三種是遊戲直播或者才藝主播,所以直播這個詞的背後能衍生出來的業務形態和不同業務的發展狀況完全不同。
  • 騰訊開通直播 流量再次迎來新風口
    隨著5G時代的來臨,直播成為了電商紅利時代的必屬操作,抖音、快手、淘寶等各種短視頻軟體、電商軟體也都逐漸走入大眾視野,許多人也都紛紛開始利用自身優勢,打造直播間的專屬平臺。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需要像抖音、快手一樣下載軟體,只要在微信界面輕輕下劃,就可以打開看點直播小程序,那麼,面對直播紅利,騰訊直播為什麼會被許多人看好?又該如何操作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析這個話題。
  • 流量紅利消失,表情包卻掙錢了,憑什麼?
    直到去年Line才登陸了天貓,不到一年就已經做到了品類第一,這現象與流量紅利消失的現實完全悖反著來。怎麼會這樣?在第46期虎嗅「大咖私房話」分享中,十二棟文化創始人&CEO王彪從產業鏈打造到IP運營各個環節做了全面詳細的解讀,以及如何打造一款高流量的形象IP,並能通過他們賺錢,持續的賺錢。我們將現場錄音整理出來,復現了這場對話,乾貨滿滿。
  • 後直播時代泛娛樂直播全面升級 「直播+旅遊」KK直播跨界新模式
    後直播時代泛娛樂直播全面升級 「直播+旅遊」KK直播跨界新模式 伴隨著泛娛樂化產業的發展,直播作為一種新的表達方式在這樣一種市場需求中應運而生。
  • 十點讀書林少:流量紅利並未消失,未來需要深度服務用戶
    整理 | 黎佳瑜「不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消失了,而是我們有沒有新的時間、新的場景、新的技術、新的方式,更深度地服務我們的用戶。」12月17日,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出席三聲2019第四屆中國新文娛·新消費年度峰會,並發表了題為《2020如何跨越周期,持續增長?》
  • 中國未來五年的網際網路流量紅利在哪? | 獵雲網
    移動網際網路棋至中盤,用戶新增放緩,流量紅利枯竭,大公司面臨增長困局,創業者更是步履維艱,下一步該何去何從?流量紅利消失的難題困擾著很多網際網路從業者,尤其是初創企業。實際上,流量紅利並非消失、而是轉移,近三年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增長很大部分來自於小鎮人群。文章來源:i黑馬(ID:iheima)。題圖來自圖蟲創意,獵雲網獲授權使用。移動網際網路棋至中盤,用戶新增放緩,流量紅利枯竭,大公司面臨增長困局,創業者更是步履維艱,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 【原創】直播帶貨如火如荼,尚未進入下半場
    在天貓擁有兩家店但是從來沒有涉足直播帶貨的錢麗碧無奈的《中國儲運》雜誌記者,今年她的業務下降了三成,直播帶貨的企業把流量都引了過去。參與這種閉門會議的花費不菲,但願意出學費的人還是絡繹不絕——現在正值抖音直播電商的紅利期,平臺的交易量在快速增長,很多人希望能快速尋找到賺錢的門道。 以抖音平臺為例,直播帶貨的增長紅利期非常明顯。調皮電商、胖球數據等機構聯合發布的直播帶貨TOP50榜單顯示,7月抖音有9個主播進入榜單,8月增長至17個,已經和淘寶直播、快手直播平分秋色。
  • 直播平臺的下半場,「遊戲」才剛剛開始
    從這場盛典出發,我們洞見現今直播行業的眾生相。直播業界的2019,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2019。遊戲直播市場收入突破百億,增速接近50%。這一年,頭部直播平臺繼續保持領先優勢;熊貓TV在競爭中轟然倒下;B站、快手等非傳統直播平臺加入競爭。燒錢的增長方式已經結束,直播行業開始比拼精細化運營。來到2020年,每一家直播平臺,都準備了自己的獨家內容進入下半場。
  • 企業長青助力企業抓住直播電商紅利!
    我的產品是不是要做直播電商?我應該選擇哪個直播平臺? 平臺的規則和算法弄不清楚怎麼辦?拍的視頻總是沒流量?直播間沒人怎麼辦? 我應該自己搭建團隊來做,還是找外部的代運營公司? 搭建團隊我應該找什麼樣的人?團隊組成是怎麼樣的?怎麼定KPI?如何培養自己的網紅帶貨?
  • 直播下半場,網紅背後的平臺供應鏈有奇效?
    辛巴事件敲響了行業的警鐘,也點名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在直播銷售數據不斷攀高的盛況之下,直播帶貨「翻車」的頻率越來越高,帶貨網紅的名譽、品牌方的商譽也隨之掃地,眼下直播帶貨虛假宣傳、產品質量無法保障、退換貨難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首要因素。上述問題的存在感日益加重,也讓業界開始思考,在直播帶貨行業進入紅海競爭狀態之後,下半場的路到底該怎麼走?
  • 民宿短租競爭將入下半場 流量不再稱王
    激烈競爭之下,民宿短租牽手OTA平臺追逐流量紅利,但當行業競爭進入下半場,本質為服務行業的民宿業,平臺所能提供的服務質量才是其核心競爭力,行業內民宿短租平臺的標準化、規範化服務亟待提升。若將2012年算做國內民宿行業的發展元年,至今我國民宿行業已經過了七年的發展期,未來,行業競爭將走入下半場。為什麼消費者會選擇民宿這種住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