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牆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航站區設計圖。
1月10日,濟南召開了遙牆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航站區設計方案社會公眾公開徵求意見會。按照設計方案,遙牆國際機場將連接濟南地鐵3號線以及濟濱城際鐵路,打造綜合交通樞紐。推進「港—產—城」高度融合,引入「樞紐+」的多元開發模式。2030年可滿足5000萬人次吞吐量,2035年可滿足6000萬人次吞吐量。在技術和規模上堪比大興機場,將助力省城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飛躍
六成登機口
步行350米內可到達
「希望進站後,能夠快速到達檢票口和候機室。」看到遙牆國際機場航站區設計方案後,經常出差的市民趙先生說。
趙先生的期望將會慢慢實現。遙牆機場二期設計方案更加注重人性化體驗和高效運營。六指廊構型為T2航站樓提供了88個近機位,近機位比例達到90%。如果把手掌比作一座航站樓,掌心位置就是辦登機手續的區域,過了安檢到達五個手指的區域就是指廊。
設計人員介紹,遙牆機場二期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航站樓布局,「向心環抱、分段落客、分區值機、分區安檢」的功能流程,將為不同需求的旅客提供不同的路徑選擇,60%的登機口位於旅客步行距離350米範圍之內,最遠登機口步行距離不超過600米。
據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張久河介紹,機場陸側建設有地下、地面、高架多層次立體道路交通體系,聯繫外圍機場高速和東繞城高速。
「同時機場將引入R3等多條軌道交通線和濟濱城際鐵路線,綜合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軌道交通等各類交通網絡,打造集多種交通方式於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設計人員介紹。
可與周邊產業園
形成聯動發展
濟南遙牆機場將實現旅客乘機全過程人性化體驗,以旅客為中心打造「樞紐+」。
「樞紐+服務」,換乘功能與商業服務一體化設計。結合各類旅客流線,布置零售、餐飲、休閒、體驗等服務設施,充分發掘航站樓陸側和綜合交通中心內部商業價值,豐富旅客出行體驗。
「樞紐+公園」,結合建築,打造綠色中庭、四季花園、屋頂水面、觀景平臺等多處室內外景觀空間,形成機場作為公共活動空間的吸引力。「樞紐+園區」,通過樹立機場樞紐便捷、舒適、開放、友善的形象,吸引投資,在機場航站區陸側開發區及工作區打造充滿活力的創新產業園區。
「樞紐+物流」,「南客北貨」的整體規劃布局,使客貨分離、互不幹擾成為可能,為機場成為物流集散中心提供了保障。確立了機場客貨並重的發展方向。「樞紐+增長點」,機場與臨空經濟區、綜合保稅區等周邊產業園區一體規劃設計,相互刺激,聯動發展,形成城市新經濟增長點。
航站樓北指廊
今年7月份即將建成
1992年7月,濟南遙牆國際機場正式投入使用。2005年3月28日,8萬平米的T1航站樓投入使用。2019年,遙牆機場實現了吞吐量1756萬人次。2019年12月29日,濟南機場工作區已經先行開工,目前正在加快推進。
據張久河介紹,遙牆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可用「348」來概括,3指的是3座航站樓(T1、T2、T3),4就是4條跑道,8是到2050年乘客吞吐量達到8000萬人次。「現在的航站樓北指廊正在建設,將於今年7月份建成使用,屆時航站樓面積將達到16萬平米,能夠保證2000萬的吞吐量。」
記者從濟南交通局獲悉,濟南機場改擴建工程總體進展順利,目前已經完成濟南機場擴建工程項目整體立項報告初稿,上報了國家民航局和發改委,項目徵地和資金籌措等工作也進展順利。
「爭取上半年報國家相關部委批覆。國際上同等規模的大型機場建設周期需要四五年的時間,我們爭取早日建成使用。」張久河表示。
據悉,濟南機場擴建工程近期規劃用地面積1974.35公頃,可滿足2030年5000萬人次吞吐量需求,2035年6000萬人次吞吐量需求。「遙牆國際機場在技術細節上趕上了大興機場的水平,規模和大興機場不相上下,建成後不管是規模還是技術,在國際上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濟南交通局局長賈玉良說。
賈玉良表示,「濟南遙牆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是提高省會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標誌性工程,對助力濟南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具有重要的意義。」
設計特色
機場凸顯泉城特色 「山水林泉石」盡有
遙牆機場的設計凸顯濟南城市特色,將濟南的文化特徵提煉為「山、水、林、泉、石」幾大要素,通過建築、室內、景觀的設計語言,將這些特徵集成與再現。「山」為航站樓,整體造型舒緩,屋面起伏如山巒。「水」是綜合交通中心屋頂大水面,如湖水開闊延展。航站樓前拱廊構造出如泉水噴薄的儀式性空間,與大水面形成動靜相宜的景觀。
「林」為綜合交通中心樓前的林地和水系,營造出放鬆的自然空間,成為航站區的綠色基底。「泉」是航站樓內人流密集的三大節點,設計有膜結構的「湧泉」穹頂,形成樓內主題空間。「石」是旅客過夜用房,造型有機、圓潤,如石倒映於水面之上,石水兩相映襯,平添一股安定與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