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買的野生魚就很好嗎?別太天真,很可能是臭水溝裡的魚
有錢人吃的野生魚一定就是好東西麼?野生魚很貴,大家都知道,一般家庭消費不起,但是很多人並不羨慕那些人,特別是對於那些來路不明的野生魚,買的時候更是要多一個心眼。
很多有可能是臭水溝裡撈出來的,所以別太天真,你還不知道,因為有些魚在這種條件下生活得更好,個體會越大。
國人都喜歡吃野味,凡是哪種東西,只有前面有一個野,那麼這種東西就是很好的,沒得任何汙染的,價格那更是貴得離譜,比普通飼養的貴出幾倍的價錢,但是買的人還是趨之若鶩。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吃野味的人總認為家養的不如野生的,野生的不如稀有的。
還有一些人,以吃野味為高尚,覺得能吃得上野味的才是有面子的人,才是真正有錢的人。
最近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了一項決定,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該決定明確規定,凡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
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當然我們之前說過,吃野生魚是不觸犯規定的,只要這個野生魚不是規定的禁止食用品種就可以。
但是大家在市場上購買野生魚還是要多一個心眼,很多野生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魚,它們很有可能是臭水溝裡撈起來的野生魚。
比如很多人都上過當的土雞蛋,農貿市場上很多賣雞蛋的老年人,這些老年人裡面就有用超市的飼料蛋冒充土雞蛋的人,拿回家和土雞蛋對比,味道差得很遠,但是買的時候,你是沒法從外觀上面去分辨,只有買回去煮熟了吃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上當了。
很多流動的商販售賣的野生魚,不一定是真正的野生魚。
朋友有一次就去買魚,一個流動商販那裡買的野生鯽魚,價格比魚塘飼養的貴一倍,商販稱是自己在水庫裡面釣的鯽魚,品質非常好,味道絕對巴適。
朋友經不起誘惑,買了幾斤回去,結果殺魚的時候,太臭了,魚肚裡面散發出一陣臭水的味道,而且肚子上面蒙了一層黑皮,接連幾個鯽魚都是這樣的狀態。
平時買的飼養的鯽魚,雖然口感不好,但是殺魚的時候,沒有這麼臭,而且肚子裡面即使有黑皮,也沒這麼多。
這明顯就是水質不好的地方生長的魚,即使是野生魚,也很大機率是臭水溝之類裡面生長的野生魚。
所以大家不要以為野生魚就一定是真正的野生魚,一定要學會進行初步的分辨。
比如我們以土鯽魚為例:
第一從體型的顏色上來看,如果哪種顏色非常深或者非常黑的鯽魚,如果號稱是野生魚,那麼買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很有可能是水質不好的地方養出來的野生魚,因為一般野生的土鯽魚都比較白淨清爽。
第二聞氣溫,從汙水溝那些地方弄過來的野生魚,味道一般比自然的湖泊,河流,水庫的味道更大,氣溫更腥臭和濃烈。
寫在最後
當然上面只是兩個初步的判斷,並不一定準確和科學,大家可以參考參考,買野生魚的時候多留心。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來源於《百度百科》《360百科》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或「全景視覺」,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