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繩最著名的建築是衝繩王國時代的王宮———首裡城。
首裡城以紅漆為主,南北走向,正殿的穹形設計是典型的唐式大門,雕梁畫棟,金龍盤旋,不同於本島古樸素雅的審美觀,儼然一副金碧輝煌的皇家氣派。乍一看,頗有點中國故宮的建築風格,只不過這「衝繩故宮」最多只有中國故宮面積的幾十分之一。難怪日本人到了衝繩都說覺得像是到了異國他鄉,確實,人們在這裡感受的不是日本文化,而是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結合。殿內掛有「中山世土」等牌匾,透出濃濃的中國氣息。
除了古代的遺蹟,現代衝繩也仍舊保留了很多中國「元素」。北京有句俗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行走在衝繩,也處處可以看到各種獅子的身影,無論是政府、議會、大型百貨公司門前,還是各家各戶門前,以及路口、橋頭,總會看到一對或幾對獅子。此外,屋頂站著獅子、牆上鑲嵌著獅子、旅遊商店中擺著獅子的紀念品,獅子幾乎已成為衝繩的一種象徵。
而更令人倍感親切的,還有「石敢當」。衝繩的街頭,每到丁字路口,時常能看到形狀不同、刻有「石敢當」三字的石碑。「泰山石敢當」是中國古代的習俗之一,始自唐代,一般會在丁字路口立碑:上刻「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寓意鎮魔闢邪。如今,中國的「石敢當」已不再隨處可見,但在衝繩,這一風俗卻保留了下來。衝繩的「石敢當」不僅立於街頭巷尾,各種旅遊紀念品也做成了可愛的獅子造型,在旅遊商店還有各種工藝品售賣,成為衝繩一大特色。
中國文化還深深嵌入衝繩飲食中。日本料理以生冷食物居多,較少用油炒食物,但衝繩最有名的美食,卻是炒苦瓜與豬肉。青苦瓜是衝繩當地的特產,衝繩人一般是用青苦瓜切片,與豬肉片翻炒後再加入雞蛋翻炒。在衝繩,很多居酒屋的開胃前菜是豬耳朵,此外,燉豬腳、豬腳拉麵等也都是衝繩常見美食。
衝繩特有的樂器叫「三線」,與福建傳統樂器「三弦」很相似。衝繩的傳統音樂稱為「琉樂」,其中的「衝繩御座樂」就是明清時傳來的音樂,當時專門用來與中國使節交流時使用。「衝繩御座樂」使用中國樂器演奏,使用明清官話進行演唱,而在行進遊行時使用的「路次樂」也受到中國鼓吹樂影響。
不光是風水思想的體現,衝繩人的社會活動到現在仍然延續了不少從中國傳來的舊曆傳統。衝繩的大多地方仍然堅持過兩個新年,正月和元旦;初一和十六拜神祭祖的習慣更和閩南地區如出一轍;衝繩人掃墓參拜祖先是在「清明祭」,清明時節拖家帶口在墓前飲酒作樂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衝繩風景,仿佛把踏青和祭祖的古老中國風俗合為了一體。過年過節時,衝繩人穿起古代的表演服裝,打起花鼓,扭起秧歌,跳起獅子舞。
所以,去往衝繩旅行,不用擔心會有身處異地的陌生與不便。這裡的漢文化遺風,定會讓每位旅客都賓至如歸,倍感親切。
部分內容摘自:新華網
NBS海上嘉年華.第二季是由南京廣電集團、趣途文化、歌詩達郵輪共同打造的定製化郵輪旅行項目。在繼去年3月7日起航的絕無僅有的熱帶旅程之後,今年7月4日,海上嘉年華第二季將再度盛大起航!
航線:上海-衝繩-上海
時間:2015年7月4日-2015年7月8日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了解更多關於NBS海上嘉年華第二季的資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