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繩的「中國遺風」:古樂哼中國腔 每年祭孔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衝繩,古稱琉球。從上海坐飛機,不到2個小時就可抵達首府那霸。

  衝繩在日本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是日本,卻又不那麼「日本」。

  歷史上,有三個時間節點影響了現在的衝繩:

  1372年,朱元璋派遣使臣向琉球群島上最大的王國中山宣諭,中山國開始向明朝進貢,衝繩開始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1609年,日本九州的薩摩軍入侵琉球,琉球王國開始「日本化」,並於1879年成為日本衝繩縣。

  1945年,美軍佔領衝繩,並在此後的近三十年間予以管治,直到今天,仍是駐日美軍基地所在。

  中國、日本、美國,在衝繩身上,都刻下了印記,形成了她特有的「混血」風情。

  正如一首琉球民謠唱的那樣:「從中國的時代到日本的時代,又從日本的時代到美國的時代,衝繩真是瞬息萬變啊。」

  而因與中國的關係開始得最早,歷史也最為悠久,所以,時至今日,衝繩的中國遺風,依舊隨手可拾。

  福建後裔主政衝繩

  在衝繩首府那霸市西北部,有一座著名的「福州園」,園內模仿福州名勝,修建了樓臺閣榭等建築物。這座園林雖是上世紀末才修建,但其原址,就是曾由中國派去衝繩的漢人居住的地方:久米村。

  衝繩是古代琉球王國的所在地。最初的琉球群島,並非一個統一的王國,而是各派林立。琉球群島最大的衝繩島上曾有三個國家,中山、南山和北山,其中又以中山最為強大。

  1372年,中山向明朝進貢,次年,南山和北山也相繼進貢。15世紀,中山統一了琉球,建立了獨立的琉球王國,自此一直和中國維持著進貢朝奉的體制,並且沿用了明朝所賜的「尚」為皇族姓氏。1392年,朱元璋派遣了福建省善於造船航海的「閩人三十六姓」到達琉球,這些人來到琉球後,自成一聚落,這個最初被稱為「唐營」的村落,就是現在的久米村。

  因為來自中國,久米村人很受琉球王室的重視,後來還出過琉球王國最有名的兩位政治家:鄭炯和蔡溫。兩人先後都曾擔任過琉球王國的高級行政長官。如今的衝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就是當時從福建過來的蔡姓人的第十九代後裔。

  久米村現在還有孔廟,每年還會舉行祭孔大典。

  首裡古城面向中土

  另一處跟中國有關的遺蹟,在那霸市的首裡古城。它曾是古琉球的都城,宮殿壯觀威儀,可惜卻在二戰中毀滅殆盡。後來日本撥款重修了首理城,如今是衝繩必看的旅遊景點。

  首裡,得名於明萬曆皇帝賜給琉球國的詔書中的一個詞:守禮之邦。這四個字被刻上匾額,高懸在首裡古城最顯眼的一座中國風格的牌樓上。

  這座牌樓被稱為「守禮門」,在今天復修後的首裡古城依舊可以看到。

  守禮門成為了整個琉球群島最重要的代表性建築,也因為代表著琉球文化,而被印在了2000日元紙幣上。

  有意思的是,首裡城正殿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東朝西,面向中國方向。這並非是建築師的失誤,而是因為西方是琉球當時的宗主國——中國所在地,為顯示「歸慕之心」,琉球所有皇家建築都偏向西方。

  首裡城正殿內原懸掛著中國皇帝賜給琉球國王的9塊匾額,但全在二戰末期隨著首裡城一起灰飛煙滅。如今,這裡只復原了3塊,分別是康熙皇帝的「中山世土」、雍正皇帝的「輯瑞球陽」和乾隆皇帝的「永祚瀛壖」。

  現在,首裡城每年元旦,還要由演員扮演國王和宮女,向中國方向遙拜。

  衝繩獅子亦數不清

  除了古代的遺蹟,現代衝繩也仍舊保留了很多中國「元素」。

  北京有句俗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行走在衝繩,也處處可以看到各種獅子的身影。雖然衝繩的民居和日本本土差不多,但在許多民居的入口處都會有一對石獅子。

  擺放獅子的風俗是14世紀時從中國傳入的。同中國一樣,衝繩人也認為獅子有驅魔闢邪鎮宅的作用。

  在衝繩旅遊,無論是政府、議會、大型百貨公司門前,還是各家各戶門前,以及路口、橋頭,總會看到一對或幾對獅子。此外,屋頂站著獅子、牆上鑲嵌著獅子、旅遊商店中擺著獅子的紀念品,獅子幾乎已成為衝繩的一種象徵。

  而更令人恍如置身中國的,還有「石敢當」。

  衝繩的街頭,每到丁字路口,時常能看到形狀不同、刻有「石敢當」三字的石碑。

  「泰山石敢當」是中國古代的習俗之一,始自唐代,一般會在丁字路口立碑:上刻「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寓意鎮魔闢邪。如今,中國的「石敢當」已不再隨處可見,但在衝繩,這一風俗卻保留了下來。衝繩的「石敢當」不僅立於街頭巷尾,在旅遊商店還有各種工藝品售賣,成為衝繩一大特色。

  衝繩古樂哼中國腔

  中國文化還深深嵌入衝繩飲食中。

  日本料理以生冷食物居多,較少用油炒食物,但衝繩最有名的美食,卻是炒苦瓜與豬肉。青苦瓜是衝繩當地的特產,衝繩人一般是用青苦瓜切片,與豬肉片翻炒後再加入雞蛋翻炒。在衝繩,很多居酒屋的開胃前菜是豬耳朵,此外,燉豬腳、豬腳拉麵等也都是衝繩常見美食。

  品嘗完衝繩美食,可以再欣賞當地藝人的彈唱。琉球特有的樂器叫「三線」,與福建傳統樂器「三弦」很相似。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研修衝繩音樂的博士生葉佳穎對新京報記者說,衝繩的傳統音樂稱為「琉樂」,其中的「琉球御座樂」就是明清時傳來的音樂,當時專門用來與中國使節交流時使用。葉佳穎說,「琉球御座樂」使用中國樂器演奏,使用明清官話進行演唱,而在行進遊行時使用的「路次樂」也受到中國鼓吹樂影響。

  衝繩人過端午節,會划龍舟,也會在四月過清明節。據說,祖先是中國人的衝繩人,清明節供奉的食物也與中國一樣。

  衝繩曾有學者渡名喜明,沿著廣州、福州、上海……一路「尋根」至北京。當走進紫禁城的午門,他說,「我們的祖先與中國間的文化不是相互交流,而是一邊倒地從中國引進,之後仔細消化,才創造了『琉球文化』。」高美

相關焦點

  • 衝繩的「中國遺風」:福建後裔主政 每年有祭孔大典
    衝繩,古稱琉球。從上海坐飛機,不到2個小時就可抵達首府那霸。衝繩在日本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是日本,卻又不那麼「日本」。中國、日本、美國,在衝繩身上,都刻下了印記,形成了她特有的「混血」風情。正如一首琉球民謠唱的那樣:「從中國的時代到日本的時代,又從日本的時代到美國的時代,衝繩真是瞬息萬變啊。」
  • 衝繩的「中國遺風」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中國、日本、美國,在衝繩身上,都刻下了印記,形成了她特有的「混血」風情。  正如一首琉球民謠唱的那樣:「從中國的時代到日本的時代,又從日本的時代到美國的時代,衝繩真是瞬息萬變啊。」  而因與中國的關係開始得最早,歷史也最為悠久,所以,時至今日,衝繩的中國遺風,依舊隨手可拾。
  • 衝繩的「中國遺風」
    歷史上,有三個時間節點影響了現在的衝繩:  1372年,朱元璋派遣使臣向琉球群島上最大的王國中山宣諭,中山國開始向明朝進貢,衝繩開始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1609年,日本九州的薩摩軍入侵琉球,琉球王國開始「日本化」,並於1879年成為日本衝繩縣。  1945年,美軍佔領衝繩,並在此後的近三十年間予以管治,直到今天,仍是駐日美軍基地所在。
  • 「中國遺風」在衝繩
    首裡城以紅漆為主,南北走向,正殿的穹形設計是典型的唐式大門,雕梁畫棟,金龍盤旋,不同於本島古樸素雅的審美觀,儼然一副金碧輝煌的皇家氣派。乍一看,頗有點中國故宮的建築風格,只不過這「衝繩故宮」最多只有中國故宮面積的幾十分之一。難怪日本人到了衝繩都說覺得像是到了異國他鄉,確實,人們在這裡感受的不是日本文化,而是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結合。殿內掛有「中山世土」等牌匾,透出濃濃的中國氣息。
  • 瀏陽舉行秋季祭孔大典
    瀏陽文廟祭孔音樂,集樂、舞、歌、禮於一體,融合精妙,渾然天成,「盡美矣,又盡善也」。 拜 師 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瀏陽文廟祭孔音樂 瀏陽文廟祭孔音樂是一種融樂、歌、舞、禮於一體的祭祀音樂,它始於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系瀏陽禮樂局首任教習—清監生邱之稑創編,在每年丁祭大典上奏演,演奏時樂舞生聽贊禮者立歌為據
  • 瀏陽市舉行秋季祭孔大典 青年藝術人才現場拜名師
    長沙晚報9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鋒)28日,庚子年瀏陽市秋季祭孔大典在文廟隆重舉行。上午9時,隨著一聲洪亮悠長的「啟戶」,瀏陽文廟大成門緩緩打開,天地號齊鳴,盛大的祭孔大典正式開始,按照迎神禮—初獻禮—嘉賓敬獻花籃—恭讀祭文—亞獻禮—終獻禮—撤饌—送神禮等儀式有序進行。
  • 湖南瀏陽古樂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與曲阜孔廟古樂齊名
    原標題:瀏陽古樂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與山東曲阜孔廟古樂齊名    通訊員彭紅霞 攝  「咚,咚咚——」前日18時35分,瀏陽市城區圭齋東路瀏陽文廟內,革鼓響起,聲傳四方——穿著漢服的舞生和幼童,將迎神禮和開筆禮等內容按照古制表演出來,重現穿越歷史的瀏陽古樂。  這是繼1948年瀏陽文廟舉行祭孔大典後,塵封67年並瀕臨失傳的瀏陽古樂首次公開亮相,重新迴響在世人面前的「瀏陽古樂」是清道光年間至解放前夕,瀏陽文廟祭祀孔子的專用古樂。
  • 久米町:衝繩的中國印跡
    在他爺爺那輩,衝繩人一半去東京念書,一半去北京,到了他這輩,另一半去了美國了,也有一些選擇了臺灣的大學。他正在學中文,想考北京的大學,擔心報考的人太多,考不上。在衝繩,姓「仲井真」的都是蔡姓福建人的後代。蔡氏先祖在十四世紀末期,奉明朝洪武帝之命,來到琉球定居。他們中有的是舵工,有的當翻譯,成為琉球和明朝的外交使者。
  • 跟隨漢唐樂府創辦人走進中國千年古樂——南音
    跟隨漢唐樂府創辦人走進中國千年古樂——南音 2020-04-23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衝繩知事祭祀孔子被告 右翼攻擊當地中國化
    【環球軍事報導】日本《產經新聞》19日在頭版以「衝繩的孔廟與政教分離」為題刊文,批評衝繩縣知事、市長不僅提供土地支持當地的儒教活動,並參加祭祀孔子儀式,讓民眾感覺政府嚴重違反憲法中的政教分離原則。此時,衝繩縣知事翁長雄志因此事被告的案件正在審理中。
  • 「中國音樂活化石」屈家營古樂傳承堪憂
    屈家營古樂是一種吹奏、打擊樂,始創於元明之際,演奏樂器有管、笛、笙、雲鑼等傳統樂器,其記譜方式用古代「工尺」譜。屈家營古樂與西安仿唐樂舞、湖北編鐘樂、北京智化寺音樂被音樂界並稱為我國四大古樂,是「中國音樂的活化石」。但目前屈家營古樂老樂手只有2位健在,而且都已80多歲。由於觀眾範圍越來越窄,同時僅靠師徒口耳相傳,古樂傳承問題堪憂。
  • 小泡芙臺灣腔混搭東北話,嗯哼京腔學英語,「爸爸5」成語言特輯
    然而沒想到的是,臺灣腔卻逆襲搶先帶跑東北腔。在這樣口音多元化的社會,一切都是瞬息萬變啊~小山竹不僅被臺灣腔洗腦,還被汶萊腔洗了腦neinei在地道說過「上面」這兩個字後小山竹就跑不掉了,連說幾次都是這個味兒有網友形容neinei口音是皇軍口音,有的又說是印度咖喱口音。。。連品種都還尚不明確,neinei口音真是有毒。
  • 臺北孔廟雨中祭孔
    他與朋友相約觀看祭孔大典,5點半就來到現場等待。  雨勢忽大忽小,未曾停歇。參加表演的工作人員始終一絲不苟,儀程如行雲流水般次第完成。觀眾也是熱情不減,為了搶得好的觀賞角度,許多人乾脆冒雨站在大成殿前的預留區域。  今年是孔子誕辰2570周年。祭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典禮稱為「釋奠禮」。今年的釋奠典禮,由孔子第79代嫡孫孔垂長擔任「奉祀官」。
  • 特寫:臺北孔廟雨中祭孔
    他與朋友相約觀看祭孔大典,5點半就來到現場等待。雨勢忽大忽小,未曾停歇。參加表演的工作人員始終一絲不苟,儀程如行雲流水般次第完成。觀眾也是熱情不減,為了搶得好的觀賞角度,許多人乾脆冒雨站在大成殿前的預留區域。今年是孔子誕辰2570周年。祭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典禮稱為「釋奠禮」。今年的釋奠典禮,由孔子第79代嫡孫孔垂長擔任「奉祀官」。
  • 映像丨福建x衝繩 真誠且美好的20周年
    15世紀,中山統一了琉球,建立了獨立的琉球王國,自此一直和中國維持著進貢朝奉的體制。因為來自中國,久米村人很受琉球王室的重視,後來還出過琉球王國最有名的兩位政治家:鄭炯和蔡溫。兩人先後都曾擔任過琉球王國的高級行政長官。久米村現在還有孔廟,每年還會舉行祭孔大典。在衝繩首府那霸市西北部,有一座著名的「福州園」,園內模仿福州名勝,修建了樓臺閣榭等建築物。
  • 映像丨福建X衝繩 真誠且美好的20周年
    15世紀,中山統一了琉球,建立了獨立的琉球王國,自此一直和中國維持著進貢朝奉的體制。因為來自中國,久米村人很受琉球王室的重視,後來還出過琉球王國最有名的兩位政治家:鄭炯和蔡溫。兩人先後都曾擔任過琉球王國的高級行政長官。久米村現在還有孔廟,每年還會舉行祭孔大典。在衝繩首府那霸市西北部,有一座著名的「福州園」,園內模仿福州名勝,修建了樓臺閣榭等建築物。
  • 有種風,叫衝繩的風;有種海,叫衝繩的海
    這次的行程沒有刻意地趕櫻花花期,因為 衝繩 天氣熱,花期實在是很短,我們去的時候已經謝了。這次,當然也沒有開著電瓶車去(實在開不到,哈哈),帶著孩子的親子遊,花了一天多時間購物。 為什麼選擇 衝繩 ?衝繩2、從浦東飛機到 衝繩 。乘坐10:05-13:30的東方航空MU2085航班,總體服務質量一般,國內的航班你懂的!上了飛機以後,我走過狹窄的 通道 。
  • 探訪久米村 「明朝村」曾在衝繩領風騷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劉剛】衝繩與中國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在衝繩縣首府那霸市東海岸有一座名為松山的公園,公園對面是中國福州市援建的中國園林——福州園。它們之間的一條馬路邊有一座石碑,上面寫著:「久米村發祥地」。
  • 復活消失千年的中國古樂
    編者按:什麼是中國的古典音樂?對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的成員來說,與古樂的今昔相照,是四處採風時與古人隔空相望,更是復原古樂器時的反覆琢磨。通過他們的努力,音樂文物從出土現場走出,在樂譜中徘徊,最終得以歌弦。2月,第一財經N+來到鄭州,親歷這支古樂團用生動而熱烈的傳統音樂,來迎接農曆戊戌年。
  • 2019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開幕 奏響千年敦煌古樂
    2019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開幕 奏響千年敦煌古樂 2019年01月23日 14:26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