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兩項正式入選,興安靈渠領銜多個項目排隊

2020-12-10 邕州木魚

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能夠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一定是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

世界遺產分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自然遺產3類。截止2019年7月,中國已有55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廣西目前有2項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中國文化景觀遺產)


「廣西的花山崖壁畫,數百米長的畫幅,說明幾千年前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聖殿」。

——伊曼紐爾·阿納蒂


伊曼紐爾·阿納蒂在上世紀80年代,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國際巖畫委員會主席,在世界巖畫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建樹。


阿納蒂所說的花山崖壁畫,指的是廣西崇左市境內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的左江花山巖畫。


巖畫在中國的分布區域極廣,目前在雲南滄源、內蒙古陰山、福建華安等至少12個省(自治區)的40個以上的縣(旗)發現了巖畫。


但左江花山巖畫卻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發現的單體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巖畫,這是其它地區的巖畫所無法相提並論的。


左江花山巖畫丨圖片來源網絡



據統計,目前在左江流域有89個巖畫點,共189處,300組,圖像總數約為5258個,巖畫延綿分布長達260公裡。


巖畫主要以人像為主體,同時還有馬、狗、銅鼓、刀、劍、鍾、船、道路、太陽等圖像,它們之間的組合,一起構成了意境深沉的畫作。


巖畫裡的人物圖像大小不一,懸殊較大,例如最大的人像圖案甚至比身高2.26米的姚明還高出1.32米,而最小的人物圖像只有區區10多釐米。


人物畫丨圖片來源網絡



左江花山巖畫距今已有2000多年,繪製年代早期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這時期裡,左江,乃至如今整個廣西地區,都是古駱越人活動的區域。由此可知,巖畫記錄的有可能是駱越人的生產、生活、祭祀、兼併戰爭等方面的內容,是駱越人留下的文化瑰寶。


這些畫作都是塗抹在距離江面近百米的崖壁上,風格古樸,筆調粗獷,遠觀而窺全貌,場面顯得異常壯觀,令人嘆為觀止,無不折服於古駱越人的智慧。


花山巖畫丨圖片來源網絡



左江花山巖畫從戰國到東漢,橫跨戰國、秦、西漢、東漢等多個歷史時期,形成震撼人心的宏篇巨著。


伴隨著駱越人的消失,一切悄然而止了。東漢之後,崖壁上再無新的壁畫繪製。


駱越民族的消失,有點像西夏民族,失去了政治上的獨立,依附於此的文化也就蕩然無存。


花山巖畫丨圖片來源網絡



有人說,秦始皇南徵百越之後,駱越人的生存空間被壓縮,數百年後已經被北方民族所同化。


也有人說,失去故土的駱越人,朝著海上日出的方向,尋找新的棲息之地。他們歷經艱險,穿越茫茫大海,最終達到了美洲地區,在新的土地上重新繁衍生息,並留下了諸多跟左江流域積極相似的巖畫。


因為沒有文字和文獻的詳細記載,一切也都成了謎。


2016年7月15日,歷經17年的努力,「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9處世界遺產,填補了中國巖畫類世遺項目的空白。


花山巖畫宣傳冊丨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南方喀斯特 (中國自然遺產)


從地理課本上我們熟知,廣西、雲南、貴州、重慶等省區市是我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區域,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溼熱帶-亞熱帶喀斯特地貌樣本之一,這些巖溶地貌類型,有著極高的科研參考價值。


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既體現了大自然的美學價值,也見證了地球演化過程,世界上最壯觀、最多樣的喀斯特景觀。


雲南石林丨圖片來源網絡



由於涉及的面積大,且橫跨4個省區市,因此中國南方喀斯特申遺,分兩期進行。


一期由中國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共同組成,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評選為世界自然遺產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巖溶洞穴丨圖片來源網絡



廣西桂林、廣西環江、貴州施秉、重慶金佛山組成「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項目,並於2014年6月23日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中通過審議入選世界自然遺產。


這也是廣西首個世界遺產項目。


廣西桂林喀斯特地貌由峰林(塔)和峰叢(錐)喀斯特地貌組成,位於灕江國家公園內,總共分為兩部分:

  1. 葡萄峰林段:群峰連綿聳立,巍巍壯觀,面積2,840公頃,緩衝區21,610公頃。

  2. 桂林灕江峰叢段:有著詩畫般的意境,面積22,544公頃,緩衝區23,070 頃。

峰林日落丨圖片來源網絡



廣西環江喀斯特位於環江縣西北部,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界內的一個圓錐形巖溶區。環江區面積7,129公頃,緩衝區4,430公頃。


環江喀斯特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撥在250~1028MPP之間。喀斯特地形多種多樣,景觀奇特,以錐形山、塔形山及其間的窪地構成的峰叢窪地和峰叢漏鬥為主,還有沿斷裂發育的谷地和不太發育的盆地以及洞穴。


環江喀斯特地貌丨圖片來源網絡

環江喀斯特天坑丨圖片來源網絡


這些獨特的地貌景觀,不僅有著極高的旅遊觀賞價值,同時還有極高的地理科研參考價值。


廣西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目前廣西正式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不多,但還有很多具備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在申報。


01. 興安靈渠:靈渠建成於公元前214年,由秦始皇主持修建,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世界上首例山區越嶺運河,與成都的都江堰、陝西的鄭國渠並稱為「秦代的三大水利工程」。



興安靈渠丨圖片來源網絡


興安靈渠丨圖片來源網絡


02. 海上絲綢之路(北海):漢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漢代始發港口城市。合浦漢墓群、大浪漢城址和草鞋村漢城址,見證了合浦曾經的地區政治經濟中心城市的輝煌。


合浦文昌塔丨圖片來源網絡


海上絲綢之路首發港丨圖片來源網絡


03. 三江侗族村寨:三江侗寨古村落歷史悠久,獨樹一幟,不用一釘一鉚的木結構建築風格工藝高超,美輪美奐。它們依山傍水而建,整齊美觀,和自然融為一體,處處透著「天人合一」的智慧哲理。


三江丨圖片來源網絡



申遺是一項漫長而宏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未來,廣西會有越來越多的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展現廣西的人文風採。



相關焦點

  • 興安靈渠真的要火了,今天引來國內百家旅行社考察...
    今年8月,靈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成為廣西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今年9月,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靈渠獲得國內百家旅行社青睞,靈渠成為國內熱門旅遊路線香餑餑,今天百家旅行社到興安進行實地考察,體驗靈渠秦文化,即將開啟興安旅遊新篇章。
  • 被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的靈渠,規劃中如何平衡遺產保護與旅遊...
    《世界遺產預備名單——靈渠國家歷史文化旅遊區旅遊戰略規劃》項目(簡稱靈渠項目),獲得2019年度北京市優秀城鄉規劃二等獎。 1、靈渠的地位和價值 小璇:靈渠在歷史上具有什麼樣的地位和價值呢?
  • 廣西世界遺產概況和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項目分布
    2018年12月07日 17:52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 編輯:阮鈺臻 廣西世界遺產概況一、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
  • 興安靈渠,與都江堰齊名的秦代水利工程,廣西興安靈渠景區
    靈渠 ,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 灕江 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靈渠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水利風景區。永路全長34公裡,分為南路和北路,其中南路全長33.15公裡,大部分是喀斯特地形,利用天然水道人工挖掘5公裡。
  • 廣西有個古鎮,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景美遊客少,你去過嗎?
    廣西有個古鎮,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景美遊客少,你知道是哪個古鎮嗎?這個古鎮就是「中國十大魅力古鎮」之一的興安古鎮。興安鎮是桂林市興安縣的縣城,距桂林市57公裡。興安縣建縣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武德四年(621年)設置了臨源縣,隸屬桂州,治所就在今天的興安鎮。
  • 佛山桑園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南方日報訊 (記者/盧浩能 張培發)廣東迎來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北京時間12月8日晚,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線上會議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佛山「桑園圍」成功入選。歷經900餘年的發展,桑園圍圍內古水利工程體系格局仍保存完好,主要包括灌排工程體系和相關文化遺產兩部分。其中,灌排工程體系由圍堤、古河湧水系、古竇閘控制工程等組成;非工程遺產包括與桑園圍相關的碑刻、文獻、水利管理與水神崇拜建築設施,以及見證桑園圍歷史與文化的古橋、古樹、古井等相關水利遺產,是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中歷史水利工程遺存最多的項目。
  • 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原標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報武鳴訊 (記者/曾永聯 通訊員/梁茂昌)12月8日,《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文件正式下發,武鳴縣申報的「壯族三月三」節榜上有名。這是該縣榮獲的第一個國家級非遺名錄。   「壯族三月三」是壯鄉武鳴的傳統節日,唱歌為其活動的主要內容。
  • 「遊記」興安靈渠,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靈渠在興安縣境內,靈渠,又名澪渠、零渠、秦鑿渠、明清時期稱陡河。民國年間,也叫興安運河或湘桂運河,它是秦代的與四川都江堰齊名的一個古代水利工程。修建於秦始皇執政的33年,號稱「北有長城,南有靈渠」,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是世界上最早的運河之一,已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據景區講解員介紹,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中原後,版圖已經很大,但這遠非秦始皇心中的天下,他還想徵服南方百越各部(主要包含嶺南地區)。
  • 美麗中國行·聚焦廣西特色旅遊名縣-走進興安
    近日,2014美麗中國行·聚焦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媒體採風活動在廣西興安縣正式啟動,30多家媒體記者以及多位旅遊達人、旅行作家首站來到了位於廣西東北部湘桂走廊之上的興安縣,參觀了堪稱為我國水利工程傑作的靈渠以及號稱「華南之巔」的貓兒山景區。
  •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西有哪些瑰麗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做了...
    此次活動的舉辦,廣西向世界展示了瑰麗多姿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也展示了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和文化遺產大區的廣西,努力把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全力推動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延續城市文脈、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老區發展、豐富百姓生活作出的積極貢獻。
  • 靈渠古運河馬拉松賽在興安舉行
    【桂林日報訊】(記者劉健 通訊員鄧桂榮 陽馨瑩)11月29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走紅軍長徵路興安馬拉松暨2020興安靈渠古運河馬拉松賽在桂林興安縣城激情開跑!    該項賽事以「興安靈渠古運河」為品牌基礎,以興安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美麗的自然風光為背景,推動「體育+紅色」「體育+健康」「體育+旅遊」等的深度融合,突出「建設壯美廣西,共建健康興安」理念,向世界展示活力興安、魅力興安。
  • 廣西18個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推薦項目名錄
    壯族搶花炮、北海貝雕入選!廣西18個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推薦項目名錄記者從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獲悉,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的《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廣西共有18個項目入選推薦項目名單。
  • 在廣西的「世界遺產」有哪些?目前獲得世界認可的有三處
    在廣西的「世界遺產」有哪些?目前獲得世界認可的有三處中國是一個面積廣闊的地方,這裡的自然資源豐富多樣;同時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這裡的人們憑藉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不斷地創造著奇蹟。中國有著許多的世界級遺產,這些遺產承載著中國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歷史。廣西也為此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那麼在廣西境內的世界級遺產有哪些呢?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所謂世界遺產,包括自然類和文化類,比如常說的「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文化遺產」,同時,還包括其他特定領域的遺產,這些都必須得到世界專家的公認。
  • 興安靈渠博物館序廳設計誕生記,你知道嗎?
    為了搞好博物館的陳列設計,縣裡專門指派政協副主席(時任)伍發進成立靈渠展示中心項目指揮部,併兼任指揮長,指揮部下設布展組,組長蔣建新、左志強。為了更好地完成布展工作,布展組成員與上海寬創國際文化科技股份公司的設計團隊,聯合成立靈渠博物館「展陳設計專家組」,具體落實展陳設計方案。
  • 靈渠有情米粉飄香 興安有意葡萄鮮甜
    廣西興安2012年桂林米粉暨葡萄節新聞發布會現場   2012年5月10日上午,廣西興安·2012年桂林米粉暨葡萄節組委會在桂林灕江大瀑布酒店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今年8月23日在興安縣隆重舉行。
  • 靈渠:世界古代水利建築的明珠 一個至少符合三項申遺標準的運河遺產
    清代廣西巡撫陳元龍在《重建靈渠石堤陡門碑記》中寫道:「夫陡河雖小,實三楚、兩粵之咽喉,行師饋糧,以及商賈百貨之流通,惟此一水是 賴。」 「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清代詩人袁枚的《由桂林溯灕江至興安》,代表了漢族精英文化在靈渠地域的傳播,柳宗元、張 九齡、蘇東坡、解縉等均曾由靈渠南下。古往今來,過往靈渠的文臣武將、文人騷客不計其數。
  • 石油石化行業15個項目入選央企工業文化遺產名錄
    12月18日,15個石油石化行業文化遺產項目正式入選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名錄。據悉,此次發布的石油石化行業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名錄,是繼核工業、鋼鐵行業和通信行業後,國資委第四次發布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名錄。
  • 日夜奮戰打造興安商業新名片 興安靈渠歷史文化街區(財神廟街)建設...
    興安靈渠歷史文化街區(財神廟街)項目位於縣城三臺路與新興街路口交匯處,主城區核心地段,緊鄰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美譽的靈渠,並在原址上復建光緒年間財神廟,以公益形式運營。目前,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興安靈渠歷史文化街區(財神廟街)提升改造項目負責人信輝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前提之下,我們安排了3班、甚至是4班工人日夜兼程施工。目前的施工進度,已經達到了35%到40%左右,跟我們預期的目標相比,工期沒有滯後。」
  • 桂林歷史文化與山水同輝
    圖為華文媒體走訪興安博物館。 王以照 攝中新網桂林10月20日電 (林馨 楊陳)正逢周末,曾一度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廣西桂林市靈渠遊人如織。當前,通過大力發掘秦文化,打造文旅融合典範,靈渠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 全國網媒記者開啟「尋秦」之旅 為興安千年靈渠點讚
    >興安縣的靈渠公園,了解靈渠的歷史文化,領略秀美風光。歷經2000多年,靈渠至今煥發著勃勃生機。當天,採訪團記者們沿著石板小路參觀了靈渠公園,並乘船遊覽南渠體驗了一場「尋秦」之旅,被靈渠蘊藏的歷史文化和修建意義所吸引。蕩舟水街,琴聲悠悠,桂花飄香,兩岸古樹參天,採訪團成員們在此刻的慢時光中放鬆了身心,也得到了歷史文化的陶冶,紛紛為其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