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背景
今年6月以來,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長江、黃河上遊、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太湖都發生今年1號洪水,防汛形勢嚴峻。
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汛情、災情嚴重,特別是6月以來,西南地區到長江中下遊地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給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目前全國有27個省區市3873萬人次受災,造成人員死亡失蹤141人,倒塌房屋2.9萬間。已經累計緊急轉移224.6萬人次。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 由於各地區地形分布不均,每年在不同的地區都會發生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如森林火災、洪水、泥石流、雪災等,尤其是洪澇災害這類的高危險救援,顯然機器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在災區,路面嚴重受損,常規車輛根本無法進入災區。這種情況下,水陸兩棲全地形車的作用就凸顯出來。
現有技術
目前,水陸兩棲全地形車運用越來越廣了,但是其材料和製作成本都非常昂貴,除了成本問題,水陸兩棲全地形車在硬體和軟體方面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就目前的技術來說,現有的水陸兩棲全地形車部分存在耐腐蝕弱的問題,部分車輛沒有採用加強合成真空高分子聚乙烯材料,所以一旦裝備在海水、鹹水等環境工作時,就會對車體造成腐蝕,縮短了整車使用壽命。
整備質量輕、通過性強、體積小:同業整備質量最輕,產品自重輕實現極小的地面 壓強(4.6kPa)相當於成年人腳步踩下去的地面壓強,有利於極端複雜環境下脫離 困境。通過性強、體積小可實現在狹窄空間的通過。
關於自重問題,有一部分車輛質量重、體積大。因此,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地面壓力,不利於在極端複雜的環境下脫困。體積大的特點會使車輛無法在狹窄空間通過。使救援效果不理想,最重要的是影響操作人員的自身安全。
在離地間隙上,部分水陸兩棲全地形車離地間隙較低,很難直接翻越障礙物,車輛可能會傾翻或懸架在障礙物上,會對救援工作造成不利影響。
技術介紹
水陸兩棲全地形車具備其他任何車輛都無法企及的強大性能,適用於山地,湖泊,溪流,雪地, 叢林,沼澤,溼地等不同環境下使用,可以滿足戶外探險、搶險救援、巡邏勘察、農 場牧場、公安消防、石油勘探、水文調研、防汛抗旱、減災防蟲等不同行業的需求。
技術特點
車身尺寸:3160×1720×1220mm
軸距:670+670+670mm
輪距:1420mm
最小離地間隙:180mm
整車幹質量:820kg
額定載重:陸地:500kg(或6人) 水上:300kg(或4人)
應用情況
研發單位
本技術由公共安全裝備網的會員企業北京凌天智能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北京凌天智能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2003年,致力於用創新的裝備讓世界更安全,立志成為全球高端安全裝備的持續領跑者。
北京凌天創新的技術、服務和系統致力於為消防、執法部門、安監局、煤礦、石化、武警多個領域服務。涉及無人機、機器人、無人船、特種裝備、應急救援裝備、執法裝備、煤礦裝備等高端裝備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