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2020-12-25 一起學詩詞xn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鑑賞:本詩創作於元和十二年(817)四月,是白居易同友人遊大林寺時所寫。當時詩人作有《遊大林寺序》來記錄這次遊歷,其中主要描寫了大林寺的優美風景。本詩是《遊大林寺序》中內附的一首絕句。所以本詩既是一首記遊詩,同時又是一首難得的寫景佳作。「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為佛教聖地。

全詩著力描繪了「山高地深,時節絕晚」的特殊景物節氣,篇幅雖短,但構築的意境卻很深刻,品讀起來,平淡的語言之下另有一番情趣。

第一、二句是對景色的描寫,融情於景。這兩句是說,此時已到了孟夏時節,正是春花凋零的時候,卻沒想到會在高山古寺之中,看到桃花剛剛盛開的景象,這裡儼然又是一幅春天的景色。前半句的「芳菲盡」對應後半句的「始盛開」,驚喜之情蘊涵其中。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也體現出詩人感情和思緒的跳躍:原本愁緒滿懷為春華逝去而感嘆,現在突然看到盛開的桃花,頓時一片驚喜。

第三、四句抒情。春天歸去的時候,人們常怨恨沒有地方可以找到它,卻不知道它悄悄躲到這高山古寺中來了。詩人對春天的珍惜、留戀之情,在這裡都得到一覽無遺的體現。

這首詩歌清新雋永,主題新穎,構思巧妙,細細讀來,意味深長。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山寺桃花始盛開中的大林寺在哪裡你知道嗎?
    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年四十六。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情況,白居易集有《遊大林寺序》可參考:「餘與河南元集虛、範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廣平宋鬱、安定梁必復、範陽張時、東林寺沙門法演、智滿、士堅、利辯、道深、道建、神照、雲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遺愛草堂歷東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頂,登香爐峰,宿大林寺。大林窮遠,人跡罕到。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東人。
  • 古詩改編散文系列: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四月的天空下,花朵收攏了陽光一樣的燦爛;鄉間野陌,落英的花雨,是春天最心痛的語言;一朵又一朵,覆蓋了大地,是感傷的回憶。沉寂的暗香,在一個無人路過的上午,默默地泯逸於泥土的深處,不留痕跡;風從白雲的身後伸出手,掃盡了人間所有芳菲的景致。
  • 2011年我在廬山欣賞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同時當上一回將軍
    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了大林寺。我沒有與小時候學過的那首《大林寺桃花》聯繫起來。我沒有想到白居易會跑到廬山深處去逍遙自在的看桃花。但是導遊說,這就是當年白居易看桃花的大林寺。真是驚詫不已!白居易的興致真高啊!寫作這首詩歌的那一年,白居易被貶到江州(九江)當了司馬。
  • 讀《大林寺桃花》學地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今天我們再來看一首唐詩: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 這首詩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在元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817年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大林寺寫成的一首名詩。
  • 《大林寺桃花》一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大林寺桃花》一詩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春光的喜愛與留戀之情。全詩首句「人間四月芳菲盡」流露出詩人對春光匆匆不駐的失望,次句「山寺桃花始盛開」則透露出詩人心緒的轉變,表露出其對始料未及的春光的驚羨,全詩抒發了詩人因美好春光而生的欣喜與愉悅之情。
  • 白居易這首詩堪稱絕句中的珍品,表面寫桃花,卻又蘊含哲理和志向
    一代詩王白居易也曾經寫過一首關於桃花的古詩,詩的題目為《大林寺桃花》,大林寺位於廬山大林峰,春日裡桃花盛開,自然是美不勝收,描繪大林寺春色的詩歌想必也有很多。而白居易的這首詩被稱為絕句中的珍品,為何有如此評價?資料顯示,這首詩創作於元和十二年。熟悉白居易的讀者想必知道他的《琵琶行》創作於元和十年。
  • 白居易看到山中盛開的桃花,寫了一首小詩,短短四句,卻意境深邃
    作為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白居易如同他的名字「樂天」一樣,是個心胸豁達、天性樂觀的人。不過人生總有不如意,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應該是他入仕以來真正遇到的一次重大挫折。九江的氣候宜人,白居易逐漸愛上了這裡肥美的魚,愛上了這裡新釀的美酒。最令人陶醉的就是這裡的風景,他喜歡暢遊廬山,在泉水白雲間感受大自然的美。一次與朋友遊覽廬山,他們寄宿大林寺。這裡地勢高,位置遠,人跡罕至,山泉環繞,瘦竹掩映,周圍的景致十分清幽。
  • 46歲白居易遊覽山寺,看到滿地的桃花,寫出一首很有哲理的唐詩
    相比杜甫和李白,我們一直認為白居易的人生是較為平坦的。至少他沒有經歷過杜甫一生顛沛流離的苦澀,也沒有經歷過李白生命後期被流放夜郎的悲哀。對比他們兩個人平均年齡不到60歲的壽命,白居易硬生生活到了74歲,在那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已經算是超長待機了。
  • 白居易喜歡桃花,沒事就找地賞桃花,一找到好地方就寫詩來炫耀!
    02白居易賞桃花,寫了首詩炫耀!01、首先要展開說,要講這白居易喜歡桃花,寫了多首。第一首:《夜惜禁中桃花因懷錢員外》前日歸時花正紅,今夜宿時枝半空。03、他愛桃花到什麼程度呢?看下面這首: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白居易在此寫下名詩,如今卻深埋水庫下
    陶淵明一生都在圍繞廬山進行創作,據說它的《桃花源記》就是將廬山的康王谷作為創作背景。除了這些,唐朝詩人白居易也曾在廬山留下墨筆。這首著名七言絕句《大林寺桃花》廣為流傳、影響甚遠。當時白居易被貶謫江州(今九江市),任江州司馬一職後。雖然時常傷春悲秋、鬱郁不得志,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白居易閒時會與自己的朋友一起出去旅遊,畢竟旅遊能讓人暫時將生活中的煩惱拋之腦後。
  • 白居易流傳很廣的一首詩,明寫桃花暗蘊哲理,短短28字成千古名篇
    【臨其詩境】今天介紹的是白居易的詩,寫於白居易江州司馬任上,也是他仕途裡最不順的一段,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始工」,白居易這段時間裡的佳作格外的多,比如著名的《琵琶行》,又比如今天的這首《大林寺桃花》。
  • 白居易遊廬山大林寺,即景吟成了一首七絕,成為唐人絕句中的珍品
    兩年之後,他約了一大幫朋友到廬山旅遊,即景吟成了著名的《大林寺桃花》。這首詩,成為了唐人絕句中的珍品。通過這一首小詩,我們就能窺見,他當時過著怎樣瀟灑自在的生活。一、《大林寺桃花》原文賞析《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詩歌意譯:人間四月,各種花都開到了盡頭,大林寺的桃花卻剛剛開始綻放。
  • 不同的「格花」:宋代科學家沈括的四月桃花
    下邊介紹一個宋代科學家沈括的故事,他的桃花不是人文而是科學性質。故事要從唐代元和十二年(817年)春末說起,詩人白居易與朋友結伴遊廬山,寫的詩中有一首叫《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白居易的一首詩,表面寫桃花,實際暗含哲理,僅28個字成千古名作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也是教科書中的「常客」,有不少經典之作。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進士出身的白居易,一開始仕途順利。但在幾年的為官生活中,因為直言不諱,冒犯了權貴,受朝廷排斥,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次貶謫對白居易的打擊很大。
  • 治癒系的廬山:白居易仕途不順,一朝聞道,世上便多了個白樂天
    網圖桃花不久後,白居易正在溪畔遊玩,又遇見了鄭姓婦人,婦人見其遊玩心致甚濃,就笑著對他說西邊山頂的大林寺內有好看的景色。彼時正值初夏,寡婦作為廬山的「老江湖」,對於山中景物早瞭然於心,婦人主動告訴白居易,山中的季節相較來得晚,這個時候正是桃花盛開的時候。白居易心中疑惑滿滿,山下桃花梨花早已謝落,此刻當真還有那未謝落的花? 次日白居易便邀了東林寺的惠恩和尚等人,一路尋著大林寺去,來到古寺前,見其眼前景色,果然另有一番天地。清風徐徐,桃紅梨白,寺前寺後如一副畫卷般。
  • 詩詞|春天桃花已開,遇見最美桃花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百花齊放各種花都爭相開放,最引人注目的應該屬桃花了吧,從古至今,引得無數詩人為其吟詠。寫關於桃花的佳句也數不勝數,比如「桃花夭夭,灼灼其華」隨口及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詩人登山時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衝入眼帘時,使作者感到多麼的驚異和欣喜,用桃花來寫春光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仿佛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
  • 白居易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儘管白居易的詩作寫得很直白,但是他的詩作同樣充滿了哲理,意境全出。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白居易的喜愛,有增無減的原因之一。白居易還是最早走出國門的一位詩人,他的詩作在當時就流傳到了日本,即使是現在的日本,人們對於白居易的喜愛同樣是有增無減。日本很多的文人都寫過關於白居易的文章,這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偉大。
  • 「失落」的廬山大林寺,白居易曾寫下名篇,如今竟成「水晶宮」
    譬如詩仙李白,就曾經五次來訪,留下十四首詩篇,最為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是那首《望廬山瀑布》了;而北宋年間的蘇軾蘇東坡,也有《題西林壁》廣為傳播;就連陶淵明,據說他的《桃花源記》也是在廬山受到啟發而作。廬山對於文人墨客的吸引力,由此可見一斑。
  • 白居易這首詩如詩如畫,不僅描寫的很唯美,同時還充滿了哲理!
    白居易被稱為「詩魔」和「詩王」,他對於唐詩有著很大的貢獻,要知道在他之前的很多詩人,他們在創作時,往往喜歡加入一些典故,以及使用一些生僻的字,但是詩歌到了白居易手中,則是煥發出了不一樣的生命力,他的詩寫得很簡練,也非常的直白,人們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雖然他的詩寫得很直白,但是同樣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 白居易10句經典唐詩: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琵琶行》。忽然琵琶戛然而止,一下子仿佛有無窮幽怨產生,此時無聲的藝術效果要勝過有聲。5.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唐·白居易《輕肥》。衢州:唐朝時州名。今浙江省衢州市一帶。這一年江南地方發生大旱災,在衢州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慘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