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這首詩堪稱絕句中的珍品,表面寫桃花,卻又蘊含哲理和志向

2020-12-25 青青詩文

閱讀青青詩文,關注青青詩文。

今年的春天有點特殊,很多人呆在家中很難見到郊外的風景。一直到今天,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居然就到了清明時節。如今已是暮春季節,再過一個穀雨節氣就立夏了。如果這時候依然來不及到郊外欣賞風景,恐怕就要錯過整個春天了。

春天的風景最美的是桃花,桃花是春天的使者。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們描寫春日景色的詩歌中,桃花是最絢麗的一朵。桃花之美,美在嬌豔,春風十裡,桃花為廣袤的大地抹上了春日的色彩,古代詩人詠贊春日的景色,桃花是最美的風景。

古代文人喜愛桃花,唐代詩人自然不會例外,他們的詩歌或直接以桃花為題,或在詩句中有關於桃花的表述。桃花在古詩裡象徵著愛情,象徵著美貌,也象徵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希望,當詩人開始盡情描繪桃花,詩人的內心充滿著幸福。

一代詩王白居易也曾經寫過一首關於桃花的古詩,詩的題目為《大林寺桃花》,大林寺位於廬山大林峰,春日裡桃花盛開,自然是美不勝收,描繪大林寺春色的詩歌想必也有很多。而白居易的這首詩被稱為絕句中的珍品,為何有如此評價?

資料顯示,這首詩創作於元和十二年。熟悉白居易的讀者想必知道他的《琵琶行》創作於元和十年。這首七言絕句詩《大林寺桃花》也是詩人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之作品。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唐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詩,整首詩的詩義淺顯,既沒有引用任何的典故,也沒有選用任何晦澀的意象,讀來朗朗上口,惹人喜愛。的確,這就是白居易詩歌所追求的。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大林寺的桃花。作者遊覽春景,當時已是四月份,這裡的四月當然是按照農曆計算的,滿目都是暮春的景色。然而作者來到大林寺,意外發現桃花盛開了。這有點反常,推測原因可能是山中地勢較高造成了桃花遲遲開放。

接下來兩句有點生活的哲理,作者採取的是有問有答的方式,為何為找不到春色而發愁,沒想到春天竟然藏在此處。在這首詩中,桃花代表了抽象的春光,其中又採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既有戀春,也有怨春,語言詼諧生動,有戲語雅趣。

白居易的詩歌詩義淺但詩意並不淺顯,從字面上理解,這是一首春遊詩,了了二十餘個字描繪了春日的美景,以及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然而結合白居易的人生經歷,這首詩卻有不同的詩意,而七言絕句詩的特點是作者的情志盡在第三句。

第三句描寫的是春歸,實寫作者的志向。白居易任職江州司馬之時,正是他人生的分水嶺,是兼濟天下,還是獨善其身,作者此刻正在徘徊之中。春歸指的就是詩人所期盼的政通人和。白居易的一生,在這一時刻,他看到了四月桃花,然而春天卻終將離去。

閱讀白居易的詩歌,總是要探究其中的深意,就像這首《大林寺桃花》,初讀是寫景,再讀似在說理,而理解了白居易的生平,也就理解了這是一首言志詩。

相關焦點

  • 白居易遊廬山大林寺,即景吟成了一首七絕,成為唐人絕句中的珍品
    兩年之後,他約了一大幫朋友到廬山旅遊,即景吟成了著名的《大林寺桃花》。這首詩,成為了唐人絕句中的珍品。通過這一首小詩,我們就能窺見,他當時過著怎樣瀟灑自在的生活。我常為春天的消失而感到無盡的遺憾,卻沒料到它跑到這寺廟中來。白居易的詩寫得淺顯直白,這一首小詩只是平鋪直敘地記下了作者遊香爐峰的所見所聞。時間發生在孟夏,這個時候在平原上的春花全都凋謝了,可是大林寺的桃花才剛剛開始綻放。山澗中的青草也才長出一小截,詩人對眼中看到的一切感到新奇。
  • 白居易這首詩如詩如畫,不僅描寫的很唯美,同時還充滿了哲理!
    白居易被稱為「詩魔」和「詩王」,他對於唐詩有著很大的貢獻,要知道在他之前的很多詩人,他們在創作時,往往喜歡加入一些典故,以及使用一些生僻的字,但是詩歌到了白居易手中,則是煥發出了不一樣的生命力,他的詩寫得很簡練,也非常的直白,人們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雖然他的詩寫得很直白,但是同樣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 白居易的一首詩,表面寫桃花,實際暗含哲理,僅28個字成千古名作
    在《琵琶行》一詩中,曾面對琵琶女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滄桑感慨。但儘管如此,白居易也沒有被仕途不順的境遇打倒,從下面這首詩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的樂觀和可愛。《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 白居易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應當說是唐朝眾多詩人中,最具才情的一位詩人,他的詩作寫得平易近人,朗朗上口,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意思,不像別的詩人,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一些比較生僻的字,加一些典故,使得後人讀起來非常的費解。但是白居易則是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清新脫俗。
  • 白居易流傳很廣的一首詩,明寫桃花暗蘊哲理,短短28字成千古名篇
    【臨其詩境】今天介紹的是白居易的詩,寫於白居易江州司馬任上,也是他仕途裡最不順的一段,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始工」,白居易這段時間裡的佳作格外的多,比如著名的《琵琶行》,又比如今天的這首《大林寺桃花》。
  • 這首唐詩被稱為五言絕句的「壓卷之作」,堪稱千古不朽之作!
    而且還蘊含許多人生哲理,甚至許多詩詞頗為勵志。有的勸勉我們珍惜光陰,如「一寸光陰一寸金」;有的則告訴我們經歷苦難方能收穫,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有的甚至教導我們讀書方法,例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些或勵志或勸學的詩詞名句千年來口耳相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 蘇軾這首描寫梨花的詩,堪稱古今一絕,百讀不厭
    這首詩通過描寫梨花盛開的景象,抒發了蘇軾對人生苦短,春光易逝的感嘆。全詩語言極為自然平淡,卻蘊含深意,引人深思,古今以來也只有這一首寫梨花的詩篇,至今仍然膾炙人口,堪稱古今一絕,百讀不厭!蘇軾的詩,尤其是七言絕句,在宋朝詩壇堪稱獨步,且都幾乎全是白話,但正是這種不加修飾,不用典故,純粹是性靈的流露,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仿佛所描寫的景物就在眼前,很美,很親切。
  • 面對一棵百年老柳樹,白居易寫下這首詩,短短4句語短情長
    白居易的這首詩,便寫於重修勤政樓的第三年,也就是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當時白居易已五十一歲,處於垂暮之年。而勤政樓西的那一棵柳樹,從開元到長慶,也有百年上下,已是半朽之樹。白居易正是面對這樣的一棵百年老柳樹,以垂暮之年對半朽之樹,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雖然只有短短4句,卻語短情長的五言絕句。
  • 兩首描寫春風的絕句,樸實無華,卻形象傳神,更充滿哲理
    李白曾熱情歌詠,「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王安石更抒寫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同樣面對春風,卻有人歡喜有人愁。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崔護卻深感遺憾,桃花依舊笑春風。下面介紹兩首描寫春風的絕句,樸實無華,卻形象傳神,更充滿哲理。
  • 王安石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相信能夠明白更多道理
    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上成就之外,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那也是同樣的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同樣的也是一絕,應當可以這麼說,他的文學成就不亞於蘇軾,他寫過了很多非常經典的詩作,而且在他的詩作中,處處可以看到詩人對於人生的一種看法,裡面充滿了無限的哲理。
  • 白居易為何能善終?送給元稹的這組詩蘊含大智慧,學者:佛門真經
    白居易外號詩王詩魔,對詩歌是十分鐘愛的,所以看到同事元稹刻苦,詩又寫得好,他就起了結交之心。於是,雖然元稹比白居易小8歲,但兩人還是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校書郎的就是管理國家圖書館,比較清閒,於是他們在長安飲酒作詩,談論文學,度過了三年的快樂時光,兩人的感情也愈加深厚,堪稱莫逆之交。
  •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鑑賞:本詩創作於元和十二年(817)四月,是白居易同友人遊大林寺時所寫。本詩是《遊大林寺序》中內附的一首絕句。所以本詩既是一首記遊詩,同時又是一首難得的寫景佳作。「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為佛教聖地。全詩著力描繪了「山高地深,時節絕晚」的特殊景物節氣,篇幅雖短,但構築的意境卻很深刻,品讀起來,平淡的語言之下另有一番情趣。第一、二句是對景色的描寫,融情於景。
  • 白居易被貶江州,寫了首富含哲理的詩,用通俗語言講述了如何識人
    都說這是白居易的政治抒情詩,但是這一首富含哲理的小詩,其實寫得像是一篇議論文。先用詩的開頭四句立論,說明要辯別一個人的忠奸,得依靠時間去檢驗。再用最後四句詩,以歷史人物來論證他自己的正確觀點。其詩言簡而意駭,擲地有聲。因此,後面四句詩流傳極廣。
  •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但是同樣寫得很美,這首詩就充滿了詩情畫意
    相信只要一提起他,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他一些經典的作品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例如《賦得古原送別》、《大林寺桃花》、《長恨歌》、《琵琶行》等等,那都是膾炙人口,即使是小學生也能夠通篇背誦。那麼在他眾多的作品中,我個人是比較喜愛這首《暮江吟》,它通篇情感細膩,寫得又是很簡練,雖然通篇只有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寫得極為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
  • 絕句五首,這五首絕句,特別是最後一首堪稱絕句中的樣板
    5、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首詩記述了作者一次遊覽的過程,運用擬人手法表現了春風的柔和溫暖,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這句寫作者下了船,又扶杖步行,表明作者雖然年紀老了,但遊興很濃。其實在乘船途中,他已經在欣賞春天美景了,現在又徒步遊賞,可見春天景色的迷人。上兩句主要寫春遊經過,於春遊興致中初步透露出春光的美好,那麼春光到底怎樣美好呢?作者在後面進行了具體描述。
  • 白居易觀魚時寫下這首千古絕詩,兩種心態引人深思,道盡人生哲理
    觀魚和釣魚是兩個不同的行為,觀賞魚兒時看的是希望,但是垂釣時卻想著釣起來成為盤中之餐,兩個行為兩種心態引發深思,白居易曾在池畔觀魚時寫下了一首經典古詩,古詩的用詞雖然簡單質樸,但將這兩種心態相對比並形象地刻畫,也道出了許多人生哲理。一起來品讀這首古詩。
  • 白居易寫《後宮詞》,藉機表達人生的絕望,卻被人說此詩膚淺
    但是因為其創作風格的通俗易懂,也被許多評論家認為白詩過於膚淺和直白。雖然白居易的詩簡單易懂,但是其表達的思想卻並非簡單。有時候,看似直白的語句正是蘊藏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後宮詞 白居易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燻籠坐到明。
  • 白居易最美的一首詩,840個字出了無數千古絕句,讓人嘆服
    就比如著名的《長恨歌》,這是白居易最美的一首詩,一篇之中840個字出了無數千古絕句,直到現在,比翼鳥的句子還被很多人奉為圭臬,這首詩中的其他句子也是大部分都膾炙人口。作為一個詩人,寫出這樣的作品也確實是讓人嘆服。
  • 王維這首經典的六言絕句,寫得很唯美,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唐詩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徵,那就是抒情,它並不像宋詩,一味地偏向於哲理,這也使得唐詩很唯美,往往可能只是描寫一些普通的風景,或者是普通的事物,那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王維的這首經典的六言絕句《田園樂七首·其六》,整首詩就很有趣,它看似信手拈來,不過又是充滿了詩意,讀來也是朗朗上口,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四個字,但是美得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 韓愈這首七言絕句,表面寫的楊柳和桃李,其實暗藏春色
    白居易對這一點也心知肚明,曾寫詩說「近來韓閣老,疏我我心知。戶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詩」。後人也幾乎都認為韓愈的才華在白居易之上,只不過他的詩不通俗易懂,所以流傳不如白居易。韓愈貌似渾厚古樸,其實他也不老實,他也會暗藏春色,其中有一首七言絕句,就是寫他兩個侍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