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青青詩文,關注青青詩文。
今年的春天有點特殊,很多人呆在家中很難見到郊外的風景。一直到今天,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居然就到了清明時節。如今已是暮春季節,再過一個穀雨節氣就立夏了。如果這時候依然來不及到郊外欣賞風景,恐怕就要錯過整個春天了。
春天的風景最美的是桃花,桃花是春天的使者。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們描寫春日景色的詩歌中,桃花是最絢麗的一朵。桃花之美,美在嬌豔,春風十裡,桃花為廣袤的大地抹上了春日的色彩,古代詩人詠贊春日的景色,桃花是最美的風景。
古代文人喜愛桃花,唐代詩人自然不會例外,他們的詩歌或直接以桃花為題,或在詩句中有關於桃花的表述。桃花在古詩裡象徵著愛情,象徵著美貌,也象徵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希望,當詩人開始盡情描繪桃花,詩人的內心充滿著幸福。
一代詩王白居易也曾經寫過一首關於桃花的古詩,詩的題目為《大林寺桃花》,大林寺位於廬山大林峰,春日裡桃花盛開,自然是美不勝收,描繪大林寺春色的詩歌想必也有很多。而白居易的這首詩被稱為絕句中的珍品,為何有如此評價?
資料顯示,這首詩創作於元和十二年。熟悉白居易的讀者想必知道他的《琵琶行》創作於元和十年。這首七言絕句詩《大林寺桃花》也是詩人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之作品。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唐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詩,整首詩的詩義淺顯,既沒有引用任何的典故,也沒有選用任何晦澀的意象,讀來朗朗上口,惹人喜愛。的確,這就是白居易詩歌所追求的。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大林寺的桃花。作者遊覽春景,當時已是四月份,這裡的四月當然是按照農曆計算的,滿目都是暮春的景色。然而作者來到大林寺,意外發現桃花盛開了。這有點反常,推測原因可能是山中地勢較高造成了桃花遲遲開放。
接下來兩句有點生活的哲理,作者採取的是有問有答的方式,為何為找不到春色而發愁,沒想到春天竟然藏在此處。在這首詩中,桃花代表了抽象的春光,其中又採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既有戀春,也有怨春,語言詼諧生動,有戲語雅趣。
白居易的詩歌詩義淺但詩意並不淺顯,從字面上理解,這是一首春遊詩,了了二十餘個字描繪了春日的美景,以及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然而結合白居易的人生經歷,這首詩卻有不同的詩意,而七言絕句詩的特點是作者的情志盡在第三句。
第三句描寫的是春歸,實寫作者的志向。白居易任職江州司馬之時,正是他人生的分水嶺,是兼濟天下,還是獨善其身,作者此刻正在徘徊之中。春歸指的就是詩人所期盼的政通人和。白居易的一生,在這一時刻,他看到了四月桃花,然而春天卻終將離去。
閱讀白居易的詩歌,總是要探究其中的深意,就像這首《大林寺桃花》,初讀是寫景,再讀似在說理,而理解了白居易的生平,也就理解了這是一首言志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