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雞精雞粉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這成分,都是味精合成的

2020-12-14 譚小廚子

買雞精雞粉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這成分,都是味精合成的!近年來隨著雞精雞粉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家庭主婦喜歡上了雞精雞粉,對味精的誤會是越來越深,使用味精的是越來越少。逛超市時走到調味品區,賣雞精雞粉的貨架上,整齊有序地擺著不下十幾種品牌的雞精雞粉,自己每次去都能挑花眼。

其實味精真的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不健康,雞精和雞粉也不像宣傳那麼健康營養。雞精和雞粉和雞肉的聯繫遠遠沒有和味精的聯繫大,因此大家不要以為自己從來不吃味精,看完這篇文章後,去廚房看看自家的調味品後,你會發現原來你是吃味精長大的。

因此建議大家在買雞精和雞粉時,牢記一點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穀氨酸鈉這個成分都是味精合成的!

下面我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雞精、雞粉、味精之間的區別:

味精

其實之前在說如何選購蠔油的文章時已經將方法告訴大家了,買食品時一定要學會看配料表,因為配料表上的成分都是按照量的多少排列的,味精自然也不例外

我們可以隨便買一包各種品牌的味精,在他的配料表上你只會看到:小麥或者玉米、要不就是直接寫著味精、穀氨酸鈉等,都是一種成分,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添加劑。

這說明什麼?說明味精就是從小麥、大米或者玉米等農作物中提煉出來的,安全性絕對可靠,另外大家都知道味精是晶體,物質只有達到一定的純度才會形成晶體,而且這種技術不是小作坊就能掌握的,因此味精的造假率很低,可以放心的購買。但就是味精吃多了會讓人舌燥、嘴裡嗓子都不舒服!

雞精

雞精是從雞肉中提煉出來的?錯!不要被廠家包裝上的大公雞給騙了,雞精和雞肉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翻看雞精的配料表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味精,要不就是食品添加劑(穀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等),穀氨酸鈉就是味精的化學名字,呈味核苷酸二鈉就是味精精,比味精還精。至於你認為的雞肉,百年難遇,一般的話你會找到雞肉粉,可二者你認為是一樣的嗎?

另外雞精的製作工藝簡單,根本不需要提煉到晶體,和純度也沒有什麼關係,就是各種添加劑化學合成就可以了,小作坊也能輕而易舉地實現,而且至今為止,在整個雞精行業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因此大家自己考慮吧。

蔬菜精、山珍精、香菇精

有朋友說的:我家不吃雞精也不吃味精,我家吃蔬菜精,山珍精、香菇精、各種菌類精,都是天然的,營養高,我只能說還是看配料表吧,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味精,另外宣傳的各種蔬菜、珍菌,雖然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那也只是客串演員,就像現在很多電影,用片中最出名的演員來做宣傳,去電影院看過之後,才發現原來大肆宣傳的他,只有幾個鏡頭而已。

雞粉

又有朋友講啦,我家不吃什麼精,我家吃雞粉,這個總該可以了吧。確實加入雞粉後的菜餚給人一種更舒服的感覺,但我們還是要從配料表說起:食用鹽、麥芽糊精、澱粉、味精,這是雞粉中含量最高的4種成分,不同品牌順序可能會有不同,但基本跑不出這4種,為什麼吃起來口感更好一點,因為味精的含量少了,這就是原因。雞肉的含量雖然比雞精多,但也是剛剛排上號的配角。而出場費卻貴了不少。

【小譚說】

總結一下:味精純度高不容易造假,但吃多了之後會有舌燥的不適感;雞精、蔬菜精、各種山珍精是多種食品添加劑化學合成的,純度低工藝簡單造假率高,很多都是用來宣傳的噱頭,味精依然是的主要成分;雞粉口感稍好的原因只是味精的含量減少了。

其實超市裡也有賣味精含量極少的提鮮類調味品,不過價格確實比較高,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條件,隨心選擇。

一言以蔽之:買調味品一定要學會看配料表,而且不管什麼調味品,都要在一定限度之內食用,多則無益!

買雞精雞粉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這成分,都是味精合成的!我是譚小廚子,每天分享美食教程和美食周邊,期待您的關注!

#遇見美好#

相關焦點

  • 詳說味精、雞精與雞粉的差別
    對於味精的副作用,科學上爭論較多的是「興奮毒性」的問題。實驗都是基於動物的,由於動物與人類的差別,以及劑量問題,科學界還沒有形成明確的結論。另一個方面是對肥胖的影響。有研究發現味精能夠刺激老鼠的食慾,從而影響老鼠食量而導致肥胖。不過有一項針對近5000人的調查,結論是肥胖與味精沒有關係。
  • 買蠔油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配料表裡沒有這兩個字,就是假蠔油
    買蠔油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配料表裡沒有這兩個字,就是假蠔油。我們小時候,家裡除了鹽,油,醬油,基本就沒有其他的調味料了,條件好一點的人家會有白糖,味精和醋。現在,條件好了,家裡調味料應有盡有,醬油都會分幾種,什麼生抽,老抽,蒸魚豉油,味極鮮,做菜時要放好幾種醬油,味精也被雞精代替了,醋也分三年陳,六年陳,白醋,陳醋。還有新出的什麼雞汁,魚露,蠔油,讓人眼花繚亂。說到蠔油,現在已經被大多數家庭接受,因為它味道鮮美,可以替代雞精、味精給菜品提升鮮味。
  • 味精?雞精?雞粉?食物為什麼會鮮美?
    >菜餚鮮甜,有可能是原料本身就很鮮,也可以是做菜時加了點味精或者雞精令菜餚鮮美。但不管哪個,都是因為菜餚中有能夠引起鮮味的物質。前者的鮮味物質在烹飪時從原料中被釋放出來,而後者是我們自己添加的。鮮味物質是什麼?能夠產生鮮味的物質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穀氨酸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味精,它於上個世紀初被日本科學家從海帶中發現並提取出來。
  • 味精、雞精、雞粉,當燒烤師的我們到底該如何使用?
    我們以同一品牌的雞精雞粉作為參考,在雞精配料表的第一項,清楚的列明了含有「穀氨酸鈉」即味精(配比一般在40%左右),而雞粉的配料表中則更多的是香料,從這一點上輕而易舉地把雞精和雞粉區別開來——雞精著重於提鮮
  • 味精和雞精有什麼區別?
    最常用的調料要數這道鹽,白糖,陳醋,生抽,雞精,味精,蠔油這些了。事實上,這裡面「爭議」很大的就是雞精和味精,很多人到現在都不用了。許多人對雞精和味精爭議很大,其實主要是因為認為這兩種調料吃多了對人體沒有好處,很多人至今不明白,營養師揭露了真相,一起來看看吧。雞和味精可放心食用先看看雞精和味精到底是不是可以放心吃?
  • 味精與雞精有什麼不同,烹飪時該如何選擇呢?
    要想做出一桌質量高的飯菜,不僅要讓人們離著很遠就能聞到香味,在吃的時候也要吃到新鮮美味的感覺,而能夠增加食物香味與鮮味的調料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雞精與味精了,今天我們要重點說的就是這兩種調料。對於雞精與味精,許多人在炒菜的時候不知道應該放哪一種,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買牛排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包裝上有這3個字,都是合成牛排
    作為消費者的我們究竟該依靠什麼判斷牛排是真的還是假的?牛排又叫牛扒,是從西方流傳出來的一道美食,也是西餐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現如今喜歡吃牛排的人越來越多,牛排市場也逐漸變得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一開始的牛排還只是依靠種類和牛排等級分門別類,後期雖說越分越細緻。
  • 買牛排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包裝上有「這2行字」,都是好牛排
    買牛排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包裝上有「這2行字」,都是好牛排!牛排是西餐中最經典的美食之一,因為肉細多汁,口感鮮嫩而備受食客的歡迎。在國內西餐廳,牛排的價格至少也要一、兩百元一份,而且無法天天都能吃到。所以,很多的朋友選擇在網上訂購,然後自己回家做。
  • 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不敢吃味精、雞精的都看一下,專家已曝光
    導語:味精、雞精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有不少家庭做完菜都會加一點味精或者是雞精,用來提高菜品的鮮度。特別是用來調製湯品,沒有味精真的不如有添加味精的鮮。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突然有這樣的一種傳聞,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的會導致癌症。
  • 雞精和味精哪個營養更高呢?雞精和味精的化學成分分別是什麼呢?
    味精有特殊鮮味,但在高溫下(超過120℃)長時間加熱會分解生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所以在烹調中,不宜長時間加熱。此外,味精不是營養品,僅作調味劑,不能當滋補品使用。從化學角度講,鮮味的產生與胺基酸、縮氨酸、甜菜鹼、核苷酸、醯胺、有機鹼等物質有關。鮮味劑的主要代表性物質有味精、雞精等。1、味精。
  • 不管啥牌子的牛排,包裝袋上出現這2種成分,都不要買,是合成的
    不管啥牌子的牛排,包裝袋上出現這2種成分,都不要買,是合成的!各位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經驗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不管啥牌子的牛排,包裝袋上出現這2種成分,都不要買,是合成的!』
  • 漲知識|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
    說起味精,以前也是家家戶戶廚房裡必備的調味品。但近幾年關於味精的傳言比比皆是:"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吃味精會中毒」「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那麼事實是怎樣的?真如網上說的那樣嗎?一起來看…味精的成分是什麼?
  •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在哪裡? 雞精吃多了會有什麼危害?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在哪裡? 雞精吃多了會有什麼危害?時間:2016-10-29 13:41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在哪裡? 雞精吃多了會有什麼危害?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在哪裡 很多人認為雞精和味精都是起調味作用的作料,沒有什麼差別。
  • 買酸奶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這「2個詞」,就是「假酸奶」
    我們平時在酸奶時,面對琳琅滿目的酸奶品牌,經常會被促銷員所誤導,今天教大家買酸奶時,不管什麼牌子,只要有這「2個詞」就是「假酸奶」,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買酸奶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有這「2個詞」,就是「假酸奶」。今天我和朋友一起去超市轉了一圈,發現各貨架上陳列的低溫酸奶類產品少則十幾種,多則數十種,或佔據冷櫃的「半壁江山」,或有單獨貨架陳列,數家超市還配有三四位促銷員,專門在酸奶產品區提供導購服務。
  • 雞粉雞精一字之差,成分卻不太一樣,為了家人健康,弄清楚比較好
    《中餐廳》裡,林大廚炒菜會經常用到雞粉,很多小夥伴會好奇,不是說這調料不好嗎,為什麼大廚還要用。實際上,很多人把雞粉當成了雞精,雖然功效類似,都有提味增鮮的功效,但二者的成分不太相同,營養元素也有所差異。
  • 買牛排,不管啥牌子,只要在配料表看到這4種成分,就是合成的!
    買牛排,不要看牌子,若在配料表看到這種成分,就是合成的!各位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經驗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買牛排,不管啥牌子,只要在配料表看到這4種成分,就是合成的!』
  • 雞精和味精有什麼區別?吃哪個更好?專家解釋後,漲知識了
    生活中很多人在做菜的時候,都喜歡在菜裡面放入一些味精或者是雞精。因為大家都會覺得雞精和味精都有提鮮的效果,但是我們會發現這兩種調味品其實好像是沒有相差太多的。而且生活中很多人也表示味精不健康是不建議大家吃的,可是雞精和味精同樣都是提鮮的,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到底吃哪個更好呢?
  • 味精、雞精和雞粉為什麼總挨罵?我也是今天才知道,看後告訴家人
    我們最早用的調味品就是味精,那時深入千家萬戶,滿足了人們對味道的孜孜追求,成為廚房必備。隨之廣招詬病,致病致癌各種說法接踵而來,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而被雞精和雞粉所取代,一夜間封面是一直鮮活的大公雞的雞粉和雞精迅速躥紅,成為了廚房必備,俗話說得好「人怕出名豬怕壯」,雞精和雞粉也不例外,隨著走紅各種質疑聲、謾罵聲也不絕於耳,那麼味精、雞精、雞粉為什麼總挨罵?味精、雞精和雞粉究竟有何區別?
  • 選購牛排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包裝袋上有這行字,都是合成牛排
    買牛排時,怎麼辨別合成牛排和原切牛肉排?看配料欄,1分鐘就能學會。很多人都有逛超市的習慣,我也不例外,特別喜歡到超市挑選新鮮食材,比如只有超市才能買到牛排,因為很少在菜市場裡見到牛排的身影。超市裡會經常看到一些牛排搞促銷,非常便宜,16或20就能買到一塊,有時候更便宜。
  • 買牛奶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包裝上有「這行字」的,都是純牛奶
    有些帶孩子的家長禁不住誘惑,直接就買了,其實你買的絕對是乳飲料,所以超市裡買牛奶,絕對要擦亮你的雙眼,認準包裝上的一行字就可以了,買牛奶時,無論什麼牌子,只要包裝上有「這行字」的,都是純牛奶。其實,我們要選純牛奶時,只需要仔細認真的看配料表就可以了,配料表是我們選擇牛奶的重要選項,只要包裝上的配料表寫著「生牛乳」這三個字,不管是什麼牌子,都是純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