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味精、雞精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有不少家庭做完菜都會加一點味精或者是雞精,用來提高菜品的鮮度。特別是用來調製湯品,沒有味精真的不如有添加味精的鮮。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突然有這樣的一種傳聞,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的會導致癌症。讓不少家庭已經不再去吃味精和雞精了。但是也有人表明無所謂,又不是大量的吃,只不過是為了輔助菜品的好吃程度就還在繼續吃。還有一小部分家庭食用量是比以前的量小了,但還一直在吃。那味精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害處,專家已經曝光了。
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不敢吃味精、雞精的都看一下,專家已曝光
那麼我們先要知道味精是什麼製作的。味精主要是通過在大米、玉米等糧食或蜜糖,採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提取而成味精,白色透明的晶狀體,主要成分是穀氨酸的鈉鹽,也是穀氨酸鈉的商品,名或俗名又稱為味粉味之素,穀氨酸鈉,麩氨酸鈉。
其實很多人一聽穀氨酸鈉就認為是化學製品,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穀氨酸鈉在人體內參與蛋白質的正常代謝,促進氧化過程對腦神經和肝臟有一定保健作用。但是人不可以吃得太多,因為味精裡面含有鹽的成分,大家都知道人體攝入過量鈉是不好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嬰幼兒不易吃味精,因為小朋友腎臟比較弱,提早或者過量食鈉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從而影響身體成長與健康。
味精,學名「穀氨酸鈉」,成品為白色柱狀結晶體或結晶性粉末,是國內外廣泛使用的增鮮調味品之一。穀氨酸是一種普遍的胺基酸:人體自產穀氨酸,它主要以絡合狀態存在於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如蘑菇、海帶、西紅柿、堅果、豆類、肉類,以及大多數奶製品。
亞洲菜向來用天然海草,比如海帶的清湯,提高湯中的鮮味。味精製造商,使用經過挑選的穀氨酸微球菌菌株,在培養基中生產穀氨酸。這些細菌通過其所能分泌穀氨酸的能力進行篩選。之後穀氨酸從液體培養基中被分離出來,提純,製成其鈉鹽,穀氨酸鈉。
味精的使用方法
穀氨酸鈉又叫富氨酸鈉,穀氨酸是胺基酸的一種,也是蛋白質最後分解的產物。穀氨酸鈉是一種胺基酸的鈉鹽。穀氨酸鈉的水溶性是非常好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100℃以上的高溫中使用味精,經科學家證明味精在100℃時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穀氨酸鈉生成焦穀氨酸鈉,對人體有輕微的影響。如果提前放入味精的話,那麼菜熟了,味精的鮮度也就沒了。
專家建議在臨出鍋前的前一分鐘再放入味精,這樣不管是炒的菜還是做的湯,鮮度會提升一倍。其實雞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和鹽,其味精總佔成40%,另外再加上糖雞肉或雞骨粉,香辛料,雞味,香精澱粉,等物質複合而成,因為成分比味精複雜,除了穀氨酸鈉外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營養要全面一些,但是與肌肉真的沒有什麼關係。味精和雞精只要不加熱到120度以上就是安全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都認為。只要不加熱到120℃以上的味精都是很安全的,但是超過了這個溫度,味精中的穀氨酸鈉就會失水變成焦穀氨酸鈉產生致癌位置物質。
所以,經過小編這樣一解答,您還認為味精和雞精有害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