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的如味精吃多了會致癌,味精吃多了會掉頭髮,味精吃多了對身體有害等等說法的根源是,味精這個東西它的主要成分名字一聽就很化學,長相也很化學。但是味精是否真的有害健康並不能單靠名稱和長相來判斷,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味精這個東西。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在 1908 年由日本人從海帶中分離出來的,具有強烈的肉類鮮味,略有甜味或鹹味的口感,穀氨酸鈉並沒有食品安全問題,它不致癌。
味精吃了會致癌主要依據是,炒菜時放味精,溫度如果高了,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在120攝氏度就變成焦穀氨酸鈉,這種食物裡加了味精加熱以後產生化學反應聽起來就讓人害怕。不過焦穀氨酸鈉也不致癌,穀氨酸鈉加熱變成焦穀氨酸鈉後,會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鮮味」會消失,等於味精最大的功能 --- 提鮮的作用就沒了,買味精的錢就這麼白白浪費了。所以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做菜時放味精還是建議:最後準備出鍋時候放,既能保證鮮味,又不浪費錢。
至於味精吃多了會掉頭髮那就更沒有依據了,掉頭髮這個事情本身因素就很多,壓力大小,心情好不好,有沒有熬夜都會影響。就算你什麼都好,頭髮還是會掉,這個鍋味精不給你背。
雞精和味精有什麼區別?
雞精是一種複合調味料,主要成分跟味精一樣,還是穀氨酸鈉。之所以有「雞味」,是因為它還會加入鹽、糖、雞肉粉或其他肉類提取物和其他香料,味道比味精更豐富。
可以說它是味精的升級版,但無論怎麼添加,雞精的主要成分和味精一樣都是穀氨酸鈉。
味精、雞精對我們身體最大的危害就是吃多了可能會變胖,因為做飯時候加入它們,飯菜會變得很美味,忍不住讓人多吃一些,日積月累逐漸變胖。
在這裡提醒一下大家,任何食品的攝入都要注意一個量的問題,雖然味精雞精無害,但是做菜時放的量還是需要控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