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這道菜稍微放點味精,香味更鮮......」
「味精可不能再吃了,你沒看朋友圈都說味精吃多了致癌啊。」
「哎喲,那都是沒科學依據的,再說咱們才能吃多少?」
味精是為食物增鮮的調味料,炒菜時適當加點,能讓食物味道更加鮮美,但是關於味精是否健康存在很大爭議,開頭母女倆的爭論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但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味精到底是什麼?
味精是一種鮮味調味料,其化學成分是穀氨酸鈉,在溶於水之後溶液有濃厚的鮮味。味精可以用小麥麵筋等蛋白質為原料製作,也可以用澱粉中含有的焦穀氨酸製成。
在現代食品工業,味精一般以玉米等糧食為原料,通過發酵或生物工程技術製作提取,製成穀氨酸鈉後再做提純等處理,最後得到味精。簡單來說,這一過程跟酒、醬油的生產是相似的。生產過程中沒有化學原料參與。
味精有害,是真的嗎?
研究表明,在菜餚或食物中添加一定量的味精是安全的。美國FDA、美國醫學協會等權威部門表示,味精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味精在進入身體之後會轉化為穀氨酸、穀氨醯胺以及酪氨酸,這些都是人體合成蛋白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現,味精還可以增強食慾,幫助合成蛋白質,並跟血氨結合,解除組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氨的毒性,並參與到腦蛋白質代謝以及糖代謝。
之所以人們覺得味精對人體有傷害,是因為穀氨酸鈉在加熱到120度的時候會產生焦穀氨酸鈉,這種物質具有致癌性。但真相是,焦穀氨酸鈉並沒有致癌性,而我們也可以在出鍋時放入味精來避免高溫,因此正確食用味精是沒有害處的。
味精的使用注意事項
雖然說味精對人體並沒有害處,但是也要掌握好用量,因為味精並不是越多越好,適量放入即可;為避免高溫加熱,味精最好在起鍋時放入,以免影響鮮味影響效果;味精在45攝氏度才會發揮效果,因此拌涼菜的時候最好先用少量熱水化開。
雞精和味精有何區別?
——味精
味精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其主要作用就是提鮮。
——雞精
雞精是一種複合調味品,是以味精、食用鹽為主要原材料,再加入雞肉或相應的濃縮提取物等輔料製成的,因為有雞肉的香味,因此提鮮效果更好一些。
由此可見,味精跟雞精相比,後者多了雞肉的提鮮成分,其他方面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目前社會上對於味精的「黑化」程度很大,導致越來越多人不吃味精,但其實在適量的範圍之內是沒有關係的。
參考資料:
陳梅.味精,是餐桌上的「害人精」嗎?[J].糖尿病天地,2017
張燕.「味精」和「雞精」的區別[J].科普天地,2013:6-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