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飯菜的味道好吃,除了需要高超的廚藝和優質的食材以外,還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調味料。在眾多調味料裡,雞精和味精是別特別的一種。它們的主要做用是增鮮提味,起到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讓飯菜的味道更好吃。但是很多人往往不太敢用它倆,害怕不健康。下面就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雞精裡真的有雞嗎,它和味精有什麼區別?
首先說味精。
味精最初是由日本的一位化學家,在1908年從海帶湯裡提煉出來的,它的化學成分是「穀氨酸鈉」,具有易溶於水,並且能提供濃厚的鮮味,而且還對苦味、酸味、鹼味有一定的緩解和抑制作用。於1909年,在日本大量開始推廣售賣,取名叫做「味之素」。
咱們國內是在1965年開始盛行的,是用玉米、大米、薯類等,通過發酵提煉出來的,並且取名叫味精。味精曾經特別火,早年間風靡一時,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用。後來隨著雞精的出現,逐漸開始沒落,現在幾乎已經被雞精全面取代。而雞精以雞味為賣點的,那麼雞精裡真的有雞嗎?
其次說雞精。
雞精從名字上來看,感覺是從雞身上提煉出來的,實際上最初的雞精和雞沒有任何關係。雞精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在添加一些化學調味料製作而成。其中有一種調味料叫做「核苷酸」,它有很明顯的雞肉鮮味,所以就把這種調味料叫做雞精。後來才添加了雞粉。
從本質上來說,雞精就是味精的「升級版」。它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也就是穀氨酸鈉,另外還有核苷酸、白糖、麥芽糊精、食用鹽、香辛料、各種食品添加劑,還有雞粉。從效果上來說,雞精確實味道更鮮,加上各種雞精的包裝上都印著一隻大大的母雞,所讓人感覺雞精更好。
那麼,味精和雞精有什麼區別?
簡單來說,味精就是穀氨酸鈉,它易溶於水,能提供鮮香味。而雞精是在味精的基礎上,添加了其他鮮味成分,還有一些添加劑和雞粉製作而成。大家看下圖,這是我家的雞精,已經蒙塵已久。因為上面那些食品添加劑和香精,讓我母親很不放心,想扔又捨不得,不扔又不想用它。
最後,做飯放哪一種好?
不論味精和雞精,主要作用都是提供鮮味,讓飯菜的味道更好吃。大家更關心的是健康,之前有那說味精不健康,不能吃,其實是無稽之談。味精的成分是穀氨酸鈉,是胺基酸的一種,對人體完全無害。而且像生抽、老抽、醬油、蠔油、雞精等都含有味精,若是味精不能吃,那家裡的調味料基本上要扔掉一大半。
雞精,雖然它的味道更鮮,但這主要歸功添加的核苷酸,還有一些添加劑和香精,和雞粉的關係不大。想想一包雞精才多少錢,一隻雞要多少錢。想要獲得過更多的鮮味,就要同時吃掉那些添加劑和香精。
所以個人建議,做飯放味精會更好一點,畢竟它沒有那麼多添加劑和香精。當然這只是個人見解,僅供參考。還有,不論雞精還是味精,都不耐高溫。在120度以上,穀氨酸鈉就會變成焦穀氨酸鈉,失去了鮮味,但是也不影響健康。所以一般在出鍋前放,而且油炸食品不要放。
另外,如果不想用味精和雞精,那麼有什麼代替嗎?
其實不想吃味精是不太現實的,因為生活中很多調味料都含有味精,比如上面說的生抽、老抽、醬油之類的。另在給大家說說2種天然的鮮味劑,一種是幹香菇,它含有大量的鳥苷酸,鮮味是味精的十幾倍。可以把幹香菇打成粉末,不論是炒菜,還是燉湯,都可以放一點。
另外一種是瑤柱,也叫乾貝。它是「海八鮮」之一,本身含有多種有鮮味的胺基酸,特別時候燉湯的時候放幾顆,味道特別先,比雞湯還要好喝。還有像紫菜、毛蝦、小銀魚之類的,也具有很濃的鮮味,有興趣的可以試試。
雞精裡真的有雞嗎,它和味精有什麼區別,做飯放哪一種好?很多人不知道,上就是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話,歡迎收藏了。簡單來說雞精就是味精的基礎上添加了核苷酸和一些添加劑和香精等製作而成,雞精本身也含有雞粉。個人建議做飯放味精,它更純粹一些。你說呢?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