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寧6月4日電 減稅降費春風吹,復工復產正當時。南寧市稅務部門緊抓工業企業這個「牛鼻子」,以「減稅費」為落腳點,以「優服務」為突破口,保障重點工程項目復工復產,為加速企業創新產業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注入「稅力量」。
「減稅費」:實惠落地暖企暖心
「疫情發生後我們幾乎面臨停工停產,現在收入減少、資金回籠難,想要全面恢復經濟著實困難不少。」廣西建工集團第一安裝有限公司負責人唐農生表示。
廣西建工集團第一安裝有限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30.33億元,利潤5080萬元,在南寧市有6個工程項目。
正當企業面臨寒冬,準備過「苦日子」時,南寧市稅務部門將稅費優惠溫暖送上了門,梳理符合企業條件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建立優惠享受「思維導圖」,確保企業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和政策範圍內正確享受稅收優惠。
「在稅務部門的指導下,我們辦理了延期申報手續並享受社保費減徵免徵政策,加上延續高新技術企業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以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共計延緩稅額240多萬元,稅費減免909萬元。『一緩一減』,資金壓力瞬間降低不少!」該公司稅務科長李周說。目前企業所有工程項目已完全復工,工人完全返崗,疫情的影響正在逐漸消除,企業在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中駛入正軌。
對於正在復工復產的企業,資金充足是重要保障。
瑞泰精密(南寧)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應用於智慧型手機聲學模組、光學模組的電子元器件,為了恢復產能開發新項目,企業急需流動資金。國家稅務總局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組織專家服務小隊多次對企業進行實地走訪,面對面輔導企業享受稅費優惠政策。
該公司財務寧女士說:「感謝稅務部門主動『找上門』,不僅輔導我們獲得增值稅留抵退稅1655.45萬元,還宣傳了社保費減半徵收政策,社保費較去年同期累計少繳424萬元,為企業後續經營增添了『新動能』。」
「優服務」:智慧服務提質增效
疫情防控期間,南寧市稅務部門著力增強納稅服務智能化和便利化,通過「網上辦」「掌上辦」,為納稅人提供安全、高效又便利的「非接觸式」辦稅服務。
廣西馬山廣廈建材有限公司以生產、銷售建築材料業務為主,年初受疫情影響,公司資金周轉面臨著極大的壓力。政策就是效益,時間就是產能。為降低企業負擔,馬山縣稅務局第一時間輔導企業通過電子稅務局申請延期繳納稅款66萬餘元,並在當日完成了審批流程。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沒想到審批流程這麼快。延期繳納稅款一下子緩解了公司資金緊張的壓力,增強了我們復工復產的信心。
「非接觸式」辦稅省了企業跑腿之力,稅收大數據的應用則解了企業燃眉之急。疫情期間,供銷鏈被打斷成為企業加速復工復產的「堵點」,國電南寧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就是面臨這種困境的企業之一。
「我們企業是一家國有大型火力發電企業,發電車間平時維修維護過程中使用的零部件種類繁多,用量大,一時斷貨找不到供應商,影響了電力供應就麻煩了。」企業負責人杜慶敏面對供應「斷檔」很是著急。
橫縣稅務局主動為企業牽線搭橋,深挖細掘稅收大數據,從供銷兩端全面分析,通過對往年發票進項抵扣票面信息篩選,梳理出南寧市與湖北省有過相關業務交易的企業名單,根據國電南寧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採購需求,匹配到了湖北省武漢市奮進電力技術有限公司等兩家企業。
目前,國電南寧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已與湖北兩家企業達成採購電廠設備零部件若干批次,合同意向金額110.6萬元。合同的籤訂,不僅確保了南寧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順利獲得電廠設備零部件採購,同時幫助湖北省相關電廠企業零部件打開銷路,上下遊鏈條企業協作對接,共同恢復生產。
「助復產」:重點項目保駕護航
復工復產初期,重點工程項目首先按下「重啟鍵」,南寧市稅務部門持續發力,分析研判重點行業企業特點,根據「一企一策」思路,量身定製企業個性化服務對策,為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南寧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的復工復產進度關乎南寧地鐵的建設進度。南寧市邕寧區稅務局組建疫情防控納稅服務團隊,第一時間為南寧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送上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政策,企業享受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達1587萬元。公司財務負責人李諫表示,稅務部門通過電子稅務局審批,非常便捷,從提出申請到資金到帳僅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有了這筆資金我們就能提升軌道交通設備的研發能力,擴大製造產能,為南寧市打造自己的地鐵。
水泥行業與基建項目息息相關,位於南寧市賓陽縣的廣西華潤紅水河水泥有限公司,是央企華潤集團進軍廣西的第一家生產企業。疫情期間該公司不可避免遭受重創,2020年一季度水泥業務產量同比下降27%,混凝土業務產量同比下降61%,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9%。
「受疫情影響,水泥市場需求恢復緩慢,物流不暢,因水泥業務產銷不平衡、銷售不暢,公司庫滿導致1#生產線停產長達兩個多月,缺乏產量攤薄固定成本,生產成本過高,盈利明顯下降。」廣西華潤紅水河水泥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榮宜林說道。
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賓陽縣稅務局主動下沉,第一時間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將政策宣傳輔導送達企業復工復產一線,提振企業信心。
「稅務部門的政策輔導和悉心服務,有效地幫助我們打牢復工復產基礎。預計公司可享受稅費減免近500萬元,其中2月至6月社保費減免可達330萬元,有效地降低公司用工成本。」榮宜林對稅務部門的服務作為表示稱讚,更對復工復產信心十足。
隨著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加速,全國範圍內與水泥行業息息相關的基建項目全面開工,廣西華潤紅水河水泥有限公司與國家、自治區重點工程中的多個項目達成採購合作,4月份起公司水泥產品出廠每日達8000噸左右,已實現全面達產,企業工業產值呈積極上升態勢。
「促發展」:政策賦能產業升級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抵禦疫情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加大創新變革的力度。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作為廣西鋁加工龍頭企業,生產製造航空鋁、高鐵鋁等先進鋁合金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國家。受疫情影響,2月訂單量大幅度下降,復工復產後,企業加速恢復產能,產量同比去年上升10%左右,但在鋁錠價下跌的影響下,收入卻同比減少13%。
「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但是新產品研發、新設備引進、新人才引入,每一樣都少不了資金投入。」 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的易會計表示。
南寧市稅務部門高效落實深化增值稅改革、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升級發展賦能,有力支持企業通過創新驅動復工復產。
易會計算了一筆減稅帳:「今年企業累計享受增值稅增量留底退稅1449.32萬元,獲得出口退稅1213.75萬元,根據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預計還將加計抵減1850萬元,政策優惠力度非常大,我們也有更充裕的資金投入航空交通高端鋁合金新材料項目的持續研發。」
廣西美斯達工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黃康華也深知唯有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企業的發展才能與時俱進。該公司研發的產品「碎石金剛」移動破碎機在全國處理建築垃圾領域佔市場份額約70%,但黃康華並沒有滿足於此,他說:「我們今年決定結合客戶需求開發新的移動破碎機,並跨領域研發自主品牌的伐木機。」
據黃康華介紹,公司當前取得相關的國家、自治區級品牌或商標6個、實用新型專利12項。他說:「2019年我們研發投入了1300萬元,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稅收政策可以稅前扣除2275萬元。國家的政策給我們很大的鼓舞,下一步我們將用省下來的資金建設6萬平方米的智能化工廠,並將研發投入擴大至1500萬元,加快自主品牌伐木機的研發。」
儘管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但企業復工復產的腳步已越邁越穩。南寧市稅務部門著力於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以稅費政策的「減」換企業發展的「強」,以納稅服務的「優」促復工復產的「快」,幫助企業開足馬力、開拓市場,推動全市工業企業健康發展。(楊靜文 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