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遺囑 ,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 諾貝爾基金會 」,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
諾貝爾到現在已經頒發了一百多年,在這一百多年裡,產生了很多偉大的文學家,以及他們的作品,諾貝爾文學獎史上,有哪些值得一讀的作品?
《約翰—克利斯朵夫》
1915年,羅曼·羅蘭憑藉《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獲諾貝爾文學獎。
該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鬥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衝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
《飛鳥集》
《飛鳥集》創作於1913年,初版於1916年完成。《飛鳥集》其中的一部分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餘,不斷有淑女求其題寫扇面或紀念冊。詩人曾經盛讚日本 俳句 的簡潔,他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種詩體的影響。
由於詩人的生命哲學並不完善,在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生命最終統一問題上,顯得無能為力,只好用道德的自我完善和「泛愛論」來求得統一,求得人生的圓滿,求得社會理想的實現。
《聖女貞德》
在英國文學史上,蕭伯納是繼莎士比亞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他的一生在文壇上留下了無數佳話。但和莎士比亞不同的是,蕭伯納更為長壽,創作時間更長,劇本數目也更多。他的許多作品膾炙人口,受到全世界讀者的喜愛,更有不少作品被改編成歌劇、電影,風靡全球,直到今天仍然發揮著它們巨大的魅力。
《老人與海》
海明威 ,美國小說家。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父親是醫生和體育愛好者,母親從事音樂教育。6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裡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遇難,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經常一起出海捕魚。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於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