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海冰減少和垃圾堆積引發俄新地島熊災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莫斯科2月12日電(記者劉洋)俄羅斯西北部新地島上的寧靜生活近日被一群「不速之客」打破:大批北極熊闖入居民區覓食引發居民恐慌,當地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採取措施驅熊。專家認為,氣候異常導致的海冰減少和生活垃圾處置不當造成北極熊行為反常。

  據悉,僅在新地島南端的居民點白鯨灣,近日一度有50多頭飢餓的北極熊在冰雪覆蓋的街頭活動。居民表示這種情況在過去20年從未發生過。當地目擊者稱,進入居民點的北極熊對人類活動和各種噪音並不在意,它們只對垃圾堆中的食物感興趣。網友分享的視頻顯示,甚至有北極熊進入居民樓單元門內覓食。

  科學家認為,北極熊離開傳統棲息地覓食的反常行為與氣候異常導致的北冰洋浮冰減少和居民生活垃圾處置不當有關。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分會負責人伊戈爾·切斯金表示,北極熊習慣於在破碎的浮冰上捕捉海豹。當浮冰消失時,無法在水中捕獵的北極熊只能上岸覓食。而在生活垃圾處理系統不完善的居民點,長期堆積且未經遮蓋的廢棄食物對飢餓的北極熊產生了無法抗拒的誘惑。

  北極熊的「入侵」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了不小影響。很多居民不敢出門,家長不敢讓兒童獨自上學,一些單位只能派車到樓門口接送員工上下班。由此,管轄新地島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州政府9日宣布在當地實施緊急狀態。但由於北極熊是俄國家保護動物,俄聯邦自然資源利用監督局要求不得在居民人身安全未受嚴重威脅時射殺北極熊,而傾向於用溫和方式驅逐這些「不速之客」,考慮對其採取麻醉後轉移等措施。也有專家認為,只有解決北極熊的食物來源問題才能根除熊災隱患。

  目前,新地島上的緊急狀態尚未解除。當地政府使用卡車和履帶拖拉機驅熊並組織了巡邏隊,在居民點內活動的北極熊已大幅減少,但人們依然擔憂飢餓的北極熊會捲土重來。

相關焦點

  • 北極海冰減少與東亞極冷事件的幕後「黑手」丨大氣悟理
    不斷進步的觀測技術帶來了更加豐富的數據,也讓全球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減少的事實清晰無比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北極的變暖速度約為全球變暖速度的兩倍。北極海冰急劇下降,成為了氣候變化的關鍵指標和「放大器」,氣候變暖加速了海冰融化,同時總體冰減少造成反射的太陽光減少,進一步導致氣候變暖。
  • 俄羅斯真能快速重啟新地島核試驗場嗎?俄戰略武器領域專家解讀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柳玉鵬】「俄羅斯能夠短時間內在新地島恢復核試驗場。」俄新社29日報導稱,針對近期美國表示希望恢復核試驗,俄羅斯戰略武器領域專家、戰略飛彈部隊老兵弗拉基米爾·葉夫謝耶夫稱,如果美國在內華達州開始進行核試驗或出現檢驗新型核彈頭作戰能力的緊迫技術需求時,俄羅斯可以在短期內恢復使用新地島核試驗場。
  • 北極熊「闖入」俄羅斯新地島 居民期待專家到達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2月11日,俄羅斯新地島居民區政府負責人穆辛表示,預計俄聯邦資源利用監督局專家將於本周抵達新地島,他們將麻醉闖入城鎮的北極熊,並帶其遠離居民點。資料圖:北極熊。2月9日,由於一大群北極熊在居民區周邊活動,阿爾漢格爾斯克州政府決定,在新地島境內實施緊急狀態。別盧希亞灣鎮附近發現有52隻北極熊闖入該居民地域內。據報導,相關人員記錄到野生動物的攻擊行為,它們攻擊人員,侵入住宅和辦公場所。穆辛稱:「機票已預訂,俄聯邦資源利用監督局4名專業人員應到達。他們有同北極熊打交道的經驗。
  • 海冰減少將導致北極熊處境更危險
    在全球變暖導致海冰日益減少的情況下,北極熊覓食更加困難,處境將變得更加糟糕。  春季北極海冰情況較為理想,是北極熊狩獵的最佳季節。去年4月,研究人員在阿拉斯加海岸的波弗特海地區跟蹤研究了9隻雌性北極熊。通過對血液和尿液樣品分析,他們發現北極熊新陳代謝速度是之前估計的1.6倍。
  • 俄新地島遭北極熊入侵 人類不敢外出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10日報導,因大量北極熊入侵聚居地,俄羅斯北部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新地島當地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當地政府官員亞歷山大米納耶夫(Aleksandr Minayev)表示,新地島大約有3000人,自去年12月以來,有52隻北極熊定期到訪該群島的主要聚居地,其中一些有「攻擊性行為」。這裡經常能見到6到10隻熊。他說:「人們不敢出門,日常生活一片混亂。」
  • 高溫引發北半球一系列社會和環境問題(圖)
    新華社記者趙長春攝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入夏以來,高溫天氣在北半球不斷「作怪」,嚴重影響一些國家的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高溫天氣還引發災害和一系列環境問題,比如貝加爾湖的湖水總量和北極海冰面積大幅縮減等。  火災頻發:在俄羅斯,高溫使得從遠東到烏拉爾山脈的不少林區都發生了火災,嚴重危害當地民眾生活。
  • 權威數據:海冰創新低,將影響氣候
    就通常而言,每年9月中旬前後,北極地區海冰在一年內面積達到最小。隨後由於當地逐步進入極夜期,氣溫和表層海水溫度開始明顯下降,海冰面積進入周年的恢復增長期。但最近十年來,北極海冰的急劇減少,不僅表現在年內最低值的顯著減小趨勢,也突出表現在隨後的周年恢復增長期內,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導致10-11月北極海冰面積的急速下降。這是極地氣候劇烈變化的又一顯著特徵。
  • 海冰萎縮北極熊覓食困難已瘦骨如柴——人類什麼時候可以收手啊?
    因為海冰萎縮,北極熊已經難以覓食,只能靠碰運氣去撿些人類遺棄的已經腐爛的肉制食品。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經過幾十年的擴張,南極洲周圍的海冰在過去幾年已經收縮到創紀錄的低水平。海冰是每年夏天融化的冰凍海水,然後每年冬天再結冰。它漂浮在海面上。利用衛星圖像,研究人員觀察了過去40年南極海冰的變化。
  • 新地島的超級核彈試驗,讓美國至今心有餘悸!
    據俄新社29日報導,針對美國準備在內華達州恢復進行核試驗一事,俄羅斯戰略武器領域專家、戰略飛彈部隊老兵弗拉基米爾·葉夫謝耶夫針鋒相對地說,俄羅斯可以在短期內恢復使用新地島核試驗場。儘管他強調,恢復核試驗是一項重大的政治決策,只有在美國退出《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開始擴張核實力並恢復內華達州核試驗,或俄羅斯出現檢驗新型核彈頭作戰能力的緊迫技術需求時才有可能進行。但他這話,無疑值得讓美國人好好掂量掂量。那新地島是又什麼情況呢?
  • 力盟步行街垃圾堆積煞風景
    市民:步行街垃圾堆積煞風景微友「老王」說,他每天都要從力盟步行街內經過,發現商住樓每個單元門口的垃圾桶經常堆滿垃圾,有的垃圾桶內裝滿垃圾後,多餘的垃圾就散落在地面,該現象已持續較長一段時間,髒亂差的垃圾桶與周圍高大上的商鋪、小區環境非常不搭。
  • 膠州灣部分河口淺灘現海冰 專家:不會出現大面積冰情
    針對這些疑問,記者聯繫了北海預報中心的專家,聽聽他是怎麼解讀的。膠州灣部分淺灘出現海冰 不會對航運等行業造成大影響今冬我國的海冰發展情況如何?據北海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黎舸介紹,根據北海預報中心衛星遙感監測和海洋站觀測,受12月3日至8日兩股冷空氣的持續降溫影響,上周五起,遼東灣灣底和黃海北部出現了海冰分布,上周日起,渤海南部的渤海灣和萊州灣的部分河口淺灘也出現了少量海冰。根據最新的監測信息,遼東灣浮冰外緣線已發展至18海裡,海冰面積1316平方公裡。那麼,與往年冬季相比,今年海冰是不是來的更早一些呢?初冬是不是更冷一些呢?
  • 北冰洋海冰縮小至史上第二小,分析:寒潮或更頻繁
    據美國宇航局(NASA)和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的研究人員給出的分析,北極海冰可能在2020年9月15日達到其年度最小範圍。北極海冰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四季的變化源於太陽輻射總量的增加和減少,對於北極來說也是如此,在夏天,北極海冰範圍會逐漸縮小,並且在9月達到一年中的最小水平,在達到最低點後開始回升,並且在第二年3月前後達到最大。
  • 城市廢墟是否可以說是城市垃圾的堆積場_澎湃新聞-ThePaper
    然潘 2018-08-30 事實上,這是兩個非常不一樣的概念:城市廢墟往往人煙稀少,同時比較乾淨,沒有太多的垃圾,一方面是因為去的人少,人少隨手扔的垃圾就少
  • 新地島│曾被狂轟濫炸的北極荒島
    新地島是烏拉爾山脈向北部的延伸,歐洲的最東端位於這座島上新地島實際是由兩座島嶼組成,北面的是一座被稱為「Severny」的島嶼,它的面積稍大,為48904km²,南部的島嶼叫作「Yuzhny」,它的面積要小一些,為33275km²,兩座島嶼之間隔著馬託奇金沙爾海峽
  • 北極圈爭奪日趨白熱化,美專家:俄破冰船是「奪取」北極最強武器
    圖為北極海冰層兩極的冰川是一種豐富的淡水資源,如果技術到位,可以解決淡水危機,幫助人類生產和生活。同時,還蘊藏著豐富的礦藏,如:煤礦。北極圈可以說是屬於冰天雪地的世界。大部分北冰洋表面終年被海冰覆蓋,是地球上唯一白色的海洋。北冰洋的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蓋了73%的海洋面積,夏季則覆蓋了53%的面積,大約是1000~1100萬平方公裡。
  • 海冰融化無家可歸 200北極熊群聚俄島嶼
    科學家指出,此現象顯示了北極熊找不到海冰棲息,被迫在陸地上尋找食物。  科學家們表示,氣候變遷導致北極熊最常棲息的海冰在一年中較早融化,所以北極熊不得不在陸地上耗費更長的時間。  華盛頓大學的雷傑爾(Eric Regehr)表示,研究指出,和20年前相比,現在北極熊平均在蘭格爾島上多花一個月的時間,因為海冰較早融化,且無冰期較長。
  • 數據確認:北極海冰增長迅速,但這未必是好消息!
    雖然說過去的這個冬天裡北半球多地遭遇「超級暖冬」,但在北極的情況並非如此,實際上大量堆積在北極圈內的冷空氣使海冰的增長速度比最近幾年都要快。不過,因為2019年夏季和秋季,北極海冰一度出現破紀錄的偏少,因此雖然冬季的增長速度很快,但無法使海冰恢復到長期平均水平。
  • 俄羅斯新地島遭50餘只北極熊「入侵」 居民不敢出門
    據《華盛頓郵報》2月11日報導,目前至少有52隻飢餓的北極熊出現在俄羅斯新地島(NovayaZemlya)主要定居點BelushyaGuba附近。當地已經於周六(9日)宣布緊急狀態。是的,一大波北極熊正在「入侵」俄羅斯領土。
  • 北極熊可以在只有海冰沒有陸地的地方生存嗎?
    因此,北極熊不喜歡太厚的海冰,這樣的海域沒有海豹換氣所需的呼吸孔。當然,一望無際的海面也不適合北極熊生存。所以,北極熊最喜歡的生境就是海冰和開闊海面相間分布的海域,海岸邊和冰間湖附近最適宜北極熊生存。正因為北極熊主要棲身於海冰上,其主要獵物也都是海裡的,因此專家將其歸類為海生動物,儘管它的形態結構看起來像陸生動物。北極熊學名Ursus maritimus的含義就是海濱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