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京展出歷史不容...
原標題:「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京展出歷史不容歪曲(兩岸脈動)「我是中國人……只要能踏上祖國的土地,為祖國母親盡微薄之力,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這是臺灣籍八路軍女戰士楊美華在奔赴祖國大陸參加抗戰前說的一段話。
-
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京展出:歷史不容歪曲
這是臺灣籍八路軍女戰士楊美華在奔赴祖國大陸參加抗戰前說的一段話。近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展出。
-
歷史不容歪曲(兩岸脈動)
這是臺灣籍八路軍女戰士楊美華在奔赴祖國大陸參加抗戰前說的一段話。近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展出。
-
專家:國民黨在全民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容否認
中新網8月13日電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今日在回答記者提問「如何評價共產黨和國民黨在抗戰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時表示,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歷史的事實是兩句話:國民黨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容否認;同時,國民黨有消極抗戰的一面,這也不容否認。
-
臺灣歷史教科書如何描寫14年抗戰?抗日名將李宗仁等隻字不提
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中國廣大軍民進行了14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14年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我們且來看看,臺灣歷史教科書是如何描寫14年抗戰的。近日,勇哥在網上找到一本《高中歷史(革新版)》,由許雪姬、劉妮玲編著,臺灣三民書局出版,分上、下兩冊,供高中一年級使用。
-
臺灣居然容不下一座抗日紀念館?!
臺灣省花蓮縣卓溪鄉鄉公所近日呼籲臺灣當局,為百年前在拉庫拉庫溪流域遭日本人殺害的布農人興建紀念碑。卓溪鄉公所農業暨觀光課長高榮生表示,1909年至1940年,居住在此區域的布農祖先因為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遭到殺害,其屍骨被隨意丟棄、無人聞問,子孫後代蒙受不公平待遇。
-
香港推出抗戰主題VR虛擬展覽館 全方位呈現史實
中新社香港9月17日電 (記者 韓星童)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為紀念此重要歷史事件,中國文化研究院(研究院)17日宣布,推出「抗日戰爭與日佔香港」資料套裝,並運用虛擬實境(VR)技術,首次製作以抗戰為主題的VR虛擬展覽館,全方位呈現這一重要史實。
-
尋訪臺灣義勇隊的抗戰記憶
針對日前李登輝公然否認臺胞反抗日本侵略史實的媚日言論,福建文史專家、省檔案館副館長林真2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後,至少有5萬多名臺胞奔赴大陸投身抗日,臺灣義勇隊就是其中最傑出代表。」
-
臺灣統派紀念抗戰 稱中國統一才是臺灣真光復
圖:(統盟提供)臺灣統派團體「中國統一聯盟」昨天下午舉辦了「七七抗戰紀念及胡秋原先生紀念演講會」。統盟主席紀欣表示,兩岸必須早日統一,臺灣雖已光復65年,但也只有待中國再統一之時,才是臺灣的真光復。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昨天有兩百多位統盟盟員出席這場演講會,政論家、統盟顧問曾祥鐸表示,他幼時歷經抗戰,親睹日人殘暴。
-
臺灣回歸祖國是抗戰勝利成果
北京方面今年以來舉行了一系列盛大的紀念活動,銘記歷史教訓,緬懷先烈功勳,弘揚抗戰精神。昨天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大會上表示,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屢遭外來侵略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他還指出,臺灣回歸祖國,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成果。
-
「三個必勝」史實展開展:重溫抗戰記憶,見證勝利榮光
「三個必勝」史實展昨開展 重溫抗戰記憶 見證勝利榮光 抗戰的硝煙已然散去,但那段歷史沒有被忘卻。昨天上午,「正義必勝 和平必勝 人民必勝——中國戰區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審判日本戰犯史實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容工程主題展廳舉行。
-
少將:臺灣人留戀日本殖民 紀念抗戰如被挖祖墳
兩岸抗戰紀念凸顯不同胸懷大陸方面邀請國民黨抗戰老兵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的消息公布後,臺灣當局第一時間回應,呼籲老兵們心系「中華民國」,勿受中共「統戰影響」。兩相比較,高低立現。其實這就是一個胸懷、氣度和眼界的問題。現在島內一些人對紀念抗日戰爭存在三種情結:淡漠、偏執和糾結。
-
兩岸合辦的臺灣大家族抗日歷史展及日本侵華檔案展在臺開幕
展覽由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主辦,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吉林省檔案局、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工商時報協辦,將持續至9月7日。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銘鐔表示,1895年日本侵略者入侵臺灣,遭到臺灣民眾頑強抵抗。其中,臺灣大家族拋頭顱、灑熱血,出錢出力,前僕後繼,寫下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
-
孔夫子舊書網舉行「抗戰:用史實發言」民間史證文獻展
本報訊(記者陳菁霞)80多年前,在國家和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面對兇惡的日本侵略者,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眾志成城,英勇鬥爭,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全民族的偉大抗戰,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正義戰勝邪惡的英雄史詩,也留下了大量珍稀的抗戰史料。
-
臺灣望族抗日史實鉤沉三部曲之二
佳冬蕭家:「好男好女」 可歌可泣——臺灣望族抗日史實鉤沉三部曲之二 新華網臺北10月24日電(記者杜斌、陳鍵興)「當悲哀的昨日將要死去,歡笑的明天已向我們走來,而人們說,你們不應該哭泣……」一群男女步履蹣跚地走在鄉村田埂上,畫面色調清冷低沉,歌聲悲涼卻透出剛毅
-
臺灣六十年來如何紀念抗戰?
1995年,抗戰勝利五十周年時,李登輝幾乎沒有出席任何紀念活動。在李登輝看來,日本殖民期間,為臺灣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民進黨上臺後,繼續「去中國化」。2004年陳水扁的春祭祭文中,已不再回溯黃花崗起義等國史,「……民主奠基,績著旗常……臺澎金馬,我武維揚。民主進步,圖盛圖強……互通兩岸,利溥工商。
-
高雄參訪團京城一日遊:感受科技魅力 深悟抗日史實
團員張怡釩參訪過後,對展示中心內的各種成果嘖嘖稱奇,這距她1990年第一次赴陸遊已有近30年的時間了。說起大陸這30年的變化,張怡釩用「突飛猛進」四個字如是形容,直言所到之處改變太大了,比想像中的好很多;而今天,中關村的參訪則再次讓她感嘆大陸科技的進步與快速發展,「科技化的改變節省了很多人力、開銷,優化了很多資源」。
-
臺灣高山族同胞痛批《臺灣論》歪曲抗日史實
新華網臺北3月1日電(記者陳斌華範麗青)美化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的漫畫書《臺灣論》激起臺灣各界民眾的義憤。今天台灣數位高山族知識分子召開記者會,駁斥小林善紀的《臺灣論》歪曲原住民抗日史實,企圖藉此書重溫帝國主義舊夢,並譴責少數臺灣人附合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言論。
-
臺灣抗戰老戰士許歷農:臺灣同胞抗戰史可歌可泣
中新網9月5日電中國國民黨退役將領許歷農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就佔據了臺灣,臺灣臺胞不斷發動起義,進行反抗鬥爭,做出了很大的犧牲。臺灣同胞的抗戰史是可歌可泣的。 戰爭過去了60年,這位如今已經84歲的抗戰老戰士從臺北回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活動。
-
邊建軍:不容抗日「神劇」褻瀆歷史
當一部抗戰劇以這樣的面貌呈現時,觀眾頓生「時空錯位」的感覺。演員再靚麗,道具再華麗,作品一旦背離歷史真實、違背常理常識,就會失去靈魂根基。《雷霆戰將》篡改了歷史事實,其所帶來的社會危害和精神玷汙絲毫不亞於過往任何一部抗戰「神劇」。難怪網友們評價:「這部劇完全沒有脫離抗日『神劇』的套路——只不過披上了一層『青春熱血偶像劇』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