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高山族同胞廣西行
解說:廣西的12個民族和臺灣高山族同胞同樣勤勞質樸,他們各自的語言、服飾、生活習慣、構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瑤族的盤王節、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節都充滿著濃鬱的民族風情。當臺灣高山族同胞走進瑤族鄉,來到這個農家小院時,瑤族姑娘按當地的風俗與臺灣朋友喝起了交杯酒。
-
臺灣高山族同胞海南省親
歡樂節上的演出只是吳俊偉在海南的眾多活動中的一項,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他將同其他80多位臺灣高山族同胞一起,參加由海南省臺辦和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共同主辦的臺灣少數民族海南省親活動。在這些高山族同胞當中,既有專家學者,也有公司職員,既有大中院校的學生,也有普通的家庭主婦,他們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來到海南。 臺灣省親團團員:第一次來海南島。
-
臺灣同胞抗日歷史的啟示與思考
50年間,臺灣同胞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65萬人,最後終於迎來抗戰勝利和臺灣光復,充分反映了臺灣同胞強烈的祖國意識和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回顧臺灣同胞抗日的歷史,有以下幾個特點。 1.臺灣同胞抗日的時間最長,犧牲極為慘烈。在日本侵佔臺灣的50年裡,臺灣人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爭取臺灣回歸祖國的鬥爭。
-
臺灣高山族根在大陸
臺灣高山族根在大陸 時間:2001-04-10 17:58 來源: (杭州訊)中國大陸越文化研究專家何有基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認為臺灣高山族是古代於越族(簡稱越人)的一支,他們的根在中國大陸浙江紹興一帶。
-
中國臺灣悲壯抗日史
12月 高山族同胞襲擊苗慄洗水坑日警。 1906年 (清光緒三十二年) 3月 日總督府頒布《三一法》,制訂《浮浪取締規則》。 8月 太魯閣和大豹社高山族同胞抗擊日警鎮壓,激戰近一個月,斃傷敵人80多人。
-
臺灣50年抗戰史實不容抹殺
在論壇上,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指出,當時抗戰經歷了22場會戰、1100多場大型作戰、3.5萬場小型作戰,造成322萬名官兵傷亡,平民死亡超過2000萬人。他還細數李友邦等臺灣抗日誌士的功績,並表示臺灣比大陸還早30年抗日,沒缺席這場反侵略、反殖民戰爭。由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特別組織編纂的《血與火的記憶——臺灣抗日檔案文獻詩文選編》一書,近日由線裝書局正式出版發行。
-
臺灣原住民慘烈抗日史:中華民族最慘痛記憶之一
這一行動再次喚起了人們對臺灣原住民同胞抗日史的回憶…… 一、日本殖民者侵佔臺灣後,推行了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政策;其種種野蠻行徑,加深了臺灣原住民的抗日意識 徐博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臺灣原住民,在臺灣被統稱為「山胞」,在大陸被統稱為「高山族」,是中華民族56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
不堪忍受亡國奴生活 臺灣高山族殺4000日寇
從1895年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到1945年臺灣光復的整整半個世紀中,不堪忍受亡國奴生活的臺灣同胞,為了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期的、不屈不撓的鬥爭。 高山族人居住的山林地帶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日本佔據臺灣後不久,就開始制定對這些原住民的徵服計劃。 日本強佔臺灣初期,屢次出動大批軍警「討伐」高山族。大批高山族同胞慘遭屠殺。
-
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京展出:歷史不容歪曲
展板上楊美華這段話和背後的故事讓許多人心生感動與敬意:楊美華出生於臺灣高雄,1941年考入日本女子牙科醫學院,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她放棄僅差半年就能拿到的學位,毅然離開東京,在連天的炮火中,冒著生命危險輾轉回到祖國大陸投身抗戰。據不完全統計,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有5萬多名像楊美華一樣的臺灣愛國同胞,冒著生命危險,間關萬裡,衝破封鎖,潛歸祖國大陸,積極投身抗戰洪流,與大陸同胞並肩作戰。
-
兩岸同胞在臺灣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新華社臺北12月13日電(記者楊慧 劉斐)13日上午,臺灣新北市滬尾炮臺舊址天色陰沉,陰雨綿綿。「以史為鑑 民族復興——南京保衛戰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此間開幕,兩岸同胞共同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
-
臺灣唯一不靠海的縣,曾是高山族抗日起義根據地,風景美不勝收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位於中國臺灣的一個地區,這裡風景秀麗、美景如雲,同時也是著名的臺灣高山族原住民抗日大起義的爆發地。這個地方就是臺灣的南投縣。臺灣省位於我國東南部,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相望。它四面環海,總面積有3萬6千多平方公裡,不過這個南投縣卻是臺灣境內唯一不臨海的縣。
-
「希望臺灣同胞能了解真正的臺灣歷史」
吳國禎認為,這些高校和教師的行為極為不妥,在關於國族認同等原則問題上不應該顧慮太多,更不能不爭論,「大陸高校應理直氣壯地開設中國歷史課、國情課,讓臺灣學生了解中國近代史、了解臺灣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臺灣同胞在上世紀50年代被日本殖民時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抗日鬥爭情況。」
-
臺灣高山族傳統習俗
除早已定居平原並與漢族融合在一起的平埔族外,高山族分為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曹族)、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邵族等十大族群。一共40多萬人,佔臺灣2300萬人口的1.7%,屬於弱勢族群,但是代表的卻是臺灣本土文化最典型的表現。這十大族群中前六個族群的居住地多在無法耕種的山區,阿美族和卑南族居於東部平原,雅美族則居於太平洋上的蘭嶼島。據此
-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辦寶島抗日史實展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辦寶島抗日史實展 作者:陳鳳軍 王添翎 2019-08-24 08:25 來源:瀋陽日報 8月23日上午,由瀋陽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市文旅局、臺盟瀋陽市委主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聯合承辦的
-
臺灣望族抗日史實鉤沉三部曲之二
佳冬蕭家:「好男好女」 可歌可泣——臺灣望族抗日史實鉤沉三部曲之二 新華網臺北10月24日電(記者杜斌、陳鍵興)「當悲哀的昨日將要死去,歡笑的明天已向我們走來,而人們說,你們不應該哭泣……」一群男女步履蹣跚地走在鄉村田埂上,畫面色調清冷低沉,歌聲悲涼卻透出剛毅
-
汪毅夫談臺灣人的抗日史實(組圖)
汪會長表示,中國是兩岸同胞的祖國。在《馬關條約》和臺灣舉人的呈文裡,「割界」和「割棄」的說法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臺灣同大陸是連為一體的。 「歷史教科書、歷史教學參考書本著『有錯必糾』的理由加以調整、修改是很正當的。」汪會長說:我曾見大陸出版的某近代史教學參考書裡寫「(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中日籤訂《馬關條約》,中日甲午戰爭結束」。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
臺灣高山族到海南尋根問祖
2001年11月15日播出 主持人 李峰:大家都知道,漢族佔到臺灣總人口98%,這些漢族同胞祖籍都在祖國大陸,但是也許很多朋友並不知道,臺灣的高山族其實也與祖國大陸是血脈相通的,據一項調查,臺灣的高山族與海南島的黎族之間有著同血源的族群關係。最近,高山族同胞深入海南黎族居住區進行了調查,發現臺灣高山族的發源地就是在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遺址。
-
臺灣「唯一」不靠海的縣,曾是高山族抗日起義根據地,就是南投縣
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各省各地的名勝古蹟數不勝數,陝西西安的秦嶺兵馬俑、浙江杭州的西湖、廣西桂林的山水風景等,今天,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位於中國臺灣的一個地區,這裡風景秀麗,風景如雲,同時也是著名的臺灣高山族原住民抗日大起義的爆發地。
-
高山族同胞歌聲滿天下
華夏經緯網訊:在世界樂壇,音樂家們比較熟悉的中國音樂體系有三個,除了西藏音樂、京劇之外,就是樂風超凡自然的臺灣高山族音樂。 9月7日晚,13位臺灣高山族同胞在寧夏體育館進行表演項目《海洋的律動》的展示。
-
我國臺灣最早的民族——高山族
高山族 是中國臺灣地區南島語系各族群的一個統稱。2008年,總人口為494107人。高山族支系繁多,臺灣經典電影《賽德克巴萊》便是講訴的高山族支系——賽德克族。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系 印度尼西亞語族,大體可分為泰雅、鄒、排灣三種語群。沒有本民族文字,散居於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語。居住在臺灣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他們 口頭文學 很豐富,有神話、傳說和民歌等。高山族體現於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質文化,內蘊豐富,表現出鮮明的民族特點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