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可同時抑制細胞死亡並激活自噬的小分子化合物

2020-12-14 BioArt生物藝術

責編 | 兮

神經退行性疾病是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但我們目前還沒有有效的幹預措施,神經退行性疾病ND),比如阿爾茲海默症(AD)和漸凍症(ALS),有幾個重要的病理特徵:一是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炎症;二是神經系統內的細胞死亡;三是細胞內穩態的失調造成的病理蛋白的聚集,比如AD中的Aβ澱粉樣蛋白,Tau蛋白纏結等等。目前主流觀點認為上述三個因素是造成ND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針對ND的幹預研究主要包括抑制神經炎症和細胞死亡,哈佛醫學院袁鈞瑛團隊過去20年的工作建立了RIPK1在細胞死亡和炎症反應中的關鍵作用,並開發了RIPK1的抑制劑。比如之前發現在衰老引起的伴TBK1突變導致的漸凍症(ALS)中,蛋白激酶RIPK1介導的小膠質細胞炎症和少突膠質細胞死亡是造成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

另外,在伴OPTN突變的ALS和AD中,RIPK1介導的神經炎症和細胞死亡都參與了疾病的進程(Ito, et al., 2016,Science; Ofengeim, et al., 2017,PNAS.)。所以,抑制RIPK1的激酶活性是一種重要的幹預ND的策略,RIPK1抑制劑也已經在進行多種ND的臨床試驗,包括AD和ALS。

但是,抑制RIPK1並不能解決ND的第三個問題:細胞穩態的失調而造成的病理蛋白的聚集。如果僅僅抑制神經炎症和細胞死亡,有些疾病中的細胞很可能沒有辦法恢復內穩態,這會影響它們正常功能的發揮。而我們知道激活細胞內的自噬途徑(autophagy),可以促進病理蛋白聚集物的降解。但是激活自噬並不能抑制神經炎症和細胞死亡。因此亟需一種全新的策略可以同時抑制細胞死亡和炎症並激活自噬。

2020年9月23日,袁鈞瑛團隊(共同一作為許代超Heng Zhao博士)在Nature上發表文章Modulating TRADD to restore cellular homeostasis and inhibit apoptosis研究人員參考了之前RIPK1及其抑制劑Nec-1的發現過程 (Degterev et al. 2005),採用化學遺傳學,運用複合的小分子化合物高通量篩選模式,尋找能夠同時抑制細胞死亡並激活自噬的小分子化合物Apostatin-1,並進一步確認了小分子的作用靶點—TRADD。

研究人員分別採用了RIPK1依賴的細胞死亡模型和細胞自噬模型,從17萬個化合物中進行了多輪的篩選,最後找到了符合上述要求的小分子(ICCB-17和ICCB-19)。進一步通過構效改造(SAR),獲得了活性較高的小分子,並命名為Apostatin-1。

通過大量的細胞生物學實驗和生化實驗證明了Apostatin-1的靶點是一個叫做TRADD的銜接蛋白。通過體外和體內證明了靶向TRADD可以達到上述兩個目標,即抑制RIPK1的活化,和激活自噬恢復細胞內穩態並清除病理蛋白聚集物。

TRADD基因敲除的小鼠被證明不僅是完全健康的,而且對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以及脂多糖LPS誘導的系統性炎症症候群(SIRS)和死亡都有抵抗作用,因此靶向TRADD將是非常安全的。這項用時8年的工作為治療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發明「小分子膠水」,助力細胞自噬「吞沒」致病蛋白
    該研究開創性地提出基於自噬小體綁定化合物(ATTEC)的藥物研發原創概念,通過基於化合物晶片和前沿光學方法的篩選,發現了特異性降低亨廷頓病致病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為無法治癒的亨廷頓病帶來新曙光。
  •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獲得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大隅良典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綜合外媒報導,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因其細胞自噬機制研究,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71歲的大隅良典現任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基礎生物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日本人第2座威利獎。大隅良典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專長生物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領域。最知名的成就,是闡明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細胞自噬研究緣何受到熱捧?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種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由溶酶體介導的降解途徑,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自噬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自噬活性異常與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相關【4-6】。
  • Nature Neurosci:世界漸凍人日,解讀ALS的明星分子 C9orf72基因
    使用AAV9驅動的體細胞轉基因技術,在小鼠中表達高水平的短重複擴增或表達低水平的長重複擴增。  發現C9ORF72蛋白的減少抑制了重複序列介導的自噬增強,同時增強了  (1)膠質細胞的激活  (2)DPR蛋白的早期累積  (3)認知缺陷  (4)海馬神經元退行性改變。
  • 溶酶體膜蛋白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和自噬調控新機制
    近年研究發現自噬這一關鍵細胞穩態維持系統在I/R損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心肌缺血階段,激活的自噬可以清除誘發心肌細胞死亡的錯誤摺疊蛋白和壞死線粒體等,從而起到心肌保護作用;而在再灌注階段自噬水平處於過度激活狀態,但形成的自噬小體清除障礙,往往對心肌造成損傷。為何自噬在I/R不同階段具有相反的作用?其調控靶點和機制是什麼?
  • 這種花卉可能帶來胰腺癌新藥,研究人員拍下癌細胞死亡過程
    Uvaria grandiflora大花紫玉盤的花朵直徑可達11cm,根、葉都可入藥。許多我們熟悉的名人在得了胰腺癌後都迅速隕落了研究發現,胰腺癌野蠻生長卻難以治療的原因,主要在於胰腺癌細胞特殊的分子生物學特徵。胰腺腫瘤內部竟沒有多少血管。一般來說,血供不足的組織,尤其是生長過快的惡性腫瘤得不到養分就會死亡。但胰腺癌細胞卻能耐受這種貧瘠的條件。
  • 2019年最流行飲食法,讓細胞自己吃自己,國外明星養顏、長壽秘訣
    從專業上說是,細胞溶質的成分被降解,然後通過溶酶體(細胞裡面有一個專門的小隔間,裡面有消化蛋白質,碳水,和脂肪的酶,專門管這個小隔間叫做溶酶體(lysosome)),回收細胞中損壞的元件,循環再利用,組成一個新的細胞。相關閱讀:自噬(shì)原理都不懂,你減什麼肥?
  • Nature:復旦大學鑑定出4種自噬體連接化合物有望治療亨廷頓舞蹈病...
    「小分子膠(small molecule glue)」可幫助自噬體「吞噬」致病性蛋白鑑於傳統方法對mHTT不可行,因此這些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想法,即通過利用自噬---細胞內的蛋白降解過程---降解mHTT。在自噬過程中,關鍵蛋白LC3發生脂化並擴展成雙膜結構,然後這種雙膜結構吞噬蛋白、脂質、細胞器和其他降解產物並形成完整的自噬體。
  • 熱帶花卉可能帶來胰腺癌新藥,研究人員拍下癌細胞死亡過程
    其中含有的天然化學物質——大花紫玉盤素(Grandifloracin)同樣能夠消除胰腺癌細胞的耐受貧瘠能力,從而促進癌細胞在養分貧瘠的狀態下死亡。其機理能可能是在營養缺乏條件下,誘發細胞自噬行為的「超級激活」( hyperactivation of autophagy)。
  • ...Theranostics論文:發現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信號通路在肺癌調控...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s)家族由22個成員組成,在成人組織中FGFs通過重新激活發育信號通路來介導代謝功能,組織修復和再生,並參與維持多種關鍵的生物學功能。吸菸或化療可引起內質網應激,而內質網應激進一步促進FGF19在肺癌細胞中的惡性上調。針對高表達FGF19的肺鱗癌,該課題組首次報導了使用mTOR抑制劑AZD2014抑制腫瘤中mTOR通路是有效的。這些發現為在FGF19驅動的肺鱗癌中通過靶向抑制FGF19/ FGFR4通路或直接使用基於mTOR通路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
  • Nature:科學家成功開發出有效治療自發性炎性疾病的特殊小分子化合物
    ,先天性免疫系統中的免疫細胞能夠利用特殊的受體來鑑別微生物的DNA,隨後激活STING蛋白的表達,STING即幹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一旦被激活,STING就會開啟基因的表達,幫助細胞抵禦感染性病原體的入侵。
  • 諾華SHP2變構抑制劑TNO155(Phase Ib)的發現|TNO155|SHP2|化合物|...
    除上述細胞自主機制外,SHP2還參與程序性細胞死亡(PD-1/PD-L1),抑制PD-1或SHP2可能恢復Th1免疫和T細胞活化,從而逆轉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抑制作用。 除了安全隱患外,10與其他臨床使用的RTK和MAPK抑制劑相比抑制作用也較差。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優化,改善其抑制作用及安全性,同時保持其理想的理化性質和選擇性。
  • 昆明動物所等發現小分子化合物YD277通過激活內質網應激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腫瘤生物學學科組陳策實團隊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南方醫科大學附屬上海奉賢區中心醫院開展合作研究,發現小分子化合物YD277通過激活內質網應激抑制三陰性乳腺癌。  前期大量研究結果表明,轉錄因子KLF5是三陰性乳腺癌一個有效的治療靶點,因此,昆明動物所陳策實團隊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周嘉團隊、南方醫科大學附屬上海奉賢區中心醫院馮景團隊展開合作研究,以在大腸癌中能夠抑制KLF5的小分子化合物ML264為先導化合物,設計合成多個新型衍生物。通過篩選這些衍生物發現,YD277能夠有效抑制TNBC細胞的體外存活。
  • Front Plant Sci:食物或飲料中的化合物可抑制新冠病毒必需的蛋白...
    這張簡化圖顯示了感染宿主細胞中參與SARS-Cov-2複製的主要蛋白酶(Mpro)的基本功能。圖片來自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0, doi:10.3389/fpls.2020.601316。論文通訊作者、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植物與微生物生物學教授De-Yu Xie說,蛋白酶對細胞和病毒的健康和生存能力非常重要。
  • 聽說了他們正在開發的小分子化合物,很多疾病寢食難安了……
    多年後,生物學家Suren Sehgal博士在其中一份樣本中發現了一種能有效滅菌,並具有免疫抑制和抗腫瘤活性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後來被命名為雷帕黴素(rapamycin)。 /激活 現已知曉,mTOR是一種非典型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在細胞中以蛋白複合體mTORC1和mTORC2的催化亞基形式存在。
  • 同時激活T細胞和NK細胞,這個免疫靶點有望引領免疫治療下一個十年
    不過,當前免疫療法帶來的持久臨床益處只發生在一小部分患者身上[1],還有很多患者不能從中獲益,這說明一定還有其他的機制限制了腫瘤內的免疫反應。近年來,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了很多免疫抑制信號通路。臨床前的研究也證實,同時阻斷多個免疫抑制通路,可以增強抗腫瘤免疫力。
  • Nature 中文摘要 8 January 2015
    抑制因子會在體內自發產生突變,該突變的基因組測序結果表明,prfA基因中的一個單核苷酸突變抑制了處於激活構象的蛋白(PrfA*),並且測定的序列完全沒有細菌侵染所必需的穀胱甘肽序列。生物化學和遺傳學研究也支持這一模型,即穀胱甘肽依賴的PrfA激活過程是由穀胱甘肽與PrfA的變構結合調節的。
  • 密西根大學王少萌課題組發現EED小分子抑制劑EEDi-5285
    Polycombgroup(PcG)是一個蛋白質家族,通過轉錄抑制作用誘導細胞分化。在哺乳動物中,PcG蛋白是兩種主要的轉錄抑制複合物PRC1和PRC2的一部分。PRC2複合物由三種蛋白質組成:催化亞基EZH2(Zeste基因增強子同源物2),EED(胚胎外胚層發育蛋白)和SUZ12(Zeste12同源物1抑制因子2)。
  • 高山/高福團隊發現,PD-1、PD-L1普遍在腫瘤細胞同時表達
    程序性細胞死亡受體(PD-1),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它可以下調免疫系統響應從而避免自身免疫病。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PD-L2與T細胞上的PD-1結合,促使腫瘤細胞獲得免疫逃逸。因此,通過抑制劑來抑制它們之間的結合,能夠使得T細胞正常殺傷並清除腫瘤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