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酶體膜蛋白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和自噬調控新機制

2020-12-20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7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腫瘤與微環境重點實驗室楊黃恬研究組與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曹楠研究組合作的題為「Downregulation of LAPTM4B Contributes to the Impairment of the Autophagic Flux via Unopposed Activation of mTORC1 Signaling during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告了溶酶體膜蛋白LAPTM4B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I/R)中的保護作用和調控機制,進一步揭示了溶酶體在心肌損傷修復中的重要作用,並為發展心臟修復治療新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心血管疾病是當今威脅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而缺血性心肌病是其中最致命的一種。及時的進行再灌注是挽救缺血心臟的必需步驟。然而該過程伴隨著嚴重的再灌注損傷,臨床缺乏有效的幹預手段,因此發現新的抵抗心肌I/R損傷的機制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臨床需求。近年研究發現自噬這一關鍵細胞穩態維持系統在I/R損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心肌缺血階段,激活的自噬可以清除誘發心肌細胞死亡的錯誤摺疊蛋白和壞死線粒體等,從而起到心肌保護作用;而在再灌注階段自噬水平處於過度激活狀態,但形成的自噬小體清除障礙,往往對心肌造成損傷。為何自噬在I/R不同階段具有相反的作用?其調控靶點和機制是什麼?這是領域內長久以來有待闡明的重要科學問題,亦是困擾自噬調控藥物臨床應用的重要障礙。

該項研究發現:再灌注階段心肌細胞中溶酶體的數量和功能明顯下降,導致自噬流被部分阻斷,心肌細胞對自噬小體的清除能力大為降低,過量自噬小體的堆積導致心肌細胞大量死亡;同時伴隨著溶酶體膜蛋白LAPTM4B水平的下調。進一步研究發現:LAPTM4B對溶酶體數量和功能的維持是必須的。LAPTM4B-/-小鼠I/R心肌溶酶體數量進一步減少、自噬小體堆積加重,心肌梗死面積加大;而LAPTM4B過表達可以逆轉心肌I/R所導致的這些表型,但其心肌保護作用可被溶酶體功能抑制劑取消,提示LAPTM4B可通過提升I/R中溶酶體數量和功能減少自噬小體累積,進而發揮心肌保護作用。進一步分析揭示LAPTM4B可通過其E3區域與mTOR蛋白結合抑制I/R所引起的mTORC1複合物激活,進而促進溶酶體關鍵轉錄因子TFEB的核轉位,從而協助溶酶體功能和膜穩定性維持,提升心肌細胞抵抗I/R損傷的能力。

綜上,該研究揭示了溶酶體膜蛋白LAPTM4B的下調可通過mTORC1/TFEB通路造成心肌I/R時自噬流受阻,心肌細胞死亡。因此,研究發現不僅揭示了LAPTM4B在心臟的新功能和其調控的mTORC1/TFEB通路在心肌I/R導致的自噬中的重要作用,並提示維持溶酶體功能是對抗心肌I/R損傷的重要一環。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楊黃恬研究員和中山大學曹楠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楊黃恬研究員指導的博士研究生顧珊珊,現為曹楠教授的博士後為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該項研究得到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周柔麗教授大力支持,並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以及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的資助。(科技處)

圖示:LAPTM4B通過mTORC1/TFEB信號維持溶酶體功能減輕心肌I/R損傷的機制

原文連結: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RESAHA.119.316388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種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由溶酶體介導的降解途徑,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自噬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自噬活性異常與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相關【4-6】。
  • 生長因子在肺動脈高壓中的作用
    肺泡氣體交換紊亂導致慢性全身性低氧血症;一方面,與全身性低血壓相關的右心室壁張力增加損害冠狀動脈灌注;另一方面,心肌肥大和壁張力增加需要增加供氧。心肌缺血時心肌釋放多種GFs,包括血管生成性的GFs,如VEGF、FGF和其他具有直接心肌保護作用的GFs,如IGF和TGF-β。
  • 心肌損傷6大標誌物最全解讀
    心肌損傷標誌物定義:心肌損傷發病 6~9 小時候,血中出現增高並持續數天、對心肌損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高標誌物。 心肌損傷標誌物分類及測定 反應心肌缺血損傷的主要生物化學標誌物包括心肌酶及心肌蛋白等,前者有血清天門冬氨酸轉氨酶、血清乳酸脫氫酶及其同工酶、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後者有肌鈣蛋白、肌紅蛋白等。
  • 心臟總是不舒服,懷疑心肌缺血!專家告訴您這5種都不是心肌缺血
    1、什麼是心肌缺血?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心肌缺血就是心臟的心肌無論什麼原因,出現了血供減少而導致不夠的狀態,稱之為心肌缺血。現實中心肌缺血其實是一個很廣泛的定義,它往往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肌供血供養的減少,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種過程和結果。
  • ...絡病理論 室早 術後再狹窄 冠心病心絞痛 美西律-國際新聞-東方網
    通心絡膠囊是絡病理論指導下治療心腦血管病的代表藥物,具有血液保護、血管保護、缺血組織保護作用,可以保護血管內皮細胞,解除血管痙攣,穩定易損斑塊,減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等。美、英多家國外醫學雜誌都收入了關於通心絡多重心腦保護作用的論文。
  • 核受體TR3調控心肌肥大
    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之一,負荷性的心肌肥大最終將帶來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因此,了解心肌肥大產生的分子機理及其信號轉導通路的調控,有助於我們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作為核受體,TR3在細胞凋亡和血糖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TR3是否參與心肌細胞肥大的調控還沒有任何報導。
  • 新研究發現:心肌蛋白在心肌梗死中起著重要凝血作用
    新研究發現:心肌蛋白在心肌梗死中起著重要凝血作用  Emma Chou • 2020-04-04 14:00:29
  • 20歲女生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這可怎麼辦?醫生看完她放心了
    門診來了一位20來歲的小姑娘,說體檢的時候,做了一份心電圖,寫著心肌缺血,讓趕緊去大醫院看。其實20歲女性,發生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因為女性本身再絕經前發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就非常低,因為有雌激素保護;再者本身這麼年輕的人,冠心病發生率也很低。王醫生問:您是怎麼不舒服?
  •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藏紅花的療效 藏紅花的副作用
    藏紅花的十大功效與作用一、藏紅花抗精神失常的功效與作用《飲騰正要》記載,藏紅花「主心憂鬱積,氣悶不散。久食令人心喜」,現代藥理學和臨床研究也證實其具有抗抑鬱、抗焦慮和治療強迫症的作用。因此,可能成為治療精神失常類疾病的良藥。
  • 研究揭示細胞壁蛋白調控植物耐鹽的新機制
    據此,該論文推斷LRX蛋白、RALF多肽和FER蛋白形成一個元件來感受細胞壁的完整性,從而調控植物生長和耐鹽性。,並將信號傳遞到細胞內來調控植物生長和耐鹽性。該研究首次報導了細胞壁LRX蛋白通過與RALF多肽以及細胞膜受體類激酶FER形成一個元件來調控植物生長和耐鹽性。  細胞壁不僅為細胞提供結構支持和保護,也是細胞感受外界環境脅迫的一個重要場所。細胞壁的完整性對於植物維持生長和抵抗非生物脅迫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肌醇多磷酸激酶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活性
    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宏課題組題為"Inositol polyphosphate multikinase inhibits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f TFEB to negatively regulate autophagy activity"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通過調節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
  • 醫生說不是心肌缺血!
    有人告訴她是冠心病心肌缺血,開了好多治療心肌缺血的藥物服用。可是並不見好轉,尤其一個人待在家裡,常常發作;反倒是幹活的時候,上班的時候沒事。後來找到了我,我說這就不是心肌缺血,不是冠心病。但我們沒有症狀不可能都去主動做CT和造影吧,一方面沒有必要,一方面還是有輻射等風險。這就要求我們健康生活方式,人人預防冠心病,因為50-70%之間沒有症狀,一旦有症狀就會到70%以上的狹窄,甚至需要支架或搭橋。所以只有預防是最好的治療,不但健康生活,且監測三高。
  • 哈佛研究:僅劇烈運動12分鐘,心臟變好還延壽,再沒理由犯懶了
    在運動之後,與心臟病、糖尿病和壽命減少有關的關鍵代謝產物穀氨酸下降了29%;與增加糖尿病和肝病風險相關的代謝產物二甲基胍基戊酸(DMGV)下降了18%;與脂解相關的代謝物1-甲基煙醯胺增加了33%;脂肪褐變增加了26%。
  • III期臨床試驗證明:先聲藥業先必新可顯著降低AIS引發的腦神經損傷
    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上市會現場  一、神經保護和修復治療,血管再通時代的治療「利器」  Marc Fisher教授分享了取栓治療中神經保護和神經修復藥物的應用,指出AIS損傷性級聯反應發生在缺血後數秒至數周,各種機制發生在不同的時間點,但是有重疊並且相互關聯。
  • 炎性反應標誌物在預測心臟驟停患者器官衰竭和預後中的應用
    這種反應被認為是由心臟驟停時發生的全身缺血再灌注損傷所觸發的[2]。一些患者中,這種反應會導致腦以外的器官衰竭,這與長期預後和後續的治療費用獨立相關[3]。入院時以及第一個24小時內的炎症反應程度與器官衰竭(尤其是循環衰竭)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應用血管活性藥物維持合適的血壓有關[4]。
  • 科學家發現人黏蛋白糖鏈弱化細菌感染的新機制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Mucin glycans attenuate the virule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infection」的文章,發現人體黏液中廣泛存在的黏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