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闖北的寒鰤魚,它可能是日本最累的一種魚

2020-12-15 日本頻道

你可能還沒有去過富山縣,但不一定沒有吃過富山的美食,這個美食很可能就是你在東京這樣的大城市吃過的「寒鰤魚」(日語名稱:寒ブリ)。

「寒鰤魚」不是一般的魚。

先從這種魚的名稱說起。「寒鰤魚」本來就是「鰤魚」,為何特意要加一個「寒」字呢?

這是因為在寒冷的冬天也就是每年11月份上旬的時候,鰤魚回遊到富山灣一帶被捕撈上岸,是鰤魚長得最肥美也是最美味的時候,故特意加上了「寒」。

正確地說,「寒鰤魚」的捕撈季節是每年的11月至2月,如果有機會冬天去富山旅遊,可不能放過「寒鰤魚」。本期策劃,我們要找到坊間對富山縣冰見的「寒鰤魚」是最有名的、味道與肉質都堪稱一絕的說法找到答案。(策劃·劉戈)

冰見,因一條魚而名聲鵲起的富山城市

·魚兒吃得好

·天然海底地形成就了魚兒生長的優良天然環境

·400多年的「定置網」捕撈方式

·想盡辦法保持寒鰤魚的新鮮度

冰見(氷見市·ひみし)位於富山縣的西部,它位於富山縣版圖中猶如一隻伸向日本海的胳膊肘腋窩一帶,正好擋住了從北向南的直線線路。獨特的地形與環境,為冰見漁業的興旺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從3000米險峻的立山峰巒融化而下的雪融水、雨水,通過森林後流入江河,最終才流入大海。這一路上,河水經過森林時帶走了豐積多年的眾多有機肥料,最終流入大海滋養著海裡生物。

富山灣,有7大河流流入,為魚群的豐腴帶來了豐富的餌食,成就了這裡是最好的天然漁場。

再加上冰見一帶的海底構造與海底地形,適合魚類繁殖生長,是一處天然的漁港,漁產量是富山縣最大的地區。

有了魚類的天然環境,捕撈過後的處置方式也會影響魚肉的品質。在冰見,不管什麼魚一旦捕撈上岸,都會立馬放入冰水中,魚肉遇冷收緊,魚處於一種臨時假死狀態;冰見的漁場與市場相隔不遠,即便在搬往市場的近距離途中,從業人員也萬分小心,做到萬無一失防止破壞魚身,保證在上午就能擺放在店面通過競賣的方式讓買家買走。

當然,在冰見眾多魚類中,最有名的當屬寒鰤魚,堪稱「富山灣的魚王」。

據稱,冰見採用一種叫「定置網漁法」的寒鰤魚捕撈方式已延續了400多年。為了產卵,南下的寒鰤魚遊到冰見的漁港一帶被捕撈上岸,這時候的寒鰤魚正好肉肥味美。對捕撈上岸的寒鰤魚保鮮方式也會按照上面提到的保鮮方式處理,立馬被放入冰水中的寒鰤魚處於一種臨時死亡的狀態,最大限度保持了魚的新鮮程度。

競賣結束後,立馬裝箱被送往各地。

 

冰見的魚市場禁止不相關的人進入的,一般的客人只能從市場的二樓過道觀看捕撈作業或競賣情形。

(責編:劉戈、陳建軍)

相關焦點

  • 「仙臺」寒鰤魚-日本冬季味覺精華
    鰤魚在日本的地位極高,大約是與逢祭典必出現的鯛魚和逢喜慶必出現的鮭魚一個級別,什麼過年啊,喜慶日子啊,都得來點鰤魚。關於鰤魚的知識:鰤魚,ぶり,buri(讀「布裡」),Japanese amberjack,也叫五條鰤、青甘,油甘。是一種非常著名的「出世魚」,在其生長的不同階段,在日本各地對其大概有幾十個不同的名字,你們感受一下全日本人民對它是有多喜歡。
  • 日本富山冰見發布鰤魚宣言 時隔6年寒鰤魚大豐收
    人民網東京12月7日電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富山縣富山灣的「冬季風味」寒鰤魚迎來了捕撈豐收的季節。 近日,富山縣冰見市的「冰見漁業協同組合」等機構公布了這個捕撈季的「冰見鰤魚宣言」,並在海上使用固定網捕獲了大約700隻寒鰤魚。
  • 頂級食材寒鰤魚做成刺身,看看這肉質都想吃,可惜一般人沒口福
    刺身,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了,它是日本菜的代表作,主要是把一些新鮮食材做成可以生吃的菜品,一般都是選用海鮮或者牛肉之類的食材。在日本大廚眼裡,幾乎沒有什麼不能做成刺身的。
  • 日本冰見寒鰤魚上市 當地舉辦活動宣傳特產品牌
    人民網東京1月20日電 綜合日本「鬱金香電視臺」的報導,日本北陸地區石川縣冰見市知名冬季海鮮美食寒鰤魚迎來了上市品嘗的時節。冰見市近日在市內對「冰見寒鰤魚」做了相關宣傳推廣活動。據悉,冰見市每年1月都要做寒鰤魚的宣傳推廣活動。
  • 日本特色美食中的鰤魚!你知道一條鰤魚有多大嗎?
    在日本,新年是一年中最最最重要的節日。過年吃魚不僅是中國的習俗,日本也有類似操作。除了經常在各地節日餐桌出現的鯛魚,東日本的人們新年喜歡吃鮭魚,而西日本則離不開鰤魚。一隻在過新年的鰤魚。在新年到來之際,我們就來聊聊日本的鰤魚吧!
  • 鰤魚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它或五條鰤,又名青甘魚、平安魚、油甘魚,廣東又叫蕃薯仔.分布於臺灣、日本附近海域還有我國南海海域. 鰤魚在日本有100種以上的名字。在臺灣則是被稱為青甘鰺或青甘。鰤魚是屬於一種溫水性魚類。其對鹽度的適應範圍為16‰-34‰,最宜範圍為20‰-25‰。
  • 鰤魚營養價值及其豐富,做法也是非常簡單
    白蘿蔔鰤魚鰤魚(學名:Seriola quinqueradiata),海水魚的一種,其主要分布在日本海、臺灣以南海域,屬於回遊性食肉型魚類。在我國又名青甘魚、平安魚、油甘魚,廣東叫蕃薯仔。鰤魚成魚最大全長可長至1.5米,體重40公斤;但一般體長則為1米,體重8公斤左右。 在日本鰤魚最負盛名的產地要數面相日本海的「富山灣」。其從幼魚長到成魚的過程中,每長大一點,就換一個名字。因此它在日本有100種以上的名字。只有鰤魚長到80cm以上,才能稱它的正式名字「出世魚」。日語裡「出世」的意思類似於中文的「飛黃騰達」。由於味道鮮美,再加上有個很吉利的名字,所以備受日本人喜愛。
  • 世界上最堅硬的魚,被稱為「鑽石魚」,日本人又是怎麼吃它的呢?
    日本有一個愛知縣,人送外號「物產豐富愛知縣」,這裡出產諸多罕見的海鮮,比如這一種被稱為世界上最堅硬的魚。這種魚叫做松球魚,因體被大櫛鱗、形似松果球而得名,這種魚分布於黃海中部到南海,遠達澳大利亞、日本及東非。松球魚是屬暖水性底層海魚,在海底裡還會發光,以便於在黑暗的海洋中尋找並捕食獵物。
  • 藍胖子故鄉日本富山縣,小清新秘境的畫風應該是這樣的
    富山縣盛產大米,兼營花卉,漁業繁盛……換句話說,富山就是日本的魚米之鄉,尤其是海產和大米,堪稱日本之最,富山,仿佛就是為了解讀「『魚』『米』之鄉」的含義而存在。由於漁業發達,富山的海產在日本相當知名,不少時令海鮮都是由富山供給。
  • 日料最頂級的69種魚
    代表性魚類主要有金槍魚,鰤魚,鰹魚。相比之下,白身魚品種則要比赤身魚多的多。一般說來,赤身魚比白身魚味道酸一些,但三文魚除外。而白身魚肉相對較為緊實一些。按照日本人的習慣,刺身應從相對清淡的原料吃起,一般由白身魚到赤身魚。吃完一種魚的刺身,最好是再吃一口黃瓜或蘿蔔絲,或是吃一小片生薑,以便你再品嘗另一種魚的刺身。
  • 倒黴的日本藩主,就因為一百條魚,不僅丟了領地,還賠了性命
    在日本,有一種魚叫「鰤魚」(ぶり),中國也叫黃甘魚。這種魚雖然看著有點像金槍魚,但絕非金槍魚。鰤魚肉質甜美,脂膏豐腴,入口即化。雖然鰤魚一年四季都有,但冬季的最美味,很多人只吃冬季的鰤魚,所以也叫「寒鰤魚」,是入冬之後日本人最愛的魚類之一,也是冬季的頂級食材。
  • 日料最頂級的59種魚
    代表性魚類主要有金槍魚,鰤魚,鰹魚。相比之下,白身魚品種則要比赤身魚多的多。一般說來,赤身魚比白身魚味道酸一些,但三文魚除外。而白身魚肉相對較為緊實一些。按照日本人的習慣,刺身應從相對清淡的原料吃起,一般由白身魚到赤身魚。吃完一種魚的刺身,最好是再吃一口黃瓜或蘿蔔絲,或是吃一小片生薑,以便你再品嘗另一種魚的刺身。
  • 日本最吉利的魚,全上海只有這家店會做!
    (文末有準備福利)「出世魚」,日本人除夕吃的吉利魚店裡主打懷石料理,以「旬」為核心,重視季節感,冬季的主打是鰤魚料理,錯過這季,真的要等一年!10公斤以上的鰤魚,被稱為「出世魚」。懷石料理冬季必配的頂級食材,是日本人除夕吃的吉利魚,很多地方的婚嫁習俗中都用它起到討好口彩的作用。
  • 魚界的頂級食材,有兩種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不知道名字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排在世界頂級的食用魚都是哪些。蘇丹魚蘇丹魚又被人們稱作「皇帝魚」,產自馬來西亞等地,最大可以達到10公斤以上。就吃來說,一般3-5公斤的蘇丹魚品質最好,其鮮味濃鬱,肉質肥美,營養豐富,烹飪之後魚鱗也是特別酥脆,再加上產量少的緣故,在馬來西亞的河魚中排名第二。寒鰤(shī)魚鰤魚在國內被稱為黃甘魚,在日本料理界屬於頂級食材。
  • 世界最貴的10條魚!你見過幾條?
    一、冰見寒鰤鰤魚,中國也叫黃甘魚,是日本料理中的頂級食材。外觀上最大的特點是黑色眼影和體側貫穿頭尾的黃色條帶。有些鰤魚會沿著日本海沿岸往東海洄遊,路途所經過的海域環境十分惡劣。為了抵禦寒冷,寒鰤在身上積累了大量的脂肪,此時的鰤魚最為美味,被稱為「寒鰤魚」。肉質緊實、脂膏豐富,異常甜美。
  • 有趣的鰤魚
    大家都知道日本四面臨海,海洋資源十分豐富。能夠捕撈到各種各樣的🐟,蝦,🦀。大家所熟知的有鯨魚,金槍魚,比目魚.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鰤魚。
  • 一網捕到18萬斤鰤魚,這位船老大要火了!
    船老大錢志芳在東海捕了34年魚,他也說自己是第一次捕到這麼大網頭的鰤魚。早幾年的時候,他曾經捕到過三四萬斤網頭。金槍魚就更少了,這幾年一船就能捕到幾條,兩三千斤的已經算大網頭了。對於這些魚的去向,船老大錢志芳就嘆了口氣說:「大部分東海漁民沒有處理刺生魚的習慣,而且我這一網魚量也太大了,船上只有11個人手,根本來不及放血,只能靠岸後賣給冷庫,大概是4元/斤吧,總共賣了80多萬元。」 那麼,鰤魚究竟是什麼魚呢?
  • 總是吃烹飪熟透的魚,魚刺身,不同的做法,給我們帶來別樣的美味
    刺身就是指魚膾、魚生、生魚片之類的東西,指將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直接食用的菜品。生魚片為世界多地起源,日本古代為漁獵加農耕文化,有傳統生食習慣,《東夷列傳-倭國傳》記載倭人生食海物,即生魚片。生魚片在中國古代是常見的魚類菜品,後來在古代逐漸式消失,可能是因以淡水魚為食材的關係。一般淡水魚寄生蟲多於海水魚。
  • 「威海運都」☆鮮推薦|日料偏愛的它
    鰤魚,是一種伴隨著成長, 名字不斷變換,價錢也不斷上升的魚種。它在日本有100種以上的名字,成年的鰤魚被稱作「出世魚」,出人頭地之寓意!鰤魚身體延長而扁,側線上無鱗甲。上頜骨後背成角狀。胸鰭幾乎與腹鰭等長。魚體側面有縱向黃條紋。快速遊動的大洋性肉食魚類,每天以小魚為食,例如鯖、竹筴魚、沙丁魚和魷魚。
  • 日本料理中的魚,你能不能先自報家門?!
    哪怕是並不在意吃喝的人,只要去過日本,大多會覺得美食是日本旅行中最棒的體驗之一。日本的國土形態南北狹長,從海岸線到內陸海拔迅速升高,多有養分充足的河流注入近海,形成了豐富的水產資源。在靠海吃海的習慣下,日本人自古就將水產視為重要食材。而在日本料理的體系裡,魚類也居於最重要的地位。這次,就來簡單梳理一下日本料理中最常見的魚類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