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農村題材的電視劇很多,可是像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老農民》一樣引發廣泛議論的並不多。62集的《老農民》試圖全景展現中國農民從1948年至2008年、由革命年代到改革年代的命運,經歷滄桑變化,堅持尋找幸福信念。
《老農民》橫跨60年,遍歷土改、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災害、文革……取消農業稅等歷史大事件
然而,如果收起瑕疵交口稱讚,忽略不合情理的細節專心賞劇,看完鄉土味十足的《老農民》,你會錯認為中國農村史或農民史是這樣的……
NO1. 土改時只分財產分地,不分生產資料
《老農民》開篇不久就講到1948年黃河邊的山東麥香村搞土改,並交代劇中主角——陳寶國飾演的貧農牛大膽、馮遠徵飾演的地主兒子馬仁禮。在土改工作組的支持下,農會主席牛大膽和村民對地主馬敬賢開批鬥會,馬敬賢借麥子時做手腳的事被抖出。
《老地主》第3集中,農會主席牛大膽和村民對地主馬敬賢開批鬥會,馬敬賢借給牛大膽麥子時做手腳的事被抖出,牛大膽認為地主這兩年老實多了,是因為八路軍來了
土改中,馬家的土地和房屋財產全部分給貧僱農,村子裡一片歡呼雀躍。不過,劇中土改只看到分土地分房屋,咋看不到分地主家的農業生產資料——牛馬驢騾車。這有些不符合常理,難不成過去地主馬敬賢家上百畝地全靠貧僱農一鍬一鎬人力種地?
農民翻身做主人後,奔向分到的土地
成立合作組後發現勞力不夠,牛大膽建議買頭牛
永遠別輕視生產資料在農村的作用,這不,導演沒提分生產資料的事兒,不久後牛大膽成立生產組就遇到沒有牲口、勞力不夠的難題,不得不去集上去買牛。這裡還有一個細節:農民到地主家分財產,地主馬敬賢在吐血而死之前,和兒子馬仁禮提前藏好了十根金條。藏到哪裡?電視劇最後一集揭曉,竟藏在翻身農民牛大膽家的祖墳裡……
NO2.新政府不重視農科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留其在農村當能人
劇中,地主兒子馬仁禮是北京農科大學畢業,並且在北京有圖書管理員的工作,但土改時定為地主的兒子,還被拉到臺上鬥爭。父親馬敬賢死後,馬仁禮留在農村,每天早晚得向牛大膽匯報,受到管制……這裡也不符歷史,由於人才緊缺,新中國當時尤其重視理工農醫科人員,馬仁禮如果被管制的話,絕不會在一個小小的鄉村,而應該在縣上或更高級別的農研或教育單位。
劇中開頭介紹,馬仁禮(右)是麥香村地主馬家的少年,北京農科大學畢業,在北京幹圖書管理員的工作自食其力,劃分成分是地主兒子
農科人才馬仁禮留在了麥香村,和大家一起參加勞動,並不時出謀劃策
劇中馬仁禮基本沒受到衝擊,還被推到合作社社長、生產大隊副大隊長等領導崗位上
劇中特意安排馬仁禮留在農村其實另有深意,果不然後來馬在合作化、公社化運動中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議,對增產增收發揮了作用,再後來馬仁禮因為有文化,不僅基本沒受到衝擊,還被推到合作社社長、生產大隊副大隊長等領導崗位上……導演如果多了解下解放後新政府的知識分子政策,便不會如此「任性」了。
NO3. 山東糧區農民的主要農活之一是鋤麥子
劇中多次出現農民鋤麥子的鏡頭,這也看傻不少山東農民:「俺們從未見有人鋤小麥」。沒有種過地,但也沒對種麥子多做一番了解。因為,受氣候影響,山東普遍種冬小麥,從秋季播種到來年清明前後小麥青拔節,此時雜草還剛剛發芽,不會對麥苗造成危害,無需鋤麥地;五一前後會有麥蒿雜生麥苗之間,已經無法鋤掉,農民會用手拔除。
據悉,作為「工農商」的三部曲(另兩部是《鋼鐵時代》和《溫州一家人》)之一,《老農民》編劇為準備前後逾五年,走訪六大省份,採訪兩百餘人,反覆通讀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周立波的《暴風驟雨》、柳青的《創業史》、李準的《李雙雙小傳》、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浩然的《豔陽天》等作品。
編劇有意在60集的篇幅中設計15個歷史節點,每個歷史事件均有相應的劇情反饋,把牛大膽、馬仁禮等典型人物的波折、迂迴、疼痛、沉重藝術展現出來,然而卻在「鋤麥子」這樣的細節上出現瑕疵,「抱冬瓜丟芝麻」,可惜可惜!另外,也順便說下電視劇的選景地,故事背景發生在黃河岸邊的山東農村,卻選擇遠離黃河邊的沂蒙山區拍攝,丘陵地形上普及種麥子,也算是驗證對種麥子了解不夠。
劇中多次出現農民鋤麥子的鏡頭,山東農民吐槽這是對種小麥有誤解
相比之下,劇中多次出現的踩麥苗就可以理解,其主要發生在冬前,因為冬前小麥旺長,後期易倒伏,且消耗養分太多,影響來看小麥產量,踩壓後的麥苗受到客觀傷害,地上部分可減少養分消耗,促使麥苗長得粗壯,增加越冬期間的抗寒性和耐旱性
NO4. 外婆講過去農村流行「雞屁股銀行」是在哄小孩
《老農民》這部劇不少鏡頭描述文革時期的社會狀態,用藝術化形式反射時代縮影,例如,牛大膽的老婆韓美麗是麥香村的造反派,熱衷「割資本主義尾巴」,幾乎到了「斬盡殺絕」的程度。
牛大膽的老婆韓美麗是農村造反派,熱衷「割資本主義尾巴」
「割尾巴運動」運動中,牛大膽的初戀對象楊燈兒為了給父親看病到城裡賣農貨,被韓美麗發現
劇中第26集,馬仁禮偷偷養的雞被韓美麗發現,馬仁禮抱著雞狂逃跑
從當時政策層面說,當時農村自留地經歷過分了收、收了分的反反覆覆,總體上農民手中有自留地的時間比沒有自留地的時間多一些;至於農村「割尾巴運動」運動,不允許農民私自從事副業經營是一貫的,也是嚴肅的,抓捕過很多投機倒把分子,那個時候,拿農副產品到集市上賣算是資本主義。不過,具體到某地,政策執行力度又不一樣,或多或少地開了一些口子。
所以,《老農民》中一家一戶不敢養豬、養雞是藝術化地表現農村極少數極少數的現象,要知道,當時農村素有「雞屁股銀行」的說法,如果雞都絕跡了,農民用雞蛋換鹽的錢就沒了。沒有紮實站在歷史史實的層面去再現中國農村史,《老農民》的藝術水準也算是留下遺憾。
NO5.農民吃不飽飯但可以經常喝小酒
《老農民》中出現矛盾的一幕:一方面,大躍進和鬧革命害得農民吃不飽,「割尾巴運動」運動搞得農民吃不到葷腥,如劇中的「吃不飽」夫婦饞肉蛋,偷偷殺掉公社的小豬仔開葷,牛莉飾演的燈兒編謊話騙上級調查組成功吃到了豬蹄……另一方面,劇中反反覆覆地出現農民喝小酒的場面。雖然,為了設計牛大膽和馬仁禮兩個歡喜冤家有鬥有合的橋段,需要安排兩人交心暢談的畫面,但對飲瓶裝白酒,是在違和感明顯。
劇中牛大膽、喬月、楊燈兒拼酒……
劇中馬仁禮在偷偷開墾的荒地裡耍酒瘋
當時農村的真實情況時,農民極少喝瓶裝白酒,農民家中很難見到幾個玻璃瓶子,都是用泥瓦罐子裝醬油醋。在農村,散裝白酒還是有的,那也是重大節日或貴客臨門才會買一點,要知道一斤散裝白酒的價格可能買到吃半年的鹹鹽。無論如何也不會出現劇中農民一高興就喝,一發愁就喝的場面。儘管過得不如今天好,但那時農民也是有計劃地過日子的。
NO6. 解放後農村家庭流行孩子只生一兩個
不少追劇的觀眾都發現了,《老農民》中農村每家基本只有1、2個孩子,不僅把毛主席在1953年之前鼓勵過生育的政策當成耳旁風,而且超前執行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才在農村出現的節育政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的生育政策不斷調整,六十年代末各省市的計劃生育委員會陸續成立,但是以城市為重點逐步開展,在農村,重點在避孕、節育措施的宣傳上,且主要是基於自願。
大結局時,麥香村的第二代們一張桌子就坐全了,人丁有些不旺
《老農民》中出現了幾對家庭,如牛大膽與韓美麗,馬仁禮與喬月,趙有田與燈兒,小轉兒與「吃不飽」,三猴子與金花嫂,其中除了三猴子與金花嫂無法生育孩子外,其他幾家都是最多只生1個孩子,例如牛大膽與韓美麗只有一個女兒麥花,馬仁禮與喬月只有一個兒子馬公社,趙有田與燈兒到是有兩個孩子,但其中女兒小蛾子是親生的,兒子狗兒其實是牛大膽和喬月拋棄的兒子,「吃不飽」夫婦也是只有一個兒子……不少網友調侃,導演為了精簡角色省演員,搞得我都懷疑為啥有很多叔叔舅舅姑姑小姨疼!
NO7. 在基層,男犯和女犯關在一間牢房裡
《老農民》橫跨60年,遍歷土改、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災害、文革……取消農業稅等歷史大事件。文革結束之初,成為麥香村村西大隊長的馬仁禮為揚眉吐氣,偷偷帶著鄉親們抓魚販魚搞創收。而當時國家雖大力發展農業,但副業仍然被定性為投機倒把。之後馬仁禮在召集鄉親們開會分利潤時,賣魚之事被揭發,從而因投機倒把罪關進監獄。接下來的一幕讓人看呆了,馬仁禮一起被抓的還有個犯精神病的中年女人,夜裡脫了衣服往馬仁禮身邊靠,,馬仁禮差點被扣上流氓罪。男犯和女犯關在一間牢房裡,導演是不是該解釋下?
劇中馬仁禮莫名其妙地與一個女精神病犯人關在一個牢房,差點被扣上流氓罪
NO8.文革後農村孩子上大學要交學費
《老農民》第35集裡,出現這樣的鏡頭和臺詞:1.牛大膽與馬仁禮對親生兒子狗兒說:你上大學的學費,我們出;2.狗兒對妹妹小蛾子說:等大學畢業找到了工作,就把爸媽接到城裡住。狗兒要參加的高考,是文革後恢復的第一屆高考,上大學學費國家掏,還有夥食補貼,畢業後國家還包分配工作!不禁要問,編劇和導演是沒有經歷「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嗎?
劇中牛大膽、馬仁禮、狗兒聽廣播
麥香村將有第一個大學生,牛大膽、馬仁禮都很期待
牛大膽要掏學費,等等……確定是學費嗎
NO9.文革後農民貸款不找農村信用社
《老農民》第55集裡,馬仁禮看到改革開放後牛大膽的麵粉廠和養豬場辦得火熱,於是想開一家飼料廠。不同於牛大膽向村民集資建廠,馬仁禮去了一趟城裡,並用老關係輕鬆從銀行貸到一筆錢。這裡想問一句導演,你造農村信用社嗎?上世紀80年代,農村信用社可是曾為農民辦廠設立過無息貸款,這般好政策咋沒想到寫到劇裡呢?另外,當時農村不是只有信用社,還有農業銀行派駐各公委片的營業所,貿然跑城裡貸款反而不一定能成功。
劇中第52集,馬仁禮要去縣裡的銀行貸款開飼料廠,出發前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貸款成功後,馬仁禮給兒子傳授心得
NO10.其它
《老農民》本意是為中國農民樹碑立傳,但遺憾的是,農民解放後經歷的移風易俗,喜事新辦,知青下鄉,農業學大寨都沒有出現……電視劇展示中國農民與土地割捨不斷的聯繫,藝術表現無疑是成功的,但出現的諸多瑕疵給這部劇的水準打了折扣。
最後,忍不住再說兩個穿幫處:劇中有一段是講述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還是中國農村的互助組、合作社時代,剛從朝鮮戰場轉業回來的縣委周義虎乘坐北京吉普下鄉,文革前才研製出廠的BJ210北京吉普竟提前將近10年就出現……
另一處該認真卻沒有認真的地方是,某一集講到牛大膽媳婦、文革幹將韓美麗詩歌朗誦後,行鞠躬禮。要知道,文革中,「全民皆兵」,都行軍禮。行鞠躬禮,是文革結束好多年以後的事啊!
1958年,麥香村裝上了電燈,村民呼喊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