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曼奇隱身武裝直升機是上世紀80年代,美國針對歐洲地區可能出現的裝甲大戰而研發的機型。飛機注重隱身性能,結合了當時固定翼飛機的隱身技術,在花費大量資金後被放棄。
全面隱身的科曼奇
科曼奇直升機的機體結構布局仍然和常規直升機差不多,採用單旋翼單尾槳結構。飛機主要考慮了雷達隱身、紅外隱身和聲音隱身三個方面。
為了達到雷達隱身的目的,飛機取消了外部武器掛架,所有武器都採用內置式,起落架可以收入機體內部,整體表面比較簡潔,不過也和F-117一樣有稜有角,這主要是考慮到如何降低從各個方向照射過來的雷達波反射。
尾槳也採用少見的涵道式,並且略帶傾斜角,發動機進氣口也呈縫隙狀,內部曲折,避免雷達波照射到發動機本體。機體還全部噴塗吸波材料,一些結構採用複合材料,進一步降低雷達波反射。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下來,科曼奇的雷達反射面積只有普通直升機的1%,已經達到隱身直升機的標準。
發動機的排氣口設計也很特殊,呈長條形布置在尾梁上。排出的廢氣先和吸入的冷卻空氣相結合,降低廢氣溫度,然後再沿著長長的噴口從尾梁下方排除,在旋翼產生的氣流作用下,熱量很快被分散到空氣中,從而降低紅外特徵。
科曼奇還具備一定的聲音和光學隱身能力。飛機噴塗的吸波塗層反光率低,旋翼採用五葉槳,光源通過的閃爍頻率更低,在遠距離上尤其是山地森林等地區被肉眼發現的概率更低一些。五葉旋翼的翼尖還採用了後掠翼設計,加上涵道式的結構降低了相互之間的氣流幹擾,噪音水平稍低一些。
不一樣的作戰方式
科曼奇空重約3.6噸,最大起飛重量約5噸,最大飛行速度324千米每小時,最大航程485千米。機頭下方有20毫米加特林式3管機炮,機體內彈艙可以攜帶8枚「海爾法」反坦克飛彈,或者其他長度不超過2米的火箭的等,彈艙的開合時間在5秒以內。
科曼奇並不注重單機強作戰能力,而是注重在山地森林等地區,藉助地形的掩護在遠距離上對裝甲部隊發起突然的襲擊。
美國曾計劃研發一款可垂直起降的無人機,作戰時無人機跟隨科曼奇行動,由機組成員指揮。無人機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以更加安全的方式發動攻擊,負責指揮的科曼奇則能夠把自己隱蔽起來,即使無人機被擊落了也不會有人員傷亡。
科曼奇的沒落並非偶然
科曼奇投入的資金初步計劃是380億美元,如此天價的投入換來的直升機雖然性能優異,但是使用價值已經很低了,在2004年項目取消。
科曼奇的沒落大部分人都認為是設想中的坦克大戰不復存在,雖然有這方面的考慮,但不是主要原因。
反坦克的作戰任務依然存在,以美軍隔幾年打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來看,反裝甲仍然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不過原本作為科曼奇「助手」的無人機項目,在發展中表現出比科曼奇更好的實用性。
美軍漸漸接受了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無人機的方案,這些飛機滯空時間長,又可以擔任偵察任務,安裝武器系統後可以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是一個可以24小時全天候運轉的武器平臺,藉助新的信息通訊技術,美軍甚至能在萬裡之遙的美國本土控制遠在中東地區的無人機,比科曼奇直升機便宜好用。
相比於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科曼奇的火力投送能力更差一些,抗打擊能力更差。拋開大規模戰爭,武裝直升機日常裡更多的執行一些近地支援任務,直升機需要在敵人火力攻擊範圍內承受打擊直接用機炮、火箭彈支援地面部隊,這種戰術恰恰是科曼奇不擅長的。
科曼奇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價格昂貴。原計劃單機1200萬美元,後期上升到5900萬美元一架,再加上飛機和F-117差不多複雜的維護,每年僅僅是花費在吸波塗層上的錢就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如此高昂的投入,回報卻並不成正比。
不過科曼奇並非一無是處,通過這個項目美國對直升機的隱身設計了解得更透徹,他的許多技術在其他機型上得到體現,最直接的就是美軍刺殺拉登行動中因為故障墜毀的特殊直升機,它身上就運用了科曼奇的一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