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的人
還記得《博物館奇妙夜》嗎?雖然影片中的許多情節是虛構的,但一定有許多人因此對看展產生了興趣。其實大家去博物館,除了可以看精美的藏品外,一路上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東西呢!
博物館本身也是藝術品
一提起博物館,大家一定會馬上聯想到這是一座獨特的建築物。的確,大部分博物館(尤其是現代藝術風格的博物館),都是與一些著名建築設計師合作完成的。所以除了館內價值連城的藏品外,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也具有難以估量的藝術價值。
法國蓬皮杜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
比如這座由法國著名建築師讓·努維爾設計的卡達博物館,看了展館的整體效果圖,你是否也暫時不想進入館內,而是想先看看博物館外觀呢?
卡達國家博物館整體外觀
卡達這座前衛的博物館遠看就像散落在地面的花瓣。這並不是一個偶然,設計師的靈感來源於沙漠地帶獨有的「沙漠玫瑰」。然而,它並不是真的玫瑰,而是一種在沙漠中的特殊物理現象——一種類似玫瑰花瓣的礦物結晶。
博物館建築靈感來源:沙漠玫瑰
卡達國家博物館局部
讓·努維爾說:「這座建築是個藝術品,藝術品是啟發我們思考的問題,而不是既定不變的答案。」所以,當你靠近這座超現代風格的博物館時,其實已經從其外觀(如顏色、紋理、材質等)大致了解了這個國家的位置與歷史了。換句話說,博物館的建築設計開啟了探索之旅的第一步。
卡達國家博物館
位於中國的蘇州博物館則直接將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緊密聯繫在一起,形成宛若蘇式園林般的別院景致。這座博物館除了瑰麗的建築值得停留外,還有別致的庭院風光吸引著觀看者前往展區。看著這水天一色的風光,你是否更有探索整座博物館的動力了呢?
蘇州博物館景觀
蘇博四季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美景,尤其是夏季,池塘裡會布滿荷葉和荷花,池水的鏡面反射效果伴著水裡的魚兒和岸邊的假山,宛若一幅現實版荷塘月色圖。
蘇州博物館
雖說是中式風格,但觀看者依然可從博物館的局部和角落尋到現代極簡主義的影子。然後一些獨特的空間結構設計,比如將幾何形觀景窗與綠植相結合,形成畫非畫、景非景、畫中畫、景中景的獨特景觀,觀眾非常值得停下來細細觀察。綠植們就像生長在博物館裡的一件件活藝術品一般,千姿百態、充滿生機。
蘇州博物館局部景觀
博物館另外的打開方式
觀展者欣賞完博物館的外觀,便可進入館內一探究竟了。展館一些別出心裁的室內設計,既從視覺上修飾了藏品與展廳,又從氛圍上增強了博物館的趣味性,給觀展人更多值得探索和緩解視覺疲勞的空間。
例如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就在館內新設計了一個多用戶參與空間。這個動態靈活空間在博物館的中心位置,為參觀者提供了聚集與參與的場所。這樣的空間設計既給博物館增添了一絲新的朝氣,又將被動化為主動,讓看展從個人行為發展為公共交流。
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空間設計,2017年
設計師佩德羅與胡安娜說:「我們將參與空間設想為一個不斷變化的平等空間,它十分靈活,能夠創造出獨特的感覺。在這裡,任何事都可能發生。」看著室內這些風格迥異的暖色裝飾吊燈,觀賞者的內心都被照得更加溫暖明亮了。
而且,大家在欣賞視線範圍內的作品時也可以稍稍抬頭或者低頭、仰望或俯視一下,換一個視角,也許收穫會大有不同。
大英博物館室內設計
梵蒂岡博物館天花板
歐洲博物館天花板
在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歐洲的傳統博物館,其中以梵蒂岡博物館最為著名。它天花板上的畫作與裝飾,基本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繪製完成的。不同展廳的天花板裝飾都與此廳展出的展品風格緊密聯繫,裝飾展廳的同時也起到了延續主題故事性的作用。
如今,梵蒂岡博物館的螺旋樓梯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它給展館的空間增添了設計感,使整個展館從視覺上增大了,並且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遊客爬樓梯的負擔,美觀又使用。
梵蒂岡博物館的螺旋樓梯
觀與被觀者的魅力
大家是否意識到,無論是在觀看展館還是欣賞藏品的時候,其實自己或其餘觀展者的移動、行為也已被融入博物館裡,成為探索的一部分呢?美好的事物總能懾人心魄,你如果仔細觀察,便能發現館內館外形形色色有趣的人群。換句話說,逛了一圈兒發現最好看的竟然是人。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
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發現美好事物的眼睛。流動人群本來只是普通的一幕場景,但是放在博物館這個藝術空間中,就像變成了一幀幀沒有導演統領的群體藝術電影畫面。所以以後當大家欣賞藝術品的時候,也可以嘗試著留意一下身邊有意思的陌生人。
觀與被觀
如何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讓看展變得奇妙有趣呢?奧地利攝影師斯特凡·德拉桑就用自己的方式給我們做了博物館之旅的最佳示範。他將觀展人與畫面的共鳴記錄了下來,且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被看成是一種「影響我們思維和觀察,並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的藝術媒介形式」。
斯特凡·德拉桑眼中的觀展人群
身為網絡時代的新新人類,來到博物館怎麼會忘記自拍或拍遊客照留念呢。大部分博物館是允許觀看者拍照的,但直接拍藏品會顯得乏味,而且效果不如博物館的明信片精美,所以就需要有心人去發掘有趣的場景,充分發揮想像力,把自己變成藝術品的一部分,留下美好的探索記憶。
在觀展過程中,拍與被拍其實都是保存此次美好記憶最直接的方式與證據。
去過倫敦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在一些博物館門口,例如倫敦國家博物館,都會有一些街頭藝人賣藝,他們是真正的民間藝術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精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其實早已成為博物館周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倫敦博物館門口的街頭藝人
說了這麼多,大家盡可以把看展當成一場近在咫尺的一日遊旅行。觀眾觀看博物館的展品並不是最終目的,享受探索發現的過程才是價值所在。那麼,你是否也決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博物館奇妙之行了呢?
[編輯、文/陳卓]
[本文授權轉載自《時尚芭莎》藝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