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展品,去博物館還能看什麼?

2020-12-17 中國文化遺產

參觀博物館的人

還記得《博物館奇妙夜》嗎?雖然影片中的許多情節是虛構的,但一定有許多人因此對看展產生了興趣。其實大家去博物館,除了可以看精美的藏品外,一路上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東西呢!

博物館本身也是藝術品

一提起博物館,大家一定會馬上聯想到這是一座獨特的建築物。的確,大部分博物館(尤其是現代藝術風格的博物館),都是與一些著名建築設計師合作完成的。所以除了館內價值連城的藏品外,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也具有難以估量的藝術價值。

法國蓬皮杜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

比如這座由法國著名建築師讓·努維爾設計的卡達博物館,看了展館的整體效果圖,你是否也暫時不想進入館內,而是想先看看博物館外觀呢?

卡達國家博物館整體外觀

卡達這座前衛的博物館遠看就像散落在地面的花瓣。這並不是一個偶然,設計師的靈感來源於沙漠地帶獨有的「沙漠玫瑰」。然而,它並不是真的玫瑰,而是一種在沙漠中的特殊物理現象——一種類似玫瑰花瓣的礦物結晶。

博物館建築靈感來源:沙漠玫瑰

卡達國家博物館局部

讓·努維爾說:「這座建築是個藝術品,藝術品是啟發我們思考的問題,而不是既定不變的答案。」所以,當你靠近這座超現代風格的博物館時,其實已經從其外觀(如顏色、紋理、材質等)大致了解了這個國家的位置與歷史了。換句話說,博物館的建築設計開啟了探索之旅的第一步。

卡達國家博物館

位於中國的蘇州博物館則直接將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緊密聯繫在一起,形成宛若蘇式園林般的別院景致。這座博物館除了瑰麗的建築值得停留外,還有別致的庭院風光吸引著觀看者前往展區。看著這水天一色的風光,你是否更有探索整座博物館的動力了呢?

蘇州博物館景觀

蘇博四季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美景,尤其是夏季,池塘裡會布滿荷葉和荷花,池水的鏡面反射效果伴著水裡的魚兒和岸邊的假山,宛若一幅現實版荷塘月色圖。

蘇州博物館

雖說是中式風格,但觀看者依然可從博物館的局部和角落尋到現代極簡主義的影子。然後一些獨特的空間結構設計,比如將幾何形觀景窗與綠植相結合,形成畫非畫、景非景、畫中畫、景中景的獨特景觀,觀眾非常值得停下來細細觀察。綠植們就像生長在博物館裡的一件件活藝術品一般,千姿百態、充滿生機。

蘇州博物館局部景觀

博物館另外的打開方式

觀展者欣賞完博物館的外觀,便可進入館內一探究竟了。展館一些別出心裁的室內設計,既從視覺上修飾了藏品與展廳,又從氛圍上增強了博物館的趣味性,給觀展人更多值得探索和緩解視覺疲勞的空間。

例如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就在館內新設計了一個多用戶參與空間。這個動態靈活空間在博物館的中心位置,為參觀者提供了聚集與參與的場所。這樣的空間設計既給博物館增添了一絲新的朝氣,又將被動化為主動,讓看展從個人行為發展為公共交流。

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空間設計,2017年

設計師佩德羅與胡安娜說:「我們將參與空間設想為一個不斷變化的平等空間,它十分靈活,能夠創造出獨特的感覺。在這裡,任何事都可能發生。」看著室內這些風格迥異的暖色裝飾吊燈,觀賞者的內心都被照得更加溫暖明亮了。

而且,大家在欣賞視線範圍內的作品時也可以稍稍抬頭或者低頭、仰望或俯視一下,換一個視角,也許收穫會大有不同。

大英博物館室內設計

梵蒂岡博物館天花板

歐洲博物館天花板

在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歐洲的傳統博物館,其中以梵蒂岡博物館最為著名。它天花板上的畫作與裝飾,基本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繪製完成的。不同展廳的天花板裝飾都與此廳展出的展品風格緊密聯繫,裝飾展廳的同時也起到了延續主題故事性的作用。

如今,梵蒂岡博物館的螺旋樓梯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它給展館的空間增添了設計感,使整個展館從視覺上增大了,並且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遊客爬樓梯的負擔,美觀又使用。

梵蒂岡博物館的螺旋樓梯

觀與被觀者的魅力

大家是否意識到,無論是在觀看展館還是欣賞藏品的時候,其實自己或其餘觀展者的移動、行為也已被融入博物館裡,成為探索的一部分呢?美好的事物總能懾人心魄,你如果仔細觀察,便能發現館內館外形形色色有趣的人群。換句話說,逛了一圈兒發現最好看的竟然是人。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

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發現美好事物的眼睛。流動人群本來只是普通的一幕場景,但是放在博物館這個藝術空間中,就像變成了一幀幀沒有導演統領的群體藝術電影畫面。所以以後當大家欣賞藝術品的時候,也可以嘗試著留意一下身邊有意思的陌生人。

觀與被觀

如何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讓看展變得奇妙有趣呢?奧地利攝影師斯特凡·德拉桑就用自己的方式給我們做了博物館之旅的最佳示範。他將觀展人與畫面的共鳴記錄了下來,且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被看成是一種「影響我們思維和觀察,並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的藝術媒介形式」。

斯特凡·德拉桑眼中的觀展人群

身為網絡時代的新新人類,來到博物館怎麼會忘記自拍或拍遊客照留念呢。大部分博物館是允許觀看者拍照的,但直接拍藏品會顯得乏味,而且效果不如博物館的明信片精美,所以就需要有心人去發掘有趣的場景,充分發揮想像力,把自己變成藝術品的一部分,留下美好的探索記憶。

在觀展過程中,拍與被拍其實都是保存此次美好記憶最直接的方式與證據。

去過倫敦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在一些博物館門口,例如倫敦國家博物館,都會有一些街頭藝人賣藝,他們是真正的民間藝術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精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其實早已成為博物館周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倫敦博物館門口的街頭藝人

說了這麼多,大家盡可以把看展當成一場近在咫尺的一日遊旅行。觀眾觀看博物館的展品並不是最終目的,享受探索發現的過程才是價值所在。那麼,你是否也決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博物館奇妙之行了呢?

[編輯、文/陳卓]

[本文授權轉載自《時尚芭莎》藝術部]

相關焦點

  • 去看大英博物館100件藏品 還能把展品通通吃掉!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今天在上海博物館開展啦!而作為一枚吃貨小新已經忍不住要告訴大家如何好好觀(吃)賞(掉)這個大英展!那麼,這次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有哪些特別值得一看的東西呢?本次展覽從大英博物館800多萬件藏品中精選出100件(組)展品從奧杜威峽谷出土的石質砍砸器到中國深圳生產的太陽能充電電燈縱橫200萬年,橫跨5大洲
  • 又有「熊孩子」毀壞博物館展品:該不該帶孩子去博物館?
    上海玻璃博物館的微博發出之後,有近萬名網友轉發了這個消息,對於展品被破壞,網友們都表示可惜:「天呢……我還拍過這個夢幻的城堡,居然就碰壞了……」「之前還去看過,真的很漂亮!」「真無語!上次去看就感覺特別震撼!」
  • 瀋陽有座博物館,展品竟然可以吃!
    博物館想必大家一定都去過,或是飽覽壯闊歷史,回顧重大事件,或是欣賞文藝作品,體驗藝術人生。不過你知道麼,在瀋陽,她的主題與眾不同,甚至,這裡的「展品」還能吃!在東道主的帶領下,從市區出發向東北方向行駛。不知不覺間,已經開上了山路,來到了棋盤山的腳下。明明是來吃飯的,怎麼不在市中心反而去了深山老林?
  • 上海最值得一去的博物館,國內首座公立藝術博物館,內部展品奇特
    對於歷史有興趣的人會經常去一一些博物館,我們平時去的大多是一些省級博物館或者市級博物館,這些博物館裡大多展示的是一些當地出土的文物,在我國除了這些博物館,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博物館。在上海就有這麼一處非常特別的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起來看看吧。
  • 除了吃飯,在利馬還能逛什麼?
    每天午晚飯兩頓大餐自然是極為充實,但隨後的難題就變成了:除了吃飯,在利馬還能逛什麼?好像還真沒什麼可逛的了……常規景點當然是有的,譬如拉美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的武器廣場,秘魯總統府、大教堂、利馬市政廳等標誌性建築都位於這一帶。當然,也有總是擁擠和充滿喧鬧,開滿了Chifa中餐廳的唐人街。
  • 大英博物館の不完全指南——最值得看的十件展品
    如果在觀賞每件物品時花1分鐘,那麼即便不眠不休,整整12年都看不完大英博物館所有的藏品。雖然每次同時在大英博物館100多間展廳展出的藏品只有5萬件,走馬觀花也要花好幾個小時。除了個別特殊展覽,參見大英博物館網站上的「正在展出」,大英博物館是免費入場的。
  • 帶爸媽遊北京去哪?除了天安門,滿滿情懷的中國電影博物館別錯過
    去一趟祖國的首都北京,看一眼天安門廣場,曾經是多少父母樸實的夢想。隨著祖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越來越好,去北京天安門已經是大部分人都能實現的夢想了。可是北京的發展太快,除了天安門長城之外老一輩的人好像找不到他們喜歡的地方了。帶爸媽去哪玩也成了好多帶父母來北京的年輕人的問題。今天就推薦一個人少小眾,但是爸媽們評價都超高的地方——中國電影博物館。
  • 博物館不該被忽略的重要展品是什麼?
    原標題:博物館不該被忽略的重要展品是什麼?捕捉它的神採,要下功夫了解這座建築,以發現者的眼光去發現其中的神妙之處,尋找博物館建築的特殊性。  當建築已經存在於空間時,它一定會和周邊環境產生關聯。比如要拍好天津美術館就很難,它的側面有圖書館,有博物館,這些建築都會影響到你對這座建築的判斷。在很多城市博物館中都有這樣的特點。
  • 《博物館奇妙夜》:會動的展品們
    博物館從來都是一個安靜嚴肅的場所,保管著代表著世界歷史的自然或者人文的物品,向公眾提供可以把學習和娛樂結合在一起場所。當我們在博物館裡看著歷史氣息濃厚的藏品們,總會自然地的安靜下來,可這部電影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活力四射的博物館,《博物館奇妙夜》就是講博物館裡會動的展品們的故事。
  • 遊記:蘇州博物館,不看展品看建築
    蘇州博物館因為其設計者貝聿銘的仙逝,在今年5月,獲得了大量的關注。而我恰恰好在五月的蘇州,見證了這座如園林一般美好的博物館。幾年前在香港看到了筆直入雲的中銀大廈,貝聿銘的名字就被我銘記在心,而今年十一,即將安排的法國行,羅浮宮的金字塔也在我的參觀計劃內。
  • 浙江自然博物館館長:「活化」展品方能解碼歷史
    變革管護方式 智慧博物館成新寵  博物館收藏、保護著文明的記憶,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  「觀眾從單純獲取文物信息升級為了解背後的故事及時代;從對藏品的獵奇到渴望參與互動體驗,有情感交流及菜單化、個性化服務;從簡單的『看』向『做』延伸,希望有自我表達的機會,為博物館的歷史、科學和文化做貢獻。」
  • 希拉波裡斯考古博物館,展品分為三部分!
    希拉波裡斯古城旁邊的這家博物館,位於一個原始的羅馬浴室內,展品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巨大的石棺,一部分是赫拉波利斯和附近的Afrodisias發現的文物,還有一部分是來自Afrodisias學院的浮雕(friezes)和羅馬雕像。
  • 去博物館看什麼?怎麼看?這些書裡或許有答案
    近幾年來,中國博物館建設速度空前,參觀人數增長迅速,博物館工作方式也在不斷創新,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此基礎上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去博物館裡看什麼,怎麼看?而未來的博物館又將如何發展變化?這些問題的答案,需要從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博物館和作為觀眾的我們——兩方面去尋找,從博物館的歷史變遷中看向未來。以下十本書即是有關這幾個方面的探討,希望對這些問題的解答能有所幫助。
  • 德國博物館,展品豐富,值得一觀
    2 寶馬博物館寶馬博物館就是汽缸大廈一旁的那個碗形建築啦,從汽缸大廈裡看下去,碗頂有一個大大的BMW Logo(不過汽缸大廈並不對遊客開放)。閉館時間是6點,博物館成人票10歐,需要先到樓下的locker存雙肩背(往卡槽裡放一歐,沒零錢可以去售票處換)博物館出來後回到樓上可以買到紀念品,有各種車模、寶馬鑰匙掛、發動機小模型等玩具,也有幾輛車可以坐進去拍照、體驗。
  • 大英博物館展品21小時清關
    3月2日,世界頂級文化文物展覽《大英博物館100件展品中的世界史》正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絢麗登場。北京海關為這些漂洋過海的世界級藝術瑰寶「量身定製」了一套展覽品管理系統,從接單到放行,僅用21小時就完成了清關流程,確保了展覽的如期開放。
  • 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屋頂,除了看風景還能做什麼?
    有人在那裡等著你去一起飲酒狂歡哦,不過他們不會動就是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屋頂花園, Iris and B. Gerald Cantor Roof Garden, Source: Travel Gallery如果你來到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千萬別忘了去一睹屋頂的風光。在那裡,不僅可以遙望曼哈頓的高樓大廈,還可以俯瞰中央公園的綠草如茵。
  • 博物館設計需要對展品的陳列進行分析
    對於博物館而言,無論是歷史類博物館、藝術類博物館、自然、科學類博物館還是綜合類博物館,最需要體現的是與參觀者的交流以及互動,而參觀者去博物館的第一印象就是其館內的展品以及所要表現的文化,一個比較優秀的展品以及良好的陳列方式勢必會增加整個博物館的吸引力。
  • 攻略 | 「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 」今起開展!什麼時候去人最少,看這裡!
    現場的文物每件背後都有故事,展櫃邊上也有詳細的說明,但是,要讀懂這些故事,卻需要大量的世界歷史、文化、政治、軍事、宗教、貿易知識,最好就是百科全書,這樣才對得起大英博物館百科全書式的收藏。所以,上博方面提示,觀眾可現場掃描二維碼,直接聽上博專家語音導覽,裡面大約有23件展品的故事。◈ 為啥現場需要自己去想像?在展覽現場,發現有些文物實在有點「嚇絲絲」。
  •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200個展,400多萬件展品
    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也被簡稱為V&A博物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座設計藝術史博物館。在英國,它是規模僅次於大英博物館的第二大國立博物館。緊鄰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學博物館。
  • 博物館展品變殘品,啥時候是個頭?
    5月30日被兩位小觀眾在追逐中撞到,導致展品出現了嚴重的受損情況。2013年,同樣是在上海玻璃博物館,同樣是兩位小觀眾翻越圍欄,同樣是一件玻璃展品,在小觀眾的用力拉扯和搖晃下,被扯下一大塊,碎落在地。這件玻璃製品是藝術家為了自己的女兒創作的,工藝非常複雜左:原作品《天使在等待》右:損壞後作品更名為《折》據了解,上海玻璃博物館已將這一受損展品依原樣展示在主館核心位置,並配合被破壞時的監控畫面,以示警醒,希望讓更多觀眾能夠意識到如何才是「博物館正確的參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