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受訪者喜歡自助遊

2020-12-13 光明網

  春天正是外出踏青遊玩的好時節。近年來,人們旅遊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自助遊成為很多人的「心頭好」。所謂自助遊,就是吃、住、行、遊、購、娛,所有事情全由出遊人自己安排。清明假期就快到了,多少人會選擇自助遊?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0.2%的受訪者喜歡自助遊,自駕(74.4%)是受訪者自助遊選擇最多的方式。63.3%的受訪者認為自助遊可根據自己情況調整行程,62.3%的受訪者覺得自助遊玩得更盡興。對於自助遊需要注意的問題,61.6%的受訪者建議充分查閱資料,做好攻略,61.2%的受訪者認為最好結伴出行。

  80.2%受訪者喜歡自助遊

  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賈璨經常出去旅行,在他看來,旅行可以接觸到不一樣的人,自助遊更有意思。「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出去玩,就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鍛鍊自己。因為旅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一一解決,都要自己想辦法。如果是和朋友一起出去玩,自助遊就為朋友之間相互磨合提供了機會,旅行過程中,大家很可能會產生矛盾,解決和溝通得好,彼此之間的感情可能會更進一步」。

  四川省某高校研一學生蘇昕也喜歡自助遊。「之前我去西藏玩,完全是沒有目的地的旅行。先在拉薩城區玩了五六天,去其他地方的話就報一日團、兩日團。」蘇昕對記者說,跟團遊太趕,每個景點都要壓著時間去,玩得不盡興。「自助遊可以自主安排時間,喜歡的地方可以多玩一會兒,不喜歡的地方就不去或者時間短一點。體力消耗也沒有跟團遊那麼大,可以休息得比較充分。經濟支出上,免去了跟團遊在購物點的消費」。

  調查顯示,86.7%的受訪者喜歡旅行,80.2%的受訪者喜歡自助遊。進一步調查發現,自駕(74.4%)是受訪者自助遊選擇最多的方式,47.4%的受訪者選擇騎行的方式,40.7%的受訪者選擇徒步,36.4%的受訪者乘坐公共運輸工具,16.9%的受訪者視情況而定。

  蘇昕嘗試過很多自助遊的方式。在她看來,自駕遊可以慢慢欣賞路上的風景,適合去比較遼闊的地方,因為美麗的景色都在路上。而且自駕遊行動比較方便,在路上發現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可以直接開車去。「如果搭乘公共運輸工具,行李就得靠人扛,很累。徒步和騎行對體力要求高,短途旅行,比如一天就可以來回的那種,可以考慮騎行」。

  賈璨認為,自助遊採用什麼方式,還是要根據去的地方定。「如果是去一個小古城,我就會選擇徒步,這樣可以多去一些小巷子,遊覽得更細一些。我們之前去清邁,對那裡不太熟,逛老城就是自己四處走,可以看到一些冷門的、偏僻地方的美景,很不錯,是之前查攻略的時候沒有看到的,算是意外的收穫」。

  北京某金融機構職員秦明軒(化名)會根據距離和目的地環境選擇自助遊的方式,他嘗試過騎行、徒步、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秦明軒對記者說,如果景區比較大,沿線的風景比較好,他會一路開車看過去。如果路況更適合騎車,沒有太多臺階,他就會選擇騎行。

  61.6%受訪者建議自助遊充分查閱資料,做好攻略

  為什麼自助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調查顯示,63.3%的受訪者認為自助遊可根據自己情況調整行程,62.3%的受訪者覺得自助遊玩得更加盡興,58.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規划行程更有樂趣,44.2%的受訪者認為自助遊費用低,更經濟,40.6%的受訪者認為自助遊沒有被強制購物的煩惱,27.1%的受訪者覺得網上訂票、訂酒店很方便。

  賈璨對記者說,自助遊可以自主安排時間和費用。「天氣好,可以選擇去海邊走一走,天氣不好,我可能就去逛個博物館。費用方面,我可以通過搭配機票和住宿,來調整各項開銷比例。比如我的預算只有5000元,機票和住宿的預算是3000元,如果要住得好,那我肯定要找特價機票。如果對住宿要求不高,那就不用太考慮機票價格」。

  秦明軒也覺得自助遊比較自由、經濟。「自己能把握的東西比較多,可以玩得比較盡興,而且不容易被坑,不會遇到跟團遊被強制消費的問題。」秦明軒認為,網際網路對自助遊的興起有很大助推作用,「以前,如果對景點不了解,就需要跟團,讓導遊去幫忙講解。現在有很多『驢友』分享攻略和經歷的網絡平臺,通過檢索能得到很多信息。自助遊前,看看攻略就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

  賈璨出發去旅行前,一般都會設計一個行程表,明確自己最想去的地方,並且把路線安排好,同時制訂一些靈活的備選方案。「長途旅行時,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我一般會先訂機票。只要有便宜的機票,時間上比較合適,我的旅行時間就會以機票為準。如果是一個人出去玩,行李保管起來會有點麻煩,我會少帶一些行李,如果是多人結伴出去,就可以輪流照看」。

  自助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調查中,61.6%的受訪者建議自助遊的遊客充分查閱資料,做好攻略,61.2%的受訪者認為最好結伴出行,57.6%的受訪者建議提前訂房訂票,算好時間,46.6%的受訪者認為自助遊目的地不宜過偏,34.7%的受訪者建議出行前購買意外保險,15.9%的受訪者認為出行前應該做體檢。

  「自助遊首先要考慮你去的環境怎樣,然後準備相應的藥品和工具。比如登山要注意鞋的舒適程度、防滑程度。騎行的話,就要計劃好每天要騎多少裡路,晚上要在哪個站點休息,路上車可能會壞,還需要帶修理工具。」蘇昕建議,自助遊要特別注意安全問題,「我的一個朋友特別喜歡徒步旅行,有次他自己一個人去徒步就出事了,那個地方還是他以前去過的,他的徒步經驗也很豐富,但還是發生了意外。所以儘量不要去人少的地方,如果要去,就結伴而行,不管去的地方人多人少,都應該提高警惕。」

  賈璨也認為安全問題比較重要:「剛到一個新地方,最好先向當地人了解一下治安狀況,再決定晚上要不要出去,出去也儘量去繁華的地方。國內遊一般沒有語言溝通障礙,求助比較方便,可以及時得到回應。如果去國外旅行,個人安全可能容易受到威脅,出行前還是要先買保險。」

  秦明軒認為,自助遊提前搜集信息很重要,要規劃好路線、景點。「如果參觀的是人文景觀,就需要提前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資料,避免看不懂的情況」。

  「自助遊也可以半路組團,因為路上經常會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就可以結伴去玩,這樣也比較有意思。」蘇昕說。

  受訪者中,00後佔1.5%,90後佔29.5%,80後佔51.1%,70後佔12.9%,60後佔4.6%。一線城市的佔31.3%,二線城市的佔45.4%,三四線城市的佔18.3%,縣城或城鎮的佔3.7%,農村的佔1.2%。

[責任編輯:孫佳涵]

相關焦點

  • 80.2%受訪者喜歡自助遊 逾7成選擇自駕方式
    原標題:80.2%受訪者喜歡自助遊 逾7成選擇自駕方式80.2%受訪者喜歡自助遊61.6%受訪者建議自助遊要做好攻略,61.2%受訪者認為最好結伴出行春天正是外出踏青遊玩的好時節。近年來,人們旅遊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自助遊成為很多人的「心頭好」。所謂自助遊,就是吃、住、行、遊、購、娛,所有事情全由出遊人自己安排。
  • 調查:80.2%受訪者喜歡自助遊 逾7成選擇自駕方式
    80. 2%受訪者喜歡自助遊61. 6%受訪者建議自助遊要做好攻略,61.2%受訪者認為最好結伴出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品芝 實習生 渠性怡春天正是外出踏青遊玩的好時節
  • 驢媽媽問卷調查:88.9%受訪者2010年有出遊計劃
    調查數據顯示高達88.9%的受訪者2010年有出遊計劃,其中有出境遊計劃的佔26.6%,77.1%的受訪者計劃2010年參加2次以上國內旅遊。與2009年相比,受訪者出遊意願有所增強,整體出遊預算也顯著增加。在「旅遊六要素」食住行遊購娛中,住宿、交通依然是佔整體旅遊消費中的最大比例,同時,餐飲、景區環境與服務設施也逐漸成為了旅遊愛好者關注的重點。
  • 65.4%受訪者表示喜歡漢服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65.4%受訪者喜歡漢服林柚熙(化名)在福建福州讀大學,她讀初中時就喜歡上了漢服。調查中,65.4%的受訪者表示喜歡漢服,31.4%的受訪者表示一般。44.0%的受訪者日常生活中穿過漢服,56.0%的受訪者沒穿過。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副教授任寶菊介紹,漢服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服裝,也是對先輩世世代代審美和價值取向的繼承和體現,影響深遠。
  • 調查顯示:72.2%受訪者有步行過馬路玩手機的經歷
    ­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2%的受訪者有步行過馬路玩手機的經歷,78.6%的受訪者認為這一行為容易幹擾到他人甚至對他人造成傷害,52.7%的受訪者將步行過馬路玩手機歸因為對發生交通事故存在僥倖心理。80.7%的受訪者建議增設法律法規明確禁止這一行為。
  • 媒體調查:79.2%受訪者認為個人信息被過度收集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7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9.2%的受訪者覺得自己的信息被過度收集了,66.1%的受訪者指出很多手機應用不授權就沒法用,用戶只能被迫接受。
  • 自助遊歐洲,你準備好了嗎?
    羊城晚報試圖通過歐洲遊專家們的視角,提供一些精煉的歐洲自助遊細節參考,但願為尚未邁進歐洲自助遊大門的讀者提供一些信心與膽量——背包去歐洲流浪,真的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6、歐洲自助遊心水推薦  瑞士自然風光之旅(12天):蘇黎世―琉森、琉森湖及登山―少女峰、雪朗峰,少女峰下徒步―黃金列車觀景―蒙特勒詩隆城堡―洛桑和日內瓦―法國阿訥西―法國霞莫尼上勃朗峰―瑞士馬特洪峰―阿萊奇冰川側面徒步―沿冰河線回蘇黎世—遊列支敦斯登。
  • 半數受訪者愛在社交平臺曬廚藝 多認為是生活情趣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5.7%的受訪者經常下廚,87.2%的受訪者會在微博、菜譜類App等新媒體平臺搜索新菜式、新做法,52.3%的受訪者會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傳自己做菜的照片和視頻,61.0%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一種生活情趣。
  • 76受訪者微信聊天時頻繁運用表情符號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過程中,76.0%的受訪者會頻繁運用表情符號。受訪者最歡迎的表情符號是「微笑」(41.0%)、「呲牙」(33.2%)、「調皮」(27.6%)、「愛心」(27.4%)和「得意」(26.2%)。
  • 13.1%受訪者還沒買到回家的火車票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0%的受訪者已經買到回家的火車票,57.7%的受訪者使用了第三方軟體搶票。北京師範大學大三學生安洋(化名)過年要回老家張家口,但還沒買到火車票,「我用搶票軟體充了個會員,搶到了返校的票,但回家的票沒買到。
  • Hotels:中國出境遊客最喜歡使用移動網站預訂 佔比達40%
    此項調查在做了進一步的分類後顯示,中國出境遊客通過OTA和酒店預訂住宿時最喜歡使用移動網站,其次使用桌上型電腦的比例也超過了移動App。使用電話和使用App進行預訂的遊客比例不相上下。自助遊開始受到越來越多旅行者的青睞,49%的受訪者稱,他們都有過自助遊的經歷;40%的受訪者曾跟團遊,其中有40%表示有半自助遊的經歷。
  • 78.5%受訪者稱身邊有「女漢子」特點為個性豪爽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手機騰訊網對2126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8.5%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就有「女漢子」,95.3%的受訪者表示「女漢子」一詞實際上是在說女性個性豪爽。50.5%的受訪者直言喜歡有「女漢子」特點的女生。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49.6%的受訪者為男性,50.4%的受訪者為女性。
  • 端午出行 95.4%受訪者提醒一定帶好防疫物品做好防護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這個端午假期,75.2%的受訪者出門玩了,其中49.9%的受訪者在本市轉轉,25.3%的受訪者去了其他省市。95.4%的受訪者認為帶好防疫物品、做好防護仍是近期出遊的重點。
  • 54.4%受訪者看過Vlog 旅行美食愛情題材最受歡迎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4.4%的受訪者看過視頻博客。受訪者最感興趣的是旅行(61.1%)、美食(57.4%)和愛情(42.8%)等方面的內容。在博主類型方面,受訪者最感興趣的是網絡紅人(66.9%)和娛樂明星(50.8%)的視頻博客。
  • 麗江古城自助遊實用攻略大全
    由於歷史悠久,現在每年都吸引了很多自助遊、自駕遊、跟團遊的童鞋來麗江古城遊玩了。在這本人總結了麗江古城自助遊攻略貢獻給大家,希望自助遊攻略帶給你們快樂遊玩。門票:80元(麗江古城維護費,目前採用實名制,只能本人使用,有效期為七天,進入玉龍雪山、黑龍潭、木府、萬古樓景點需出示票據)遊玩時間:最美的季節 4-5月,秋季,農曆二月的「三朵節」、農曆六月的火把節和農曆七月的「七月會」。
  • 88.7%受訪者掃碼時關注個人信息安全
    調查顯示,67.5%的受訪者平時生活中經常使用手機掃碼,30.3%的受訪者偶爾使用,2.3%的受訪者基本不使用。北京高校應屆畢業生張鎧(化名)經常使用手機掃碼付款或認證。調查顯示,88.7%的受訪者在掃碼時會注意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張鎧說,獲取頭像、帳號基本信息,是掃碼關注公眾號時常遇到的要求。「一些程序,不提供這些信息根本就用不了,甚至還會要求獲取位置信息權限、設備信息權限、儲存權限和相機麥克風權限」。
  • 調查稱近九成受訪者不知中國海洋國土面積
    海洋知識欠缺  整體呈低水平  當提及海洋時,33.3%的受訪者首先想到了海洋裡多姿多彩的生物,28.2%的人想到了美麗的沿海風光,還有26.4%的人想到了豐富的海底資源。只有10.9%的人想到海洋災害。這說明大部分人對海洋的第一印象是美好的。
  • 近八成受訪者稱人情關係複雜阻礙留學人才回國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智聯招聘「智聯調研」平臺和「智引海外」全球人才招賢平臺,進行的海歸和留學生專項調查顯示(1223名有海外留學經歷者參與),66.7%的受訪者首選健全法制。優秀人才回國主要從事的職業首選「外企」80後留學生周然,從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微電子學專業博士畢業後,回到深圳從事模擬IC設計工程師工作。
  • 93.5%受訪者認同熟悉成語有助於了解歷史文化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諮詢,進行的一項調查(2278人參與)顯示,52.1%的受訪者現在仍經常使用成語,63.2%的受訪者認為成語不會過時。受訪者中,80後佔41.3%,70後佔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