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松糕」是江南的傳統點心;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蒸製的「年糕」,就是「紅豆松糕」。
說起「紅豆松糕」,最為人所樂道的故事,就是它是宋美齡所鍾愛的點心。
話說打從臺灣的「圓山大飯店」開張,蔣夫人就不時來到飯店,請廚師製作這道江南名點給她品嘗。
後來,蔣夫人移居美國,「圓山飯店」仍會在每年春節特地為她製作松糕,冷凍了速遞到美國去。
有時候,宋美齡的秘書還會打電話去訂購呢。
「圓山大飯店」的「紅豆松糕」,向來只供蔣夫人享用。
直到2003年宋美齡過世,「圓山大飯店」決定每日限量製作這款糕點,開放給公眾購買。
儘管一盒松糕取價不菲,但是「圓山大飯店」的「紅豆松糕」因著宋美齡的鐘愛而非常有名,每天的50盒,總是很快清空。
「圓山大飯店」的「紅豆松糕」很有名,但坊間亦有許多用心的餅店和餐廳,製作出質優味美而價位公道的「紅豆松糕」。
旅行途上,我們走進一家漂亮江浙菜館。
我特地點了一客「紅豆松糕」作我們那頓飯的餐後甜點~
我總是渴望把我的全世界,完整無缺的分享給我最愛的人。
所有我知道的、聽過的、吃過的、看過的、學會的、經歷的,我都熱衷想要分享。
這塊淡淡米香的松糕,也是我熱切想要分享的一片美味。
廣東所吃到的「松糕」,以中式蒸蛋糕為基礎,而稍微幹一點、紮實一點;
江南的「松糕」,卻有著非常不同的口感:乾乾的、松松的、粉粉的,又帶點黏糯,
與一般印象中的「糕」甚為不同。
江南「松糕」的製法,也非常獨特。
一般的「糕」,大多以水調和麵粉或米粉,調成或稠或稀的麵糊,再來蒸製成糕;
江南的「松糕」,則只以極少的水份,以「搓」的方式,加進極多的乾粉中,
混合好的狀態,完全不是麵糊,而是——仍是一堆乾粉 (叫做「糕粉」)。
仔細觀察,「糕粉」的狀態不同於乾粉:聚合了水份,顆粒變得粗顆,稍微溼潤。
為了增加松松的口感,「糕粉」要搓得細緻,也要搓得平均,而且要有空氣感,
所以,加好水的「糕粉」還要過篩,務求鬆散、均勻、不壓實。
整盤乾乾的「糕粉」,就這樣上鍋蒸,想不到又真的能成一塊糕~ 非常有趣。
與大家分享我喜愛的美味。
「糕粉」的含水量很低,需要在蒸製的過程中,從蒸汽中吸收充足的水分,才能成糕。
因此,竹製蒸籠+蒸布,是最好的工具 (竹器和布巾都能讓蒸汽穿透,蒸籠底部的間隙亦然)。
不過,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蒸籠~ (例如我家的那一個發黴了~~~)
所以,這裡會教大家自製「簡易蒸籠」,讓蒸汽穿透糕粉,成功做出江南的松糕~^^!!!
紅豆松糕 Steamed Cake with Adzuki Beans
材料:(6吋)
自製「蒸籠」——
平底網篩 (直徑6吋)......1個
烘焙紙/蒸布......1張
糕粉部份——
糯米粉......135克
粘米粉......135克 <---又叫做「在來米粉」~
砂糖......50克
水......100克
內餡部份——
蜜紅豆*......60克
紅豆餡*......120克
飾面部份——
蜜紅豆*......10克
蜜紅棗*......3顆
做法:
自製「蒸籠」——
取一個6吋直徑的平底網篩 (圖一),鋪上烘焙紙 (圖二),在紙的底部刺出小孔 (圖三)。
糕粉部份——
糯米粉、粘米粉、砂糖混合均勻 (圖四)。平均澆入水 (圖五),攪拌混合 (圖六)。
以雙手抓起粉類 (圖七),搓揉混合 (圖八),至混合物成為顆粒平均的微溼糕粉 (圖九)。
如果有6吋直徑的竹製小蒸籠,則不用網篩;如有蒸布,則不用烘焙紙,也不用刺出小孔。
大量的粉加少量的水,混合搓成松松的糕粉,是江南式松糕的獨特做法。
糕粉部份——
將糕粉過篩 (圖一),使糕粉顆粒變得平均 (圖二);
接著再過篩一次 (圖三、四),使粉粒變得均勻細緻 (圖五、六)。
重複過篩的步驟能令粗顆粒的糕粉細緻、鬆散、均勻、有空氣感。
糕粉中加入蜜紅豆 (圖一),輕手拌勻 (圖二)。取一半倒入蒸盤中,輕輕鋪平 (圖三)。
紅豆餡搓成長條狀,環成一圈,放在糕粉上 (圖四),倒入剩下的糕粉 (圖五),抹平 (圖六)。
在表面放上飾面部份的蜜紅豆、蜜紅棗作裝飾 (圖七)。
放入鍋子中 (圖八),中小火蒸約45分鐘 (圖九),取出,放涼,拉起蒸布/烘焙紙脫模。
糕粉中加入蜜紅豆後,不要用力攪拌,以免柔軟的紅豆粒破開。
為了保持鬆軟,糕粉放入蒸盤之後不要用力壓實,輕輕抹平即可。
我忘了放蜜紅棗,最後一刻才補上,所以照片中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