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的色香味遠勝西餐,為什麼卻要被說沒檔次?

2020-12-21 邊吃邊聊

在餐飲界,很多人拿中餐跟西餐比較,認為中餐沒有西餐上檔次。中餐的色香味遠勝西餐,可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覺得吃頓牛排鵝肝喝點紅酒就是比中餐高端呢?

中餐講究色香味俱全,西餐講究食物搭配;中國烹飪中對於蔬菜,國人的飲食習慣是炒了吃,在大火炒的過程中有好多種營養素在高溫下已被損失掉,西餐吃法是以生吃為主,蔬菜中的維生素C的攝入量大大提高,生吃當然比熟煮有營養;中餐由於大量使用味精,味道重,可口好吃,但可口好吃不見得健康。西式的烹調方法更用心去關注菜郩的原材料本身,適合什麼樣的烹調方法,去做出能夠滿足人在各種營養方面的需求。

首先我們要了解中餐與西餐的特色與區別。

首先在烹飪上:中餐高油高鹽,即使是相對清淡的粵菜,蘇菜,浙菜,閩菜也不例外。煎炒烹炸,還是以炒為主花樣繁多,這是中餐特點。

而西餐要簡單的多,sauce(醬汁)是西餐調味的靈魂。這是因為西餐的主食是麵包,要有湯汁泡著才好食用。這也是為什麼西餐第一道菜是湯。事實上古代歐洲一般人們的食物,往往就是熬一鍋湯再加上麵包,高級一點的會配上烤肉和沙拉。西餐除了橄欖油和黃油幾乎不會用其他的油,而這兩種油普通人幾乎是做不出來好吃的中餐的。

其次,在食用過程中:中餐菜的味道是在做的過程中已經定好了的,菜一出鍋味道就沒法再改了。主要是因為鹽都是在製作過程中放的,而鹽是調味的第一調料。

而西餐在製作中,往往不加鹽或是加極少的鹽。食客往往是根據自己的口味在食用過程中加鹽調節。眾口難調,中餐只能選擇吃或不吃,除非是對菜品製作了解提前跟廚師說明。但就算說明由於中餐的非量化製作方式,即使同一廚師做同一道菜味道都會有所變化。符合口味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而西餐可以自己更改味道,並且廚師完全可以按照顧客的要求去烹飪。中餐只會問是否忌口,選擇菜式不會隨意更改菜品製作方法。顯然這不合西方人的飲食習慣。

再有中西餐最大的差異在於:西餐是分餐制長桌兩邊每人一個盤子一套刀叉一道菜,互不交叉。烤肉,沙拉也是使用公共餐具分好再獨自食用。而中餐是共餐制,大家圍坐在圓桌邊,只用筷子共同食用一道道菜品。雖然30多年來一直在提倡使用公筷,但顯然接受度還是很低。這點也是西方人很難接受中餐的原因。不過現在高檔餐廳中餐西制已經越來越普及了。

世界各地都有美食。認為中餐色香味遠勝西餐,和認為西餐代表檔次都同樣片面。任何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和當地的風土人情緊密相連。吃又是人作為生命的第一需求,各個民族在這件事上的創造力其實相差無幾。有些人長了國際胃口,對不同地區的烹飪邏輯能夠理性客觀的評判。但更多人只能接受自己從小習慣的口味,外來的食物加工方法令其難以下咽。在國外,認為中餐難吃的外國人,一點兒也不比認為西餐難吃的中國人少。這種當地胃和國際胃的爭論永遠會持續下去,就像豆花的鹹甜之爭一樣,自得其樂、無傷大雅就好,千萬不要當真了。

相關焦點

  • 西餐廚師為什麼沒辦法跟著中餐菜譜做菜?看看我們的菜譜,太難了
    雖然說車馬費不少,但能吃到正宗的中國菜,也算是了卻外國吃貨的夢想。讓人奇怪的是,我們中國有廚師能到西方國家學習西餐,並且把西餐做出水平來,為什麼西餐廚師卻很少有跟著中餐菜譜做菜的呢?中餐實際上,不少西餐廚師曾經嘗試過跟著中餐菜譜做菜,甚至有很多西方的廚師找中國的廚師取經,想要學到正宗中餐的做法,但這些廚師看到中餐的菜譜,無一不表示中餐實在太難。
  • 中餐和西餐相比,為什麼筷子比刀叉更優越?
    為什麼要拋開這個?很多時候禮儀形式的本意並不是如今呈現的模樣,只是後期漫長演化形成了固定的偏見。西餐為什麼沒有湯麵?因為筷子還沒出生,湯麵的餐具沒有啊!用刀叉吃湯麵方便嗎?中餐麵食種類繁多,湯麵,乾麵,拌麵,尤其是湯麵有容易入味的優勢,可以添加各種各樣的調料和配菜創造出種類繁多的美食,滿足不同口味的人,熱乾麵,涼麵,刀削麵,酸辣粉,酸菜牛肉麵,香菇燉雞面,種類碾壓全球。
  • 季羨林:從哲學的高度來看中餐與西餐
    季羨林:從哲學的高度來看中餐與西餐 2020-08-27 0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外國人認為:中餐沒西餐健康,中國網友看完不服了,那究竟是為啥
    而且這國內國外的飲食文化也是不同的,西方國家的朋友吃的食物叫做西餐,而中國人吃的中國菜則是叫做中餐。這兩年有很多外國朋友也是嘗試了中國的中餐,但有些外國朋友就說了中餐沒有西餐的健康,中國網友看完之後就不服了。外國人認為:中餐沒西餐健康,中國網友看完不服了,那究竟是為啥。
  • 中餐規範英文名收效如何?與西餐差在服務上
    從技法上看,中餐沒有西餐的擺盤、日餐燒烤等花樣,觀賞性、噱頭沒那麼強,比如印度拋餅,幾年前風靡北京,因為大家沒見過這個做法,覺得新鮮,可它並沒提供什麼新口味;從經營角度看,中餐館多走低端路線,講究薄利多銷,不熟悉高檔餐館的經營之道;從口味上看,西方主流美食界還沒有真正接受中餐;從服務上看,我們的差距非常明顯。一家好的餐館,不是菜品好就能成功的,服務才是關鍵。
  • 中餐比西餐差在哪?為什麼外國人覺得中餐不高端
    中國與歐洲的差異很大,除了中央集權與民主這種思想文化上的區別外,還表現在飲食上,歐美人愛吃涼菜,中國人愛吃熱菜,據說中餐和西餐只有一道菜是類似的,那就是義大利麵。中國菜有著五千年的沉澱,可是在外國人眼中為什麼中餐就不高端呢?
  • 為什麼中餐就用一種鹽,而西餐的鹽五光十色?技術不夠,原料來湊
    比如說最重要的一種調味料,食鹽,西餐用到的鹽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太眼花繚亂了,紅色的、黑色的、綠色的等等,這讓我們很多中國食客感覺很神奇,為什麼做菜用的鹽,要分出這麼多顏色和種類呢?為什麼中餐就用一種鹽,而西餐的鹽五光十色?技術不夠,原料來湊。
  • 美國人很好奇「中國人做中餐好吃就算了,為什麼西餐比我們還好」
    美國人很好奇「中國人做中餐好吃就算了,為什麼西餐比我們還好」中美文化是非常不同的,一個是東方文化一個是西方文化,在美國雖然是屬於西方國家,但是美國有很多華僑。最明顯的就是中餐文化。中餐是世界上最出名的食物之一,中餐不僅是在美國很受歡迎,在歐洲和美洲也很受歡迎。但是要說那個國家吃中餐最多,那麼除了中國就是美國了。在美國基本上所有的美國人都有吃過中餐,在美國中餐的密集度比牛排餐廳的密集度還要高,但是在美國中國人除了會做中餐以外還會做西餐。
  • 如果讓你一日三餐都不能吃中餐,要吃西餐,你能堅持幾天
    現在生活水平好了,我們想吃什麼都能買到,無論是歐美國家的西餐,還是日韓國家的料理,都是隨處可見,不怎麼稀奇了。而且這些都不是我們日常一定要吃的食物,就算不吃也沒什麼,只不過是休閒時間用來消遣的。但是中餐就不一樣了,我們從小到大都吃中餐,一日三餐,就算一天裡面有兩頓沒吃,第三頓也一定是要吃中餐的,不然我們就吃不消了,胃難受。朋友在國外留學,去的第一天就跟美食君哭訴:真的是太慘了!我想回國吃麻婆豆腐、吃魚香肉絲!這簡直是留學黨的心聲啊,她說,她要是沒有中餐,真的撐不過三天,於是只能向美食君要各種家常菜的食譜。
  • 劉志琴:晚清西餐的傳入與中餐的發展
    法國人對什麼酒配什麼菜都有講究,海味要配白蘭地,清湯需品葡萄酒,野味要與紅酒相伴,色拉非得用甜酒,一道道酒配以一道道菜。西餐的口味、製作與中式餐飲大相逕庭,但嗜好美食的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兼容各種美食的包容度,對西餐也是這樣。西式菜很少用油鹽醬醋烹飪,大多是原汁、原味上桌,調味品主隨客便,油鹽、果醬、胡椒、芥末、檸檬等都由個人的嗜好取捨使用,進食的賓客各不相謀,更無相互夾菜的習慣。
  • 外國人眼中的中式西餐是什麼樣?外國人:為什麼西餐都是熱的?
    導語:外國人眼中的中式西餐是什麼樣?外國人:為什麼西餐都是熱的?外國人吃西餐時會有什麼感受?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指的是外國人在中國吃的中式西餐有什麼感受,因為如果實在西方國家,他們吃自己本國的東西,能有什麼感受?
  • 免費學中餐西餐課程,你要領取嗎?
    早餐量不多,但種類不能少包子要小籠包餃子一定要香菇餡、白菜餡、韭菜餡都來一點更喜歡的還是南昌拌粉加瓦罐湯。▼中餐想吃的東西一定要在這一餐吃!南昌的美食名片除了拌粉和瓦罐湯,其實還有超多需要上熱搜的中餐有人說,到了南昌,藜蒿炒臘肉那是必點的菜餚▼
  • 外國網民:中國人喜歡中餐是因為沒吃過西餐?網友狂吐槽
    對我們而言老外們吃的西餐也並不是我們喜歡的食物,一方面是單一的口味,和重複出現的食物,以及一些像奶酪等等這樣的食物,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滿足我們對食物的要求。顯然我們更喜歡吃中國菜,但是在國外問答論壇有這樣一個提問「中國人是真的更喜歡吃中餐,還是他們從來沒有吃過正宗的西餐?」
  • 為什麼外國人總是說中餐吃不飽?網友:你們這樣能吃飽就怪了
    導語:很多人在吃西餐的時候,總是抱怨西餐中看不中吃,每人只有一小塊牛排,雖然還有湯、沙拉、點心啥的,但是一頓下來肚子總是填不飽,還是中餐實惠,一頓吃飽全天都不感覺餓。其實外國人吃中餐也有相同的煩惱,總覺得吃完很容易餓,而我們自己每次卻能吃的飽飽的,這是為什麼呢?
  • 中餐那麼好吃,中國軍艦上為什麼只吃西餐?原因竟與前蘇聯有關!
    中餐的做法各異,做出來又十分好吃,為什麼中國軍艦的海員只吃西餐呢?絕對不是因為這些海員不想念家鄉的食物,原因其實特別簡單——與蘇聯有關!莫斯科紅場聖巴斯的海軍士兵合影因為軍艦的特殊性,需要長時間在水下待命,所以特別需要節省用電,自然不能開火做飯了,只能吃可以涼做的西餐。
  • 遼寧艦夥食有多好,中餐為主西餐為輔,八大菜系齊全,鐵鍁炒大蝦
    遼寧艦夥食有多好,中餐為主西餐為輔,八大菜系齊全,鐵鍁炒大蝦4月24日中央衛視播出了《建軍70周年首艘航母》特別節目,在節目中大家看到了遼寧艦的前世今生。從那艘鏽跡斑斑的半成品,變成如今的鎮國重器,遼寧艦的經歷是傳奇的,更是令人振奮的。
  • 為什麼日本料理比中餐更貴?
    在美國,某些文化的美食,其價格要比其他一些更便宜,這裡面是有原因的。當移民帶來自己國家的美食,它們要麼走進高端的五星級餐館,要麼淪落到打著「異國風味美食」旗號的低端大排檔。不過,舉個例子,為什麼日本料理要比墨西哥美食顯得「更有檔次」呢? 紐約大學食品研究學副教授、《異國餐館老闆》(The Ethnic Restaurateur)一書的作者克裡希納度·雷伊(Krishnendu Ray)給出了他對這種現象的解釋:「最簡單的答案就是文化威望,這個概念是指對另一種文化的聲譽所進行的評價。」
  • 學廚師,你還在糾結學中餐還是西餐嗎?
    111111111111111都說民以食為天學廚成為當前職校備受青睞的選擇想要學廚到底是學中餐好還是學西餐好對於想學廚的人來說從專業上來說中餐和西餐這兩個專業各有所長行業發展都不錯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因素考慮學中餐還是學西餐
  • 「中餐烘焙和西餐烘焙有什麼不同?」外國網民的回答亮了
    同樣在我們的食物裡也有很多烘焙的食物,那麼中餐烘焙和西餐烘焙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在美版知乎上也有提問。那麼中餐烘焙和西餐烘焙有什麼不同呢?實際上要搞清楚不同點,我們就要先搞清楚相同點有哪些,烘焙通常都是對麵粉及酵母為原料進行烹飪的產物。
  • 中餐or西餐,都在港式茶餐廳
    茶餐廳更是匯聚四方美食,不僅有港式點心、煲仔飯、海鮮粥等本土粵菜,還有焗飯、火腿、多士、通心粉等西餐。在這裡,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碰撞、傳統和現代的生活方式交融,演繹了獨特的香港味道。炸雞髀拼薯條炸雞,作為快餐廳裡的元老級存在,自然也要佔據一席之地。其實早在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時髦的年輕人就開始在下午茶的時間裡享用炸雞髀,炸雞塊這類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