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洋以下1萬米最深的垃圾場:世界海洋塑料汙染令人恐怖
科學家們記錄了過去三十年來世界深海碎片的詳細情況,他們找到的碎片中有三分之一是塑料,大部分來自一次性使用的產品,塑料垃圾比33層艾菲爾鐵塔還高,對深海生物產生巨大的影響塑膠袋是研究人員在研究30年的深海汙染記錄時發現的3000件人造碎片之一。超過三分之一的碎片是宏觀塑料,其中89%來自一次性產品。環境專家警告說,這項發現揭示了世界海洋塑料汙染的恐怖現實。塑料垃圾有可能比艾菲爾鐵塔33層還要深。
-
海洋汙染有多嚴重?海上「垃圾場」分分鐘危害你的生命!
還記得那頭胃裡有40公斤塑料的鯨嗎?去年3月,一頭年輕鯨魚在菲律賓南部的海岸擱淺,最後在脫水和飢餓中死亡。而它因為胃裡面超過40公斤的塑料垃圾而迅速登上各大平臺的熱搜榜。 海洋汙染有多嚴重?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公布的數據,每年有超過800萬噸的塑料進入海洋。
-
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 海洋塑料認證OPB有效改善海洋生態健康
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
-
美國專家呼籲:深海生物體內發現大量塑料微粒,霍金預言或將成真
因為科技的發展使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科技產品的數量不斷增多,而使用它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的過程又會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造就我溫室效應使南北極的冰川融化,釋放出冰川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然後溫室效應進一步嚴重,這就是科技發展的弊端。
-
馬裡亞納海溝也沒逃過汙染,塑料微粒在大量堆積
雖然深海中生活的未知生物會讓我們感到可怕,但是那裡卻面臨著更加嚴重的危機,那就是塑料災難。發表在《地球化學展望》快報上的研究稱,即使在海洋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也存在著數量驚人的塑料微粒。
-
海底10000米處有什麼?科學家深入馬裡亞納海溝,發現深海生物
文|科學蟲洞深海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在大家眼中,這裡會有很多潛在的危險,比如龐然巨物等等。那麼,海底10000米處有什麼呢?還會有生物存在嗎?馬裡亞納海溝海底10000米是什麼概念?意味著如果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放在這裡,它都不能露出海面。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共同守護海洋生態(國際視點)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稱,該機構完成的首次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評估顯示,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汙染物,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面對嚴峻的海洋塑料汙染問題,各國紛紛採取適當的國家防治行動,不斷強化國際協調合作,持續推進海洋環保工作。
-
北極下塑料雪!每升北極浮冰中含有1.2萬個塑料微粒 大氣遭受嚴重汙染
北極下塑料雪。一項研究發現,從北極到阿爾卑斯山脈,積雪中都存在大量的微塑料汙染。該研究促使科學家警告稱,大氣受到了嚴重汙染,並要求緊急研究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研究發現,雪在下落時從空氣中捕捉微粒,格陵蘭島和斯瓦爾巴特群島之間的海洋浮冰樣本,平均每升含有1760個微塑料微粒。在歐洲地區甚至發現了更多——平均每升24600個。這項研究表明,風的輸送是全球微塑料汙染的一個關鍵因素。科學家們呼籲研究空氣中微粒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他們指出,此前的一項研究發現,微粒存在於癌變的人類肺組織中。
-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汙染」不是夢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汙染」不是夢 本報記者 趙漢斌 在過去的50年裡,全球留下了70億噸塑料垃圾,被稱為「白色汙染」。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汙染最為明顯。據《科學》雜誌報導,每年有800萬噸的塑料被衝入大海。更可怕的是它們所產生的大量塑料微粒,通過海產品、海鹽等途徑進入人體,造成巨大的健康危害。
-
你隨手一扔的塑料蓋,最終漂洋過海來看你,海洋汙染觸目驚心一面
在一些深海探索的節目中我們也能有幸看到平常沒機會看到的海底世界,各種奇奇特特的海底生物,還有色彩斑斕的珊瑚,清澈的海水景色。《少年派》電影裡的海景然而,在這些美到令人陶醉的海景背後,大海極其海裡的生物背,其實還有著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畫面,那就海洋汙染!
-
英男子潛水記錄峇里島海洋汙染 塑料垃圾觸目驚心
昔日風景如畫的峇里島如今海洋汙染如此嚴重,這讓他十分震驚。因此,理察記錄了這些引人注目的景象。他說:「我已經在峇里島生活並且潛了5年水了,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比峇里島大陸安靜得多。但我最近遊泳時,發現水裡儘是包裝紙和垃圾袋。我以前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海洋汙染。」
-
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全世界共同參與
專家認為,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持續加大防治力度,同時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稱,該機構完成的首次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評估顯示,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汙染物,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
-
海洋汙染嚴重 日本東京灣及衝繩海岸貝類體內發現大量「微塑料」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東京農工大學教授高田秀重等的團隊日前確認,成為全球規模海洋汙染問題的「微塑料」在東京灣和衝繩縣座間味島海岸的雙殼綱生物體內大量積蓄。據日本共同社6月19日報導,該團隊稱,過去曾在東京灣的鯷魚體內發現,而貝類僅在海外有過檢出微塑料的先例。容易被生物攝入體內的直徑0.02至0.08毫米的微小粒子較多,團隊指出:「有必要詳細調查對貝類生存及生態環境的影響。」
-
海洋塑料垃圾都去哪了?
尤其是垃圾方面,許多人更是會亂丟亂棄,導致生態環境越來越差,其中海洋生態環境就是被汙染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之一,而汙染海洋生態環境的垃圾中又以塑料垃圾為最。那麼有人可能會問,這些海洋塑料垃圾最後會去往何方呢?按照人們普遍的常識來看,大多數人會認為這些塑料垃圾會隨著水流不斷漂浮,直至到達另一片陸地後才會停止。
-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紅色塑膠袋,走近一看,竟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生物
隨著人類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白色汙染現在已經瀰漫於整個地球。在大海裡發現塑膠袋,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但如果你在大海中遇到像塑膠袋一樣的東西,請千萬不要靠近,也不要出於環保的目的試圖將塑膠袋撿起來。因為這很可能不是塑膠袋,而是一種相當危險的生物。
-
海洋汙染到底有多嚴重?這三位藝術家用作品告訴你......
從早前的工業廢水、塑料垃圾,到現在的防護用品,每年有成千上萬噸的人造垃圾源源不斷流進大海。有研究人員預測,50年後海洋裡的垃圾將比魚還多。海洋已然變成了人類藏汙納垢的巨大垃圾場,你永遠想像不到,看似美麗平靜的水面之下,都藏著些什麼。
-
臺灣海洋垃圾汙染嚴重 環保組織呼籲建立應對機制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媒體報導,根據該組織的快篩調查,全臺灣海岸線的一半垃圾量集中在佔總數一成的13段海岸線上,其中以北海岸(基隆、新北、桃園)和西南海岸(彰化、雲林、嘉義、臺南)汙染最為嚴重;海洋廢棄物類型則以塑料瓶罐佔比最高,其次為發泡塑料與廢棄漁具。
-
信天翁捕獲的戰利品,原來是微塑料,塑料汙染還要持續多久?
信天翁捕獲的戰利品,原來是微塑料,塑料汙染還要持續多久?地球上的許多發明造福了人類,例如電燈、飛機、交流電等,它們的出現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是發明家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當然這些發明中有好也有壞,有些發明令人又愛又恨,塑料就是其中之一,塑料成本低,可塑性好,被人類大肆利用。
-
法媒:科學家發現愛吃塑料的毛毛蟲 或解開汙染難題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導 法媒稱,科學家24日發布報告稱,一種養殖出來作魚餌的飛蛾幼蟲愛吃特別難降解的塑料,讓人寄希望於這種生物能幫助解決全球塑膠袋汙染難題。據法新社4月24日報導,劍橋大學教授保羅·邦貝利是美國《當代生物學》半月刊所登載論文的合著者,他說:「這一發現可能會是一個重要工具,有助於清除積聚在垃圾填埋場和海洋中的聚乙烯塑料廢品。」報導稱,聚乙烯佔歐洲塑料製品需求的40%,主要是用作包裝和購物袋。這些東西需要多年才能生物降解,若不回收會對環境、尤其是對海洋生物構成嚴重的危害。
-
「看不見」的塑料汙染 無處不在的納米塑料汙染正在危害地球環境
尋找失蹤的塑料卡朋特的工作讓人們注意到了海洋裡的塑料湯,因此海洋就成為了科學家們試圖確定到底有多少微型塑料在對環境造成破壞的第一個地方。儘管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湯普森在2004年領導的一項開創性研究發現,英國普利茅斯附近的海灘和海岸沉積物中充滿了這種塑料微粒。這時,科學家們才真正開始關注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