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小康的立寬自然村
管好護好800多株古茶樹,茶葉收入超800萬元;管好護好1.1萬畝泡核桃基地,產值超600萬元;管好護好1700畝桑樹基地,農戶直接蠶繭收入80多萬元。鳳慶縣錦秀村通過種好「三棵樹」,農村經濟總收入已經接近300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萬元。
近年來,鳳慶著力推進打造一流「綠色食品牌」建設,抓實茶葉、核桃、烤菸、畜牧、蔗糖等主導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林藥、林菌、林畜、林禽等林下經濟;科學合理利用稻田、水塘、庫區水面發展水產養殖;因地制宜抓好魔芋、蠶桑、中草藥、蔬菜等特色產業發展。同時大力推進滇紅現代農業產業園、勐佑現代農業產業園、犀牛片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著力發展都市休閒農業和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之路。
苦練內功 基地建設鎖定產業化方向
基地建設「育」。立足資源稟賦抓實生態產業發展,做強做優以茶葉、核桃、堅果等為主的特色經濟林產業基地,促進貧困地區群眾長期穩定脫貧。全縣建成312萬畝特色經濟林產業基地,農民人均達7畝以上,其中培育無公害、有機產業基地103.85萬畝,農業產業化基地22萬畝以及林下產業基地36.84萬畝。
龍頭企業「帶」。建立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產業精準扶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培育千戶初制小龍頭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等機制,廣泛推行「長短結合、優勢互補、立體種植」的模式,全縣建成72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個農產品初制小龍頭、93個家庭農場,新型合作組織與群眾利益連接更加緊密。
深化改革「促」。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採取「合作社+農戶」模式盤活林權證、集體土地所有權證、承包權證、經營權證及其他農村資源,激活農村發展動力,推動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真正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幫帶作用,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資金變股金,創建信用鄉(鎮)5個、信用村92個,發放貸款5.9億元。
新型組織「聯」。全面實施「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電商+農戶」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以合作社為主的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廣泛與貧困村、貧困農戶籤訂農產品定購合作協議,帶動1.8萬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讓5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建成「天之鳳」電商平臺,銷售農特產品1580多萬元,切實解決農產品銷售的「腸梗阻」。
群眾主體「幹」。統籌整合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第一書記、鄉鎮包村幹部、幫扶責任人5支力量,激發貧困群眾積極性,真正發揮群眾在脫貧致富路上的主體作用。在技能培訓上下功夫,提升貧困群眾產業發展能力。目前已完成傳統產業提質增效35萬畝,產業結構調整30萬畝。
產業化建設的鎖定,使得鳳慶核桃產業種植「五個一」標準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認定為示範種植標準,被評為 「中國核桃之鄉」,被列為全省「一縣一業」示範縣;茶葉產業列為全國十大產茶縣之一,被評為「中國茶業發展示範縣」「中國名茶之鄉」;蔗糖產業列為全省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雙高」甘蔗基地縣;烤菸成為上海菸草集團和湖南中煙集團的重要原料基地。全縣先後被評為國家級農產品主產區、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縣等。
內引外聯 園區建設瞄準標準化目標
「十三五」期間,鳳慶縣對產業園區進行了二次修編。以縣城為中心,以雲保高速和雲鳳二級路為軸線,按照「一園兩核三片區」戰略空間布局規劃,一個瞄準特色化、專業化、生態化園區標準化目標,兼容前瞻性和系統性,體量大、功能全、特色鮮明的產業園區逐漸呈現。
第一次修編(2018年修訂版),園區規劃面積由原來的20平方公裡優化為11.47平方公裡,其中列入2018版中國開發區公告目錄2.27平方公裡。鳳慶滇紅生態產業園;世界滇紅茶產業核心區、核桃精深加工核心區;南部核桃、茶葉產業輻射區(雪山鎮、郭大寨鄉、三岔河鄉、營盤鎮)、中部茶葉產業輻射區(鳳山鎮、洛黨鎮、大寺鄉、勐佑鎮)和北部以核桃為主的堅果產業輻射區(魯史鎮、詩禮鄉、新華鄉、腰街鄉)搶人眼球。
據統計,3年來,鳳慶園區共實施園區建設項目(含企業項目)8個,概算總投資12.3億元。園區標準廠房(一期)等一批工業平臺項目陸續建成投運,臨滄工投順寧堅果、小罐茶等一批重點招商引資企業入園投資建成生產線並投入運營;滇紅小鎮、標準廠房(二期)、禪茶文化莊園、核桃初加工標準化成套設備製造等項目有序推進;園區冷鏈物流倉儲暨託管交易中心、核桃基配油生產加工等項目投產。
藉助全縣招商平臺,強化招商頻次。園區管委會分別到廣州、上海、杭州、紅河等地進行外出招商和駐點招商。分別與廣州湯臣倍健、廣州金妮寶、聯華超市、百草味等企業進行核桃產品研發、核桃產品銷售等方面合作洽談,達成投資合作意向4項,陳昇紅鳳慶工廠、核桃成套機械設備廠、核桃基配油生產、百草味核桃採購、良品鋪子代加工等項目成功落地。
規範機構內部管理,保證園區運轉高效,園區管委會創新「保姆式」服務理念,建強「企業之家」。今年組織20多家縣內較有實力的茶葉企業積極參與到品牌文化建設、質量建設、區域品牌建設中,其中,「增長策略·鳳慶論壇」「新商業思維」「智慧財產權」「企業信息管理」等專題培訓成為園區企業的必修課。園區注重企業文化塑造,企業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增強。
建立全員掛鈎聯繫服務企業責任體系,做到園區幹部職工對入園企業一攬子掛鈎,責任一包到底,這是鳳慶園區管委會暢通企業同政府間及時有效溝通渠道的特色。按照「網格化、無死角、全覆蓋」的原則,年內共收集匯總並幫助化解企業提出困難問題72項,園區企業實現100%復產,建設項目100%復工。
開拓市場 產品建設謀求品牌化路徑
突出「一縣一業」「一縣一園」的總體思路,鳳慶以滇紅生態產業園區為載體,突出以茶葉、核桃、堅果等主導產業為重點,近年來,全縣共發展農業龍頭企業24家,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833個;滇紅生態產業園區全縣入園企業136戶,投產運營121戶;創建核桃產業園中園1個,培育核桃產業龍頭企業12戶,小型加工戶87戶。鳳慶取得了舞動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升級,促進一方經濟發展的目的。
圍繞茶葉、核桃、中藥材及糧食、蔬菜、畜禽、水產等基地建設和有機認證,助力有機農產品加工、科研及物流配送綜合產業體系建設,紮實推進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縣創建。目前,全縣累計23家企業71個產品通過有機產品認證,6家企業13個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結合「一縣一業」創建,鳳慶入選全國第一批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名單,獲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殊榮。魯史鎮金雞村等10個村分別進入國家「一村一品」專業村系統認定,鳳山鎮安石村被評定為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茶葉示範村。「鳳慶滇紅茶」獲得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鳳慶核桃」進入農業部地理標誌資源庫備案,「鳳牌工夫紅茶」等6個商標認定為雲南名牌農產品,滇紅集團「鳳」牌紅茶入選雲南省名優農產品十佳茶葉品牌,「三寧茶業」入選2020年雲南省「十大名品」。
拓展品牌化建設路子,鳳慶舉力在全產業鏈上賦能。由省內6家企業發起,成功組建了雲南核桃水洗果聯盟和山水核桃產業開發有限公司,依託水洗果聯盟推進核桃產業「科研+提質+加工+流通」全產業鏈發展,出臺補助政策支持企業拓展銷售模式,組織企業參加南博會、旅博會、邊交會等國際國內大型展會,鼓勵企業建設全國銷售網點和發展電商營銷網絡,實現線上線下營銷立體推進。
鞏固提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成果,進一步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水平。年內進行農產品樣品檢測3820份,合格率為99.95%,完成定量定性分析樣品30個;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建立生產者自我質量控制和安全承諾制度,累計開出合格證15000多份。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實現了農產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保障公眾消費安全。
「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38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園區主營業務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稅收總收入1.75億元,同比增13%。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億元。」這是鳳慶縣今年交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成績單。
雲南網記者 李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