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物品交易平臺藏陷阱 買家、賣家都可能被坑

2020-12-19 人民網

原標題:二手物品交易平臺藏陷阱 買家、賣家都可能被坑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二手物品交易的跳蚤市場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然而,看似雙贏的交易方式背後卻隱藏了不少「坑」:賣家故意引導買家脫離平臺交易實施詐騙,買家收貨之後找藉口向賣家惡意砍價……究竟是買賣雙方誠意不夠、還是平臺本身存有漏洞?二手交易平臺又有哪些陷阱需要警惕?

  現狀:網上二手交易問題多多

  不少人在二手交易中有著不愉快的經歷,快速增長的網上二手交易也問題多多。

  汕頭大學學生小餘在趕集網上看到,原價2000多元的捷安特自行車只賣400多元,賣家還是「發燒友」,小餘興奮不已。

  「發燒友賣的貨肯定沒錯。」小餘說,他確認了照片中車架上的品牌名後就果斷地買了下來。可高興沒幾天,自行車腳蹬就壞了。修車店的老闆告訴小餘:「這個車只有車架是這個品牌的,其他配件都被換成了不值錢的。」

  「這個『發燒友』賣家可能是假的。」網購達人小袁告訴記者,「自我包裝」是二手交易平臺賣家的慣用方式。在商品描述欄中寫自我介紹時,賣家通常會把自己包裝成「發燒友」「旅遊愛好者」「大學生」等良好形象,這樣在賣二手貨時就更容易取信於人。

  不僅買家可能被坑,賣家也有被騙的風險。西安某高校學生小九將一條碼數偏大的裙子掛在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售賣,一名買家看到後提出了「用同款小一碼的裙子換」的建議,約定同時發貨。幾天後,對方收到了裙子並籤收,但小九卻發現對方一直「按兵不動」,遲遲不發貨。最後小九找到買家電話,將相關法律法規告訴對方,對方這才同意將裙子寄回。

   套路:以次充好、吞吃押金、惡意砍價

  經調查發現,二手交易平臺交易套路頗多:

  第一,以次充好,偷換配件。廈門工學院學生小劉曾在閒魚上購買了一個充電寶,商品描述和充電寶機身上寫的都是2萬毫安。但使用後小劉發現,這個充電寶給手機僅充一次電就會「精疲力盡」,還不如舍友5000毫安的充電寶電量足。小劉總結認為,二手交易平臺上的手機、單車、充電寶等產品具有「外觀迷惑性」,很多都是「看上去很美,一用就上當」。閒魚客服對記者說,只要商家賣的不是違禁品,就可以在平臺上發布。

  第二,轉場交易,吞吃押金。記者調查到,一些受訪者被騙後面臨申訴難,不少是由於交易脫離了原本的平臺。安徽阜陽某中學的小張在轉轉上看到一部價值900元的小米手機,賣家說自己急需用錢,價格可降至800元,前提是小張要先用微信轉帳400元當作「預付款」,餘款等貨到結清。小張轉帳後,卻遲遲沒有收到手機。

  第三,貨物到手再砍價。廣東的石先生就有被買家惡意砍價的經歷,他曾在轉轉上以150元的價格售賣一部手機,一名買家很快就下單,並付錢到交易平臺。但買家收到貨後,卻以手機內部防水標籤變紅為由,要求石先生退還80元。石先生很不滿意,因為他的手機根本就沒有進過水,便向客服申請仲裁,客服回復稱要兩人自行協商解決。苦於沒有留存證據,石先生和買家僵持一周後,無奈同意了買家的請求。

  「我查了他的買賣記錄,發現買家是個手機販子,挑毛病把我150元的手機砍到70元錢,又轉手200多元賣了出去。」石先生說。

   建議:完善買賣雙方信譽評價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賴明明認為,二手市場具有「檸檬市場」特點,即信息不對稱,產品的賣方對產品的質量擁有比買方更多的信息,這導致交易中容易出現欺詐行為。

  「二手交易平臺對商品的真假負有相應審查義務及法律責任。」賴明明認為,真正合理可行的做法是,交易平臺與二手商品售賣方共同擔責,當出現販賣假貨等情況時,交易售賣方擔主要責任、平臺擔次要責任,具體分責比率可進一步商榷。

  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說,無論買家和賣家,當權益受到損害時,都可以先和交易對象協商,協商不成可以向平臺投訴,之後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消費者組織投訴,或者提起法律訴訟。邱寶昌表示,正在立法進程中的電子商務法有望進一步規範線上二手交易市場,強化平臺經營者的責任,更好地保障交易雙方的權益。

(責編:朱江、仝宗莉)

相關焦點

  • 「網警提醒」小心二手交易平臺中的陷阱!
    來源:寧夏網警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各種交易方式越來越便利我們手中的閒置物品也可以通過二手交易平臺轉賣閒魚、拍拍、轉轉你們都用過嗎小編作為12G網上衝浪選手當然也用過然而近來小編收到了很多網友的舉報自己在二手交易平臺被騙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二手交易平臺陷阱都有哪些吧
  • 怎樣在二手交易平臺放心交易?專家教你怎樣躲過那些「坑」
    來源:檢察日報網絡二手交易:怎樣躲過那些「坑」門診問題:二手交易賣家算不算「銷售者」?交易遇到問題,該如何維權?怎樣才能在二手交易平臺放心交易?回憶起自己被退貨的經歷,閒魚賣家阿紫還是憤憤難平。作為閒魚資深用戶的她,這樣憋屈的經歷並不是第一次,更常發生的是,她「淘」到的東西是假貨卻無法退款。如今,在網上買賣閒置物品已成為深受大眾歡迎的「雙贏」交易模式,可其中牽涉的問題卻不少,買賣雙方都或多或少有過上述被坑的經歷和體驗。
  •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受到很多買賣閒置物品的買家及賣家的青睞,為了保障交易安全,正規的網絡二手交易平臺都有自己應對機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不法分子想方設法鑽空子,規避正常交易流程,實施詐騙,滿滿的套路等著毫無防備的買家
  • 轉轉閒魚詐騙花樣多 賣家買家都被騙
    近年來,二手交易已越來越普遍,線上二手交易平臺也不斷湧現。在二手交易火爆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新問題,以次充好、偷梁換柱,轉場交易、吞吃押金,調包退貨、維權艱難、當面交易強買強賣……看似雙贏的交易方式背後卻隱藏了不少「坑」,不少二手交易平臺淪為滋生詐騙的溫床。
  • 淨網2020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受到很多買賣閒置物品的買家及賣家的青睞,為了保障交易安全,正規的網絡二手交易平臺都有自己應對機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不法分子想方設法鑽空子,規避正常交易流程,實施詐騙,滿滿的套路等著毫無防備的買家
  • 閒魚交易防坑技巧之「買家篇」No.1
    有時候光是路由器就會買十幾個不同型號的,測評之後對功能完好的產品,子奇也會通過平臺再交易出去,把它們賣給真正有需要的朋友們。所以,子奇通過多年實踐,打算分別從買家和賣家角度寫幾篇關於二手平臺交易的文章,也希望對二手物品交易感興趣的你近期一定關注一下子奇3C,我將帶給你滿滿的乾貨和各種防坑技巧。
  • 二手物品交易市場的現狀如何?
    不像閒魚、轉轉有很明確的交易規則,很多中小型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規則非常簡單,平臺只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至於交易問題,其根本就不負責,這就導致用戶的交易權益根本沒法兒保證。而閒魚、轉轉雖然也有很明確的交易規則,但依然有用戶會鑽平臺的漏洞,比如收穫後暗中替換,某些賣家以次充好等,這些常見的二手物品交易弊病依然存在。
  • 不僅只有二手, 閒置物品交易平臺玩法多多
    這樣廣闊的一個市場,BAT也不會放過,最近騰訊與58同城達成協議,將向58集團旗下二手交易平臺「轉轉」投資2億美元。 其實,二手交易並不是新鮮事物,早在「網際網路+」的大環境成形之前,各地的二手市場、大學畢業生的跳蚤市場、路邊擺攤賣舊貨等交易方式就已十分普遍。線下交易省去了物品寄送、退換等諸多煩惱,其特點是交易物品相對價格比較低廉,以舊的鞋包衣物為主。
  • 二手交易平臺市場火爆背後「暗流洶湧」
    二手交易平臺究竟存在哪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無論是喜歡購物的「剁手一族」,還是時下倡導簡約生活的「斷舍離一族」,他們都可以說是二手交易平臺的老顧客。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沒有用處的閒置物品可變現為繼續購物的資金。  如今,閒置物品的二手交易社區與平臺數不勝數,但繁榮之下卻貓膩多多,各種亂象觸目驚心。
  • 二手交易平臺 開啟斷舍離新生活
    諸如分類信息網站58趕集的二手車和二手物品交易、京東的二手交易市場、當當網的二手圖書交易等都早已涉足。在「共享經濟」「消費升級」以及當下人們「買買買」的習慣使然下,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可以說是剛需。有人說大佬們自然不會錯過這片藍海,而且到最後可能都是屬於他們的,你覺得呢?閒魚——讓閒置遊起來
  • 趕集網等二手交易平臺亂象頻發:以次充好 吞吃押金
    惡意砍價 以次充好 吞吃押金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頻發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二手物品交易的跳蚤市場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然而,看似雙贏的交易方式背後卻隱藏了不少「坑」。汕頭大學學生小餘在趕集網上看到,原價2000多元的捷安特自行車只賣400多元,賣家還是「發燒友」,小餘興奮不已。「發燒友賣的貨肯定沒錯。」
  • 中國二手物品市場不斷擴大 網絡二手交易平臺迅速崛起
    交易智慧型手機、服裝、家具、書籍等多種二手物品相關的手機APP接連出現,深受大眾歡迎。這一現象也引發外媒普遍關注。據日本「ZDNetJapan」網站10月11日報導,如今,在中國通過網絡進行的二手商品交易正在逐漸興起。很多消費者可能聽說過阿里巴巴旗下的「閒魚」交易平臺。即便是沒聽過該平臺的人,也定會對各大商場林立的「愛回收」——二手電子商品交易實體店有印象。
  • 畢業設計-二手物品信息分享平臺
    每到學期末就有不少畢業或者要搬家的同學在群裡發自己的二手物品信息。小到文具,大到汽車,大家都想讓自己的物品賣個合理的價格,給它們找個合適的新主人。有的人發純文字,有的人發文字和圖片,還有的同學用備忘錄非常辛苦地做了長圖。「不好意思打擾一下」,他們這樣開頭,然後連著在三五個群裡發了同樣的信息。
  • 二手交易平臺PK:閒魚和轉轉誰更靠譜?結果意外
    交易流程和規則     和B2C電商平臺不同,二手交易的不確定和風險會更多一些,因此二手平臺在風險控制、規則管理上的措施尤為重要。     淘寶以C2C平臺起家,閒魚的二手交易規則很大程度上沿襲了淘寶的基本條款。
  • 95分:滿足時下年輕人需求的潮流閒置物品交易平臺
    閒置物品交易的概念自古有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網絡科技的進步,當代年輕人對潮流時尚單品的需求越來越多,然而在商品價格過於昂貴或者限量款難以搶購到等情況下,消費者的目光逐漸轉向了二手消費市場。但是市場上卻沒有特別安全可靠的平臺,95分App應運而生,想要打造一個安全可靠真實有效的潮流閒置物品的交易平臺。
  • 「防範365」線上交易日漸發達,二手平臺謹防有假!
    隨著二手交易平臺的出現在線交易閒置物品成為購物的優選但網絡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潛藏著陷阱和不安全因素也潛藏著陷阱和不安全因素如今,在網上買賣自己的閒置物品,是個環保又實惠的時髦事兒但隨著二手買賣網上交易的日益普及,各種問題也湧現出來……導致消費者對平臺信任度下降。個人網購二手物品時,一定要在官方指定的溝通軟體上聊天,並且不要輕易相信對方發送的改價連結。如果遭遇詐騙請及時報警並在平臺上舉報。二手交易平臺上的騙子,通常會用哪些手段呢?
  • 哪些二手物品值得買?教你在二手平臺上淘到好貨
    隨著商品更新換代的頻率加快,閒置物品在二手交易平臺迅速流轉,很多人會在二手平臺上轉賣自己現階段用不上的閒置物。這些放著不用的,都在慢慢成為每個人的二手好物,而發現新鮮好物時的那份驚喜,讓淘二手逐漸變為一種樂趣。不過,怎麼才能從二手交易平臺上淘到更多好物確實也是一門「技術活」,作為活躍在各大二手交易平臺的「剁手」一族,這份用血淚史總結出的購置二手「獨家秘籍」,請各位收好。
  • 別踩二手交易平臺的「坑」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的飛速發展,不少人在網上買賣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等閒置物品。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臺上有賣家趁機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響惡劣。
  • 二手交易平臺超低價高仿奢侈品泛濫 奶粉搜品牌名稱仍有貨
    超低價高仿名表和禁止售賣的奶粉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流通。   一輪瘋狂「買買買」過後,轉手又是一輪「賣賣賣」……如今,越來越多「剁手黨」選擇在二手交易平臺處理閒置物品。但供需兩旺的行情下,卻暗藏不少市場亂象。
  • 「淨網2020」二手交易平臺的那些貓膩,您知道嗎?
    "讓閒置物品遊起來",隨著經濟和網絡的迅速發展,在線二手交易確實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為大家帶來了諸多實惠與便利。當買家上鉤,騙子反手裝作買家,把聊天信息發給賣家,撮合雙方線下交易,待驗貨後,確認收貨,錢進入了騙子帳戶騙術二:釣魚連結行騙,啥叫釣魚連結?意思就是,讓你在一個看似逼真的假連結裡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