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二手交易平臺放心交易?專家教你怎樣躲過那些「坑」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檢察日報

網絡二手交易:怎樣躲過那些「坑」

門診問題:

二手交易賣家算不算「銷售者」?交易遇到問題,該如何維權?怎樣才能在二手交易平臺放心交易?

門診專家: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 張力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 董娟

專家觀點:

◇對於二手交易平臺上的出賣人能否等同於銷售者,專家有不同看法。

◇以假換真惡意退貨涉嫌詐騙,關鍵是保留和搜集相關證據,賣家應自覺跟進、記錄各個交易環節並儘量用有形載體保存各個環節交易的證據。

◇平臺的處理不產生終局的確定力和約束力。當事人認為處理結果不公或與事實不符的,仍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應加強對二手交易平臺的監管,明確且落實平臺的職責;交易平臺應該繼續完善交易糾紛解決規則,考慮引入第三方進行過錯判定或居間調解;買賣雙方也應提升風險防範意識。

「買家買了東西,使用過幾天,無論是弄髒了還是弄壞了,只要在平臺上傳幾張照片,說明拿到手的商品和賣家發布的不一樣,就能矇混過關,成功退貨退款。」回憶起自己被退貨的經歷,閒魚賣家阿紫還是憤憤難平。作為閒魚資深用戶的她,這樣憋屈的經歷並不是第一次,更常發生的是,她「淘」到的東西是假貨卻無法退款。

如今,在網上買賣閒置物品已成為深受大眾歡迎的「雙贏」交易模式,可其中牽涉的問題卻不少,買賣雙方都或多或少有過上述被坑的經歷和體驗。拿到手後發現賣家承諾保真的化妝品是假貨時,多數買家都會因證據不足陷入維權的「死胡同」;買家收到貨後,會借著退貨的機會掉包……如何在拍拍、閒魚、轉轉等網絡二手交易平臺上真正安心交易,成為買賣雙方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手交易賣家算不算「銷售者」?

二手交易平臺的安全問題由來已久。去年,明星沈夢辰在微博上講述自己在閒魚上賣東西時被騙的經歷,引發了網友的共鳴。除遭受惡意詐騙外,二手交易平臺還常常被曝出色情交易泛濫,違規、違禁品被公然售賣,二手商品質量存疑等問題。因很多二手交易平臺未設質量評估標準,形成了商品好壞、真假只有賣家自己知道,而買家需自行判斷的局面。

甜甜準備入手一支睫毛膏,在閒魚上詢問賣家,確認是從專櫃購入後,她就下了單。收到貨後,她第一時間上網查真假對比,發現符合假貨的所有特徵,於是私信賣家申請退款,在聯繫賣家無果後,她上傳了所有證據並發起了退款。沒想到賣家拒絕了她的退款請求。

在甜甜不斷發起退款的攻勢下,賣家終於同意退貨,但賣家在收到貨後遲遲不通過退款申請,反而在臨近退款截止日期時給出了商品影響二次銷售的論斷,退款再次受阻。

在甜甜看來,賣家售賣假貨欺騙了自己,而且這類閒置物品本來就是二次銷售,退款理所應當。而對於睫毛膏的真假,賣家也很生氣,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在專櫃購入的化妝品在別人口中成了特徵明顯的假貨,而且買家確實試用了,影響了自己的二次銷售。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但該法第25條同時規定,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記者了解到,在閒魚等二手交易平臺上,基本都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易,用戶既是買家也是賣家,為了保證買賣雙方公平交易,一般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大家出售的物品基本是自己使用過的「二手」物品,那麼二手交易平臺上的出賣人能否等同於銷售者?能否按照相關法律對其進行規制?

對此,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張力與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董娟有著不同的看法。

「二手交易平臺上的賣方,一旦其銷售的產品符合我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且不屬於建築工程類),那麼宜認為該出賣人也是銷售者。」張力認為,我國現行法律未給予「銷售者」一個明晰的定義,但可將「銷售者」理解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銷售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董娟卻認為,二手交易平臺的出賣人並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是處置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和適當減少經濟損失,因此與一般意義上的「銷售者」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董娟表示:「當二手物品導致買家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侵害等產品質量責任,仍應由生產者和原銷售者承擔;二手交易平臺的出賣人存在過錯的,應當只在其過錯範圍內承擔責任。」

遭遇以假換真退貨只能自認倒黴?

對於二手交易平臺的賣家而言,最常見的當屬退換貨時商品被掉包。小麗最近收到了買家退回的口紅。當她拆開快遞後發現,這支口紅根本不是自己發出的那支。幾番交涉後,拿不出證據的她只能被迫接受「錢物兩空」的結果。

「買家佔有了購買的物品,又寄回假貨申請退款,騙取已經支付給出賣人的貨款,該行為屬於詐騙。」董娟告訴記者,如果賣家收到退貨後發現物品被買家掉包,但平臺仍通過了買家的退款要求,可以通過一定手段依法維權。

但董娟強調,最重要的還是搜集相關證據,然後才能向法院起訴要求買家返還。張力也認為,認定買家以假換真惡意退貨的行為重點在於賣方及平臺上的證據保留。「賣家應自覺跟進、記錄各個交易環節並儘量用有形載體保存各個交易環節的證據。」張力表示,賣家在平臺出賣的商品、售予買家的商品可通過平臺核驗以及快遞郵寄等第三方介入時的信息記錄來驗證。

「如果被掉包的物品價值超過3000元,賣家也可以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買家的刑事責任。」董娟補充說。

此外,退款中出現爭議而無法繼續進行時,買賣雙方是否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繼續維權?記者了解到,「閒魚小法庭」是閒魚官方推出的,用於處理平臺用戶糾紛及投訴的問題,在「小法庭」中,將由17位身份不同、背景不同的優質會員參與糾紛評審,並採取9勝制。阿紫、甜甜和小麗都曾上過「閒魚小法庭」,以解決糾紛。

一位閒魚用戶坦言,「閒魚小法庭」的評審一般會更偏向態度好、言辭有理的人。由於二手交易平臺的出賣人基本上都是個人,不具備規範包裝和發貨的能力;售賣的二手物品本身,也不具備統一的質量標準和成色要求。一旦在交易中出現糾紛,平臺客服運用交易規則對買賣雙方的過錯進行判定的難度,遠大於傳統電商平臺。此外,有人擔心評審主觀性太強,其「判決」結果不能作為平臺進行責任判定的依據。

兩位專家認為,只要買賣雙方同意採取「小法庭」的形式處理爭議,並接受處理結果,平臺就可以此作為責任判定的依據。他們強調,這種以民主方式產生的判定結果,只是平臺自行作出的處理,不會產生終局的確定力和約束力。當事人認為交易平臺的處理結果不公正或與事實不符的,可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對方當事人或平臺的責任,以彌補自己的損失。

二手買賣該如何防範交易風險?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二手電商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閒置物品交易規模達5000億元,並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中國在線二手交易用戶規模已達7600萬人,增長率為55.1%。與此同時,在二手平臺交易買賣東西時,38.22%的受訪者表示曾遇到過消費問題。另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收到的用戶維權案例顯示,2019年1月至3月,該平臺共收到108起對二手電商平臺的用戶投訴。

在張力看來,由於網絡的普及以及人們生活觀念的革新,二手交易平臺發展迅速,搭建正規、可信的二手交易平臺迫在眉睫。「二手交易能夠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才可合理期待二手交易平臺能夠真正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功能。」

「搭建正規、可信的二手交易平臺首先應加強監管。」張力進一步指出,2018年底商務部發布了《網際網路舊貨交易平臺建設及管理規範》公開徵求意見函,該規範對平臺的安全性、功能性、技術性等方面的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對商品設置了最低的準入門檻並實行品質分級,對商戶所售舊貨的維修、加工、改造等義務以及產品責任進行規定。

「還要明確且落實平臺職責。」張力強調,作為平臺提供者,應根據日常的交易活動,對商戶的信用進行監控和記錄,完善平臺內交易的信用評價體系,建立交易平臺內的風險預警機制,對於不合法不合規經營的站內經營者,應暫停或終止其交易並配套相應的懲戒措施。

「對於二手交易平臺來說,還需繼續完善交易糾紛解決規則,盡最大努力作出讓雙方信服的處理結果。」董娟表示,二手交易平臺可以考慮引入更加專業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和鑑定機構,對交易雙方進行過錯判定或是居間調解。

「防為上,救次之。」相比事後追責的費力,事前防範尤為重要。那麼,該如何避免被騙呢?記者諮詢了專家、閒魚客服以及幾位用戶,得出以下四點建議:

留意買家的過往購物評價和在售寶貝信息。購物評價能反映買家的過往購物經驗,負面評論過多或是評論信息高度一致的要「繞行」。

關注系統提示,如果十分可疑,一定要終止交易。閒魚客服強調,不要使用旺旺之外的聊天工具溝通,因為沒有辦法確認帳號屬於同一個人,這種情況更容易受騙。

即時存留證據。採取保存原始購買記錄和聊天記錄,記錄物品的顯著特徵和瑕疵,留取封箱或拆箱視頻等方式,以應對交易對手的道德風險。

遇到問題直接申請客服介入。言辭有理並提交相應證據,如未達到想要的維權結果,可採取訴訟等途徑進一步維權。

相關焦點

  • 怎樣的二手手機交易平臺才是靠譜的
    在手機更新迭代飛快的今天,購買二手手機成為不少人新的購機選擇,二手機相對新機來說價格更便宜,幾年二手手機市場也在快速發展,但是由於線下的二手市場監管制度不完善,沒有市場規範,如果不是在熟人之間交易購買,一些JS就有可能以次充好,如果對二手手機鑑定不懂的話,更容易中招
  • 國內專業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有哪些
    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從最開始的悄然起步,到目前的迅猛發展,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的巨大潛力,如今,不僅北京、廣州、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甚至包括成都、武漢、南京這樣的二線城市,大大小小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都像雨後春筍般興起,各種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層出不窮,有時甚至每1、2個月,就會有新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出現,國內專業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有哪些?
  • 二手物品交易平臺藏陷阱 買家、賣家都可能被坑
    原標題:二手物品交易平臺藏陷阱 買家、賣家都可能被坑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二手物品交易的跳蚤市場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然而,看似雙贏的交易方式背後卻隱藏了不少「坑」:賣家故意引導買家脫離平臺交易實施詐騙,買家收貨之後找藉口向賣家惡意砍價……究竟是買賣雙方誠意不夠、還是平臺本身存有漏洞?
  • 紅布林 國內最大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是怎樣煉成的?
    我國每年近7000億奢侈品的巨大交易量,推動了社會閒置奢侈品存量的過剩,一些賣家也願意通過閒置奢侈品換取活動資金,為此充足的貨源能夠讓消費者以更實惠的方式獲取心儀的產品,這也為二手奢侈品交易的崛起創造了極佳的發展機會。新一代的消費習慣更加追求高品質生活,他們認為在經濟能力承受範圍之內去購買一件奢侈品並不是消費過度的行為。
  • 別踩二手交易平臺的「坑」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的飛速發展,不少人在網上買賣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等閒置物品。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臺上有賣家趁機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響惡劣。
  • 平臺監管不到位 小心!別踩二手交易平臺的「坑」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的飛速發展,不少人在網上買賣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等閒置物品。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臺上有賣家趁機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響惡劣。如何避免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成為「假劣貨集市」,成為業界關心的話題。
  • 二手交易平臺 開啟斷舍離新生活
    諸如分類信息網站58趕集的二手車和二手物品交易、京東的二手交易市場、當當網的二手圖書交易等都早已涉足。在「共享經濟」「消費升級」以及當下人們「買買買」的習慣使然下,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可以說是剛需。有人說大佬們自然不會錯過這片藍海,而且到最後可能都是屬於他們的,你覺得呢?閒魚——讓閒置遊起來
  • 轉轉二手手機搭建專業、可靠的交易平臺
    轉轉二手手機搭建專業、可靠的交易平臺 2019-11-13 16:12:33   來源:網絡
  •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受到很多買賣閒置物品的買家及賣家的青睞,為了保障交易安全,正規的網絡二手交易平臺都有自己應對機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不法分子想方設法鑽空子,規避正常交易流程,實施詐騙,滿滿的套路等著毫無防備的買家
  • 二手交易及其平臺目前保持火熱,但是你真的了解二手交易嗎
    網絡科技的發展近年來的勢頭是越來越猛了,在這個網購興起的時代,大家已經習慣了從聯網上面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大到冰箱,洗衣機,小到化妝品,零食,甚至是一個掛鈎都能去網購,當然了在網絡上購買商品除了淘寶天貓,京東,還有一些二手交易平臺的興起,在這些平臺上面有時候只需要花費原價一半不到的價格就可以買到一件品相和質量差不多的商品
  • 二手交易平臺現野生保護動物交易
    活體和標本均有;平臺稱發現有相關行為,將會對其帳號做出處罰近日,有網友發微博稱,深圳福田有人通過「閒魚」二手交易平臺公開售賣老鷹標本。賣家對所售物品的描述是「真老鷹做的標本」。從賣家提供的圖片上看標本頭部、尾部、腳爪等細節,疑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 淨網2020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受到很多買賣閒置物品的買家及賣家的青睞,為了保障交易安全,正規的網絡二手交易平臺都有自己應對機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不法分子想方設法鑽空子,規避正常交易流程,實施詐騙,滿滿的套路等著毫無防備的買家
  • 二手交易平臺市場火爆背後「暗流洶湧」
    調查動機  隨著共享經濟模式深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專門進行閒置物品交易的二手交易電商平臺也迅速發展。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二手交易平臺的出現,本意是促進共享經濟的發展,但快速發展之下監管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弊病叢生,加上信息不對稱的頑疾,不少二手交易平臺淪為售假平臺和滋生詐騙的溫床。
  • 二手交易平臺什麼產品最多?為什麼
    可以看出,男性用戶對二手閒置交易平臺有著更高的接受度。二手交易平臺什麼交易最多?第三方數據挖掘及市場研究機構比達(BigData-Research)給出的數據說明一切。據報告顯示,用戶常在線交易的二手閒置物品是數碼產品,其次是手機、家居日用品、影音家電。
  • 晉城本地二手交易平臺上線了
    晉城本地最大二手閒置交易平臺上線了!!!衝動剁手導致太多東西放著沒用?——發布、買賣、交易擔保,微信上輕鬆解決閒置。用過的東西害怕沒人要?——國內最大二手交易平臺「轉轉」,閒置社發布的商品上億用戶圍觀快來晉城轉轉閒置社拯救你的剁手,身體力行做環保的行為。
  • 「淨網2020」二手交易平臺的那些貓膩,您知道嗎?
    最近在二手交易平臺逛上癮了好想買啊能淘到又好又便宜的閒置品呢以前在實體店看到的東西"讓閒置物品遊起來",隨著經濟和網絡的迅速發展,在線二手交易確實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為大家帶來了諸多實惠與便利。騙子買家,假意拍下賣家的物品,然後說「交易受阻啦,因為你沒開通二手交易資質,得聯繫客服開通」,而後發了一個釣魚連結或者二維碼。等你點進去,就看到「閒魚客服」,頭像名稱看起來都非常正規,跟你說需要交定金,才能開通資質。一旦交了錢,就再也收不回來。
  • 趕集網等二手交易平臺亂象頻發:以次充好 吞吃押金
    惡意砍價 以次充好 吞吃押金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頻發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二手物品交易的跳蚤市場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然而,看似雙贏的交易方式背後卻隱藏了不少「坑」。汕頭大學學生小餘在趕集網上看到,原價2000多元的捷安特自行車只賣400多元,賣家還是「發燒友」,小餘興奮不已。「發燒友賣的貨肯定沒錯。」
  • 保利航空「二手飛機交易平臺」正式啟動
    此次啟動的二手飛機平臺,整合了來自聯航保險公司、中航資本、中航租賃公司、中國飛龍、宏泰產業發展公司以及俄羅斯航空技術供應公司等海外通航企業的優勢資源力量,並現場籤訂了6份戰略合作協議。儀式現場,保利二手飛機交易網站在到場嘉賓的見證下正式啟動。楊延濱表示,保利航空公司決策著力發展二手飛機市場,以增強促進國際間交易流通,並打造好促進通航健康發展的基礎。
  • 「轉轉」二手交易平臺上線,58同城謀了個什麼局?
    58同城CEO姚勁波預計,兩年後,58的二手將有望與海外類似網站一樣,成為58最大的類目。從58到家、到二手車、再到現在轉轉二手物品,在分類信息的大平臺上,58同城正在一個個類別的從信息切入交易,這也是58同城長期的戰略布局目標。
  • 二手物品交易市場的現狀如何?
    另外,用戶在平臺上的交易也基本上得不到保障。不像閒魚、轉轉有很明確的交易規則,很多中小型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規則非常簡單,平臺只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至於交易問題,其根本就不負責,這就導致用戶的交易權益根本沒法兒保證。而閒魚、轉轉雖然也有很明確的交易規則,但依然有用戶會鑽平臺的漏洞,比如收穫後暗中替換,某些賣家以次充好等,這些常見的二手物品交易弊病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