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老舍?

2020-12-12 小派愛明星

答|百度派 @素素

文藝界勞模,人民藝術家:老舍

不知道誰把這個題目劃到娛樂板塊來的,難道他以為老舍是個明星嗎?不是很懂。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生於八國聯軍事件時期,卒於文化大革命,投北京太平湖自盡。生平悽涼,於1978年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

那一代作家的經歷大多相似,在滅國的鐘聲中出生,在戰亂年代看盡人世艱苦。當然,那時候很多稍微有點能力的人會選擇出國留學,抱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想法去陌生國度求學。小心翼翼地避免與別人不同,學有所成之後,再回國報效祖國。有人開始文化工作,有人開始革命工作,他們那一代人的努力是歷史上鮮明的一筆記憶。記得國學大師王國維也是在那個時期,選擇了和老舍先生相似的死法,用冰涼的水讓自己在這濁世中永保清醒。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精煉,雅俗共賞。也許是受到出身和小時候經歷的影響,他的作品中飽含「京味兒」,京片子一段一段的,讀起來格外有趣。用有趣來形容他的作品似乎有些不妥。

老舍先生是善於描寫生活,發現悲劇的一個作家,比如說他的《駱駝祥子》。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也許沒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去弄清楚誰誰誰寫了什麼故事。不想了解那些「用不上」「考不到」的文學吧。但《駱駝祥子》被初中教材列為選讀作品,並選了一節作為課文,大家應該有些印象。這裡也順便推薦一下蕭紅女士的《生死場》,二者的本質都是民間疾苦,人生無奈,將人命輕賤闡述的淋漓盡致。《駱駝祥子》中描寫的就是一個車夫的日常,軍閥混戰時代,他被命運玩弄,活的生不如死。本來他是一個從鄉下來城裡掙錢的小夥子,天天穿的乾乾淨淨,把自己打扮的格外體面,對黃包車就像兄弟,愛惜的很。偏偏戰爭讓他失去了平穩的生活,充軍,虎妞難產,偷駱駝,然後是逛紅房子,不修邊幅,偷東西,抽大煙,變成老油條……一步步地走向曾經他最看不起的生活。書中有不少京味兒的對話,比如老北京每日生活的描述,虎妞破口大罵工人,那種歡快的語氣,曾經也讓祥子跟著愉悅過吧?

這樣想想,京味兒的描寫確實更適合這些場景,比一成不變非敘述更適合這部書。老舍先生也是一個翻譯家,他本人在英國教過書,有過翻譯經歷。

1968年,老舍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並且投票排第一名。可惜當時他已經過時,無緣諾貝爾。那一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是川端康成。

以上內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地評價老舍?
    老人的兒子評價他說,父親的影子很硬,也很堅強,但生活卻很嚴肅,他一生都在追尋自己的小說,熱愛自己的文學。老舍的朋友評價他說,他是一個非常幽默風趣、善於交談的人,他的小說不像一般小說那樣浮誇,儘管他總是寫一些平淡的人,但卻能給人一種堅韌的心,這就像老舍自己,他是幽默的語言家,也是偉大的創造者,他所創造的人物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老舍所作的貢獻,所作的文字,所寫的小說情節,每一樣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專研,猶如優秀的楷模。
  • 如何評價老舍?
    答|百度派 @素素文藝界勞模,人民藝術家:老舍不知道誰把這個題目劃到娛樂板塊來的,難道他以為老舍是個明星嗎?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生於八國聯軍事件時期,卒於文化大革命,投北京太平湖自盡。生平悽涼,於1978年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那一代作家的經歷大多相似,在滅國的鐘聲中出生,在戰亂年代看盡人世艱苦。
  • 老舍:這是他人對老舍的評價,也是對他的認可
    名人對老舍的評價胡風:&39;真理&34;因此,他真的不是憨直的,不是健忘的,而是一個由複雜的枝葉映襯出來的果實。他很有禮貌,有說有笑,並且經常跳出幽默,他不知道這是事實還是玩笑。&34;根據我接觸到的世界文學資料,世界上唯一公認的中國新作家是沈從文和老舍。&34;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幽默就沒有老舍,更談不上他在文學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 《茶館》這部經典之作,老舍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老舍,原名舒慶春,著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因著作豐碩,成為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話劇《茶館》共三幕,其中的人物就有70多個,自作品發表後就被改編成話劇、電影、電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還榮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和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也成為老舍當之無愧的代表作。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老舍起初並不是想創作這部劇,而是無心插柳。
  • 老舍作品海外傳播與研究:老舍的世界與世界的老舍
    日本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發表有關老舍的論文、小傳、年表、訪談等文章400餘篇,出版老舍年譜10餘種。日本老舍研究資深專家伊藤敬一還首倡「老舍學」。日本學者中山時子主編的百科全書式的《老舍事典》、柴坦芳太郎的《老舍與中日戰爭》、伊藤敬一發表的15篇有關老舍小說、戲劇的系列論文等研究,顯示了日本學派重實證、求精細的研究特點。
  • 北京的老舍,老舍的北京
    老捨生於1899年清末的北京城,他是滿族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建國後,國家和人民給予了老舍先生崇高的評價:人民藝術家,語言大師。老舍是屬於北京的,源於家族世代居住生活在北京味兒最濃最正宗的,八旗的居住地,這北京的內城。從波光粼粼北海到南鑼鼓巷的百姓胡同,從什剎海的銀錠橋到巷子裡恭王府,從護國寺的小吃到家門口新街口街上的叫賣等等……,這一切一切都讓老舍先生對家鄉有著深厚濃重的愛!
  • 永和在線 索畫不如買畫 看老舍如何搞收藏
    ,讓公眾真正見識了老舍的收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的「老舍胡絜青珍藏字畫捐贈展」上,老舍子女將父母珍藏的13幅字畫捐給中國作家協會,其中包括齊白石的《蛙聲十裡出山泉》、傅抱石的《桐蔭圖》等聞名天下的作品。
  • 《茶館》這部經典之作,老舍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老舍,原名舒慶春,著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因著作豐碩,成為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話劇《茶館》共三幕,其中的人物就有70多個,自作品發表後就被改編成話劇、電影、電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還榮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和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也成為老舍當之無愧的代表作。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老舍起初並不是想創作這部劇,而是無心插柳。
  • 老舍的一本名著,結尾被翻譯擅改後暢銷美國,老舍說:文筆不錯
    正巧此時,老舍的名著《駱駝祥子》,被譯成《黃包車夫》在美出版,掀起了閱讀狂潮,榮獲1945年全美最暢銷的小說之一。順理成章的,1946年,美國正式邀請老舍赴美訪問,並以非常高的規格接待了他。老舍和曹禺一同赴美到美國後,老舍做了好多場演講,場場爆滿,但多數人並不是對中國文學感興趣,單純就是為看看,能寫出暢銷美國作品的中國作家,長什麼模樣。
  • 老舍的新福村
    車站的站長是個高中畢業生,讀過老舍的文章,聽說老舍到了這裡,眼睛都瞪圓了,趕緊跑上前去,向老舍鞠躬敬禮,熱情主動地為老舍介紹起車站的情況:「我們這個車站名叫19公裡,主要任務是上行下行車輛會車,以及線路維護。」老舍疑惑:「為什麼叫19公裡呢?」站長回答:「因為距離甘河車站19公裡。」老舍哈哈大笑,說:「我給它起個新名字吧!」他沉思片刻,掏出紙筆,寫下了「新福村 老舍」五個大字,圍觀的人們紛紛說好。
  • 舒乙憶老舍:魯迅曾兩次提到老舍 兩處都在瞧不起他
    「文學主流勢力對老舍的文學實踐持不同看法,就形成了一個很不舒服的逆反:老舍在讀者當中受歡迎,可是主流的文學批評、文學思潮對他評價很一般」老舍先生1924年在英國倫敦一邊教書一邊創作長篇小說,從此走上了現代文壇。他的頭三部小說都是在鄭振鐸和葉聖陶主編的大型文學刊物《小說月報》連載的。
  • 四川話《茶館》如何保留老舍味道?導演解讀變與不變
    四川話《茶館》如何保留老舍的味道?  「在這之前,有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就是《茶館》只有北京人藝演過,我們今天終於打破這個不正常的慣例。」11月30日晚,當李六乙導演的四川人藝版《茶館》在北京首場落幕時,曾演過300多場「秦二爺」的藍天野這樣說。
  • 紀念老舍119周年誕辰 《茶館》推出有聲版
    在老舍119周年誕辰紀念日之際,由中國出版集團主辦,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老舍研究會、老舍紀念館協辦的「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在京舉行。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裁潘凱雄,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與數字出版部主任、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賴雪梅,中國老舍研究會會長謝昭新,老舍紀念館、老舍研究會的領導和專家出席活動。活動還特別邀請到國內著名演員及演播名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李濱以及參與老舍系列作品錄製的唐燁、曲敬國、詹澤等。
  • 那些年,老舍眼中的濟南
    這名年輕人叫舒慶春,三十一歲,四年前,還在英國留學的他開始寫小說,連載期間,自取筆名為老舍。回國不久的老舍算是一名文壇新秀,在他出生的北平,大學教授一個月可以領到三四百大洋的薪水,收入高的兼職教授,月薪上千。那時,北京的魚翅席十二元一桌,魚唇席十元一桌,海參席八元一桌,就顯得寒磣了。
  • 在倫敦尋找老舍故居
    經出版社授權,本文摘錄書中「在倫敦尋找老舍故居」一章,跟隨作者重回老舍《二馬》文學創作的發生現場,解鎖這位中國文豪在英國倫敦的別樣人生。在諸多英國學者的努力爭取下,英國遺產委員會在2003年11月25日正式為聖詹姆斯花園路的老舍故居鑲上陶瓷製成的藍牌,上面書寫:老舍,1899-1966,中國作家,1925-1928生活於此。值得一提的是,老舍的名字除了英文拼音外,還使用了漢字標示,這在150年「藍牌子」的歷史上還是首次。
  • 鄭振鐸葉聖陶曾寫廣告力薦老舍新作
    >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許多著名作家如魯迅、郭沫若、茅盾、鄭振鐸、葉聖陶、巴金、老舍、施蟄存、沈從文、黎烈文等又是著名的編輯家,在編輯生涯中,為了推薦文壇新人,推動新文學作品的銷售,也親自參與了新文學廣告的製作。
  • 駱駝祥子全文閱讀:作者老舍簡介——老舍
    駱駝祥子全文閱讀:作者老舍簡介——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字「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鴻來、非我等筆名。滿族正紅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 第三屆老舍戲劇節九月盛大開幕
    8月13日,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作為一個具有明晰辦節宗旨的戲劇節,老舍戲劇節已經成功舉辦兩屆,得到了專家的認可、觀眾的喜愛及媒體的盛讚。2019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將於9月19日至11月23日在北京舉行。
  • 老舍作品在日本
    眾所周知,老舍先生在其作品中曾用大量篇幅控訴和聲討日本軍國主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日本學界和廣大讀者卻對老舍作品有著濃厚的興趣和親切的感情。據調查,在老舍作品的海外傳播過程中,日本是譯介最早、譯本種類最全、研究成果最多的國家。有學者指出,在中國現代作家群體中,「就中日文學關係來講,除魯迅先生外,老舍是可以當之無愧地列入首批研究對象的人。」
  • 短史記 | 「老舍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傳聞被證偽
    當中並無傳言已久的中國作家老舍。①另據NHK網站的報導,諾獎委員會負責人高度評價了川端康成,「文件還說他推薦的第一選擇是Malraux,其次是Auden,然後是川端康成」,但最終的獲獎者是川端康成。自80年代起,老舍之子舒乙曾多次說過類似意思的話:「1968年……瑞典人……經過投票準備授獎給他,但是老舍當年已經逝世,按諾貝爾文學獎規定,不能授予,所以將當年文學獎授給了川端康成。」②意即老舍是1968年距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