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百度派 @素素
文藝界勞模,人民藝術家:老舍
不知道誰把這個題目劃到娛樂板塊來的,難道他以為老舍是個明星嗎?不是很懂。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生於八國聯軍事件時期,卒於文化大革命,投北京太平湖自盡。生平悽涼,於1978年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
那一代作家的經歷大多相似,在滅國的鐘聲中出生,在戰亂年代看盡人世艱苦。當然,那時候很多稍微有點能力的人會選擇出國留學,抱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想法去陌生國度求學。小心翼翼地避免與別人不同,學有所成之後,再回國報效祖國。有人開始文化工作,有人開始革命工作,他們那一代人的努力是歷史上鮮明的一筆記憶。記得國學大師王國維也是在那個時期,選擇了和老舍先生相似的死法,用冰涼的水讓自己在這濁世中永保清醒。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精煉,雅俗共賞。也許是受到出身和小時候經歷的影響,他的作品中飽含「京味兒」,京片子一段一段的,讀起來格外有趣。用有趣來形容他的作品似乎有些不妥。
老舍先生是善於描寫生活,發現悲劇的一個作家,比如說他的《駱駝祥子》。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也許沒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去弄清楚誰誰誰寫了什麼故事。不想了解那些「用不上」「考不到」的文學吧。但《駱駝祥子》被初中教材列為選讀作品,並選了一節作為課文,大家應該有些印象。這裡也順便推薦一下蕭紅女士的《生死場》,二者的本質都是民間疾苦,人生無奈,將人命輕賤闡述的淋漓盡致。《駱駝祥子》中描寫的就是一個車夫的日常,軍閥混戰時代,他被命運玩弄,活的生不如死。本來他是一個從鄉下來城裡掙錢的小夥子,天天穿的乾乾淨淨,把自己打扮的格外體面,對黃包車就像兄弟,愛惜的很。偏偏戰爭讓他失去了平穩的生活,充軍,虎妞難產,偷駱駝,然後是逛紅房子,不修邊幅,偷東西,抽大煙,變成老油條……一步步地走向曾經他最看不起的生活。書中有不少京味兒的對話,比如老北京每日生活的描述,虎妞破口大罵工人,那種歡快的語氣,曾經也讓祥子跟著愉悅過吧?
這樣想想,京味兒的描寫確實更適合這些場景,比一成不變非敘述更適合這部書。老舍先生也是一個翻譯家,他本人在英國教過書,有過翻譯經歷。
1968年,老舍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並且投票排第一名。可惜當時他已經過時,無緣諾貝爾。那一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是川端康成。
以上內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