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供奉的是誰?本是劉邦手下小官,幫其做了1件事讓劉邦感動

2020-12-25 Mrhell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體系當中,封神榜和西遊記佔了舉足輕重的位置,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那些神話人物,要麼就是源自於此,要麼就是歷史上的牛人,他們的事跡被後人越傳越神,成了我們現代人口中的神仙。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神仙,就是大名鼎鼎的城隍老爺,顯然,他屬於後一種。

這城隍老爺名字叫紀信,他本來是秦朝的縣令,因為看不慣趙高他們荼毒老百姓的惡劣行徑,毅然決然的跟隨了劉邦,投到他的帳下做了一名部將。他英武果敢,屢次在戰爭中立得大功,在軍中威名日盛,直到滎陽一戰讓他的事業達到了巔峰,也讓後人永遠地記住了他。

當時正處於楚漢對峙的緊張時期,劉邦被項羽的大軍圍困在滎陽多日,城內既無糧草,城外又無援兵,眼看就要陷入絕境,眾將領都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這個時候,紀信開口了「都說我跟大王長得像,不如我穿上大王的衣服出城投降,迷惑楚軍,大王隨後帶人衝出去」。劉邦聞言,不僅感動的熱淚盈眶「知我者,紀信也,可我們衝出去了,你怎麼辦?這樣太危險了」。可紀信一再堅持,劉邦雖覺得過意不去,可也沒有別的辦法,於是就聽從了他的意見。

這後來的事情,大家想必都知道了,劉邦順利突出重圍,紀信卻沒能逃脫項羽的追擊,被抓住了。項羽雖然惱他擾亂視線,致使劉邦逃跑,卻也看好他的骨氣。於是想盡辦法想要招降他,紀信堅決不從,項羽一怒之下,命人放火燒死了他。

劉邦逃出來以後,深感紀信的功勞,對部下說「若是沒有紀信,就沒有我劉邦的今天」,他特地派人把紀信的骨灰送回老家安葬,並把他的老家改名為「漢王」,還為他建廟塑像,讓他永遠像享受香火供奉。

後來劉邦就把紀信的廟取名為「城隍廟」並下令讓全國各地進行修建。老百姓也就隨著這個叫法,把紀信的塑像稱為「城隍老爺」,就這麼一代代流傳下來,紀信就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城隍爺」。

相關焦點

  • 劉邦走投無路時,其將軍紀信卻做了這樣一件事!
    於是劉邦自信滿滿地率五路諸侯聯軍,共五十六萬之眾,攻打項羽都城彭城,在齊地(今山東)作戰的項羽得知此軍情氣急敗壞,立即率領麾下最精銳騎兵三萬回頭反擊,將駐紮在彭城周圍的以劉邦為首的五十六萬聯軍打的潰不成軍,氣勢洶洶的反楚聯軍煙消雲散。狼狽不堪的劉邦只坐了一輛馬車幾經輾轉才得以脫身,退守到滎陽。
  • 秦末漢初:劉邦最恨的兩個人,在劉邦稱帝後,他們的結局如何了?
    曹無傷此人在歷史文案中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官至左司馬,漢初時期,對官職一事並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依舊沿用的是秦制,而司馬一職應為楚制。在劉邦起義時,他的兄弟部隊呂澤部隊,官員稱呼多用的是楚制,這裡可以推斷出他是呂澤的手下,歷史上沒有記載,不過都是漢軍陣營的。
  • 劉邦稱帝建國後,當年的救命恩人前來求官,劉邦:將他斬首示眾!
    劉邦出身農家,喜愛讀書,為人豁達,不拘小節,他當過亭長,做過很多又髒又累的活,最後由於朝廷的壓迫,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他最終帶領了上百人在沛縣起義,他的事情被人知道之後,擁護者迅速地達到了三千人,與項羽一起滅掉了秦朝,並被封了漢王,之後和項羽發動了楚漢之爭,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打敗了項羽,登上了王位。
  • 劉邦、呂后和朱元璋那麼狠毒,為何手下願意跟著他們?領導能力強
    那麼他們的手下,是怎麼評價他們的呢?他們身上有哪些特殊的氣質,使得那麼多人甘心跟著他們的呢?01首先,他們能在關鍵時候做決斷。做決斷這件事,看似比較簡單,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換成其他領袖,誰敢在這個時候,將韓信封為大將軍呢?這豈不就是把自己和兄弟們的身家性命,都交給了一個陌生人嗎?劉邦敢於做出這樣的選擇,所以他才能做領袖。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
  • 雍齒背叛了劉邦,為何劉邦抓住他後沒有殺他,還給他封了侯?
    劉邦帶著軍隊進攻豐縣,然而在周市強大的兵力面前無功而返,只能跑到薛縣投奔項梁,不過因為這件事情,劉邦是徹底記恨上了雍齒。 後來,雍齒又跑到趙軍手下,然而這時候的劉邦勢力已經有所起色,成了天下間十分出名的一支起義軍,劉邦的名號也被天下所熟知,這時候,趙軍帶著人來投奔,雍齒又回到了劉邦的麾下。
  • 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什麼神仙?城隍爺的傳說,城隍爺的來歷
    在中國,一般縣級以上的城市都有城隍廟,供奉著代表一級陰曹地府的地方官--城隍老爺。城隍爺究竟是什麼人?城隍廟的設置因何而來? 但是,在城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還得從漢代的紀信開始。 據說紀信還長得跟劉邦就像一個模子翻出來的一樣,他把替身這個職業提前了兩千多年。如果替身行業沒有祖師爺的話,可以把紀信當作鼻祖。 楚漢爭霸時,劉邦被困死在滎陽城內。 紀信挺身而出,假冒劉邦換了漢高祖一條命。
  • 劉邦是怎麼報答紀信後人的呢?
    因此,劉邦稱帝後,一直對紀信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劉邦追諡紀信為「忠右公」,封他為都城隍,給紀信家鄉賜名為安漢(今西充縣),在長安建廟塑像,永受香火。此外,劉邦還下令全國各郡各縣建城隍廟,供奉紀信尊像,紀信也因此成為城隍神。劉邦還命蕭何尋找紀信後人,要給他們封賞,可惜正史裡沒有關於紀信後人的記載。
  • 為什麼劉邦最終成為帝王?項羽差在了哪裡?誰更適合做帝王?
    要說項羽跟劉邦誰更適合做皇帝,從他兩人各自的性格特點、為人、手段謀略上可以看出劉邦相對比項羽更適合。項羽是將帥之才,而劉邦才是帝王之才,如果論打仗作戰劉邦比不上項羽,但要說做帝王,治理江山項羽比不上劉邦。
  • 虞姬早就被劉邦糟蹋了!證據如下
    熟知歷史的大家都知道,項羽得知後,只領著3萬騎兵便回師救援彭城,憑藉出色的戰術布局以及瘋狂的作戰計劃,一舉將劉邦的56萬聯軍打的潰不成軍,死傷不計其數,這也可以說是項羽繼巨鹿之戰後又一足矣名垂青史,載入史冊的一場戰役,可以說此戰在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上也絕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震鑠古今,其神勇千古無二絕非誇大其詞!
  • 為何劉邦一定要殺掉韓信?看完韓信做的這7件事,你就明白了
    為什麼劉邦要殺韓信?許多人都覺得是狡兔死走狗烹,認為劉邦打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風氣,讓後世不少的君王都學他,殺了有功之臣。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其實劉邦殺的人,大多都有必須要死的理由,而韓信就是那個特別該死的。 韓信到底做了什麼?讓劉邦非殺他不可,看看他當初做過什麼就知道了。
  • 劉邦回沛縣被推選為「沛公」,劉邦項羽爭奪鹹陽險些大打出手!
    樊噲去尋劉邦,希望劉邦帶著隊伍回沛縣主政,劉邦不僅殺了曹德報了仇,還被大家推選成為一縣之主,大家叫他沛公。後來劉邦和項羽投於楚王旗下,為了鹹陽稱王,險些大打出手。曹德一聽有理,就說:「行,你們去辦吧。」曹縣離沛縣並不太遠, 知道這是回家鄉,劉邦的隊伍日夜兼程,兩天時間就開到了沛縣城下。 曹德一見劉邦帶了這麼多人,後悔這是引狼入室,指示城門官關閉城門。
  • 呂雉真的給劉邦戴綠帽子了嗎?
    現在說的正是呂后,她是如何替老公劉邦戴綠帽的呢?二,給人戴綠帽的人,一定會付出代價,審食其差點倒下當上了皇帝的劉盈知道了這樣的事情,大怒。呂太后在這件事上,是慚愧不己,開口不得。因為這件事讓當上皇帝的兒子劉盈非常難堪,看來呂后的情人審食其是在劫難逃了。
  • 劉邦問張良誰能幫他擊敗項羽?張良點了三個人,幾乎都是項羽舊將
    公元205年,劉邦率領諸侯聯軍順利攻佔楚國都城彭城,而此時的項羽還在齊國平叛。獲悉都城失陷,項羽急率3萬精兵回師彭城。在隨後爆發的彭城之戰中,項羽的3萬軍隊竟然將劉邦的56萬大軍衝擊得潰不成軍。劉邦帶著殘兵敗將脫離楚軍追擊後,惱羞成怒的劉邦問臣下,如果我們將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全部拿出來作為賞賜,誰能擊敗項羽?
  • 雍齒,季布是劉邦仇人,卻能善終,丁固是劉邦恩人,卻被殺害
    一、雍齒封侯在劉邦的眾多將領中,除了張良、蕭何、曹參、樊噲等名垂青史的人物外,還有個很不起眼的角色叫雍齒,他是劉邦的老鄉,也是劉邦最恨的人,他卻幫劉邦免去了一場戰爭。雍齒和劉邦是同鄉,但出身卻遠高於劉邦,在雍齒眼裡,劉邦就是一個小混混,四十多歲了還一事無成,整天在街上騙吃騙喝,所以雍齒用內心深處就一直看不起劉邦,這恐怕也是雍齒多次背叛劉邦的原因吧!
  • 劉邦之前做的「亭長」,放到現在是個什麼官職呢?
    亭長準確說來不是官而是吏,泗水亭長劉邦有兩卒——亭父、求盜。福垊先來回顧劉邦如何當上亭長的?然後考證其崗位職責,最終得出亭長到底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結局很意外哦。劉邦年輕時是信陵君(商丘寧陵,其子為寧陵君)的鐵粉,他崇尚行俠仗義,拜訪過信陵君的門客張耳。
  • 呂雉做了3了件事被後世唾罵千年,一件讓劉邦吐血,一件氣死兒子
    呂雉做了3了件事被後世唾罵千年,一件讓劉邦吐血,一件氣死兒子眾所周知,在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家有賢妻良母,勝似國有賢臣良相」,寥寥數語道出了家國天下之間的微妙聯繫,讓人不禁感嘆平凡既是偉大。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皇后,她堪稱絕世美女卻心如蛇蠍,一輩子就做了三件大事,一件足以讓劉邦吐血,一件活生生氣死了自己的兒子,最後一件導致了呂雉被後世唾罵了數千年。第一件:大封諸呂。據史料記載,劉邦在和項羽對抗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贏得天下,不得已而分封了很多的異姓王,後來這些諸侯王同劉邦離心離德先後叛亂。
  • 劉邦:一個令人敬佩的「流氓」皇帝
    秦,民心盡失,想要推翻秦王朝統治的隊伍越來越大,劉邦也在其列。當時的劉邦心懷大志,但做過最大的官,也就是小小沛縣的一方亭長,負責押送徭役,看似風光,但其實這是一個很苦逼的工作,從押送開始,到送至目的地,中途要時刻防止徭役逃跑或者生病,如果所剩人數過少,那就是滅族的大罪,是要丟性命的。
  • 劉邦和朱元璋:流氓對乞丐。誰更牛
    先來簡單盤點歷朝歷代開國皇帝: 1.秦始皇嬴政,積西秦數代先人之努力而統一六國,乘勢而為也,不足取。 2.漢高祖劉邦,可取,本人主人公之一。 3.漢光武帝劉秀,雖然父親只是一九品縣令,本人也能徵慣戰、文韜武略,建立了東漢王朝。
  • 劉邦御駕親徵,張良提議「令太子監關中兵」,張良是要劉邦防誰?
    劉盈不能去,那麼誰能去呢?當然是劉邦自己了。商山四皓認為,劉邦雖然年歲大了,體質衰弱了,而且身體還有病,但這些都不重要,誰叫他是皇帝呢,作為皇帝的劉邦,理應為了妻子和兒子堅強起來,躺在戰車中上前線。劉邦倒是樂觀,罵了一句,我就知道這小子不行,還得老子我親自上陣呀。
  • 如果韓信採納蒯徹計策脫離劉邦稱王,真能與劉邦、項羽鼎足而立嗎
    1、劉邦兩次奪取韓信兵權。第二次則發生在漢五年(前202年),由於此前韓信請封「假齊王」和拒不奉命圍攻項羽,「垓下之戰」後,劉邦「馳入齊王壁,奪其軍」(《史記·高祖本紀》)。 韓信作為主將,卻先後兩次被劉邦如此輕易的奪取兵權,此舉固然有韓信忠心耿耿的因素在內,但同時也不難看出,韓信其實很難掌控手下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