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時期,很少有人再將碎銀子作為流通的貨幣了,隨著錢莊制度的倒閉,所以銀票基本上也都沒有用了,反而被一些相對先進的銀行兌換券所取代。當時,市場上流通著許多種大洋,包括墨西哥鷹,日本龍洋,袁大頭,孫大頭都稱之為大洋。民國初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當時,當魯迅先生在教育局擔任科長時,工資大約是三百塊大洋每月。魯迅先生也很大方,在北大道灣北京西城買了一套四合院,花了3500大洋。這在當時也是一個「地主」級別的人物。當然這種的只是少數,我們來參考一下魯迅先生家中保姆的工資,當時保姆的工資大約是三個銀元,這也是普通百姓非公職人員的基本工資。
根據民國時期各地各時間的對比,都有出入,但是每塊大洋基本都是和一千文以上等同,所以即使一個大洋至少可以買500個饅頭。因此,那時大洋的價值相當高。一個普通的家庭只需幾塊大洋就能填飽肚子,而許多大學教授一個月也就八個大洋。所以說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得一千到一千五左右人民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