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月收入300塊大洋,那民國大洋,在現在應該換成多少錢?

2020-12-16 隔壁Lao老陳

在我們現在所觀看的影視劇中,經常會了解到關於民國方面的知識。而民國時期流通的貨幣,那就是人們所通俗稱的"袁大頭"了,那就是民國的銀元,也可以說是民國大洋了。而一塊大洋究竟放在現在值多少錢呢?大家想必也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這篇文章就主要來談一談民國時期的大洋,放在如今究竟能價值多少人民幣。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就能大致了解了。

民國時期的大洋,是一種銀質的貨幣,它的貨幣價值大約相當於七錢二分白銀,而它的主要材質就是白銀,所以民國大洋又被稱作是銀元,同時由於該貨幣的表面印著袁世凱的頭像,因此又被稱作為袁大頭。而關於民國的銀元在如今應該換成什麼樣的價格,我們可以從一塊銀元的購買力來進行分析

物價分析

不過民國屬於我國歷史上比較波動的一段時期,在民國的不同年代,一塊大洋的基本購買力也是相差較大的,而我們從平均意義上,就以民國元年到民國八年這段歷史時期的銀元購買力來加以說明解釋的話,在民國初年間,當時的人民生活水平是比較低的,而物資也相當匱乏。當時的物價水平是這樣子的:如果是豬肉的話,1千克大概價格在兩角5分錢左右,而1千克大米價格在八分錢左右,而1千克油大概價值16分錢。

從這方面可以看出,如果我們生活在當時的歷史時期,想吃一頓飽飯的話,其實價格並不是非常的昂貴。如果我們給飯店老闆一塊銀元的話,就能夠吃一頓相當不錯的美味飯菜。現在人們在外面飯店吃一頓便餐大約需要一兩百元。根據這方面進行換算的話,那麼此時的民國大洋就等同於我們現在的人民幣100塊錢到200塊錢。不過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和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地區,其銀元購買力差距也是較為懸殊的。

人民工資水平分析

1.文化教育工作者

那麼我們現在開始談一談民國初年到民國八年之間的人民工資水平。民國是一個非常重視文化以及教育的歷史時期,當時能夠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夠從事教育或者寫作工作的人群,其收入水平是相當不錯的,一個月工資待遇起碼有100塊銀元到200塊銀元之間。而大學校長的工資水平那就是更高的了,比如說北京大學的校長,其平均月薪水平就能夠大約有600塊大洋。

不過,並不是所有從事文學教育工作的人工資待遇都比較優厚,比如說我國非常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他的工資水平就不算很高。據他的文字記錄,他的工資每個月大概只有200塊大洋左右,但是魯迅先生的稿費還是比較豐厚的,他的稿費收入每個月也能達到300塊錢左右。

現在,就拿一個普通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薪資水平來說,在民國初年至民國八年間,其工資如上所述約有一百至兩百塊銀元;放在今天來說,一個文化水平較高的知識分子,如果從事高等教育或者文化編輯之類的工作,其每月收入也可以達到一萬多塊錢,也就是一萬至兩萬塊錢。將民國時期文教工作者與當代文教工作者的工資水平進行換算,那麼就可以得出一塊銀元約等於一百到兩百塊人民幣的結論。

2.底層勞動者

上述的是文化知識階層的薪資水平,而那些普通勞動者的薪資水平就非常低微了。比如說,在民國時期,一個普通的店員或者是工人,他的每個月的收入只有20塊銀元到50塊銀元之間,與從事文學教育之類的工作者及薪資水平相差了好幾倍。而且這些從事普通體力工作的勞動人員,其工作時間比較長,每天都要工作12個小時往上,而且也沒有周末可以休息。這些從事普通勞動的人民生活很不容易,為了那微薄的工資,耗費了所有的時間和精力

在當代,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其平均收入水平約為3000至5000元,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職業平等觀越來越深入人心,一個靠自己雙手養活自己的體力勞動者也很光榮,這是比之於民國時期的進步之處。況且當代工薪階層其工作時間平均為八個小時,而民國時期則達到十二小時以上,拿工作時間來說,當代工薪階層發展水平比之民國也更為進步。

將當代普通工薪階層工資水平3000-5000與民國時期普通勞動者月收入20-50塊銀元進行比較,就能夠換算出從工薪維度銀元與人民幣的兌換,那就是一塊銀元約相當於一兩百元人民幣。這個結論與從民國——當代文教工作者薪資水平比較維度得出的換算結果相符合,彼此相互印證。

價值兌換

1.一塊人民幣=兩文銅錢

普通市民老百姓進行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根本就無需用到大洋,而是拿出幾文銅錢來進行貨物購買的,比如說我們在影視劇中就會看到街上的小販,在路邊上叫賣一個包子兩文錢,那麼大家知道多少文錢和放到今天是大概多少塊錢人民幣呢?這個經過一些專家的調查,發現這個一文錢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5角錢,也就是說兩文錢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一塊錢人民幣。

2.一塊銀元=200-400文錢

那麼,一塊大洋相當於多少文銅錢呢?通過相關的運算,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塊大洋大約等於200至400文錢。不過正如上文所說,這是按照民國初年到民國八年的銀元價格進行換算得了,在民國的中期以及晚期並不能以這種價值進行計算。

3.一塊銀元=100-200塊人民幣

在上文中,我們將民國時期物價水平、人民工資水平分別與當代進行了對比,得出了銀元與人民幣的兌換值。其中,人民工資水平又分為文教工作者工資水平與普通工薪階層工資水平兩部分,經過多方面統計、換算,均得出民國初年至民國八年期間,一塊銀元約等於一百至兩百塊人民幣的結論。相信讀到這裡,大家對於民國時期一塊銀元大約相當於多少塊錢的人民幣已經十分清楚了。

相關焦點

  • 魯迅一月工資300大洋,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在近代的小說中,「大洋」作為一種流通率極高的貨幣,經常出現在各種場面,這或許也讓人感到好奇,過去的大洋,究竟值得多少錢,又相當於現在多少呢?一直到民國初期,政府統一了錢幣,先後鑄造有孫中山側面和袁世凱側面頭像的銀元,被民間俗稱為「孫大頭」、「袁大頭」,而重量,均定為3錢7分,一北洋政府以及國民政府初期,大洋都成為主要的貨幣。這樣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混亂動蕩的年代,大洋本身銀子的屬性確保了它能夠保值,極大地提高了公信力。
  • 魯迅每月工資350塊大洋,換成現在的人民幣值多少錢?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這事,首先就要弄清楚,魯迅生活的民國年代裡,一塊大洋相當於多少人民幣的購買力。最直觀的參考,就是當時日用品的價格。甚至五塊大洋,就能在上海英租界的「遠東飯店」裡住一晚。月薪拿到350塊大洋?待遇真心不低。然後再看看,魯迅這「每月工資350塊大洋」的「天價月薪」是怎麼回事?以《魯迅日記》記載,這應當是他在教育部擔任公務員時的薪水,十四年(1912年至1926)的公務員生涯裡,他的月薪從最初的每月60塊大洋津貼,漲到了每月360元。
  • 魯迅一月收入300多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了你可能會懷疑
    魯迅作為大文豪,當時他的工資只有三百多,放現在是多少錢。大洋事實上便是家庭生活中常見的銀元,而它鑄造成圓片的方式,來自於國外,明代期間,西班牙人到美洲菲律賓等殖民地採掘出大量的銀礦,進而鑄造成銀片,伴隨著貿易而大量地流向中國,由於銀圓上印著西班牙皇室徵章的鷹,再加上她們被視作洋人,因而民間將這類古錢幣稱作「鷹洋」或是「大洋」。
  • 魯迅工資多少錢?高曉松:300塊大洋!當時警察一個月只有17塊
    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工資又有多少呢?接下來我們就算一算這筆帳。高曉松在一次脫口秀節目中,談到了魯迅先生的故事。魯迅先生作為一個浙江人,會算帳的特長很明顯,在他的日記中有他的手帳,每次的收入支出都記了上去,甚至都能能精確到十八塊三毛六這樣,所以說他的日記可以作為一個可靠的工資依據,他在北京的那十幾年裡大概掙了4萬多塊大洋,平均下來每年3000塊大洋,相當於一個月200塊接近300塊大洋。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銀元的來歷大家都清楚了,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一塊大洋當時 的購買力到底如何,相當對於現在的人民幣多少錢?相關資料顯示:1911年-1919年期間,1銀圓可以買30斤大米或者8斤豬肉。現在主流統計方法是以米價來估算1塊銀元的購買價值,1塊銀元當時最多也就能買30斤大米,參照米價5塊一斤,30斤大米也就150塊左右,就算翻個番也就300塊,所以所謂的磚家就得出了1塊大洋相當對於現在300塊人民幣左右。
  • 魯迅月工資350塊大洋,折合現在多少人民幣?網友:不敢相信
    今天我們一起來算一下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中初期,也就是民國時代,魯迅每個月350塊大洋的工資折算到現在,算是低薪一族嗎?這樣算,那1塊大洋的購買力相當於今天人民幣的300倍。可見,當時1塊大洋幾乎是現許多人的大半個月的生活費。當時魯迅在北京買的是座「三進大四合院「,這個頗具歷史和紀念價值的四合院現座落在北京的崇民區,面積很廣闊,房間合計28間,當時除去裝修費300多元,魯迅花了3675塊大洋買下了它。現在這間四合院的身價已經上億,普通的房子都賣到了幾千萬一平。
  • 魯迅的350塊大洋月薪,是現在的多少錢?知道後臉都綠了
    魯迅的350塊大洋月薪,是現在的多少錢?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魯迅也算得上是大文豪了,他寫文章的收入,一個月大概有350大洋,據了解,這在當時已經算是一筆不少的收入了,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大概是多少錢呢?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放現在能兌換多少錢?跟你想像中是一樣嗎
    而我們在不少近代題材的電視劇中,經常能夠聽到「大洋」這個詞語,結合劇情來看,一塊大洋的價值還不算少,滿打滿算下來也差不多是一個家庭大半個月的收入了,那麼問題來了,一塊「大洋」放在現在能夠兌換多少錢呢?首先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學名「銀元」「龍洋」的大洋,是一塊塊的銀製品,重量大約是23.9024808克,上面有著袁世凱的側臉頭像,比如今常見的一元硬幣稍微大一點,是民國時候的主要流通貨幣。很多人會好奇,一塊大洋放在現在是等同於多少人民幣呢?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放現在能兌換多少錢?跟你想像中是一樣嗎?
    而我們在不少近代題材的電視劇中,經常能夠聽到「大洋」這個詞語,結合劇情來看,一塊大洋的價值還不算少,滿打滿算下來也差不多是一個家庭大半個月的收入了,那麼問題來了,一塊「大洋」放在現在能夠兌換多少錢呢?
  • 魯迅當年月薪350塊大洋,相當於今天人民幣多少錢?真是不可思議
    然而這一句魯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他可以說是叫做周樹人,魯迅這個名字可以說是他的筆名,而且影響是非常廣泛的啦!對於他來說,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五四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可以說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啦!他可以說是在自己的事業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然而很多人真的可以說是非常關心他的生活狀態,其實對於他的生活狀態,魯迅每個月的工資可以說是有著350塊大洋,對於現在來說,我們覺得是很低的,然而對於當時的社會,可以說是很了不起的!
  • 你家收藏大洋了嗎,現在值多少錢?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民國初期的一塊現大洋現在值人民幣多少錢?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民國時代,很少有人用銀子作為流通的貨幣,新的制度來臨,銀票基本上沒有用處,有一段時間比較先進的銀行兌換券很是流行。歷史記載,民國時期魯迅在教育局當科長的時候,工資是每月300大洋左右,魯迅先生也在北京西城北道灣購買了四合院,花費3500大洋,現在一座四合院多少錢,你想想。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土豪級人物。那普通人的情況那?就拿魯迅家保姆工資我們來研究一下。當時保姆的工資約為三個大洋一個月,什麼概念,相差百倍。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那麼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在今天能換多少人民幣呢?對於這兩個不同時期的貨幣的換算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不過我們可以選取一些參照物來進行對比計算,不過這不是絕對準確的。而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觀點,商品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分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貨幣是交換價值的一種形式。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我們管民國時期的大洋叫「袁大頭」,是非常值錢的硬通貨。現在有一些流落民間的大洋,很受收藏愛好者的歡迎。大家都很好奇: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呢?這可以根據民國時期人們的工資和吃穿用度來衡量。溫飽需要多少大洋?1918年,有一位名叫狄登麥的外國人對北京西郊的195戶居民做了社會調查。調查顯示:一個五口之家月收入大約是10塊大洋。這10塊大洋讓這五口人保持什麼樣的生活呢?溫飽是足夠了——食物雖粗而劣,總可以充飢;房雖矮而陋,總可以避風雨。
  • 民國時期,1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在民國時期,很少有人再將碎銀子作為流通的貨幣了,隨著錢莊制度的倒閉,所以銀票基本上也都沒有用了,反而被一些相對先進的銀行兌換券所取代。當時,市場上流通著許多種大洋,包括墨西哥鷹,日本龍洋,袁大頭,孫大頭都稱之為大洋。民國初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1 最近在看國民時期的電視劇,劇中有這樣一幕:某個大戶人家的少爺被壞人綁走了,要這戶人家拿出900塊大洋去贖人,那戶人家一時半會湊不夠那麼多大洋,最後那少爺被撕票了!
  • 當年魯迅在北京的那套四合院,花了3765塊大洋,如今值多少錢?
    引言1932年,魯迅寫下《自嘲》一詩,其中有這樣兩句:「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從詩中可以看出,魯迅當時的經濟情況並不算富裕,但是在那之前十幾年,魯迅曾經花了幾千塊大洋,買了一套北京的四合院。
  • 民國初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
    那工人們呢?就以北洋時代工人裡「高收入」的北京鐵路工人來說,以民國《交通史路政編》的統計,北洋時代北京鐵路工人的平均年工資,約為127塊大洋。苦佃農們辛苦一年,基本就剩不下什麼錢。那就外出打零工?當時各地的農村僱工,工錢最多就是每天一角大洋,比起城市產業工人來,都是差距巨大。 當然,對於北洋時代的各位當權者,那些常在文學作品裡「開明」「愛國」的「大帥」們來說。一塊大洋當然不算什麼錢。以曹汝霖《民初外交回憶》記載,當時北洋政府每月開支兩千萬元,但月收入只有1200萬元。
  • 魯迅月工資是350塊大洋,換算成人民幣值多少?你賺夠了嗎?
    隨著科技的發達,現在大多數年輕人在付款的時候都會使用手機來支付,在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我們都使用的是人民幣。現在還依然有許多地方會使用人民幣來付款。民國時期都是用大洋來付款的。 魯迅當時的工資是有三百五十塊錢的大洋,我們可以換算一下,三百五十塊大洋換算成人民幣又是多少錢呢?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原來能買到這麼多東西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原來能買到這麼多東西 在民國時期,是銀元使用最為廣泛的年代,那個時候,一枚銀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以當時的物價,又能買到多少東西呢?因為民朝時期,社會動亂,大部分時間的物價都是非常不穩定的,所以我們就以全面抗戰爆發前的前一段物價較為穩定的時間作為基準,而且因為中國國土遼闊,而那時現代化發展不全面,我們就以北上廣三座城市作為研究對象。這樣的數據也比較有代表性,說服力也更強。
  • 當年魯迅在北京買了套四合院,花費3765塊大洋,如今能換少錢?
    1919年,魯迅在北京曾花3765大洋購置了一整套四合院,他當時哪來的這麼多錢?現如今這套房子價值多少人民幣呢?魯迅的後人還住在裡面嗎? 首先魯迅當時在教育部當公務員,他的職位相當於現在的科長級別,這份工作能夠給他每月帶來三百塊大洋的收入;然後他還在當時的北京大學兼任教授,同樣也有一筆較為可觀的收入;此外,他由於經常寫文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