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原來能買到這麼多東西
白銀黃金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硬通貨,即使是現在也是如此,物價飛漲,錢越來越不值錢,但是黃金的價格卻一直保持在較為穩定的價值上。在民國時期,是銀元使用最為廣泛的年代,那個時候,一枚銀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以當時的物價,又能買到多少東西呢?因為民朝時期,社會動亂,大部分時間的物價都是非常不穩定的,所以我們就以全面抗戰爆發前的前一段物價較為穩定的時間作為基準,而且因為中國國土遼闊,而那時現代化發展不全面,我們就以北上廣三座城市作為研究對象。這樣的數據也比較有代表性,說服力也更強。
要想弄清楚當時的消費水平,我們不僅要從當時的物價入手,更要先搞明白當時人們的收入水平。以當時的經貿中心上海為例,當時一名最普通的上海工人一個月工資在20大洋上下,成熟的技術工,小學教師等工作一月工資一般超過50大洋,而醫生,記者,作家,律師等高薪職業則一般在100大洋以上,可以說是非常的滋潤了。
眾所周知,民國時期是我國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當時最為著名的一些作家收入都是非常之高,比如魯迅,胡適等人,平均每月的稿費起碼都是1000大洋往上走,其他作家如矛盾,鬱達夫,老舍等人都是僅靠其一人的稿費就養活了一大家子人。聊完了當時的民眾收入,我們接下來聊聊物價。
當時在北京,一戶四五人口的普通家庭一月的夥食費大概是130大洋左右,一銀元的購買力大概是30斤上等大米,8斤豬肉,10尺棉布。到了二三十年代,一銀元仍可買16斤大米,四五斤豬肉,6尺棉布,120個雞蛋。而上海的各種商品的平均價格大概是:肉1斤0.28元,肥皂1塊0.05元,香菸1盒0.036元,茶葉1斤0.23元,活雞1斤0.37元。這個價格對於普通民眾而言,還是尚可接受的。
而當時的港口城市廣州,一頓豐盛的飯宴大概話
費10-20大洋,而早茶的話就很便宜了,大概售價0.05大洋,情侶之前看一場電影,根據電影院的條件只需花0.3-0.8大洋。穿衣方面,一套中山裝一般是5塊大洋,而一雙真皮鞋的價格則略貴,為8-12大洋。
經過上面的敘述,相信大家對於當時的物價都有個初步的概念了。一塊大洋的購買力放到現在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100元左右。民國的物價水平其實和現在相差無幾,但是跟現在的太平盛世不同,當時民國因為時常動亂,物價水平時高時低,遠不如現在穩定。不過那時候的房價倒是比現在要便宜的多,就算是在上海這種繁華的城市,帶有點燈和自來水的租房,每月的價格也才5塊大洋左右,也就是相當於現在500塊錢一個月,相比於現在上海的房價,可以說是九牛一毛了,現在的上海500一個月你可能連廁所都租不到吧。
這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關於民國年間物價水平的全部內容,如果大家對本文感興趣的話請給小編關注和收藏哦~小編也會繼續給大家帶來精彩的內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