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一塊大洋能買到什麼東西?網友:比現在的一百塊還值錢

2020-12-20 清史留名處

民國時期,貨幣種類非常多,人們不需要出國就可以使用幾十種類的錢,例如五四運動前後,北京地區的人們常用的貨幣就有著名的「袁大頭」,上面印著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頭像,以及「孫大頭」,印著孫中山頭像的銀元,此外還有墨西哥的「鷹元」,英國的「站元」,還有清末年間發行的「龍洋」,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光緒元寶

還要各大軍閥自己發行製作的洋元,有錢人家還會有幾十兩的元寶,日常使用中,小額交易大多數人都會使用銅板,除了這些金屬貨幣外,還有各大錢莊發行的紙幣,民國政府發行的「毫洋券」,北洋政府發行的「大洋券」,交通銀行的「中交票」,日本銀行的「中交票」等等

軍閥混戰割據的年代,幾乎有點實力的省份都會發行自己的貨幣,所以當時的北京貨幣種類非常多,因此貨幣的價值也都不盡相同,但有四種銀元在全國範圍內的價值都差不多,那就是開頭所說的「袁大頭」「孫大頭」「龍洋」以及「鷹洋」。

這四種錢幣都是用銀子鑄造的,重量也都差不多,所以得到全國甚至外國人的認可,即使後來民國貨幣大量貶值,但這四種銀元依舊沒有發生太大的貶值,一直都很值錢,這四種貨幣在民國時期,大家統稱其為「大洋」。

那麼在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的購買力是多少?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重量大概在0.72兩左右,不過大清時的一兩大約為37克而並非現在的50克,拿1912年的北京城來舉例,孟天培在《二十五年來北京之物價工資及生活程度》一書中有明確的物價標準。

當時一塊大洋就可以購買60斤大米,甚至可以讓六個人在北京東來順吃一頓飽飽的羊肉火鍋,同時期的上海,一塊大洋可以購買44斤大米,也可以讓五個人在高檔西餐廳裡吃一頓很不錯的牛排西餐。

《廣州近郊的生活》是玉昆於1931年撰寫的,書中記載,當時一塊大洋只能買到25斤大米或者是20斤大豆,可見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民國的銀元已經大幅度貶值。

到了1937年,四川成都市區,一塊大洋只能購買16斤大米或者是17斤麵粉,或者5斤豬肉、或者40個雞蛋,或者45斤大蔥、或者五斤白糖。

可以說大洋隨著時間推進在不斷貶值,但當時國內開始動蕩,糧食價格漲得非常快,所以其實大洋並沒有太多的貶值,只是物價漲得太高,而同比同時期的國民政府貨幣,早已經成了一堆廢紙。

所以說雖然大洋的購買力隨著時間在不斷變化,各區域之間也有較大的差異,但大洋不同於紙幣,一直都是很值錢的硬通貨,按照糧價來衡量大洋價值,大家可能覺得一塊大洋似乎也不是很值錢,但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當時一塊大洋要比現在的一百塊值錢多少了。

反封建鬥士吳虞在五四運動期間和魯迅齊名,當時他在成都生活,生有4個女兒,4個僕人和一個老媽子管家,一家總共有15口人,每天吃飯都有葷菜,即便如此,一個月下來,全家人就只花了22塊大洋,如今三口之家一個月兩千塊可能要過得非常緊巴才能活下去,可在民國時期,22塊大洋就已經能讓十多口人過上小康生活,可見大洋的購買力遠比現在的一百塊要高出太多了。

後來吳虞來到北京大學擔任教授,他在王府井的東華飯店擺了一個大宴席,宴請當時的名人胡適、周作人、蔡元培等人吃飯,上的菜全都是山珍海味,鮑魚、魚翅、熊掌等應有盡有,不過這麼一頓飯,就只花了25塊大洋。

當時上海最豪華的總統套房一晚上就只需五塊大洋,民國時期,普通三口之家,一年五塊大洋就可以過得很好,可見,一塊大洋的購買力有多高了。

不過當時的百姓生活過得也很辛苦,唯有知識分子待遇很高,月薪動不動就幾十塊大洋,普通人家,想要掙到一塊大洋,都難上加難。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原來能買到這麼多東西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原來能買到這麼多東西   白銀黃金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硬通貨,即使是現在也是如此,物價飛漲,錢越來越不值錢,但是黃金的價格卻一直保持在較為穩定的價值上。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值多少錢?放到現在,能買到什麼
    在戰爭時代,紙幣毫無價值,銀元才得以流通,最流行的時候,那便是民國時期了,那麼在當時一塊大洋能買到什麼東西呢?民國時期戰爭不斷,因運輸不便,貨物相對都比較缺少,價格相對也比較高。如果當時在北京,上海這些比較發達的城市,一塊銀元,我們買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的,在當時可以買到三斤大米,八斤豬肉,和三米棉布,當然不是全買,是買其中的一樣。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我們管民國時期的大洋叫「袁大頭」,是非常值錢的硬通貨。現在有一些流落民間的大洋,很受收藏愛好者的歡迎。大家都很好奇: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呢?這可以根據民國時期人們的工資和吃穿用度來衡量。此外,每年還可以制兩件新衣,買一點肉,買一點煤…放在今天,要想維持一家三口溫飽,起碼得3000元。而上文的調查是五口之家,而今的五口之家要想維持溫飽,怎麼也得5000元。所以,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應該相當於現在的五六百元左右。
  • 民國一塊大洋能買多少東西?長徵路上,有戰士差點吃撐死
    那麼,當時的大洋有多值錢?大城市和農村不一樣。 比如在上海,一塊大洋可以請人吃一頓西餐,逛公園可以買20張門票,看電影可以買10張入場券。 農村裡大洋更值錢,民國初期的五塊大洋可以買一頭大水牛,一塊大洋可以買一擔米。
  • 一塊現大洋在民國究竟能買到多少東西?
    當然銀價也是有波動的,而且在那個時期波動還很大,而且物價也變化很快,所以我們只能做一個大概的描述,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民國在中國流通的現大洋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袁大頭,此外還有後來的船洋,和早期的墨西哥鷹洋(上圖)、日本龍洋、英國站洋等,這些銀元基本都是26.7克上下,成色90%,則一塊現大洋含純銀24克多(每種銀元的重量、成色都有不同,這裡簡單的取均值,不糾纏細微的差別)。
  • 民國的十塊大洋,究竟能買多少東西?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人們的潛意識中,金銀是貴重金屬,而且是權力的象徵,在民國時期,大洋要比銀元券、銅幣等值錢多了。民國的十塊大洋,究竟能買多少東西?說出來你別不信!常言道:亂世藏進,盛世收藏。民國從1912年清帝遜位開始,一直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民國存續的時間只有幾十年,不過那幾十年也是最動蕩的。
  •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多少東西?這首童年時的兒歌就曾暗示過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多少東西?這首童年時的兒歌就曾暗示過現在的我們到商場或者菜市場買東西看不到人們從錢包裡掏錢,只有一部手機就能順利提著東西回家,這是現代科技給我們造就的方便。看過古裝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在古代人們買東西是沒有紙質的錢的,更不可能用什麼手機了。古代人買東西都是從懷裡掏錢,窮點的人半天摸出幾塊小碎銀子,有錢的就直接掏出一塊銀錠子。到了清朝中後期,國門被大炮轟開後,開竅的統治者們也學習洋人開始鑄銀元。而袁世凱坐上寶座後更是直接把自己印到了錢上,也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裡看到的一吹後放到耳邊有聲音的袁大頭。
  • 在民國時期,十塊大洋能夠買到多少東西?
    說到民國的標記,很多人會想到銀元。銀元的購買力自然不是銅幣、濫發的法幣所能比的,俗話說:一塊錢不算少,十塊錢不算多。在民國時期,十塊大洋能夠買到多少東西呢?考慮到全國各地及城鄉發展水平不一,這裡以全國一二線城市為標本,做了簡單的探究。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能買什麼東西,你絕對想不到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能買什麼東西,你絕對想不到銀元,在民國政府時期是當時的基本貨幣,其實早在我國的唐宋時期,白銀就開始在市面上流通,不過我們的自身產量卻是不多,所以大多數是來自海外,在新大陸發現後,國外的銀元開始傳入中國。
  • 之前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所謂"財不露白"中的"白"說的就是銀元,而銀元便是過去人們常說的"大洋"。在民國的電視劇裡,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他們的計錢單位基本上都是大洋,甚至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靠幾塊大洋便可以餬口度日,而購買一輛汽車也只需要幾百大洋……對於錢,大家多少是有些敏感的,這所謂的"大洋"到底值多少錢呢?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能值多少錢?原來能買到這麼多東西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能值多少錢?原來能買到這麼多東西大家的家裡都收藏的有以前的銀元嗎?就是大洋。在我們看抗戰時期的電視劇中,對大洋都有一種表演,吹一口氣,能在耳朵邊聽到一種聲音。說實在的,小編就很想嘗試一下那種感覺。
  • 民國初期,三千多大洋可買京城一套四合院,一塊大洋值多少人民幣
    大洋購買力驚人魯迅花了3500大洋買下了北京的一處四合院,這個例子雖然真實,但是也並不能讓我們直觀的感受到民國時期大洋到底有多麼"值錢"。要是想衡量大洋的價值,還得從購買力來判斷。根據學者的研究,在袁大頭髮行的第一年,也就是1914年,一塊大洋可以在上海買到44斤的大米,以現在的物價水平去估算,約等於160元人民幣,不過,米價尚有浮動,當時的大米品質和現在不能相比,種植成本也不同。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習慣稱銀元為大洋。到清末,清政府跟外國的貿易,交流越來越頻繁,清政府自己開始製造銀元,民國時銀元作為貨幣流通達到鼎盛,最為人們熟悉就是袁大頭,也就是民國時期發行的刻印袁世凱頭像的一圓銀元,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1912至1927年間又發行了刻印孫中山半身像的一圓紀念幣,又稱孫小頭。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1912年,隨著滿清政權的沒落,民國逐漸走上歷史的舞臺。在民國時期,當時所用的貨幣是銀元,又稱作是「大洋」,那麼,當時的一塊「大洋」,如果放到現在的話,價值多少呢? 在當時,除了發行這種「圓銀幣」之外,還發行了很多的「角幣」,當時的元、角、分、釐之間的換算,和現在是一樣的,單位和數字都不變。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到底有多值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家裡有的看看
    在民國時期一個"袁大頭"能買多少東西,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由於民國時期軍閥混戰不斷,因此物價並不太穩定,根據民國時期各地各時間的對比都會有所出入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大家都知道嗎?現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很多人酒都看不上這小小的一塊錢了。但是,在民國小小的一個大洋卻是值很多錢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一塊大洋」究竟在當時的環境下,能夠從市場買回來多少東西吧。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在民國時期,我們所看到的「大洋」主要就是袁大頭,而他可是民國時期最主要的流通貨幣之一。出現這種貨幣,是在民國時期的北洋政府為了統一全國的貨幣而制定出來的,在民國過三年的時候頒布《國幣條例》之後,北洋政府就決定使用銀來作為貨幣的製作材料。
  • 民國初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作為民國時期的「硬通貨」,「大洋」在民國不同年月,購買力也有差異。若論「民國初期」,那值得說說的,就是北洋時代(1912—1927)。 「北洋時代」的「一塊大洋」有多值錢?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海欣疑惑:900塊大洋,看起來不多,大戶人家家境不錯,怎麼會一時半會沒有900塊大洋呢?一塊大洋在現在相當於多少人民幣呢? 3 一塊大洋能買多少東西,放到現在是多少人民幣呢?
  • 魯迅月收入300塊大洋,那民國大洋,在現在應該換成多少錢?
    在我們現在所觀看的影視劇中,經常會了解到關於民國方面的知識。而民國時期流通的貨幣,那就是人們所通俗稱的"袁大頭"了,那就是民國的銀元,也可以說是民國大洋了。而一塊大洋究竟放在現在值多少錢呢?大家想必也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這篇文章就主要來談一談民國時期的大洋,放在如今究竟能價值多少人民幣。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就能大致了解了。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放現在能兌換多少錢?跟你想像中是一樣嗎
    而我們在不少近代題材的電視劇中,經常能夠聽到「大洋」這個詞語,結合劇情來看,一塊大洋的價值還不算少,滿打滿算下來也差不多是一個家庭大半個月的收入了,那麼問題來了,一塊「大洋」放在現在能夠兌換多少錢呢?首先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學名「銀元」「龍洋」的大洋,是一塊塊的銀製品,重量大約是23.9024808克,上面有著袁世凱的側臉頭像,比如今常見的一元硬幣稍微大一點,是民國時候的主要流通貨幣。很多人會好奇,一塊大洋放在現在是等同於多少人民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