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雲南滇境,一切的美景都令人嚮往。就連雲南的白茶,都像極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初聞時,被「月光白」的名字所吸引,難道是月光曬成的茶葉?品飲後,又被它的口感所迷惑,白茶、生普傻傻分不清。
所以,「月光白」到底是什麼茶呢?與月亮有關係嗎?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就跟著貝葉一起來揭開謎題吧。(來源:貝葉集選)
月光白屬於什麼茶?
根據產地和茶樹品種,很多人把「月光白」歸到普洱茶中,這是錯誤的。
學術上,茶葉分類一般沿用加工工藝不同來區分。所以,看一款茶屬於什麼茶類,主要看它的加工工藝,而不是名稱,產地。
比如:安吉白茶,按照綠茶的工藝製作而成,所以它是綠茶而非白茶。月光白亦是如此,雖說原料為雲南大葉種,但加工工藝屬於白茶。鮮葉經過採摘、萎凋、乾燥製作而成。所以「月光白」屬於白茶。
由於樹種原因,其品質確實有接近普洱的地方,如有著和普洱生茶類似的花蜜香。但工藝特徵不會經歷普洱茶的揉捻,所以滋味沒有普洱茶濃,苦澀感低,接近白茶,清鮮甜爽。
月光白名字的由來?
月光白,這詩意而富有神秘感的名稱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說法紛紜,坊間呼聲最高便是「月下少女採茶記」。
說是在月出時,由當地美貌年輕的少女連夜採茶,從採摘到加工完成的整個過程均不能見到陽光,僅在月光下慢慢晾乾而成,所以「月光白」又名「月光美人」。
美麗的傳說總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經常去茶山晃溜的貝葉不忍心告訴大家,現在採茶的大多是拖家帶口的家庭婦女,更不會連夜在月光下去採茶。
名字的由來貝葉更傾向於茶葉的外觀特徵。因為「月光白」的原料多採用雲南景谷的鮮葉,背面白毫密布。自然萎凋後,葉面無毫,呈黑色;葉背白毫更顯,呈白色。一黑一白如夜月星空,因此取了個頗為詩意的名字「月光白」。
月光白和月亮有關係嗎?
曾經就有粉絲詢問過貝葉:月光白的長這個模樣是不是因為一面被太陽曬黑了,一面被月亮晾白了啊!
貝葉驚嘆於他的腦洞,確實有很多才接觸「月光白」的茶友,不免顧名思義,再加上一面黑,一面白的形象,迷惑了不少人,認為茶葉是被月光晾乾的。
這種想法並不是個例,貝葉搜索了許多關於月光白的資料,發現了一種統一的說法:「月光白從採摘到製作均不能見日光,在月夜晾乾而成,是一種神秘的製作工藝」。
貝葉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這是謠言。但傳播者不乏有一些知名茶企與平臺,無形之中誤導了許多消費者。
事實上,月光白大多採用室內萎凋(室內溫度為28℃-30℃,溼度為50%-60%),起初鮮葉厚度在1~2cm左右,期間會翻動和調整厚度,整個過程需要兩至三天。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也需要有經驗的師傅,不斷觀察茶葉情況,以做相應的調整。
結 語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對月光白有了一定的了解。這神秘而富有詩意的茶,是雲南特有的一種白茶,不是普洱茶,更和月亮沒有實際關係,只是一種詩意聯想,大家 get 到了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