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4來源:地理探索作者:梁鳳英
橋
「功夫小子」
海上水屋
集市水果攤
亞沙巴島
人猿保護區
山打根的海龜島上
山打根獨有的長鼻猴
山打根風情
山打根海上度假村
山打根海上水屋
山打根風景
遊人
水上清真寺
廟內
眺望大海
遊人
山打根(Sandakan)一譯仙那港,是馬來西亞沙巴州第二大城市,景色宜人。提起馬來西亞的山打根,十有八九的中國人並不熟悉,但說起那出經典的日本電影《望鄉》在中國的播出,相信會有不少上了點年紀的朋友都會記憶猶新,特別是影片中的主人公阿琦婆,更是讓人難以忘懷。電影中所訴說的阿琦婆,便是被賣到了山打根這個地方的。也因為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而成為當年日本眾多下層女性被迫遠赴南洋賣身的悲慘命運的見證者。當筆者來到這蘇祿海之濱的這個小城,被溫潤的海風與熱帶陽光迷住雙眼,與熱帶雨林和野生動物的近距離接觸,和琳琅滿目的美食與熱情的當地人打起交道時,我的心便留在了這裡。
加裡曼丹島也譯作婆羅洲,是世界第三大島嶼,位於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一個島上同時有著馬來西亞、汶萊以及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的領土。山打根便是加裡曼丹島上馬來西亞沙巴州的第二大城市。在地理位置上來說這處於眾多熱帶風暴發起之處,卻在造物主的眷顧之下,這裡卻常年不受風災的影響。美國女作家安琪·凱斯曾在山打根住過一段時間,她在自己的作品《風下之鄉》中精彩地描繪了沙巴的風光。從此,「風下之鄉」的名號不脛而走,成為沙巴最著名的別名。而該作品中所指的「風下之鄉」這正是山打根!
「風下之鄉」山打根
從廣州出發,乘坐亞航那趟唯一的凌晨零點10分起飛的航班,經3小時飛行,直奔沙巴州首府的亞庇機場,在機場的地板上對付了一個晚上,早晨7點繼續登機飛往山打根,不用1個小時便能抵達。
山打根在全盛時期,曾是全世界富豪最多的地方,是以輸出木桐和木材產品而盛名遠播的港口。中國的明朝時期,曾有很多南方的人被賣到山打根當苦力(俗稱「賣豬仔」),也就是目前當地華人的祖輩。1883年,英屬北婆羅洲渣打公司把山打根定為首府,可見當時地位之顯赫。可是二戰時期,整個城市就這樣被摧毀了,富豪全都逃到了異鄉,從此山打根的風光一去不復返,首府也因此轉移到現在的亞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山打根伐木業興盛時期,帶動當時山打根經濟,許多富商又聚集於此,盛況空前,一時無兩,被冠以「小香港」之稱。伐木業目前已經沒落,取而代之的是水產業,捕獲的水產,除了供應本地市場,也出口到香港,臺灣,日本等亞洲地區,甚至遠至美國。東馬海域蘊藏著非常豐富的魚產量,所以山打根也有「海鮮天堂」之美譽。
這次恰好碰上了朋友酒店在山打根新張開業,輕鬆以400元人民幣一晚還含早的價格拿下了一個海景房,SPG金卡會員還有免費升級房型及早餐。這裡不僅條件設施一流,連地理位置和景色也是一流。位於13層的自助餐廳,一側是明亮的落地玻璃窗,蘇祿海的風景如畫般呈現面前。食物精美,但景色更美,雙美融合,確實是一種難得的居住享受。
旅行不過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走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只有最市井、最接地氣的地方,最有最真實的生活氣息。所以,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到一處地方便逛逛當地的菜市場。在有「海鮮天堂」之稱的山打根,我怎能錯過最有生活氣息的菜市場呢?令我頗為驚訝的是,這個菜市場與國內的市場不同,不僅集合了多民族的烹飪素材,還格外的清爽乾淨。
來山打根之前,就聽說沙巴等地的海鮮部分是由山打根運輸過去的,由此可以推斷,山打根的海鮮應該新鮮而相對便宜,根據我實地考察,果真如此!且不說如龍蝦般「昂貴」的海鮮也不過50馬幣一公斤,光是市場裡幾塊錢馬幣就有交易的各種海魚和海螺便讓我極度垂涎。華人市場裡長度約在一米左右的鹹魚也不過28馬幣一公斤,各種海草海帶更是廉價得跟免費無異。
山打根華人數量眾多,因此佛教香火在此旺盛。最早的一座華人寺廟是上世紀80年代建於快樂村山坡上的觀音廟,善男信女在這不甚引人矚目的寺廟內誠心的膜拜觀音,附近的還有一座名為三聖宮的廟,在考試期間香火特別鼎盛,據當地人說,該廟中的一尊神明會保佑考生順利過關。看來,無論華人到了哪裡,都能把考試、前程與祈求平安順利的心願與寺廟結合起來。
如果是想欣賞山打根灣全景以及參觀市區最新廟宇,建立在市南石山頂上的普濟寺則是遊人必去之所,雖然與國內很多極奢侈的廟宇相比較起來,普濟寺算不得規模大和富麗堂皇,但是在山打根,已經非常可觀。更講究的是,寺廟融入了當地的習慣,入廟必須脫鞋。但見寺廟紅金色相映,輝煌悅目,牆柱雕龍,栩栩如生,鍍金的菩薩像照耀明亮的蓮花燈及香火味,更襯託出普濟寺莊嚴安寧的氣氛。
山打根水屋享美食
所謂水屋,其實嚴格來說應該算貧民窟,或者說是棚戶區。水屋以華人聚居為主,是當年漂洋過海來南洋謀生的先輩生活條件簡陋的歷史遺存,今天很多居住於此的華人後代儘管在經濟上不再窘迫,當地政府也願意提供新的條件要好很多的居住地,但無奈他們在此生活習慣了,並不願意搬遷。我跟隨著熱情的當地朋友,從木屋間窄窄的通道,一直往前走,走到海水漫過木屋下木樁被淹沒一半的地方。一抬眼,「森森海上風味」大排檔到了。轉角進入,果然別有洞天,一幅搬運收拾各類海鮮的繁忙景象,一張張食桌足足擺了幾十張,兩邊的工人在我們經過的時候,特意誇張的把手中鮮活的大蝦展示出來,然後是石斑、大個蟶子,還有性情據說很殘暴,必須一個個用單獨用塑料瓶分開的大隻瀨尿蝦……華人烹飪獨有的香味從廚房裡瀰漫出來,我們的疲乏似乎被這一激,祛了不少,口水忍不住在口腔中分泌、下咽。
這實在是一頓非常特殊又非常豐盛的早餐,量大,食材又極為新鮮,口味上佳,把旅途的奔波辛苦在這一刻一掃而光。看著周圍一個個熊貓眼的大家,熱情高漲,大快朵頤。我現在看著照片,回想當時個個「吃貨」本色,看到那一盤盤由蝦、魚、貝殼、蘇東(魷魚)煎炸烹煮出來的美食,不禁再次口舌生津。而那一杯杯當地特有飲料——桔子冰,也頗讓人留戀,酸酸甜甜、冰冰爽爽的口感,是難得的佐餐佳品,喝完一杯就忍不住叫老闆上第二杯,反正不貴,2、3馬幣一杯,不妨喝個夠。
從我們坐的桌子向外跨一步,探頭出去就是海,海水中是一朵朵宛如白菊盛開的水母,優哉遊哉,愜意安然,他們是否也知道我們的快樂呢?我們是否又真的了解他們的愉悅?那一刻分神,若莊周夢蝶,分不清我是水母,還是水母是我……
紅毛猩猩樂園西比洛人猿保護區
到山打根,最期待的內容是觀賞長鼻猴和人猿。今日的山打根,重點定位於自然保護區。在這個得到造物主庇佑的地方,熱帶雨林得以保存完好,這裡有很多獨有的動植物,是山打根不可多得的特產。最令山打根人感到驕傲的就是人猿了,這個與人類最為相近的生物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慕名前來觀賞,給山打根積累了不少的名氣。這裡不僅有全世界最大的類人猿保護區西比洛人猿保護區,還有拉卜灣長鼻猴保護區。除此以外,熱帶雨林探索中心及海龜島保護區也在漸漸興起。
西比洛類人猿庇護中心離山打根市區25公裡,佔地面積43平方公裡,處於風景宜人的熱帶雨林深處。自1964年,這裡便開始訓練受傷的、或者從小就被人捕獲的類人猿(紅毛猩猩)學習如何在荒野中保護自己。
如果要遊客自己去找類人猿,恐怕是不可能的事。還好保護區裡有個景觀臺可供遊客近距離觀賞紅毛猩猩們進食。紅毛猩猩們是自由散養在這片森林裡的,因此只有餵食時間,才能在遠遠的觀看。而一般餵食時間分早上11點和下午2點,錯過了就只能第二天來了。所以,大家都是很早就到了景觀臺等候,都希望早早的找到最佳位置便於拍攝。在密不透風的熱帶雨林中等候著,不一會就大汗淋漓。工作人員來了,還帶來了滿滿一籮筐的香蕉,才把食物安放在餵食臺上,一些算準了時間埋伏在旁邊樹叢裡的紅毛猩猩們便如約出現。它是順著森林內側的繩子慢慢爬過來的,大家都焦急的等著它能進一步的靠近餵食臺,以便清楚觀賞並拍攝,可是它並沒有進一步靠近,過了一會兒,居然又有一隻跟出來了,原來是約了同伴啊!才爬上餵食臺,哥幾個就開始了香蕉大餐。吃飽了,就開始擺起各種姿勢,好象早就習慣相機的卡嚓聲。有時還抓耳撓腮的,有時甚至打起哈氣,逗得大家都忍不住笑出來了。整個餵食過程約一個小時,雖然大家都站的很累,但久久的還捨不得離去。
您千萬不要被這些外貌蠻橫的紅毛猩猩們騙了,其實它們都有著一顆溫順聰慧的內心。雖然庇護中心內遊客不可觸摸人猿,不過在登記中心的外面通常都可以看到及拍到數隻成熟的雌性人猿,它們好像很喜歡跟人類打交道而不太願意返回荒野中。在看過教導受遺棄的人猿如何攀樹後,遊客可前往一座平臺觀看來自森林遠處野性半收的人猿,每天兩次來取食分配的牛奶及香蕉。此外還設有一座自然教育數據中心以及一間小型戲院,放映著有關西必洛人猿庇護中心工作情況的紀錄片。如果遊人願意,可以出資認養一隻人猿,只要幾百馬幣一年,每半年中心都會將遊人認養的人猿情況詳細匯報給出資人。愛心人士不妨一試。
拉卜灣長鼻猴保護區
在山打根這個小城,有大片大片的森林,這種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所以首先我們就來看看這裡的森林資源吧,在山打根,沿海的地方有一片紅森林,這是非常寶貴的樹木,它可是盛產丹寧的,這是一種具有鞣皮性質的植物成分,一般的樹木是提取不出來的,由於這裡的樹木很多,使得山打根成為馬來西亞的最大的木材出口的港口,這個特產給馬來西亞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可得好好的感謝感謝「它」。
而在距離市區30公裡處幅員遼闊的油棕園,也有這麼一片紅樹林。十多年前,油棕園的工人便住在這片紅樹林旁邊。有一段時間,他們發現每次出去勞作的時候,放在屋子裡的糕點總會莫名其妙被偷吃,終於有一天,他們偷偷藏起來,結果發現是幾隻鼻子長長的猴子進屋偷食。他們隨即向老闆匯報,華人老闆聽說後,建議他們不要趕跑這些猴子,反而是把住所騰出來,每天製作糕點放進去給猴子吃,長此以往,猴子越來越多,趕都趕不走,卻成為當地一大特色。華人老闆於是近年來開始設立專門的保護中心,向外界做展示。
拉卜灣的長鼻猴是可以近距離接觸的。當然,這不代表你可以撫摸它,因為長鼻猴天生就是領地意識超強的動物,你友善的撫摸對它而言則是一種進攻行為。當它端著大大的鼻子淡定地走到我的面前時,我的心裡難免有點激動。這是婆羅洲的特有動物,其它地方無法如此近距離的看到,從它們對這片樂土的熱愛之情中,你可以看到愛心人士對它們的保護是如此之好,實在讓人欣慰。這些宛如天外訪客的猴子乃群居動物,鼻子又大又圓的是公猴,鼻子相對尖小的則是母猴,一般一個族群只有一隻成年公猴做首領,它會擁有數目不等的老婆們。一旦群體中的小公猴長大,就會被驅逐出去,自謀出路。它們一般會聚居在一起,成為一個新的群體,直到中間有一隻徵服母猴,「結婚」生子,自立門戶。
當然,這些「權利」都是實打實的通過拳頭「爭鬥」而來的。每當飯點到來之時,投食員背著沉甸甸的糕點出現在投食平臺上,不少猴子從茂密的樹林中鑽出,開始享用它們的大餐。聚精會神的樣子,根本不理會棧道上對它們「垂涎欲滴」的遊人。他們性情相對溫和,只有在搶食時偶爾打鬧,只要各自有得吃,也就迅速相安無事了。不少遊人在站到它們身邊與之合影,它們也無所謂的樣子,並不主張肖像權。有趣的是,長鼻猴的鼻子大到會影響它們進食,因此,公猴在吃東西時需要用爪子將鼻子向上推開,看上去非常滑稽。
在拉卜灣長鼻猴保護區的B區,可以觀賞到體型小2號的黑葉猴。黑葉猴也非常可愛,頭型基本都是莫西乾式的。有些母猴身上背著小猴,小猴的全身毛還都是金黃的,嫩嫩的憨態可掬的樣子,經常與母親笨拙地打鬧。等它們長到三到五個月後,毛髮就漸漸變成黑色了。同樣,它們一點也不怕人,只要你是善意的,即使坐在它們身邊,它們也沒意見。
圖為:馬來西亞美麗的山打根景色及自然保護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