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穿內褲的?此前都是開襠褲嗎?

2020-12-25 浪子聊歷史

中國早期內褲的雛形應該是在漢朝,古人稱其為「窮絝」。它的發明者是大將軍霍光,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一個日理萬機的大老爺們,竟然研究起女人應該穿什麼樣的內褲,他是變態嗎?

其實不然,霍光發明「窮絝」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外孫女上官皇后能誕下龍嗣,同時也為了防止漢昭帝跟後宮其他女子曖昧,亂搞男女關係。

而且在當時,窮絝還是個「雙標」產品:除了皇后以外,就連宮女都必須穿這種內褲。

據《漢書》記載:光 ( 霍光 )欲皇后擅寵有子,帝時體不安,左右及醫皆阿意,言宜禁內,雖宮人使令皆為窮絝,多其帶。

所謂窮絝,現在泛指褲襠,但又不是指開襠褲,因為窮絝雖然也有前後襠,卻系了很多的帶子,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方便解開。

好比現在的鞋帶一樣,想要解開真的是太繁瑣了。就當霍光為自己的發明沾沾自喜的時候,漢昭帝日子卻過得十分苦惱,甚至後來變得清心寡欲。最終21歲就病逝了,但沒有留下一個孩子。

當然從男人的角度考慮,也可以理解漢昭帝的心情。試想下,某日漢昭帝看著妃嬪跳舞,看著眼前的美人婀娜多姿的身形,衣著又非常的得體,他被深深的迷戀著。突然他感覺頭腦一熱,便想要找妃嬪共赴雲雨,可是光解開窮絝就花了幾分鐘,當全部解開了,卻發現腦袋裡的那點欲望也沒了。長期以往,漢昭帝自然對男女之事提不起興致。

那麼在漢朝以前,古人是不是沒有內褲穿,都穿的開襠褲嗎?你還別說,先秦時期不管男女都還沒有穿褲子的習慣,理論上都穿著開襠褲。

古人下身穿的是什麼?

從文獻資料記載來看,古人穿的衣服很是繁瑣,一點都沒有我們現在的衣服方便舒服。剛剛提到先秦時期沒有褲子,準確的講,應該是趙武靈王在軍隊中推行胡服騎射制度之前,中原大地上都是不穿褲子的。

那麼問題來了,那時候古人穿什麼呢?總不可能光著腚就走出家門吧,畢竟秦漢時期,都十分注意禮義廉恥的文明修養。

其實古人那會所謂的褲子,就跟我們現在小孩子穿的開襠褲差不多,兩者的相同點都是裸露著襠部,但不同點是古代比現在的開襠褲還露的多,古人管這樣的褲子叫「脛衣」。

《注》脛,膝以下骨也。

「脛」在古代名詞解釋為,膝蓋以下的骨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腿。那麼「脛衣」顧名思義,也就可以解釋為穿在小腿上的衣服,並沒有褲襠部分。所以脛衣只有兩個單獨的褲管,想要穿著的時候就簡簡單單的綁在腿上。

如果非要用現在某件衣物作為參考的話,可以把它想像成女性的長筒襪。但古代成年人總不能就穿著「脛衣」出門,這種不雅的事情在封建社會肯定是不允許出現的。於是便有了「裳」,裳可以解讀為一種裙子,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遮蔽下體:

據《易經》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據文獻記載,早在我們的老祖宗堯舜禹時期,就已經流行穿衣裳了。但古人所說的衣裳,更準確的說法應該叫「上衣下裳」,跟我們現在理解的衣裳是不一樣的。而裳的作用主要就是為了掩蓋下半身。古人穿衣裳正好也能證明了一點,人與動物的區別之一就是有了羞恥感。

說到這,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古人大多都喜歡跪坐著了吧。除了當時凳子椅子這些硬體條件跟不上以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跪著坐,再蓋上裳的話,自己隱秘的部位就會被順其自然的蓋住了,不然下身就會「漏風」。

當然如果不席地而坐,不端正坐姿,也會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失禮的行為,這種坐姿叫「箕踞」。

箕踞,十分失禮的行為

先說說箕踞到底有多失禮?舉個簡單的例子,孟子就曾因為妻子在家中箕踞,一氣之下,便想將其趕回娘家。

據《韓詩外傳》記載: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向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入戶不有聲,令人踞而視之,是汝之無禮也,非婦無禮也。

有一天,十分注重禮儀之道的孟子回到家中,開門後就發現妻子一個人在家箕踞而坐。於是十分憤怒,就去找母親告狀說:「母親大人,我的妻子一點也不講究禮儀,她令我失望透頂,我想要把她趕回娘家去」。

孟母一聽,覺得事情很有蹊蹺,畢竟兒媳婦一直在家裡好好的啊,怎麼會失禮的呢?帶著好奇,她便問孟子到底發生了什麼。

於是孟子義憤填膺的說他看到妻子箕踞在家。孟母聽完,便笑著說是孟子無禮。進屋之前要先敲門,這個是最基本的禮儀,就是為了不讓屋子裡的主人沒準備就迎接。孟子聽完,覺得有道理,便十分自責,也不再提趕妻子回娘家的事情了。

那麼箕踞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坐姿呢?簡單來說,就是臀部著地,兩腳伸前並張開,兩膝微曲的坐著,形似簸箕。

其實在現在箕踞隨處可見,不管哪裡,你只要往有人群坐著的地方一瞟,肯定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這樣的坐姿。

而之所以我們覺得無所謂,是因為我們現在有「防走光神器」褲子。此外就算是女性穿裙子箕踞,也有「打底褲」遮蓋。但古人不一樣,因為他們那會還真的都在穿開襠褲呢,箕踞很容易走光。

不僅如此,古人還認為箕踞是一種侮辱,就跟我們現在豎中指,向下豎大拇指一樣,有異曲同工之效。

箕踞,挑釁對方

我們都清楚一件事,一個人如果長久跪坐,那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首先時間一長,腿肯定會抽筋。但古人為了以示對別人的尊重,必修課之一便是哪怕小腿抽筋了也得一板一眼的坐著。

這個時候,如果因無法忍住,而選擇臀部著地,雙腿伸開,也就是上文說的箕踞。那麼除了可能走光以外,還會被對面的人認為是一種挑釁甚至會當成侮辱。歷史上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如荊軻箕踞大罵秦始皇。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想學過歷史的人都清楚,這裡就不仔細講了。話說圖窮匕見事件後,荊軻知道無法刺殺秦王了,索性他也不再追逐秦始皇,倚靠著宮殿裡的石柱,一邊大笑,一邊箕踞大罵秦始皇。

這其實也是一種阿Q的精神勝利法,或許此刻荊軻的想法就是:就算我不能殺了你,我也要跟你比比內在的東西,至少能噁心下你吧。

《史記· 刺客列傳》:「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漢朝太史令司馬遷將荊軻這種坐姿繪聲繪色的描述出來,可見在當時,箕踞的確具有侮辱性質。畢竟相當於直接走光給對方看,這對於古人來說,簡直是一種「傷風敗俗、品德敗壞」的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除了穿「脛衣」以外,也有一種合檔褲,跟現代的三角內褲很像,名字叫「犢鼻褌」。提起「犢鼻褌」,就不得不提一則西漢大文豪司馬相如和犢鼻褌的故事。

司馬相如和犢鼻褌

話說西漢時期,才貌雙全的卓文君被不知道從哪塊地上冒出來的司馬相如用一曲《鳳求凰》給拐跑了。

然而私奔後,兩人發現家徒四壁,沒有半兩銀子,日子過不下去,最後只能面對現實,司馬相如便和一群工人一起穿著犢鼻褌在街上勞作,差點沒把他富豪老丈人卓王孫氣死。

《史記》: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傭保雜作,滌器於市中

原因就在於老丈人覺得司馬相如穿「犢鼻褌」,是顏面掃地的事情,搞的卓王孫,不得不周濟下他們,免得他們出來丟人現眼。

看到這裡,估計有人會問「犢鼻褌」既然已經跟現在的內褲很接近了,為什麼還說古人沒內褲穿?其實這不矛盾,因為從司馬相如的故事就能看出,稍微有點地位的人,都覺得犢鼻褌很丟人,很排斥怎麼可能普及開呢?

那麼犢鼻褌是什麼呢?犢,就是牛,一般指的是牛犢子。犢鼻褌,顧名思義就是像牛鼻子一樣的褌。那褌又是什麼呢?「褌」是指合檔的短褲。元代名家趙孟《浴馬圖》中給馬匹洗澡的馬倌們穿著就是犢鼻褌。

因此至少在漢朝時期,古人就已經開始穿「內褲」了,只不過那個時候叫「褌」,其實褌跟現在的內褲有點相似。

後來到了唐宋時期,隨著合檔褲開始普及,於是便出現了混搭穿衣模式:穿合襠褲,那就不用穿裳,如果穿脛衣的,依然要穿裳或袍,但依舊沒有內褲的概念。

如果非要以現代內褲樣式來定義早晚的話,我們穿內褲是在民國時期,由西方傳進來的。(第一條現代內褲是1935年誕生在美國)

說到內褲,就不得提下1932年12月,日本白木屋百貨店因為電線故障發生了一起重大火災。

當時在樓上的人通過繩索滑下來,但還是摔死了十幾個人,大部分是女性。而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日本也是沒有穿內褲的習慣,為了防止走光,女性店員力不能支。

《羞恥心的現代史》:因為穿和服的女店員攀著繩索往下滑,被風一吹,和服便翻捲起來下身走光,所以感覺羞恥的女人們被迫用一隻手按住衣服,導致無法單手支撐體重,活活摔死。

最後想說的是,如果非要較真,到底是誰發明了內褲,可千萬不要說是歐美人,因為「褌」作為內穿的合檔短褲,在中國很早就有了,不論在歷史的久遠性還是實用性方面都更勝歐美一籌。

相關焦點

  • 古代人穿開襠褲嗎?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到什麼朝代結束的呢?
    古代人穿開襠褲嗎?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到什麼朝代結束的呢?古時人們把不學無術,整日鬥鷹走狗的大家子弟叫做紈絝子弟。這裡的「紈絝」就有這個問題的答案。細絹為「紈」,脛衣為「絝」。在原始社會,古人就穿著一個遮羞布,作為下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穿上了開襠褲,而且是男女都穿的,當時是以實用為標準,開襠褲方便生理需要,如此古人會跪坐,以遮羞,否則就走光了。在後來,由於生產和戰爭的需要,古人逐漸穿上了褲子,但是開襠褲並沒有被淘汰,成為古代女子出嫁的必備品,主要是為了避免新婚之夜洞房的時候,雙方太尷尬了。
  • 孩子冬天穿開襠褲冷嗎?這些育兒的誤區別再犯了
    聽到奶奶這樣說我也不知再說什麼好,後來我在一個媽媽群聊天,把「孩子冬天穿開襠褲屁股到底怕不怕冷」這個話題拋了出來,竟然有不少人表示支持。有人舉出一串俗語,什麼「閻王爺封了三年鐵屁股」、「大人的臉孩子的腚,都不怕凍」、「凍了鹹菜甕,凍不了小孩腚」,還有人說:「為什麼打針要打屁股上?
  • 孩子多大適合穿開襠褲?早點拿掉尿不溼,對孩子是好是壞?
    導語:周末,朋友帶著孩子來我家玩,朋友只給她的兒子穿了一個小背心和一條開襠褲,沒有穿內褲也沒有穿尿不溼,雖然是夏天,但出來玩光著PP還是讓人覺得畫面不和諧。朋友大咧咧的說:「男孩子嘛,怕什麼,一進夏天我就把他的尿不溼給脫了,省錢不說,最主要的是涼快。」
  • 古代女子上身為肚兜,那下半身穿什麼?想不到古人這麼放得開
    古代女子上身為肚兜,那下半身穿什麼?說出真相你可能不敢相信!近些年來,我們看到的古裝劇越來越多,我們在電視劇裡可以看到很多古人的穿著打扮,朝代特色,生活習慣等等。我們也不難發現,古代人對男子十分的寬容,對女子可就苛刻多了。
  • 聽說,日本女人穿和服時不穿內褲?果不其然!
    女式和服則繽紛豔麗,腰帶很寬,而且種類、款式多變, 在穿和服時, 一般先在最裡面穿腰卷和貼身襯裙, 其次穿貼身汗衫, 然後在外面穿上不同色彩的和服。還須穿布襪和木屐或草屐, 同時, 頭上還要梳成髮髻。留出長長的潔白的玉頸。和服的織染和刺繡考究,使它儼然成了一種藝術品。和服雖好看,但是據說日本女人穿和服時都是不穿內褲的,這是真的嗎?
  • 你們的孩子幾歲穿內褲?寶媽們快過來看看,可別穿錯哦
    那時候我會在他們無聊的時候聽他們講。他們當地的方言和普通話差不多,大部分都能聽懂。當時一個兩歲多的小男孩也穿著中國式的胸衣在院子裡玩,有時候會一屁股坐在地上,但是地上沒有用大便擦乾淨。一個老人蹲下來逗走在路邊的小男孩。你的陰莖太短了。爺爺可以幫你加長。太短就不尿了。你會像女生一樣蹲著。小男孩害怕了,就說,幫我拉,老頭真的拉了小男孩露出來的陰莖,說是不是變長了。
  • 古代宮女為什麼必須穿開襠褲?開襠褲是從那個朝代開創的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女性地位低下,女性普遍都是沒有地位的,只能算是男性的附屬品,皇宮中的宮女就更別說了,宮女一點人權都沒有,在穿衣方面是不可能穿褲子的,只能穿開襠褲。  宮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必須穿開襠褲的:  漢靈帝劉宏是一個生活毫無節制的帝王,在繼位前的生活就極度淫亂,登基後立為宋氏皇后母儀天下,宋氏因生性恬淡而讓劉宏反感後遭後宮嬪妃誣陷被廢憂慮而死。  隨著劉宏年紀的增長骨子裡淫亂的本性也一點一點暴露了出來,在皇宮之中劉宏命令所有的宮女以及嬪妃都隨時穿開襠褲,也方便劉宏隨時寵幸,不必寬衣解帶。
  • 古代女性為何要穿開襠褲?連成親都提前準備,理由讓人臉紅害羞
    在如今人的眼中,開襠褲一般都是屬於小孩的專屬物品,基本已經很少有成年人在穿開襠褲了,當然某些人把這當成了一種情趣衣服的話,那可以忽略小陳說的話。而在古代,本是嬰兒的專屬卻轉換了角色,成為了古代女性的一種專屬品,甚至在女性即將成親的時候,女方的母親長輩們都會為女兒準備一件開襠褲,而這開襠褲在成親之夜的時候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眾所周知,在古代封建社會制度的影響下,尤其是在儒家思想的控制下,古代女子對於貞潔看的是十分重要,除了像唐朝一類的朝代,相對來說比較開放,其他朝代的女子在穿衣風格上都是趨向於很保守的。
  • 古代夏天女子穿開襠褲?
    在當下這個時節,全民都在討論一個很熱門的話題那就是「熱死了」。當然,因為隨著時節的更替已經進入了夏季了,而且是最熱的時節三伏天,古時候有句諺語叫做「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老實說這人活著還真是不容易呀!!古人的夏天是更親近自然,更有情調的,他們也能把夏天過的有聲有色,古代的百姓主要是靠扇子納涼,扇子多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經濟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之稱的扇子。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人工風扇」即在一個軸上裝上扇葉,軸心上拴有繩索,僕人手搖軸心上的繩索,扇葉被帶動旋轉則可生成涼風,當然布衣是享受不起這種電扇的。其二:瓷枕。
  • 男人最喜歡女人穿哪種性感內褲?情趣味十足
    很多女性都會給自己準備幾套性感內衣褲,以增加情趣,市面上性感內褲的花色、款式都很多,你知道男人都喜歡哪一種嗎?吊襪鬆緊帶:想像一個女人將一隻腿放於椅上,那種撩人的風姿,直可以迷倒眾生。
  • 古代女人保守卻要穿開襠褲的原因
    封建社會的女性地位很低,什麼三從四德,把女性束縛的沒有一點自由。同時在穿衣打扮方面,也必須得捂得嚴嚴實實,如果露的稍微多一點,就會被人說三道四,會被人們認為不貞潔。但是有一點例外,那就是開襠褲。這個今天只有小孩子穿的衣服,為何古代的成年女性們也要穿呢?古代的女人那麼封面保守怎麼會穿這種褲子?
  • 古代女人內褲太奇葩!一根繩子用處大!西方最早內褲用來治病的!
    據史書記載,漢代以前,女人下體無衣,到了漢朝才穿上開襠褲,也就是說在漢朝以前,女人只穿上衣和裙子,而裙子下面則什麼也沒有!到了漢朝,為了保護隱私,會在裙子下面穿條短的開襠褲,方便上廁所!到了唐朝,女人也不穿內褲,因為著地的長裙起到了遮掩的作用,因此人們基本上沒有穿內褲的概念,只有女人在來例假的時候,會在裡面穿一種舊短褲,防止外衣弄髒!但是在唐朝,肚兜卻很盛行!有傳言說:肚兜是楊貴妃為了掩蓋和安祿山私通的痕跡而發明的,但是肚兜早在先秦就有了,稱"膺!肚兜流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 日本女人穿和服何時開始穿內褲?
    那麼這些穿扮成藝伎的女人,其實都是一些普通的遊客。我們中國的女孩子也是一樣,到了日本會有一個很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夠穿上一套和服,拎上一個小布包,在街頭走一走,在古寺裡逛一逛,然後留下一組漂亮的照片。為什麼日本的和服如此受人迷戀?我想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她的豔麗。高級的和服是從設計繪製花紋開始的,設計好花紋以後,再去找工匠紡織,所以每一套和服的花紋和色澤是不一樣。
  • 古代女子行房為何愛穿「開襠褲」?原因原來很簡單
    女性為了防止走光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常常穿得裡三層外三層。  古時候女子的服飾主要以長裙為主,在長裙裡還會穿一件脛衣,那麼脛衣究竟長什麼樣子呢?脛衣其實和現代的開襠褲極其相似,但是比現代的開襠褲還要更加簡易。脛衣其實只有兩條腿和一根繩子組成,繩子可以綁在人的臀部,而褲腿可以用於防寒保暖。  最早的脛衣大概出現在秦漢時期,當時的男人也穿著脛衣。
  • 日本女人穿和服真的不穿內褲嗎?
    日本人又叫和服為吳服,是從我們中國的江浙一帶傳過去的,也是最早日本人登船到中國的地方,就是浙江寧波一帶,經過2000多年的歷史中,日本人不斷的改造和發展,成了當今的和服,和服也成了日本的標誌。*成人儀式是政府主辦的,這時候日本女孩就要穿和服了,成人節的和服是一生只穿一次的,一般是租的,大概1800RMB/天。第三次一般是大學畢業。第四次穿的基本上就是結婚的時候了。
  • 隋煬帝的特殊癖好:不僅讓宮女穿開襠褲,還睡了……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很多文人對隋煬帝的評價都不太好,這不僅僅是對於他政績上的評價,更多的差評還是來源於他的宮闈私事。傳說中,隋煬帝把古代昏君的三大愛好都佔了:喝酒,遊玩,美女。在那個時候,這個漢靈帝確實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他真的為了滿足一己私慾,在宮闈裡面下令,讓皇宮裡面的宮女必須穿上開襠褲,開襠褲內什麼也不許穿,必須將重點部位暴露出來。這樣一來,這位好色的皇帝走在路上的時候,只要看到哪位宮女姿容不錯,能夠入得了自己的眼,他就可以隨地交歡。那隋煬帝有沒有做過同樣的事情呢?據正史記載,是沒有的。
  • 女人都不穿內褲?漢朝還規定女人穿開襠褲
    我國歷經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以至於直到現在我們還是一提到封建制度就覺得封建制度下的人們是墨守成規,大家可能對古代都抱著一個思想傳統的觀念,你可曾知道,在古代女子只穿長袍裙不穿褲子的,更別說內褲了,就算是有穿褲子的,也是穿的那種沒有褲襠的套腿褲。
  • 開襠褲明明很不衛生特別是女寶寶,為什麼好多家長還在給孩子穿?
    前言我們家孩子從出生就穿開襠褲,一直到出月子之後,我就給孩子換了正常的褲子,其實穿開襠褲是為了省事,因為這樣處理孩子的排洩會方便,但是我讓孩子穿尿不溼家人都罵我:懶!說我就知道省事!就知道給孩子換尿不溼,到底是開襠褲省事還是不穿省事?
  • 古代女子出嫁,父母必備嫁妝開襠褲,看完原因令人臉紅
    ,這種做法也釀出很多的愛情故事,但是也是還好的,因為在古代,那些有錢家的小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很少出去見生人,更別說是男人了,很多人因為這樣走到一起,相濡以沫過一生,這是很好的結局,也有很多的悲劇在很多電視劇裡面都有那種愛情悲劇,富家小姐愛上窮書生,最終還是沒有走在一起,在新婚當日就自殺,這種很狗血的劇情都是在電視劇裡面很常見的,但是這種故事歷史上也是有類似的事件
  • 漢朝之前的古人為什麼吃飯要跪著?
    史書記載漢朝以前的人們就餐時都是席地而坐。《禮記·樂記》記載:鋪筵席。陳尊俎。意思是說人們在用餐之前都要把用葦、蒲之類植物莖稈編制的筵和席鋪在地上,再在筵、席上放置食品,然後席地坐食。到了漢朝,漢朝人也席地而坐,而且還是跪坐。吃一頓飯得跪上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