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俗性是川劇藝術中的文化素質,這種隨俗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2020-12-15 我太識趣了

本文乃「我太識趣了」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在川劇文化的基本素質中,隨俗性是值得倍加重視的一種素質。與華夏民族所有地方戲曲一樣,川劇的形成,與古蜀地域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有直接的關係。應當指出的是,位於內陸深處的四川盆地,與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原正統文化一直有所隔膜和偏離。崇山峻岭、激流險灘將齊魯之學在某種程度上隔在了盆地以外。相對而言,巴蜀古人的個性普遍較之燕趙之民更為自由不羈。而四川古代文人以陳子昂、李白、蘇軾、楊慎等為代表,多半放浪形骸,不拘禮法。

放浪形骸的李白

就華夏正統儒學思想的流脈而言,在宋代極有影響的「蜀學」,較之北方二程的「洛學」,顯出極大的不同,以至某種程度的背離。其代表人物陳摶、張拭、魏了翁、蘇軾等,無不放達通脫。他們的思想與個性,與儒家禮教相去較遠,而與巴蜀民風民情民俗民心更為貼近。當年,蘇軾就對程頤的迂腐每加玩侮,並由此演成了見於《宋史紀事本末》的洛蜀黨爭。流風所及,到「五·四」時期,唯四川出了個以只手打倒孔家店而海內聞名的學者吳虞。正因為如此,整個巴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對華夏正統思想產生疏遠,而向地域民俗文化傾斜。這種傾斜,在川劇文化中突出地顯示出來。這就是川劇文化隨俗性素質的一個重要內涵。

書籍《宋史紀事本末》

在川劇的形成過程中,對四川民間歌舞、四川儺戲和四川目連戲在戲劇樣式、表演程式、戲劇風格、戲劇音樂上的吸納和借鑑,是四川文化隨俗性的早期表現。至今在川北地區保有旺盛生命力的燈戲,對川劇文化的隨俗性素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把燈戲視為川劇的根。20世紀50年代以前,燈戲活躍在四川各地,尤其是鄉鎮、農村。這種被老百姓稱之為「農民戲」、「壩壩戲」的地方戲劇形式,有著濃鬱的泥土氣息,它直接產生於四川民間歌舞和四川帷戲。而民間歌舞和四川儺戲本身,正是四川民俗文化的一種主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四川燈戲

通過燈戲這種形式,四川的民間歌舞、雜耍、皮影、木偶、猴戲、民間小調、嫁歌、神歌、佛歌,以及儺戲(如慶壇)中的唱腔、鑼鼓,便自然而然地長入了後來形成的川劇,對川劇文化隨俗性的形成,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幾乎同時產生影響的,還有四川目連戲。作為一種戲劇文化現象,四川目連戲與自北宋以來流傳於全國各地的《目連救母》雜劇,以及清代中葉以後出現的《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勸善金科》等,既有內在的聯繫,又有自己的發展。目連戲流入四川以後,經過歲月河流的不斷淘洗和衝刷,它逐漸發生了內容上的重大變化和演出形式、戲劇風格上的明顯變異。

川劇《目連救母》劇照

它被賦予了濃烈的四川地域色彩和四川民俗色彩,並使這兩種色彩廣泛深入地浸潤了川劇文化。這種浸潤,首先表現在將四川人在特定的人文地理環境中生存而積澱起來的獨特的生命精神注入川劇的機體之中。就整個四川地域而言,四川人的生存環境絕非全部是「地富魚為米,山芳桂是樵」,還有面積甚為廣的偏遠、貧瘠與荒涼之地。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中,人不能不是堅韌、雄強的。同時,如前文所述,由於「地處西南闢」、「查與華夏隔」,古蜀地域長期處於中華封建正統文化的邊緣,其宗教文化和傳統道德觀念的積澱還不如中原地區深厚、久遠。這些,都使得巴蜀民風既有溫良、淳樸的一面,又有蠻烈、彪悍的一面。

目連戲中「白無常」的舞臺呈現

而後者在與中原等地民風的對比之下,尤其顯得鮮明突出。日月穿梭,歲月嬗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以火辣辣為特徵的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四川人的生命精神。當目連戲進入四川之後,這種生命精神迅速進人它的機體,使它得到根本的改造。最突出的例子,便是90年代在四川中江縣發現的清光緒癸未年間的川劇《目連救母》演出本。這個演出本不僅完整地表現了四川人一生從生到死的全部生活過程,更重要的是,它徹底脫離了目連戲傳統的軌道,反映出一種強烈的反宗教意識,滿懷同情地正麵塑造了劉氏四娘的形象,通過她從人世到地獄的抗爭過程,頌揚了人性的美好和被束縛、被扭曲的女性的叛逆精神。

川劇《目連救母》劇照

不妨將「這一個」劉氏四娘的叛逆精神,視為四川人的生命精神,以及川劇文化中生命精神的象徵。由此可見,川劇文化的隨俗素質,乃是一種以四川人的生命精神為旗幟的、反映四川民俗民風民情的、極富生命力的戲劇文化素質。四川地域色彩和民俗色彩通過目連戲實現的對川劇文化的浸潤,還表現在川劇文化與四川鄉鎮文化在廣度和深度上的空前融合。多少年來,遠在東亞大陸縱深地帶的古蜀地域,就是儼然一派中世紀的田園鄉鎮風情。直到中國沿海地區開始受到歐風美雨的侵襲,現代工業文明開始在上海等大都市登陸,四川盆地的多數居民依然陶醉在喧騰嘈雜的鄉場上。

《目連救母》中的劉氏四娘

在四川遼闊的土地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無數鄉鎮,它們是鄉村與鄉村之間進行小規模商業活動的場所。這裡,是農民的汪洋大海,是小商的汪洋大海,是小農經濟和農耕文化的汪洋大海。這裡是經濟活動的聚集地,各色人等定期或不定期在這裡從事糧油禽蛋大牲畜乃至日用雜貨的交易。這裡也是有限的文化活動的聚集地,茶館酒店中,街頭廣場上,包括戲曲演出在內的各種文化娛樂紛紛展開。活躍在這裡的官紳、糧戶、袍哥、佃戶、流氓、娼妓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所反映出來的政治、經濟、民俗風貌,就構成了四川鄉鎮文化的獨特內涵。而每逢農時年節,為除邪免災,各鄉鎮都要搬目連,即請來戲班連演48天目連戲。

四川茶館

明清以來,尤其到了近代,搬目連活動已經遠遠超出了戲劇藝術範疇,成為一種支配人們精神生活的特殊文化現象。正因為如此,目連戲所形成的獨特的帶有濃烈四川鄉鎮文化色彩的市俗性,便自然融進了在形成發展過程中的川劇文化之中。四川目連戲在演出中對觀賞性和娛樂性的注重和追求,既是鄉鎮文化對它的規定,在某種程度上又是鄉鎮文化對它的一種示範。四川目連戲是通過喜劇化的人物造型、可看性極強的戲劇情節、添加墊臺小戲和調動觀眾的參與意識,來徵服觀眾的。對於川劇和四川目連戲來說,加強觀賞性和娛樂性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四川目連戲

其中,尤其是目連戲中的墊臺小戲的創作和演出,既可以看作是川劇對目連戲的影響,也可以視為川劇對四川目連戲的借鑑。這些墊臺小戲的共同特徵,是正戲醜演,即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幽默與嘲諷,化解宗教的嚴肅與神秘,讓四川人的生命精神洋溢在四川目連戲和川劇之中,也就是賦予川劇以隨俗性文化素質。川劇正式形成之前的川雜劇,主要特點就是以滑稽表演為基本手段,通過對社會弊端的嘲諷來達到愉悅觀眾的目的。而川劇與四川目連戲在四川鄉鎮文化中的融合,更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萌芽狀態的正戲醜演的特徵,使之最終形成了川劇文化的隨俗性素質。正是這種隨俗性,實現了川劇藝術與普通觀眾之間心靈的溝通和呼應。

相關焦點

  • 隨俗性是川劇藝術中的文化素質,這種隨俗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正因為如此,整個巴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對華夏正統思想產生疏遠,而向地域民俗文化傾斜。這種傾斜,在川劇文化中突出地顯示出來。這就是川劇文化隨俗性素質的一個重要內涵。、表演程式、戲劇風格、戲劇音樂上的吸納和借鑑,是四川文化隨俗性的早期表現。
  • 川劇的文化素質如何?它的書卷氣是古蜀文化的長期浸潤的結果嗎?
    晝夜交煌,光陰選替,在漫長的歷史行程中,古蜀文化就像是成都平原「當春乃發生」的細雨,無聲地孕育著、滋潤著這片土地上眾多的生靈。這些生靈中,就有四川的地方戲曲——川劇。張庚、郭漢城先生曾撰文激賞川劇表演藝術家袁玉堃表演中融貫其身的「書卷氣」。
  • 尚文性是川劇的文化素質之一,能否反映古蜀文人的文學審美情趣?
    在川劇文化表現出來的主要素質中,尚文傳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所謂尚文,即對文化知識、文化傳統和文採辭章的尊崇。尚文,貴文,或者好文,乃巴蜀以至華夏的一種人文傳統,或者說,是一種文風。這一傳統文風首先體現在講究語言功力,好尚文辭華美。文獻記載,「景武間,文翁為蜀守,教民讀書法令,未能篤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譏,貴慕權勢。
  • 川劇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川劇歷史起源 川劇流派介紹(上)
    川劇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川劇歷史起源 川劇流派介紹(上)川劇流行於四川全境和雲南貴州等省部分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劇種。川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
  • 戲曲的舞臺表演「讓位」與「留白」,是傳統川劇文學的基本素質
    如果說為舞臺表演「讓位」與「留白」是傳統川劇文學的基本素質,那麼懂得舞臺,合理運用舞臺技巧,便是文學主動調配各種戲劇藝術元素,來服務於文學表達的具體嘗試。「讓位」是退,「運用是進」,前者是承認戲劇舞臺多種藝術元素共生的客觀規律,後者則是在掌握規律基礎上的合理運用。在「進退得當」「取捨相宜」的藝術構思過程中,川劇編劇就像是在畫幅山水國畫,色彩要濃淡相宜,虛實相生。
  • 川劇舞臺的「寫意性」的表演藝術,一共由哪4個方面構成?
    我們通常把這二十個字用來概括川劇舞臺藝術的各方面:第一句指川劇的五種聲腔;第二句指行當;第三句指「五法」;第四句為「功夫」(過去稱四功,「舞」未列入,但隨著戲曲藝術舞蹈性愈來愈強,觀眾的審美意趣的轉變,人們更喜歡載歌載舞,乃至出現了以舞蹈見長的戲,比如《白鱔觀景》、《放裴》、《芙蓉花仙》、《碧波紅蓮》、《華清池》、《射鵰》,故人們又習慣加上了舞字,而稱五法)。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川劇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川劇藝術 ——雅安川劇藝術博物館開館掠影 時間:2018-09-16 10:09
  • 「川劇皇后」沈鐵梅做客中國文聯《藝術公益大講堂》分享川劇藝術...
    「川劇是中國戲曲藝術的一朵奇葩,變臉是其中一項技法,讓世界更加了解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4日,中國文聯官方網站中國文藝網最新推出的《藝術公益大講堂》欄目裡,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川劇皇后」沈鐵梅精彩亮相,她結合四十餘年藝術實踐經驗,就川劇藝術魅力與觀眾做了細緻分享
  • 川劇表演藝術中,演員是如何通過臉譜表現人物性格和內心感情的?
    心理外化也就是心象示現乃傳統戲曲藝術揭示劇中人物性格特徵和內心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川劇舞臺表演中,最常見也最具典型意義並贏得八方讚譽的是「變臉」。臉譜是基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符號化戲曲審美形式之一,用川劇名家張德成的話來說:「臉譜,顧名思義,既然稱譜,便不是在臉上隨意作畫,胡塗亂抹,而是有譜——有道理、有目的、有規矩的。
  • 李雪火鍋:美食搭臺傳承川劇藝術
    作為寬窄巷子文化新坐標的李雪火鍋,其創始人李雪,是地道的四川人,出生在餐飲世家,從小品位著美食滋養身體、錘鍊味覺;耳聽著川劇長大,享受著民族藝術的薰陶,對川劇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夢想。長大後,更將傳承美食,弘揚川劇藝術,作為此生的心願。
  • 名角王玉梅「川劇交響樂」專家座談會舉行 沈鐵梅點讚:川劇藝術後...
    這臺音樂會讓我聽到了比較現代的感覺,和傳統的川劇音樂很不同,非常不錯,將來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和當地文化交流很便捷,帶著總譜、演奏員就可以因地制宜進行傳播。整臺音樂會的創新意識非常好。這麼多聲腔都能得到展示,真是『一桌盛宴』,需要加大宣傳,向全國推廣,巡演或者用多媒體宣傳,傳播川劇聲腔藝術。」
  • 川劇這個西南的大劇種,如何才能在現代中國文化中不失語和缺席
    以本土文化為宗,各地文化在吸收他者文化的時候,呈現出了多種姿態或是吸收外來文化思維與思想因素,修正或改變自我;或是採取「六經注我」的方式,將他者文化資料作為藝術血肉,用於豐滿自己的軀體,表現自己的靈魂;或是吸收他者文化的一些因素,來補充和提升自我的藝術形象。
  • 浸潤川劇文化 感受川劇魅力丨川劇藝術進校園活動走進華陽中學
    四川行知教育網訊:10月下旬,由成都市教育局主辦,成都市川劇院、四川省藝蜀中星實業有限公司承辦的「成都市川劇藝術進校園」活動走進成都市華陽中學。在學校學術廳二號會議室,高一年級的同學有幸聆聽了川劇之文化,感受到川劇之魅力。
  • 作為川劇的思維方式,一之為本的含義是什麼?它是如何表現的?
    川劇以其獨特的鑼鼓即對音樂節奏的強調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和其他戲曲劇種一樣,川劇的動作裡有舞蹈,舞蹈裡有節奏。川劇在其內部各種因素(如劇本、表演、音樂、唱腔等等)的張力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顯示出一種特別明顯、特別強烈的節奏性。而這種節奏,正與整一有關——它是戲劇過程中調動和形成統一的藝術整體的運動節律和組織原則。其中,核心的節奏是音樂節奏。
  • 什麼是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包含哪些方面?
    ​  什麼是綜合素質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是新高考改革「兩依據一參考」中的參考,上海、浙江均建立了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並在高校招生中參考使用,使對學生的一次性、終結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此項改革旨在改變傳統高考中的「唯分數論」傾向,用多把尺子「量」人才。  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 如何用文化創意助力川劇振興?
    我作為一名川劇愛好者、一名從事文化創意的策劃人,在感嘆我們川劇藝術博大精深的同時,也不由得站在文化創意的角度,對川劇振興多了一些思考:在文化自信已成為國家戰略的今天,如何用文化創意助力川劇振興?早在1982年,四川省委就成立了振興川劇領導小組,並於同年7月,發出「振興川劇」號召,提出「搶救、繼承、改革、發展」八字方針,「振興川劇」也由此成為了全國戲曲界振興行動的發端。2006年,川劇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1年,川劇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項目。應該說30多年來的振興川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川劇的發展環境也比較好。
  • 作為川劇藝術思維方式的個性,它如何表現?
    川劇藝術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呢?還是不能不說到康芷林。這位川劇界的老前輩說過這樣一條藝訣:「演戲,要從有法到無法;有法依規,無法求圓。」說的是表演,卻代表了川劇藝術家們對川劇藝術自身的藝術法度的總體認識和把握。所謂「從有法到無法」,是一個從不了解不熟悉川劇藝術表現生活的手段和規律,到熟悉了解乃至爛熟於心,遊刃有餘的過程。
  • 川劇舞臺組照:除了變臉 川劇中還有這些有趣的角色
    川劇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彈戲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隨著時間的變遷,傳統川劇受多種現代藝術演出形式的衝擊。喜愛川劇的年輕人無論是觀眾還是從業人員,都大大減少。
  • 重慶川劇藝術中心節日期間好戲連臺
    劇中,周露飾演的霞姑以妙趣橫生的照鏡、弄翎子等動作表現龍王公主霞姑與書生金王孫百轉千回的繾綣情愫,展現了少女懷春的羞澀情態,令人莞爾。    在接下來的傳統川劇折子戲《打神(高腔)》的演出中,周露飾演的焦桂英以細膩的唱腔、層層遞進的情感表現,很好地展現了主角人物由悲而憤的情感變化,層次分明;在《鐵龍山(高腔)》中飾演的杜後則驕橫中顯輕佻、潑辣中帶嫵媚,精彩的演出贏得陣陣掌聲。
  • 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
    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可以從一個的說話方式,和他所做的事情去看,當一個素質高的人和你講話,和你一起共事的時候,你很快就能看出他的素質高低,一個人的素質低下,他的說話方式與語氣都會與眾不同。素質低的人,一般人不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因為很難相處。和高素質的人相比較,高素質的人受大家喜歡,無論是在為人處事方面,或是在與人講話的方式方法,都會表現出不俗的一面,談吐得當,表現良好,和高素質的人一起共事,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同事在工作中不太受人喜歡,或許就是因為他的素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