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日本衝繩縣的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被大火焚毀,其中主要宮殿三大殿化為灰燼。首裡城曾是琉球王國的王宮,建於明朝,曾是明清時期琉球第一和第二尚氏王朝的中心,見證了歷代琉球中山國王接受中國冊封使冊封的場所,首裡城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建於明朝時期的琉球王宮——中山王府
首裡城歷史是琉球王國國王居住的王府,從1429年建立第一尚氏的尚巴志定都在此,到1879 年第二尚氏王朝最後一任國王尚泰被日本趕出為止,這裡也是琉球王國四百多年的政治文化和對外貿易中心,因琉球國王被明清皇帝冊封的稱號是中山王,所以首裡城歷史上也被稱為中山王府。
首裡城最初建設於明朝時期,當時琉球三國中的中山國王尚巴志兼併山南國和山北國,統一琉球。尚巴志在首裡城為止建立高臺和宮殿官署等建築,整個建築風格雜糅中國建築和日本建築的特點。在琉球王國四百多年歷史中,首裡城經歷過多次焚毀重建的過程,1453 年,琉球王室內部因爭奪王位而爆發內亂,首裡城被焚毀,五年之後重建, 1660 年及1709 年因毀於火災,又重建。
首裡城建築風格與東亞傳統的建築布局很不一樣,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東朝西」,為西方琉球向東方中國,是封建王朝時期尚氏國王表明自己臣屬宗主國之意。
首裡城也以中國古代宮殿布局建造,宮殿正門是明太祖賜予的「守禮之邦」稱號,建築黃瓦紅牆,在首裡城正殿還懸掛著中國皇帝賜予的中山世土牌匾。這座處處透露出「中國風」的宮殿,與日本本土的所謂「城」的封建城堡可以說完全不同。不過在琉球王國後期,因受日本薩摩藩控制,宮殿內部日趨和日本建築類似。
明清時期中國冊封使在首裡城宣讀聖旨,冊封琉球國王
明王朝開始冊封琉球王,賜姓尚氏(1430年明宣宗正式賜姓琉球統治者「尚」姓),從此琉球尚氏十八王均接受明清王朝冊封共計五百餘年。首裡城見證了明清兩朝中國皇帝派遣冊封使,冊封琉球國王的這段歷史。
明朝萬曆二十九年冊封琉球的使臣夏子陽在其著作《使琉球錄》就有記載:
夏子陽曰:琉球,我太祖所稱守禮之邦也。
首裡城的大門「守禮門」的上方寫著「 守禮之邦」,意思就說遵守藩屬國禮儀的意思。琉球王國準歷代準備繼承王位的世子,每當中朝的冊封使帶來,都要出城到守禮門下,迎接中國皇帝派出的冊封使者。作出天子派出代表,冊封使帶來一個「龍亭」,這個龍亭裡面,有天子的聖旨,以及天子賜予諸侯國王的服飾冠冕等。
日元2000元上首裡城守禮門
《使琉球錄》曾記載明朝冊封時琉球國王在守禮門之下行禮:
國裡許,有坊匾,曰「中山」;進之,則「首裡」坊矣今匾曰「守禮之邦」,志我中國之聲教施及也。自館而東至此,地勢漸平。世子候於守禮坊下,望龍亭至,行五拜、三叩頭禮。導之國門,門曰「歡會」
在首裡城正殿,有許多中國皇帝賜的匾額,因明清中國皇帝對於恭順朝貢的琉球國特別喜愛,每每派出冊封使冊封琉球國王時都會賜匾,其中明朝有明太祖賜予「守禮之邦」和明憲宗賜予的「忠順可嘉」,而在首裡城正殿「中山世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康熙皇帝冊封尚貞王時賜予的牌匾。除此之外,正殿還有復原雍正皇帝賜予的「輯瑞球陽"和乾隆皇帝賜予的"永祚瀛壖」。
正殿中山世土牌匾
首裡城前有殿前廣場「御庭」,這裡是琉球王朝舉行各種儀式地方,其中最為重要的意思就說中國冊封使冊封琉球國王的儀式。在「御庭」中央的通道稱為「浮道」,僅限琉球國王及中國皇帝派出冊封使等人通行。
清朝冊封使繪製的冊封現場
殿前冊封儀式最開始,來自中國的冊封使站在正殿中間開啟龍亭宣讀冊封聖旨,琉球國世子及文武百官跪拜停宣。冊封使宣讀聖旨完畢後,琉球國世子接聖旨,在明朝時期還需要接受皇帝賜予的郡王服飾。接到聖旨後,琉球國世子正式在冊封使面前即位為新任琉球國王,整個儀式結束。
昔日中山王府見證海上津梁琉球國興衰
這座中山王府見證琉球國數百年的興衰榮辱,第一尚氏王朝建立,統一的琉球王國成為東亞海上貿易樞紐,被譽為海上津梁。
在第一尚氏王朝時期琉球王國得益於接受明朝冊封及明朝賜予閩人十三姓,琉球十分昌盛,屬於琉球王國的黃金盛世。當時琉球王國擴建了港口,是當時東海最大的貿易港口。與中國、朝鮮、日本、安南頓和東南亞諸國進行貿易往來,商業十分發達。當時琉球國為凸顯自己國力還特鑄造了萬國津梁鍾。
萬國津梁鍾部分銘文:琉球國者南海勝地也,鍾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在此二中間湧出之蓬萊島也,以舟楫為萬國之津梁。
正式強盛的國力下,首裡城宮殿官署在這一時期建造的十分宏偉,建築並不遜色於韓國和越南這些國土遼闊的明朝藩屬國。
接待中國冊封使的北殿
不過琉球王國在第二尚氏王朝時期逐漸被日本藩國薩摩藩入侵,先是1609年被日本德川幕府派出薩摩藩率軍大掠7天,損失慘重。到1611年(明萬曆年)首裡城被薩摩藩攻破,國王被俘虜到日本,琉球被迫籤訂籤訂《掟十五條》,琉球最終被薩摩藩控制住,進入「同屬中日」時期。
當時薩摩藩直接控制琉球國政,琉球國王被迫在首裡城的正殿右側建立日式宮殿"南殿"。南殿經常駐紮則薩摩藩派出官員,監視著琉球國政和中琉的冊封往來。
在「同屬中日」時期,首裡城建築就出現了正殿琉球國王居住執政,北殿則接待中國冊封使和處理極其相關行政事務,南殿則處理薩摩藩事務。
首裡城北殿,接待薩摩藩
經過近278年的薩摩藩監視執政,琉球王國在明治維新後的1879年4月被廢為衝繩縣。當時日本軍警衝入首裡城,按照日本內務大丞松田道之的指令強迫末代琉球國王尚泰離開首裡城,移居東京。
至此持續450年琉球王國被日本吞併,而沒有了國王的中山王府淪為日本人的首裡城。
日本吞併琉球國之後成為日本國寶
首裡城被日軍佔有,於昭和8年曾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1945年衝繩戰役時,由於日本陸軍在首裡城挖掘戰壕及地下指揮部。最終在戰爭中首裡城不幸在1945年被美軍「密西西比」號戰艦炮擊燒毀。
二戰後,琉球政府開始計劃恢復首裡城宮殿。1958年時,守禮門先被復原,後經過漫長的重建復原工作1992年正殿復原,由於首裡城獨特的建築樣式與石砌技術被認為極具歷史價值,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成為琉球人的文化象徵。
參考資料:
古籍:《使琉球錄》、《中山世譜》
論文:《琉球與福建的歷史文化情結——物與文化認同的人類學研究》、《流動的虯龍——琉球探索記》、《人類學視野下的衝繩文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