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煙臺福山的張格莊鎮頗為熱鬧。眼下距離大櫻桃收穫還有一段時間,這裡的熱鬧並不是櫻桃收購,而是趕山。
每年農曆的四月八日,是張格莊趕山的時間。說是趕山,準確來講是趕廟會,這一傳統在清末民初的福山史志資料中就有記載,廟會的廟,指的便是張格莊附近有名的峆壚寺了。
根據史料記載,峆壚寺最早建於元代,在歷史上多次重修,作為深山古剎,其在福山頗有有名,峆壚煙雲不僅被列為老福山縣八景之一,也流傳下不少描寫峆壚寺風景的詩篇。下面就帶大家欣賞一首名為《秋夜宿峆壚寺早起》的古詩,相當有意境。
秋夜宿峆壚寺早起
郭維慶
禪堂風急竹婆娑,滿院蟲聲草露多。
幾陣花香飄藥圃,一天秋色瀉銀河。
煙開石閣難初動,葉落空山雁乍過。
獨立閒階頻案句,隔窗驚起病頭陀。
借宿寺院,是古裝劇中經常出現的細節。在古代,稍大一點的寺院當中,通常都設有客寮,供過往路人或者香客借宿。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詩人秋天在峆壚寺借宿早起觀察的景色。秋季的凌晨,涼風從禪房穿堂而過,帶動旁邊的竹葉發出聲響,小蟲也在院裡的草地上發出鳴叫聲,吹過的風也帶來了花圃中的香氣,此時抬頭望去,銀河當空,繁星閃爍。詩人一遍觀察著周邊的風景,一遍站在屋外的臺階上推敲詩句,聲音驚醒了在屋內睡覺的僧人。讀完詩句,畫面也就呈現在人們眼前了。
這首詩的具體年代,史料沒有記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作者郭維慶就是福山人。從他的姓氏來判斷,很有可能是出自福山有名的郭宗皋家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