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景漂」追夢陶溪川

2020-12-21 大洋網

夜幕初臨,幾百米的長街上,一群年輕人支起整齊劃一的屋篷,依次鋪開約1平方米的展示臺,陶瓷做的冰箱貼、卡通擺件、吊墜手鍊……燈光下,一件件生動有趣的陶瓷作品繪成別樣的風景線。江西省景德鎮市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街區已成為創客們夢想展示的舞臺,在這群追逐夢想的創客中,就有封學芳的身影。

2014年從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封學芳,老家在河北石家莊。彼時,她放棄了可以回到家鄉從事博物館設計工作的機會,選擇留在景德鎮自主創業,專注於手工陶瓷雕塑創作。

「我就想做點我喜歡的東西。」2015年,封學芳從朋友那裡了解到,陶溪川正著手打造青年創業平臺和創意孵化器「邑空間」,定期從國內外雙創青年和創意集市中精選有代表性的人員入駐,免費提供展示和銷售平臺。封學芳立即申請加入。

經過半年多的策劃、準備,邑空間項目正式落地,封學芳也成為邑空間首批入駐的店主。「陶溪川平臺加速了我的成長,不論從資金還是渠道、機會,平臺都有意識地幫助我們這群創客。再加上有這麼多『景漂』聚集在一起,持續有新的想法和創意,激勵著我不能掉隊,堅持做更好的作品。」封學芳說。

「景漂」,往往用來形容那些從全國各地趕來的陶藝家和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藝術愛好者,他們有的紮根景德鎮,有的像候鳥一樣寒來暑往,忍受生活的艱辛,只為內心的堅守。

從創業之初手中僅有9000元,到集市擺攤、入駐邑空間,再到成立自己的公司、作品深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消費者的青睞,封學芳一路「打怪升級」,並收穫了愛情、友誼。在她看來,陶溪川就是年輕人的造夢空間,「一群年紀相仿的創客,因為陶瓷在景德鎮結緣,通過努力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這裡,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

如今一提到陶溪川,不僅是許多外地遊客的網紅「打卡地」,還是無數「景漂」追逐夢想的新地標。2013年,景德鎮啟動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街區項目,利用至今保留完整的22棟工業老廠房和大批窯爐設施,並在修舊如舊的同時融入現代時尚元素,改造成集博物館、藝術工作室、餐飲娛樂和酒店等於一體的文化綜合體。

為扶持年輕人創業就業,陶溪川闢出9000平方米的場地,舉辦露天創意集市,邑空間則根據設計創新、銷售業績實行動態遴選,每月設定10%的淘汰率,不定期從創意集市上選擇優秀創業者免費進駐,同時打通線上銷售渠道,邀請創業者統一入駐天貓旗艦店,並提供運營、倉儲等服務。截至目前,邑空間累積匯聚1.57萬名「景漂」青年,月現場銷售額近1000萬元。

7月31日,陶溪川LIVE直播基地正式啟動,首批開放的79個直播間,有1500多家商戶報名,入駐主播126人。「歡迎新進直播間的朋友,今天我們雞油黃的茶杯搞活動」……晚上8點,在陶溪川LIVE直播基地,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剛剛開始。一間間直播間上方亮著紅燈,門口掛起「直播中,請勿打擾」的告示,主播們情緒飽滿,在與網友一問一答的討價還價中不斷刷新銷量。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賴永峰 郭靜原)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景德鎮陶溪川:老瓷廠變身「造夢空間」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我們從未停止對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東方女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透過平凡生活的溫度與感動,一個又一個的小康故事,生動體現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 陶溪川:打造年輕人「創夢工場」
    景德鎮,「景漂」雲集,一個讓夢想飛揚的地方。今年5月,馬雲到訪景德鎮時就曾對青年創客們說過一句話,「在你們身上,我看到了20年前的自己。」讓青年「景漂」看到了希望,點燃了創業熱情。景德鎮「火」了。陶溪川的地攤擺出了高品位,千年的陶瓷文化迸發出新活力。人們不禁要問,這裡憑什麼變成了「網紅」?
  • 陶溪川:復興城市文化 留住城市文化
    陶溪川夜景(章文 攝)陶溪川,燒煉車間變身為美術館、博物館,窯爐車間改造成創業「夢工廠」,包裝車間建成為國際工作室,原料車間成為陶藝體驗樂園,彩繪車間入駐了貓屎咖啡等世界品牌。傳統與時尚在這裡完美融合,每天吸引著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這裡匯聚了8000多名追夢陶瓷文化的中外年輕人。
  • 陶溪川:年輕人的造夢空間
    (本報記者 黃原珂 攝) 這些創意產品皆出自於陶溪川的一群青年創客之手,他們懷揣著各自的藝術夢想,匯聚在這裡,用自己的靈感為這片古老的陶瓷熱土注入新的活力,他們很自豪地稱自己為「景漂」。 封學芳算是「景漂」中的佼佼者。她出生於河北石家莊,2014年從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生畢業。
  • 陶溪川這一夜
    仰望陶溪川的夜空,體會古老與時尚的融合。(陶溪川供圖)夜色漸濃,我們穿行在古老而又時尚的街區中,猶如徜徉在清明上河圖裡,感受著歷史的印記和現代生活場景交互融合,仿佛穿越時空之旅。陶溪川人說,我們的夢想從未間斷。這裡有世界夢。早在一千年前,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景德鎮瓷器穿越洋流,向世界講述著中國故事。今天,匯聚在景德鎮的3萬餘「景漂」中,有5000多名來自海外的「洋景漂」,他們在這裡,找到他們夢想的家園。
  • 景德鎮,竟然有3萬多名「景漂」?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當我們真正留在景德鎮想幹一番「大事業」的時候,現實完全非我們所想。很多人都看過我們拍的片子,可片子火了,人沒火,剛起步就遭遇尷尬。在這個陌生城市,我們沒有渠道去拍攝知名藝術家,只好去拍一些街巷裡弄,普通手藝人的市井生活。開始的兩年多,我們沒有任何收入,常需要跑到別的城市拍些商業片,再回景德鎮繼續拍公益紀錄片。
  • 景德鎮陶溪川:創業青年的造夢空間
    2017-04-10 10:30:59    華夏經緯網   新華網南昌4月9日電(吳亞芬)今年是山東小夥楊立前「景漂」的第四個年頭,從剛出校園僅懷揣著一腔熱情的毛頭小夥子,到現在每個月銷售額2萬多元的陶溪川邑空間商城店主
  • 陶溪川造夢:為什麼有七千年輕人在景德鎮漂泊文創
    ,他們被稱為「景漂」。很多「景漂」居住在景德鎮陶溪川附近,這個開業僅僅兩年的旅遊文化街區,正在成為景德鎮這座千年瓷都在當今最具代表性的名片。截至目前,陶溪川已經入駐了140多個陶瓷手工品牌,3000平米的邑空間向學生免費開放,每周末會舉辦創意集市,景德鎮7000名「景漂」都可以申請,每年春秋兩季陶溪川還會舉辦春秋大集。
  • 陶溪川:將老窯址打造成創意空間
    夢裡的歌謠,清揚悠遠,吟唱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而陶溪川,滿足了這種期許。  陶溪川是一個老工廠保護利用項目,核心啟動區是原來的宇宙瓷廠——這個計劃經濟時代中國出口美國陶瓷的最大企業,曾被外商稱為「中國景德鎮皇家瓷廠」。  新中國成立以來,景瓷從小到大、由弱轉強,憑著擁有宇宙瓷廠等十大國營瓷廠的整體實力,在日用瓷、藝術瓷、工業瓷等領域全面開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圓滿結束
    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正定縣參觀採訪。這是採訪團一行來到正定博物館採訪正定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
  • 景德鎮陶溪川:助推瓷都陶瓷文化重煥光彩
    陶溪川,成為人們尋找歷史記憶、觸摸城市靈魂的理想之地,成為一個有溫度、有厚度、開放性的「精神家園」。充滿活力的藝術交流之地據不完全統計,在陶溪川有景漂青年5000餘人,尤其以陶瓷大學畢業生居多。近日,陶溪川又牽手中國美術學院,在陶溪川設立中國美術學院陶溪川敦品設計研究中心,引進中國美術學院的策劃、重要的展覽,在陶溪川C區設立文創產品店,開拓與中國美術學院的文創領域的合作。8月將舉辦「海報展」,重點展示中國美院2003年—2016年在國際上的獲獎作品。另外,還在北師大設立陶溪川實訓基地,雙方的合作進一步深入。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作品徵集活動...
    講述小康路上的奮鬥記錄小康路上的我們「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作品徵集活動開!始!啦!為了充分展示小康承載的初心認真描繪小康路上的我們傾情講述小康路上的奮鬥忠實記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給江西人民生產生活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江西日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可複製的「莓」好
    9月25日上午9:00,昌平人民廣播電臺將攜手福建永安、北京大興、河北武安、山西大同、內蒙古鄂爾多斯、天津濱海共同開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脫貧攻堅聯合直播活動,向全國觀眾展現各地脫貧路上溫暖的故事。直播觀看平臺為「北京昌平」APP。
  • 守望丨幸福海北: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本周《守望》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節目,就要帶大家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和門源縣,跟著那裡的百姓一起去探索他們的綠色發展之道。離開了祁連縣,我們沿著盤山公路「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無論是鄉村旅遊還是生態種植,這裡的發展日新月異,這裡的村民笑容盡顯;大家都昂首闊步走在小康路上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老缸調」的新韻律
    2020-09-03 04:30:31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從礦產資源型向文旅融合旅遊型轉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老缸調」的新韻律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昱霖 張子諭 劉兵和郝付強一樣,這裡的居民正在享受著「礦產資源型城市」向「文旅融合旅遊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紅利,大步邁向小康生活。「空心村」變「藝術公社」張家樓村曾是磁州窯原材料基地,也是峰峰礦區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走進張家樓村,這裡的院牆多以籠盔(燒制陶瓷的一種工具)、灰磚砌成,是北方瓷都傳統村落獨特的建築風貌。
  • 景德鎮:陶瓷文化賦能百姓小康
    在陶溪川文創街區,記者看到,通過對閒置老廠房保護性改造、活力再造、環境營造後,這裡被成功打造為以陶瓷文化為核心,集博物館、美術館、文化交流中心、品牌體驗店、餐飲酒店於一體的「國際範、強體驗、綜合業態、跨界經營」文化綜合體,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在這裡生根發芽、蓬勃成長。
  • 梅州大埔縣文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風活動走進高陂
    日前,由大埔縣文聯組織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風活動走進高陂鎮,來自梅州市攝影家協會、市老年攝影家協會、縣攝影家協會等40多名攝影愛好者深入到稼社村、三洲村、銀灘村、黨溪村、騎樓老街、陶瓷工業生產基地等地進行創作採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風景如畫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正在進行中。農民日報多路記者奔赴全國各地,在傾聽小康故事之餘,也用鏡頭記錄下了各地獨具特色的美景。而靠著家鄉秀美的景色,很多群眾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湖北宜昌【補齊邊界村短板攜手奔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門口的光影世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門口的光影世界 2020-08-26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