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歡迎各位網友收看《教育名人堂》,本期節目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中國家長教育研究所所長、北大公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齊大輝教授,齊教授歡迎您!
齊大輝:記者好,各位網友好!
中國網:本次節目主要想從家長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兩個方面請教齊教授幾個問題,首先請問齊教授,什麼是家長教育?家長教育和家庭教育有什麼關係?
齊大輝:家長教育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的學科,目前在我國教育部還是一個空白的學科。最近幾年政府和社會也做出了很多的推進工作,比如說大家熟悉的家長學校。什麼叫家長教育呢?其實也很簡單,口語化來講就是三成教育,成人成長中的成熟教育。成人,就是希望成年人不止年齡上成人,行為上也要成為社會上的公民,不要危害社會。
所謂成長,人生中有五個第一次的自然臺階,如何做爺爺奶奶、如何做爸爸媽媽、如何做丈夫妻子、如何做男人女人、如何做男孩女孩,這五個臺階都是人生第一次。這需要有準備的開始,但是我們整個國民教育序列中缺乏這種預備性教育。
從軍事學上來講,不打無準備之仗,但是我們幾乎全民族都在打無準備之仗,怎麼做爺爺奶奶,現在我們很多的爺爺奶奶,個人很成功,也能培養出很優秀的兒女,但是在孫子輩的教育上就溺愛的很厲害了,不合格的公民都是這樣產生的。那麼怎麼做爸爸媽媽?應該在民政部門,在結婚登記之前實行全民立法性的家長教育。還有怎麼做丈夫,妻子,應該在大學裡面完成這種三求的教育,求學、求偶、求職,大學就是這麼三件事。正好在這個年齡段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配偶,完整人生的旅途,這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做夫妻。過去我們講門當戶對,現在這個概念沒有,就是門當戶對不僅僅是講社會地位和財富,更重要是屬於生活習慣、價值觀念。
家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係可以用一個簡單形象的教育樹來比較。相當於是五個要素,大樹有五個要素,根、幹、枝、葉、果。家長教育是大樹的根,家庭教育是幹,學校教育是整個的枝,葉就是我們的社會教育,孩子就是我們的果實。
大自然是我們人類最好的老師,根深幹粗,枝繁葉茂,果才可以碩。這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我們現在教育幾乎是無根的教育,因為成人不成熟,要澆灌一個我們社會人力、物力資源都很有限,澆水一定要往根上澆,不能澆到枝和葉上,我們澆花和樹都知道應該是往下走,土地下面的家長教育是根。我們現在幹很粗,家庭教育天天都在嘮叨。前一段時間中央電視臺做虎媽狼爸,也讓我做。尤其是你們媒體,很多說法我認為需要有智慧,不要把簡單事情複雜化。
比如說現在中國很多人說圈養問題還是散養問題,極簡單,普通的人放羊的人都知道。白天要散養,晚上要圈養,不然就被狼和其他動物叼走了。我們把這個東西對立起來是不對的。中央電視臺也講這個虎媽的問題,真的虎媽不怕,因為它是真老虎。最怕是我們中國現在二虎的媽和爹太多了。沒有經過家長教育,成人不成熟,天天用自己想當然的辦法教育孩子,夫妻相處,同事相處,夥伴相處都是彼此傷害。所以我們成人如何和諧相處呢,不管是孩子教育還是夫妻關係,還是同事鄰裡關係都需要學會溝通,會講話未必懂得溝通,這是一個成人的專業教育,就是家長教育的部分。
中國網:家長教育是為了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齊大輝:很簡單,就是成人的成熟教育,這是家長教育的功能。家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國民教育的一個前提和源頭。比如長江和黃河,如果源頭都汙染了,我們在中段區做治理沒有任何意義。家長教育是我們國家教育的根。比如說我們現在社會中的成人,知識太多,常識太少。我們生活中大部分是用常識。我們國家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這個基礎教育上下工夫,但是我們現在生活的常識教育非常少。
我們一個完整的社會教育應該是「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和生活。
生命的教育,大家應該尊重生命。你看現在,很多大學生禁不住挫折,有一點什麼心情不好,談戀愛的挫折就跳樓了,那想過父母的感受嗎?因為我們缺乏生命的教育。
生存教育在我們國家都是為了高考,為了上大學找一份工作,這方面我們國家很強,已經強過頭了。
生活的教育,我們現在這方面幾乎越來越差。我們要對孩子進行培養,可成人不成熟,怎麼培養?這是一個大問題。
中國網:齊教授,您認為家庭教育在兒童整個成長過程中佔有什麼樣的地位,以家長為主導的家庭教育應該起到怎麼樣的作用呢?
齊大輝:家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家長只要好好學習,孩子一定會天天向上的,這是一個邏輯關係。從另外一個角度,從國家宏觀講,國民素質從娃娃抓起,娃娃素質從家長抓起,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性的邏輯。我們國家現在在教育方面,特別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已經很重視了。但是大部分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都是給孩子的,自己的學習不夠。
我認為,現在孩子的問題就三個問題:
第一,情緒不好。
第二,辦法不對。
第三,動力不足。
情緒不好都是大人鬧的,不是老師就是家長。溝通方面怎麼溝通,教師、家長在這方面的溝通辦法,很多都有錯誤的,這是原理原則上錯誤。這個是需要成人的教育。
第二、辦法不對,就是一次管一生的精確教育。我們的成人,不管是老師和家長都很缺乏這種辦法。比如說我們看《亮劍》的李雲龍,他兩發炮彈幹掉坂田指揮部總部,我們現在的家長、老師有沒有這個水平?首先你就不是李雲龍。所以,在這方面,要對孩子做精確的要求和教育。
第三、動力不足。因為今天我們生活好了,家長都是希望孩子把學習搞好就行了。所以,孩子們生活付出勞動的過程很少,家務、社會實踐都非常少。生活即教育,這個是陶行知老先生提出來的知行合一。
中國網:齊教授看來怎麼樣的家長是合格的,我們國家現在進行的家長教育存在哪些問題?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齊大輝:應該說,我們國家都在做各個方面的努力。比如說什麼是合格家長,我正在做國家「十二五」家長行為規範的課題。我們專家系統也在爭論很多方面,但是最基本可以說我們家長都是成人,應該有一個基本的觀念,就是孩子培養的指標,應該有三個指標。
第一個是標準,什麼是好孩子,這是設計標準。如果把孩子當成一個筆的話,是一個鉛筆,還是鋼筆。我是工程師出身,首先要說什麼是好孩子,這是設計標準。
第二個是加工標準,如何加工出來好孩子。
第三個是檢驗標準,到底是,還是不是,要有檢驗辦法。
這是三個標準,我認為,家長基本應該用一個框架性的,來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這一巴掌5個指標。德、智、體、美、勞這五樣,我們現在大部分都是注重在智上,而不注重德行的教育。最簡單比如說你這個年齡段,後面有父母也會有兒女。如果20年後你的兒女是一個女兒去嫁一個先生,這個小夥子長的很帥,也有很好的工作和收入,但就是太不穩定,比較風流。你願意把這個女兒嫁給他嗎?
中國網:不願意。
齊大輝:對啊。如果要是一個小夥子娶一個媳婦進來,什麼都好,不願意幹家務,不願意去付出對兒女的教育和哺乳。現在很多女性,為了自己的體形美,不願意哺乳孩子,都用奶粉。這都是基本性的觀念,這都是我們家長培養出來的。應該說要為別人家培養一個好媳婦,一個好丈夫,也為這個社會娶一個好媳婦和一個好丈夫,這都是需要大家去準備的。家長行為規範,或者是什麼是合格的家長。我覺得應該是接受過家長教育的、有這種持證上崗的。未來我們推動國家的立法,才可以成為基本合格的家長。
最重要的是家長比較真實,為真實生活而學習,不要太虛榮。大家都聽說過成功和失敗的問題,今天我們大家都很注重成功,成功有時候是毒藥,為了成功大家可能不擇手段,會傷害社會和傷害家庭。大家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成功是失敗之母。
中國網:怎麼講?
齊大輝:最簡單的事,比如說我們今天社會城裡人比農村人生活條件好,富裕的人比一般收入階層的生活條件好。
中國網:主要是從物質條件說。
齊大輝:也不光是從物質環境,他還可以出國旅遊,吃的、用的、包括社交環境都不一樣。最根本一點,就是小孩子。越成功的人士,越沒有這個基本的教育,一定會失敗在這個孩子手上。因為小孩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個虛無的、不太真實的社會環境中。比如說某一個老總,某一個老闆身邊的人,對孩子是什麼樣的表情?一定跟平常不一樣。因為我們現在社會太功利了。平常心太差了,所以大家是想在父母那得到利益交換,所以對孩子有一種特殊的關照和獻媚。現在有多少小皇帝、小公主啊?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相信成功人士的孩子一定失敗。因為孩子看不到真實的社會。不靠自己的獨立,這怎麼辦。
比如說大家知道巴菲特。巴菲特是很有財富的人,他也懂得環境對孩子的影響的概念。他在小孩小的時候住在貧民區裡面,天天穿著普通的服裝,開一個非常大的破車,天天努力工作讓孩子看到,他的兒子根本不知道他的父親是一個有錢人。而且這個孩子在初中就發誓一定要努力學習,考上名牌大學,靠自己的努力去為父親換一個新車。如果有這麼一個動力,你想想這個孩子會是怎麼樣的?所以巴菲特非常有教育的智慧。等他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他的父親是這麼有錢的人,但是孩子的軌跡已經定了,這就是教育的彈道原理。炮彈一出膛,落在哪?那個坑早已經定了,包括彈道的軌跡。所以我們中國有句話,從小看大,三歲知老。
成人有了財富,當了領導,但未必有智慧。尤其是在生活上,經常是弱智到兒童的水平,或者是幼兒園的水平。美國的總統裡根也講過,不管你做多大官,你擁有多少財產,如果你的兒女教育失敗,一切都歸於零。因為你畢竟要離世。離開的時候,財產給了孩子,孩子之間不和睦,相互打架傷害社會,可能也造成一個負面的結果。
中國現在最成功的人士,前方打仗已經不算主要問題了,「後院」的挑戰是主要的問題。我們國家的後代教育、「後院」的管理、後世的傳承,在我們中國現在都是一個大問題。現在我們沒有這樣的學術機構能夠真正把這一件事情做起來,所以我們北大公學剛剛成立了國內第一家現代家庭管理學院。我們國家有很多財務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但中國3.2億家庭就沒有家庭管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中國網:據我了解,您有非常豐富的海外生活的經驗,能不能請您給我們觀眾朋友們對比一下中外家庭教育的差異,互相之間可以借鑑的方面?
齊大輝:東西方有很大的差異。差異性對我們教育來講,是一個互補。我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也在美國做中國事務顧問,我身邊這些階層和我服務的對象,很多都是世界五百強公司副總裁以上的人物。所以,我很有感觸。美國這個社會成人相對比較成熟。尤其是在孩子教育上,他參與比較多,這與他國家的整個規劃有關。
我們中國的家長,由於今天的生活節奏太快了,大家都忙於生計,有很多苦衷。希望我們家長不要受到太多的指責,家長們需要實際的幫助。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重要,但是不緊要。重要是在口頭上,在心上。但是緊要是在你的時間和腳步上。因為我們現在全國有很多家長實驗學校,家長和老師之間一定要協同教育。很簡單,我們打比喻講,軍事行為是一個完整的組織,司令官和陸海空三軍,一定要有總參。我們現在教育,就是三缺一。三缺一打麻將都打不成啊。
你看老師、家長、學生三者之間的關係是不協調的,目標不一致,步調不一致,怎麼可以打勝仗啊?需要總參!總參是什麼?總參就是我們家庭顧問——社工隊伍。
我們國家的家庭社工隊伍非常薄弱。過去我們有校外輔導員,現在我們校外輔導員基本都取消掉了。現在中國有34萬家長學校,基本都是掛牌的。我們有兩千多萬的老師。我們的老師非常不容易,應該說非常辛苦。如何能夠幫助老師,老師就相當於正規軍,如何做呢?那就是我們學校要有強大的民兵隊伍。還是毛主席講的人民戰爭,只有發動家長,動員家長,培訓一批家長,組成基幹民兵隊伍。那有一批優秀家長能夠協助學校來做教育,這才是真正可以解決中國的教育問題。
中國網:那外國有哪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呢?
齊大輝:國外,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相對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社會,已經過了高速增長的經濟過程。美國也經歷過這個過程,當時也非常混亂。在美國現實中很多地域,包括基層的教育也非常成問題,但是有一個問題是:美國這個國家是一個宗教國家,在教堂裡面做了很多公民的義務教育。包括它社會服務體系比較好。我們國家現在在大的轉型期,這方面可以借鑑。就是說,把中國專業化的社工隊伍做規劃和培訓。我們現在給國家做規劃,就是百戶一問。中國歷來就有百戶長。家庭社工對社會穩定因素非常重要。比如說家長鄉裡,並不一定是誰水平有多麼高,很重要是你在交往過程中信任你。專業顧問後面有大量的專業隊伍和專家系統,這是西方社會像美國的社會,是通過大量的社區服務中心,包括教堂來做群眾工作。
我們國家在轉型期,正在建這一部分,國家也有這樣的規劃。比如說我們在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方法和藝術創新》一書裡,已經提出這個規劃,就是「三工」隊伍建設:政工、社工、志工的建設。
中國網:齊師的意思就是中國現在緊要是架設起一個溝通的橋梁。
齊大輝:是。現在各說各的譜,各唱各的調,就沒有辦法「打仗」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剛剛講的陸海空三軍,攻城佔池是要靠他們。老師充其量就是海軍陸戰隊,諾曼地登陸,給你運上海岸;家長就好象空軍,滿天飛的。越小的孩子,剛出生的,學齡前的,小學的,家長的想像空間很大,把自己的任務和願望放在孩子身上,他不了解孩子的個性,也不了解孩子的環境,家長不成熟。
有很多好的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就往天上打炮了,那炮彈掉下來把自己的炮位給砸了,經常發生這樣的家庭悲劇。如果老師和家長能夠協同起來做教育,這裡面必須有一個角色是總參的角色,總參是給校長和院長提供情報。給陸海空三軍提供協調作戰的依據,這就是家庭專業社工。這個隊伍是我們國家未來30年決定社會穩定,包括群眾工作,整個社會情緒的管理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我們現在正在建設家庭社工隊伍,制定相應的國家標準。
中國網:齊教授,家長教育未來的發展會不會父母角色有一個區分,父親是承擔怎麼樣的責任,母親是承擔怎麼樣的責任?
齊大輝:首先是家長和父母。家長不等於父母。我們大部分人以為父母一定是家長。但是家長不等於父母。因為家長是一個姻緣關係。比如說祖父母,父母,很多家庭好一點能有保姆,大部分時間是孩子跟保姆分享時間的,不是跟自己的親生父母。包括社工,身邊的叔叔阿姨。凡是影響孩子真實生長的環境都是家長。家長是姻緣關係,但是父母是血緣關係,這是唯一性的。如果家長教育可以做好,可以替代父母很多社會管理。
中國網:所以說家長教育是一個泛的概念嗎?
齊大輝:家長有宏觀和微觀之說。微觀就是以孩子為中心,以受教育對象來規定的,是一個團體,就相當於我們手錶一樣。拿手錶做比喻,比如說孩子是中心點,是目標,我們從0點到3點,從3點到6點,從6點到9點,9點到12點,這一圈是四個要素。比如說家長是其中一個要素。0點到3點身邊的成人;3點到6點,身邊是老師,就是幼兒園的老師,中學、小學、大學的。6點到9點是玩伴,比如說他有小朋友、同學,有好朋友,有寵物,各種各樣好的人際關係的,包括很多忘年交;9點12點是屬於你們做這個行業,就是媒體。媒體會有很多,比如說卡通片,各種各樣的影視的東西,這些對孩子影響更大。
我到新疆做調研時,我們到新疆維吾爾族的一個家族去了,他們一家有30多口人,有一個6歲的小孩唯一會漢語,而且是京片子味,講的非常標準的普通話。我很驚異啊,我就問小朋友,你學過雙語幼兒園嗎?他說沒有啊,我就在家裡面。我說你怎麼講這麼好的普通話呢?他說我喜歡看中央電視臺的少兒頻道。他看少兒頻道,就能學好漢語。你想想,媒體是不是比家長作用更大呢。
中國網:按照我的理解,齊教授所說的家長教育是一個全社會的,共同承擔的家長角色的教育是嗎?
齊大輝:是。家長教育我剛剛講是微觀,宏觀就像你說的是一個社會化的,比如說按照體積講,或者是面積講。一國的領袖就是國家的大家長;每一個事業單位中居於領導位置的,就是一個單位的家長;回到自然人,就是我剛才講微觀的家長。為人父母,但不一定是有效的家長。他的影響力不夠,跟孩子交情不夠,因為他自己的時間付出不夠。
中國網:剛才齊教授提到有效的家長,最近有一個新聞事件不知道您有沒有關注,就是「託舉哥「的事。
齊大輝:大家議論的蠻熱鬧的。
中國網:因為現在媒體和網友有一個聲音,說之所以會有託舉哥這種平民英雄的湧現,是因為家長在監護方面的失職,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的呢?
齊大輝:網友現在有很多說法。如果是切分出來,應該是這樣的。仍以時鐘為例,從0點到3點,第一象限來講確實是家長的失誤,因為家長缺乏安全意識,包括家庭的防範措施都有問題,不然孩子是不會爬到這個窗戶上的。這個後面好像是祖父母,是爺爺還是姥爺我忘了,這本身就是家長的失職。如果孩子的父母怨老人?那麼,作為父母你又在做什麼呢?是你的兒女,老人代為照顧孩子是不容易的,我相信這方面是有問題的。
第二從社會角度講,從3點到6點,我們社會安全教育是不是有問題?這也屬於家長教育的範疇,家長教育包括家人安全與健康這一個方面的課,如果經過家長教育,這一件事不會有這種的結果發生,所以這是社會職能的缺失,是我們國家家長教育功能的缺失。這種社會責任是需要政府和社會教育機構來承擔的。我們在公民意識這方面,尤其是在生活教育方面非常薄弱,這些年我們做了很多努力,媒體尤其該做安全教育的工作,比如說在家裡面,如何做窗戶的防護,煤氣的防護,這樣的科普教育,媒體的力量比學校的力量更大。
那6點到9點,我認為很重要是政府在家庭安全教育方面的規劃,因為我們國家很缺乏社區的專業社工服務,比如說家庭教育指導站,家庭俱樂部,我們國家應該進行符合中國國情的,類似像西方的民間教堂在做的這種科普性和輔導性工作。
9點到12點是我們的教育部門的工作。我們大家在評論新聞事件時,都是從感性出發。當然,「託舉哥」很了不起,這是一個平民英雄,而且這種英雄在我們社會中,我相信是大量存在的,有良知的人畢竟是大多數。中國的未來一定很光明,但是這個光明的未來,需要我們幾代人的努力,從小事上扎紮實實的去做。這就需要教育部門協同社會上更多的機構,包括媒體,我們共同努力介入,做社會科普教育。
中國網: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今年媒體大家很關注那些特殊的兒童,留守兒童還有失怙兒童,這些兒童所處的家庭教育的環境跟一般孩子是有一點差異的,這些孩子家庭教育是不是應該由社會、教育機構、以及新聞媒體承擔更重要的角色。
齊大輝:不是說一點不同,是非常不同。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脫離父母的監管、監護,包括有很多事情因為國家大的社會轉型期、變革過程中,留守兒童有時候是無解的,因為父母的角色是缺失的,尤其是在農村。在美國這是不允許的,父母有時候是要坐牢的,這是從法律角度講。但是我們社會是需要一個慢慢完善的過程。根本一點現實狀況是從成人教育角度去,生存是第一位的,生活是第二位的,生命大家是更珍惜,很多人到死的時候才知道我們缺失很多東西。我們國家也在做很多工作,但是這些工作缺乏系統性。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應該媒體發揮更大的作用,沒有那麼多老師可以派到鄉間去,我們應該組織好義工的培訓機構。除了政府組織以外,當然有一些是不錯的義工組織,有一些是走形式的。要避免形式主義,怎麼建立長效機制,真正發揮社會力量。做一個社工記錄,這個社工記錄,比如說年輕人做義工可以換到以後的學費,家長做完以後可以在這裡面換到學費,這是政府要制訂一個循環性閉環的教育政策。因為現在好人做好事一定要得好報,如果好人做好事不得好報,這個社會就不會好。
我們現在知識太多,常識太少,成人不成熟。包括社會政策是沒有手掌的,光有手指頭。每一個部門都扔出一套政策,它們之間不配套。所以媒體在科普教育方面應該做一個中國最大的家庭電大。希望你們中國網多做努力。網上中國什麼,後面一定要有結點。可以說網上中國最大家庭電大,今天我們半小時,一小時說的,老百姓聽後找不到感覺。如果我們今天講孩子不吃飯怎麼辦,孩子跑太快、不學習怎麼辦?就是一個小事一集,可以講十講,讓孩子們聽到可以實踐,可以交家庭作業,通過網絡很方便,可以有專家學者批作業,回頭再做。簡單事情重複做,才可以成為力量。知識不是力量,重複才是力量。簡單事情重複做,有上中下三個結合,這才可以真正成為我們國民教育體系的根本性的東西。
所以我們國家教育思路,教育政策,教育隊伍包括我們的社會力量的組合,需要一個踏下心來靜靜的思考。
中國網:請問一下齊教授,我們國家目前有這方面的設想嗎?剛才您也反覆提到了社工團體,我們現在有沒有一些行動和措施?
齊大輝:國家都在做。比如說我們中長期的教育綱要,包括全國婦聯制訂「十二五」家長行為規範,大家都在做一些很有意義的事。包括前一段時間參加人民大會堂裡面雲南省教育廳的羅廳長的三本書,《教育的價值》各個方面大家做了很多努力。根本的問題,是我們政府的組織工作、科研工作,有一些事情是做不到底的。比如說專家、學者,現在到群眾中做調查研究很少。我們都是在自己的辦公室裡面想問題、編書、造字,那是不行的。
中國網:不接地氣。
齊大輝:可以這麼講。因為今天我們社會環境中大家都沉不住氣。都是一年幹三、五件事。十年能幹一件事,就很不錯了。我們現在這種認真的態度,包括踏實的精神,還有到群眾中做調查研究的工作做得非常差。
一個教育工作者,一個小團隊應該是深入到基層,做紮實的工作。像我做家長教育就得取樣。我們是北邊到齊齊哈爾、哈爾濱、漠河,西邊到喀什,我們國家最高的高原,中國最高的小學是我們來做的。南邊是到海南島,我們從城市到鄉村,從單位到學校,到幼兒園到社區。所以,應該有一批專家學者,政府的也好,學術的也好,民間的也好,大家有一批愛心人士在做,但是組織工作應該說是比較雜亂無章,部門之間的條款分割是非常弱的。
中國網:據我所知,齊教授不僅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學者,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管理者。就您看來,企業管理和家庭教育之間有共通之處嗎?有沒有什麼經驗可以給我們分享一下?
齊大輝:其實,到根上的問題都是一樣的。事業和家庭,我們中國現在是嚴重失衡的。我是做過企業的。1988年,我在香港華潤集團做進出口,後來90年代初又到美國做中國事務顧問,我在美國服務的企業都是百年老店,接觸過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回到國內以後,我在大學裡面做教授,在清華、北大講課。中歐、長江三角洲很多地區都有我的學生,而後面時間越長,保持下來的友誼往往不是事業上的,而是家庭上的。因為我做家長教育的科研,很多求助我的學生,都是因為孩子、老婆、老公這些事。我認為企業管理和家庭教育很重要的連接點,就是情緒資本管理。
好情緒就是資本,壞情緒就是成本,摸不著、看不見,但是會嚴重影響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國家的社會風氣,和大量的社會情緒。比如說企業,企業管理的根本是什麼?毛主席原來講,有人就有一切。哪一個企業家起攤的時候,不都是就那麼幾個窮兄弟想幹一番事業,大家都情緒好。等到企業幹成的時候,大家情緒都不好了,尤其是員工情緒不好。所以說,情緒資本是一個新課題。現在,我在EMBA系統就專講企業情緒資本管理。
比如說上班。我們想想這個情景,每一個老闆每一天上班是什麼心情。昨天晚上做了什麼?家裡面可能後院起火,孩子不出息,兄弟之間衝突,帶著一個負面情緒上班,肯定不會有好結果的。誰要是去報銷,開會,弄不好撞上槍口就會挨罵。這就是情緒,家庭情緒會影響到單位,單位會影響多家庭。
我在清華講課的時候,有一個上市公司的老總來學我們家庭管理這一部分的課程。他諮詢我一些問題,我說,我們的教育一定要微積分,不能天天鬍子眉毛一把抓。家長犯的錯誤、領導犯的,都是鬍子眉毛一把抓。我說,你要有一個微觀改變的目標。比如說,我要求他們回去做作業,每一天早晨發一個簡訊給老婆:「早安,一天愉快」。因為他們經常出差不在家,早上發「祝老婆一天有一個好心情」。晚間發「老婆一天辛苦,照顧家,照顧老的小的,一天辛苦」,就堅持發這個,一周就會發生變化的。他三天兩天就已經有變化了。他太太也馬上很吃驚啊!從來不說好話的,怎麼會說這麼好聽的話呢?還知道我辛苦!像一個人話,還讓我一天愉快,在外面又做什麼虧心事了。那怎麼樣?他就給老婆說:我們在做作業。我們清華齊老師讓做這個作業,還要檢查,他老婆說,我估計你也不會有這麼好心的。因為夫妻是沒有距離的,就是很多生活瑣碎的事情。過去我們講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是社工就可以斷,後來他夫人就成了我們的學員,她就感覺很好。
她太太也每一天給老公發簡訊:「在外面一天愉快」,「在外面一天辛苦」,「注意身體,少喝酒」等。每一年有一個好的宿願,有一個好的念頭家就變了。他們倆都變了,以後就感覺很受益。
他的夫人就講,你能不能引入到我們企業裡面來。我們這些企業做很大,有的「後院」天天鬧騰,能不能過去把這個齊老師請來給我們上上家長教育課,讓家庭好一點。去年,我就去了,給他們250多個中層幹部的家屬、夫人上了情緒管理的課是。後來他說,今年的春節過的最好了,大家很受益。
什麼叫微積分,有良好的願望,高端的規劃。過日子是怎麼過的,「過」這個字怎麼寫呢?是一個「寸」,一個「走」,是以寸走的。一定要從微分具體事做。他們企業要求給老公發一個簡訊,說」老公一天愉快,一天辛苦「。就這麼兩句話,兩邊都要求相互發。很多企業中層幹部都說老闆好,還關注我們的生活。還有大家為了做作業也不那麼尷尬。平常一發這個簡訊,很多夫妻之間就有想法了。說這家裡面有情況了,我老公說這種話,是不是外面有什麼問題,這都是常人的心態。這個社會,大家認知都是這樣的。要是有一個完成作業的理由,為老師做作業,覺得有一個客觀的事兜著,都不尷尬。做一做,一周,半周就成為習慣了,那家就好了。
由這個切入點再去往裡面一點點做。比如說一根煙,很多小孩是一分換一根。我提高一分,老爸你減少一根煙,要說話算話。就這把男同志的煙就少抽了,有的就戒掉了。很多男同志講,他提高30分很容易,我戒一盒煙很難,但是說話算話這一句話就完了。因為我教小孩很多口語:「老爸,你要是及格,我就及格,你不及格,管我沒資格。這個辦法,對家長非常刺激。
還有一句話是:爸爸媽媽,你是我學習的好榜樣!很多成人是臉紅的。我們這個社會其實大家都有良知,都希望往好的走,重要是成人沒有約束。那成人怎麼能有約束呢?比如說越王勾踐、唐太宗,這哥倆都是一把手。無非是一個臺上,一個臺下。他們兩個做過同一件事,就是提醒自己。一個是用唐太宗的大臣魏徵;一個是用苦膽。臥薪嘗膽,不就是這麼一個成語嗎。每一天舔舔這個苦膽,提醒自己。落伍的君王,也是國家領導人待遇。不去遊山玩水,風花雪月,這不是他的生活,他去舔苦膽,立志要扶國,要做正事。我們成人現在就是缺乏這個苦膽。
我發明了一套很好玩的遊戲,家庭教育的撲克牌、麻將。大家可以打撲克、搓麻將,邊娛樂把教育做了。我們有一套工具,叫家庭公約。這一套東西,是我們經過十年的科研做出來的。在我們實驗學校、實驗社區做實驗,改變率都在85%以上。
朝陽區是我們的實驗區,2007年我們就在那做實驗,370個婦聯主席都是我的學生。一個月後,老公,孩子的鑑定改變率達到97%。就「嘮叨」這單一指標,讓一些婦聯主席把嘴巴閉上了,不嘮叨孩子老公了。這不容易吧。
中國的古典智慧非常多。《道德經》第二章是: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管理最高境界就是無為而治。那麼從教育角度講,最高境界是非口語的教育,不言之教。一流的家長和領導,是用眼神管理的,眼神一到就知道怎麼樣,心領神會。不管是你單位的企業,還是自己的小家,道理是一樣的。在大腦程序上,都是一個位置。如果是二流的,就是用嘴巴管理。現在多少老闆天天罵人,板著臉。什麼是老闆,老闆就是板著臉的人。罵人才叫權威。那是無能的表現。
家長如果天天嘮嘮叨叨,孩子就不正向做了。比如說每一個小孩早上起來出門上學,大部分家長都說負向的詞:「別搞小動作」,「認真聽講」,潛臺詞是不相信你,你會搞小動作。尤其是我們成人,要是女同志沒有智慧,勸老公今天早一點回,別在外面扯,尤其是不能跟那個小妖精怎麼樣,你看她一說,提醒她老公,腦子裡面立即蹦出一個美人。她想說的不一定是,但是沒有說到,可能就出來了。反正打了罵了就不欠了,你嘮叨我我還真虧,我幹嗎不去啊?有一個誰,好長時間不見面,聊聊天,喝喝咖啡,很多浪漫事情就出來了,不就這麼簡單嗎。
說念力,就是有什麼念頭,就會有什麼力量。大部分我們成人都沒有正向的念頭,都是指責性的、負面的念頭。這個社會往哪裡走?家庭往那裡走?孩子往哪裡走?都是念力問題。
我們現在做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君子教育與西方公學的精英教育做一個的結合。像太極陰陽一樣結合起來。東西方有很多相通之處,在根上都是一樣的,比如說向善。比如說美國,這個社會很大一部分是在於誠信上。如果不誠信,在社會上付出的代價比誠信更大。我們國家這方面代價太小。如果要是說今天這麼多企業,良心有問題,最終企業應該是除了天譴以外,應該有嚴厲的法律制裁,但是現在我們國家制裁不夠。
如果你要是讓他一下子傾家蕩產,一下子消亡在這個商界,我相信大部分都會好的。一方面從外在的行為約束,一方面是從教育上,思想認知方面的提升,這是國家往上走的根本。
企業和家庭是一回事,無非是一個中型家庭。企業的老闆無非就是一個中型的家長。大家長是我們胡錦濤和溫家寶,一到國際會議上,他就是中國的大家長了。中國現在成為一個大國,經濟總量上去了。我們國家30多年的建設,經濟成長的確「可贊」,很值得讚賞。但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缺失,現在真是「可嘆」,家庭中都有很多遺憾。全民族打內戰和內耗,這一點是我們全國沒有政委了。
過去老詞是「政治思想工作」,今天新的管理叫情緒管理,是我做的學術研究。如果要是每一個企業派一個政委,可以把經濟效益提高百分之多少,老闆都歡迎。問題是,你有沒有這個本事呢。
我們現在正在制訂國家的標準,如何考核政府?如何考核企業?企業人力資源部,不是光招一個員工了事。怎麼考評員工?讓員工如何感恩?如何在這裡很心情愉快的工作?這是根本。如果我們企業人力資源可以做到這一點,我們每一個政府的工作人員可以做到這一點,我整個社會狀態就和諧了。
中國網:聽了齊教授的介紹,真的覺得家長教育、家庭教育蘊含著非常大的學問。今天非常高興可以聽到您的精彩講解,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謝謝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