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器人加入抗疫前線,人文與科技的同框和協力

2020-12-25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紫金山科技(ID:zijinshan2013),作者 魯透社,36氪經授權發布。

昨日,有媒體公布了對抗此次疫情的真正方法,那就是:

更有多家媒體多方面證實,有一種「人」可以100%免疫於病毒,可隨意行走並24小時工作:

吶,就是物流、交通、服務等各類機器人。

按原來的劇情,2020一開年,科技媒體的頭條將繼續被不斷擴大的5G網絡和能力漸強的AI所壟斷。

沒想到,一場疫情,隔離了活人,火了機器人,讓以前大多出現在展會上的各式機器人投入了物流,進入了醫院,走上了街頭。

「放手,讓我們來」

2月3日,美國首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由醫生坐在病房外操作的配有攝像頭、麥克風和聽診器等功能的機器人,充當了治療他的主力。

據深圳衛視報導,該患者是美國華盛頓州居民,在從武漢返回美國之後最早在西雅圖就診,1月20日被轉移至特殊病原體病房進行救治,該病房是2015年為了應對伊波拉病毒設立的。據稱,該醫院計劃準備至少12個同類型病房以備不時之需。

2月6日,京東物流智能配送機器人上路,完成了給武漢第九醫院無人配送的第一單。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在武漢市青山區吉林街上,這個比「老頭樂」電動車還略微小一些的無人物流小車從京東物流仁和站出發,沿著街道一路前行,躲避著車輛和行人,穿過建設二路路口,順利將醫療物資送到了武漢第九醫院。這是疫情爆發後武漢智能配送的第一單。

據快遞雜誌報導,京東物流武漢仁和站距離武漢第九醫院這個疫區核心只有600米,疫情爆發後這個站點幾乎支撐起了第九醫院醫療物資的配送工作。在隔離期間,為了保障一線醫護人員的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的供應,這個站點的配送工作沒有一刻暫停過。

據相關負責人稱,在武漢這樣的智能配送機器人不止投放了一輛。一輛車一趟能配送24單,但為了減少人群聚集,每趟配送的單數還控制得較少,增加了每天的運送次數。到武漢第九醫院的物資優先用這樣的自動駕駛配送機器人運送。此前技術人員通過雲仿真系統一個小時即驗證了2-3個月的大致路況,並通過遠程系統把自動駕駛系統部署到了配送機器人車輛上。

據悉,該類自動駕駛配送機器人還有幾十輛在生產。

2月7日,中國移動聯合產業鏈推出的5G醫用測溫巡邏機器人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城站分院巡邏測溫。

中國移動人士介紹,基於5G技術的可移動式醫用測溫巡邏機器人,綜合運用物聯網、機器視覺、生物識別、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集成各種環境感知傳感器,可廣泛用於車站、廣場、商圈、醫院、學校、社區及重點單位等場所。無論是固定點位值守還是巡邏,依靠機身上搭載的高清視頻,紅外熱成像等各類監測數據都可通過5G網絡同步傳送到後臺,實現24小時全天候監測。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城站分院的早上7-8點高峰期,以往需要6個保安查體溫的門口只需要一個保安駐守,其餘由機器實時巡邏測溫並反映在後臺的電腦屏幕上。

在「IT網際網路資訊」的視頻裡可以看到,該機器人不僅可以在距離人體10米範圍進行精密測溫,還可以進行口罩識別,對於體溫超過預警值或沒有規範佩戴口罩的人員,會現場通過高音播報發出溫度告警和提醒。

甚至,被測對象誰在放屁都被顯示的清清楚楚。

2月7日,上海援武漢第三批醫療隊收到了兩臺智慧機器人「小白」。這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吳韜研究團隊捐贈支援的2臺AirFace人工智慧醫護服務機器人。專家通過手機、PAD或者電腦可以登錄到AirFace機器人程序操作。這款具有人臉識別、自然語音交互、遠程協作等功能的醫療服務機器人,包含了機器視覺、基於雷射的空間位置信息等多種技術,基於微軟Azure平臺、根據醫療場景定製的綜合管理等軟體。

隨著各式各樣機器人被投入使用,「智慧機器人加入抗疫前線」成為熱搜。

在南京,被稱為「戰疫機器人」的消毒機器人在南京市第一醫院「上崗」,在5分鐘內可把21平方米空間內物體表面的病菌殺滅。醫院相關負責人稱,幾款機器人已應用到多個科室,大大提高了醫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效率。

南京市第一醫院感染科護士長在「北京時間」視頻中稱,消毒機器人是將消毒劑打成幹霧狀噴到空氣中,做到360度無死角消毒,一個機器人有9根紫外線燈管,通過高強度紫外燈的照射,短時間內就可對物表和空氣殺毒,給醫院減輕了非常多的工作壓力,大大提高了感染防控效率。

在廣州,廣東省人民醫院1月底引進的雙胞胎機器人「平平」和「安安」也承擔了藥品配送、傳遞等業務。機器人可實現自主開關門、搭乘電梯等,還可對各個病區進行實時影像監控與互動。可充當傳統上3個配送員的工作,降低了臨床工作人員的風險。

在上海,滬產自主移動消毒機器人目前已開始在武漢、上海的抗疫一線進行臨床應用。在醫院的病房、門診或實驗室裡,它們可以邊移動邊消毒;在社區裡,它們能以密集語音電話助力疫情排查;在重點區域和道路,它們不停喊話,作為民警搭檔,協助警務巡邏……

據社區人員稱,語音機器人可以在5分鐘內完成200個電話的呼叫,並出統計結果,而人工打電話需要2、3個小時,加上統計表至少需要3、4個小時。

在江西,鷹潭市人民醫院也收到了企業捐贈的智能配送機器人,這也是江西首臺在隔離病房應用的智能配送機器人。在送藥品、手術器械、餐盒、被服等工作上,醫護人員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和ID卡,打開機器人的廂體,把需要配送的物品放進去並確認,機器人會在之前根據構建的地圖和對醫院環境的熟悉程度自主規劃路徑,會送到目的地。

尚不高級,但不簡單

就在昨日,中國信通院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也發布了智能疫情防控機器人(外呼類:用於疫情調研、電話通知、人員篩查等環節的智能外呼)的首輪試評估結果。

結果顯示,在信息採集能力方面,參評產品的準確率都超過了83%,可有效保證相關欄位信息的獲取,從而滿足政府、機構等對關鍵信息的統計和分析需求;在語音識別能力方面,考慮到電話環境噪聲嘈雜,參評產品的準確率主要分布在82%-96%之間,可以達到較好的使用效果;在語義理解能力上,各家準確率在80%上下浮動。

儘管相對於電影大片裡的各類酷炫智慧機器人,當下被疫情所激發出很多需求而迎來應用的多數機器人還屬於初級能力機器人。但顯然,科技的條件和現實的需求,都催生了一場硬核科技站的到來。

無論是2019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令人眼花繚亂的各類型機器人打開了人們對於機器人服務的新視界,還是工業、服務、仿生機器人的迅速進展,都讓IDC預測的那個數據越來越逼近:2027年,智慧機器人產業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6萬億元人民幣以上,在宏觀經濟層面,中國5-8%的GDP將由機器人拉動和促進。

智能外呼、輔助醫療、公共消毒、物流,是此次疫情中被集中應用的幾類服務型機器人。

儘管全球研發已久的各類服務型機器人仍未大規模應用,連高精尖如波士頓動力、久經沙場的日本pepper,都未能打開市場窗口,而且目前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核心技術與零部件還依賴進口。而且此次防疫事件,以企業捐贈為主,尚未出現清晰的盈利模式。

但至少,已給了機器人產業一個絕佳的練兵機會,也讓各行各業近距離意識到了機器人的能力和前景。

如鈦媒體的一篇報導中所說,除了AI算法、零部件的進步,機器人智能性能的提升也意味著需要使用更複雜、更重的元器件,要突破這一瓶頸就需要材料學的進步,醫學類服務機器人的性能提高也需要醫學、神經科學等的協同開發。

服務型機器人率先得到大發展,需要技術、商業、人文的多重進階。

文章開頭提到過的那個京東物流智能配送機器人,路上還巧遇了從汶川來的援漢卡車。

一個龐大的卡車,因感恩和救援而來;一個萌萌噠無人車,因科技和智能而駛。

這一幕,恰恰是人文與科技的同框和協力。

相關焦點

  • 工信部公示《科技抗疫表現突出的人工智慧企業》,普渡科技抗疫表現...
    6 月 19 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布《在科技支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突出的人工智慧企業》名單(排名不分先後),以示對科技抗疫的人工智慧企業的肯定和鼓勵。普渡科技因用智能技術在防疫抗疫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踐行了企業社會責任,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有效踐行了企業社會責任,榮登本次名單前列。
  • 科技智能風口之上 碧桂園的機器人「藍海」
    今年3月,碧桂園集團捐贈的貨櫃煲仔飯機器人率先出徵,馳援武漢,為一線抗疫的白衣戰士們送上了熱騰騰的飯菜。24小時不間斷供應,每小時出品100-120份煲仔飯,其無人化全自動出餐流程,有效降低了傳染風險。  今年年中,由碧桂園旗下千璽機器人集團打造的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在廣東順德開業。
  • 默克爾與這些深圳黑科技同框!同款三大「伴手禮」來一套?
    5月2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首次訪問深圳,在短短五六個小時的行程中,與她同框的三大深圳黑科技「名片」特別醒目——柔宇3D移動影院Royole Moon、大疆無人機和優必選機器人。柔宇科技的三大核心技術和產品包括0.01毫米全球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屏、新型柔性傳感器、新型智能終端產品Royole Moon等,已在國內外儲備1500餘項核心智慧財產權,並將產品銷售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
  • 武漢抗疫前線,廣東人派去了機器人大廚做煲仔飯!
    碧桂園供圖中新網廣州2月18日電 (記者 許青青)記者18日從碧桂園集團獲悉,碧桂園捐贈的首臺煲仔飯機器人大廚已到達位於武漢市的湖北省國資學院隔離點,24小時免費向隔離點醫護和隔離人員提供腊味煲仔飯配餐服務。據了解,疫情期間,武漢市許多餐飲企業已暫停營業,當前武漢部分方艙醫院、隔離點缺乏餐飲供應,配餐需求急迫。
  • 服貿會 · 看智慧機器人總動員
    智慧機器人總動員同場競技展示互動展區中最引人注目的WALKER是優必選科技自主研發的機器人不遠未來 機器人的服務會更貼心除了WALKER外CRUZR和AIMBOT(一行左1-3)提供測溫諮詢服務智能編程機器人uKit系列(二行)等為中小學提供人工智慧教育服務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三行左)去年成功實現全球首例多中心5G遠程手術機器人優友(三行右)作為迎賓被安排在序廳正中間
  • 達闥智慧機器人產業基地一期項目在滬開工
    為響應上海全力打造國家人工智慧發展高地,2018年9月17日,達闥科技正式與上海市閔行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達闥機器人有限公司」,從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智能柔性執行器」(SCA),即「機器人關節」的研發、生產製造與銷售。不到兩年時間,達闥機器人在上海馬橋完成不俗成績。
  • 科技抗疫,新加坡醫院將用機器人監測新冠患者,並送藥送飯
    科技抗疫開始在新加坡起到作用。據外媒3月5日報導,新加坡一家醫院即將採用一個智慧機器人來為本地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送食物、藥品。另外,還有一個機器人可以打掃病房,並用包括「新加坡英語」在內的四種語言和患者聊天。
  • 華山論劍|「機器人」抓生產、「神車」保健康,長安汽車科技抗疫超...
    作為自主品牌的「老大哥」,長安汽車在此次抗疫和防疫的過程中,不僅帶頭捐款捐物,還以科技為武器,從全自動化生產到推出守護健康的汽車產品,始終走在行業前列,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大戰場貢獻了應有力量。汽車在生產線上自動地根據工序傳輸,工業機器人在流水線上有序地工作著,物流小車按照規定線路準確地往返運輸……寬敞繁忙的廠房內,只有零星的佩戴著口罩的工人進行操作、巡檢。依託智能化技術,長安汽車提前布局的智能製造,智慧工廠的自動化率已超過90%、已經實現了「機器挑大梁」,避免了工人扎堆,復工復產的優勢逐漸凸顯。
  • 普渡科技通過無人配送機器人減少疫區交叉感染
    疫情當前,國內5G、AI機器人、遠程醫療、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化科技企業首當其衝,在第一時間趕往疫區現場,為醫院阻隔病毒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智能化手段。其中,用機器人代替人力完成物資和藥物配送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將病人「隔離」,有效減少人員交叉感染,成為了前線一道亮麗的風景。
  • 桔數科技:一個探索人文與科技的智慧品牌
    近日,桔數(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桔數科技」)發布了一款會做菜、懂養生,甚至能與人類實時交互的機器人——桔數膳養大師。它是依託I KNOW YOU大數據深度計算系統的家用功能型機器人,可基於用戶數據為每個家庭成員提供個性化服務,目前開發了膳養、康養兩大智能模塊。
  • 深圳茶博會驚現智能泡茶機器人黑科技
    展會現場,一款由深圳市火後工夫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泡茶機器人吸引來現場大批茶友和茶商的矚目,火後工夫智能泡茶機器人只需要在屏幕或者app上下單,最快45秒就能奉上一杯熱氣騰騰、茶香四溢的原葉茶了,帶來了的全新售茶、品茶的科技體驗,在茶博會現場,不少茶企、茶友們紛紛前來一探究竟。
  • 新加坡貿工部長點讚普渡機器人
    11月底,普渡送餐機器人「歡樂送」出現在新加坡當地有名的老字號港式茶點店瑞春裡,助力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餐飲店的創新運營之路,並為來瑞春視察經營情況的新加坡貿工部長一行人進行了送餐服務。之後「同框」照片被媒體追捧,還被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發布到社交媒體上點讚。
  • 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評「維科杯·OFweek 2019機器人...
    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瑞松科技)系一家業務涵蓋機器人、智能技術、高端智能裝備領域的研發、設計、製造、應用和銷售服務,為客戶提供成套柔性自動化、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旗下擁有控股的中日合資廣州瑞松北鬥汽車裝備有限公司以及中德合資廣州瑞松威爾斯通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瑞松科技圍繞企業技術研發重點和業務強項,在各工業領域從事機器人、應用軟體、關鍵部件、系統集成、工藝方案、工業服務等業務活動。在「推動智能技術產業發展」的企業使命下,瑞松科技實施「一院三部」的產業布局。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我和國旗同框"活動即將...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起"我和國旗同框"活動,將於9月15日走進安徽,在安徽創新館精彩上演。創新是安徽最為寶貴、最具優勢的遺傳基因,涵養著安徽人的家國情懷。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安徽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卓著,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創新能力連續七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創新安徽"成為安徽最亮名片和中國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重要力量。
  • 抗疫「無影手」,看5G如何成為我們的空氣和水
    事實是,這些新事物最後都變成了我們生活中新的基礎設施,像空氣和水一樣,我們再也不可能離開它。5G來的時候,國人歡呼我們終於掌握了核心科技。關於5G究竟是什麼?除了更快的網速,大家給出的答案,似乎比「核心科技」還要抽象。那麼,究竟還要等多久,我們才會說5G真好?
  • 智能消毒機器人上崗上海瑞金醫院助力智能戰「疫」
    上海瑞金醫院也進入抗疫第一線,為切實保障醫生和患者的生命安全,瑞金醫院啟用了來自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科技智能消毒機器人,提供超幹霧化消毒、紫外線消毒等服務,解決一線醫護人員長時間在病區工作可能導致交叉感染的風險
  • 美天科技:讓交通更智能更暢通
    與阿里巴巴同框 與世界500強同館  美天科技主展臺位於S2大企業展區央企館,整體展臺設計為一個巨形「P」造型,取PARK縮寫,代表停車的意思,通過直觀的形象充分體現美天科技——「美天停車」品牌。美天科技是城市級智慧停車全場景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投資運營商,立足於打造「城市級智慧交通生態通暢工程」,致力於用科技管理城市,以提高城市交通20%通暢率為總體目標,以動靜結合、雙管齊下的頂層設計,構建未來場景的智慧交通產業生態系統。
  • 智慧機器人在拱北海關「上崗」
    原標題:智慧機器人在拱北海關「上崗」   「大家好,我是海關機器人小海,歡迎來到拱北海關。」10月1日,首批10臺萌萌的智慧機器人加入拱北海關大家庭,在拱北、橫琴、中山港等三個口岸旅檢現場同步「上崗」,輔助旅檢查驗,為進出境旅客帶來全新的服務和體驗。
  • 智慧機器人在中山點燃「戰火」
    本報訊 12月3日—5日,2020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之智慧機器人全棧應用開發技能大賽在中山火炬職院舉行。這是金磚技創大賽首次在中山設立以智能製造和機器人為主題的賽區。此次大賽由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中方理事會、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國際聯盟主辦,中國發明協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聯合主辦,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技能發展工作組、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市威控機器人有限公司和北京嘉克新興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大賽分兩組進行,共設金、銀、銅獎三個獎項。
  • 智能高效 疫情催化下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忙壞了」
    與其他地方的人工服務不同,這裡採用的是機器人測溫。等這波早高峰「打卡」潮過去後,機器人的工作也並未結束,它要自動前往園區的重點區域完成消殺工作。疫情期間,像這樣的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應用場景遍地生花。「機器人與智能製造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了,但疫情顯然成為『機器人與智能行業』發展的一劑催化劑,讓更多人的目光投向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