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工作日的早上八九點是杭州釣魚實業科技園門口最熱鬧的時候,為嚴抓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這裡上班的人每天都要測量體溫,展示綠碼後方可入園辦公。與其他地方的人工服務不同,這裡採用的是機器人測溫。等這波早高峰「打卡」潮過去後,機器人的工作也並未結束,它要自動前往園區的重點區域完成消殺工作。
疫情期間,像這樣的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應用場景遍地生花。「機器人與智能製造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了,但疫情顯然成為『機器人與智能行業』發展的一劑催化劑,讓更多人的目光投向了這裡。」有二十多年歷史的杭州高博智能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季紅衛說。
高智能高效率 機器人做好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
這臺設備是杭州藍芯科技推出的醫療機器人,它克服了傳統機器人功能單一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機器人的效率和智能性。「我們自主研發了3D視覺傳感器和智能算法,讓移動機器人在行進過程中能夠實時獲取周圍障礙物信息,包括尺寸、形狀和位置等,就好像給機器人裝上了『智慧之眼』。」 杭州藍芯科技產品經理江博奇說。
據他介紹,杭州藍芯科技是從研製工業機器人起家,現在業務範圍擴展到醫療機器人的。「工業上對機器人性能的穩定性要求很高,要求24小時不間斷,這與醫療機器人有相似性,所以我們之前在工業機器人上積累的經驗都可以複製到醫療機器人上。」以前是小範圍使用機器人,現在計算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特別是視覺導航和3D傳感器的加入讓現有醫療機器人的使用場景進一步擴大以及方便進行部署實施。
杭州高博智慧機器人專注做自動化項目。疫情期間,高博的員工也十分忙碌,他們要為復工復產的企業儘快設計出可以智能化24小時工作的自動化鏈條,儘量減少「人」對項目完成的影響度。「以數控工具機加工零件為例,以往需要人在旁邊做零件的放上和取下工作,經我們的研發設計,可以通過機器人自動將生產線上的完成的工件取下來,以往需要三名員工,現在可以減少到一個人就行。」季紅衛解釋說。
「無人」概念迅速「成長」
智能製造亮點不斷
「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已經廣泛地融入我們的生產生活中了。」江博奇說。他指的機器人主要包含兩類,一是幫助人們進行大規模重複性機械勞動的商業機器人,一種是家庭服務機器人,如日常使用最多的掃地機器人。
與機器人與智能製造一同走紅的還有「無人」概念。智能櫃的人均復購次數由原先的4次每周提升為6次每周,而各類「無人」產品在過去一個月的高度運用也帶動「無人」行業的極速發展,還使得「無人駕駛」概念股一度漲停。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8000多家企業從事與「無人」業務相關的工作,包括無人機、無人零售、無人農藥噴灑,和無人貨櫃等,而從事機器人相關業務的企業在我國目前已有超13萬家,並且超過93%都是有限責任公司。從成立時間上看,「無人」行業比「機器人」行業還要「年輕」,有超過80%的企業都成立於5年之內。地域分布而言我國機器人行業主要集中於東部沿海省份。其中,廣東省的機器人行業最發達,其次是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和上海市。這幾個地區的機器人企業加起來,佔了全國的63%。值得一提的是,僅近五年,這13萬家企業就新增了30多萬條專利。